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第2课时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第2课时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1 20:3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桂花雨
(第2课时)
桂花 懂得 箩筐 外婆 糕饼
沉浸 缠着 茶叶 捡起 杭州
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第1~2段: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
第3~6段:在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感受摇桂花的乐趣。
第7~8段:离开故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想起故乡童年时的“摇
花乐”和“桂花雨”。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品析重点语句,感受“桂花香”
仔细阅读课文,从文中标画出描写桂花香气的句子。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①因为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②虽然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你觉得哪句话更符合作者的意思?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突出表达桂花虽然外表朴实,但是香气却“迷人”,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浸”是什么意思?写出了什么?
浸:泡在液体里。作者用“浸”说明桂花的香气特别浓郁,让人感觉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桂花香。写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盛开时,尚且只有“十几家邻居”浸在花香里,为何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香里?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全年都有桂花香。
整个村子都有桂花香。
小结
桂花的香已经不受季节的限制,既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这浓浓的香气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作者用一个“浸”字把桂花的香气写得看得见、摸得着,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就蕴含在字里行间了。
合作探究
探究二 想象画面,感受“摇花乐”
读读第5自然段,找出描写“我”摇花前和摇花时的表现的句子,说说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说明“我”十分快乐。
对“摇花”急切盼望。
桂花不仅有迷人的香气,还给作者带来了摇花时的乐趣。可想而知,作者该是多么喜爱这些桂花呀!
作者喜爱这些桂花,那母亲又是怎样对待桂花的呢?读读第3~5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对待桂花的句子,进行体会。
母亲对桂花的关切。
家乡的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快乐,给家乡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香气,也时时刻刻牵动着母亲的心。
合作探究
探究三 借助资料,领悟“思乡情”
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自由读课后“阅读链接”和补充的资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补充资料
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十二岁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垅”的地方,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比的不是花香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桂花勾起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我”也十分思念故乡。
合作探究
探究四 思考总结,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
课文最后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是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思考:作者在故乡的生活与桂花有什么关系?想想《落花生》一课借助花生讲道理有什么好处?
课文最后,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是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因为作者在故乡的生活和桂花密不可分,桂花是她感情的寄托。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让感情有依附,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
作者通过描写桂花带给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在桂花上。那儿时欢快的回忆,都是年迈时浓浓的乡愁啊!
1.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到积累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