语文园地(第2课时)
1.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2.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3.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1.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2.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复习旧知
1.教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的前半部分内容。下面我们一起复习一下摘抄的基本方法。
(学生如有遗漏,教师及时补充。)
2.教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的后半部分内容。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
1.游戏:词语接龙。
教师:现在,我们先一起来玩儿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词语接龙。我先起个头“上课”……
(师生互动。)
2.发现句子的特点。
教师:读第一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这个句子和我们刚才做的游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自由说。)
学生:上一句话结尾的词语是下一句话开头的词语。
3.续说句子。
教师:读读第二个句子,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预设:
学生1: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桥下面是清清的河水,清清的河水里有欢快的小鱼。
学生2: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桥下面是弯弯的小河,弯弯的小河里飘荡着弯弯的小船。
4.小组合作:组员尝试自主创作一句话,小组其他成员接着往下创作。
【设计意图】在总结了句子的特点后,让学生续说和自主创作,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理解。
(二)探究二:了解撇和捺要舒展,写好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1.仔细观察,说发现。
(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8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几个字都有撇、捺,且撇、捺写得都很舒展。
(2)教师:像这样的字,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出示泡泡语: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能使字显得比较平衡和优美。
2.示范书写“蒙、雾、翅”。
教师:请大家跟我一起书写这几个字,注意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教师示范,学生书写。)
3.练习书写。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准备练写这8个生字。
提示:
①使用钢笔时,注意执笔姿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②写字时注意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本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4.展示书写成果。
教师:请大家准备好自己的书写成果,小组内交流展示,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小组自由交流展示。)
教师:同学们的展示很精彩!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练写中,能够继续坚持认真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三)探究三: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1.自读古诗,读通顺。
教师: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读一遍古诗,不认识的生字借着拼音读一读。
出示:
罗 芙 蓉
2.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1)教师:你能尝试划分古诗的朗读节奏吗?
出示: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2)教师:根据划分的节奏,再读一读,读出古诗的节奏感。
3.理解诗意。
(1)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诗中的这些字词,你能猜出它们是什么意思吗?。
提示:借助插图,联系上下诗句进行推测。
点拨:
采莲曲:古曲名。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衣料剪裁的。
芙蓉:荷花。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莲池里的绿叶荷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2)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交流诗意。
诗意: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花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4.想象画面:轻声读古诗,结合插图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5.熟读成诵。
点拨:先补白,再尝试完整背诵。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学习了带有撇、捺笔画的字的书写要点;欣赏了古诗《采莲曲》,感受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
布置作业
背诵《采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