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六上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1 10:0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古诗词三首
第1课时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取得了独到的成就,在宋代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合作探究
借助拼音自由读《宿建德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探究一 学习《宿建德江》,读古诗,解诗题
在建德江过夜。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
理解“泊”“客”“野旷”是什么意思;然后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并结合注释,想想这首诗的大意。
探究二 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停泊。
诗人。
空旷的原野。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中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想象一下后两句诗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想一想:天为什么比树还要低呢?
远景。
近景。
想象诗歌的画面,再联系诗歌思考:诗里的哪个词能代表诗人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客居他乡。
思乡之愁、
孤寂之愁。
那“旧愁”是什么呢?
仕途失意之愁。
  背诵提示:
  (1)借助插图。
  (2)抓住关键词“泊、愁、树、月”进行背诵。
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尝试背诵。
合作探究
探究三 迁移运用,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小组合作讨论:刚才是如何学习《宿建德江》的?
读古诗,解诗题。
结合注释,讨论诗意。
想象画面,品味诗境。
抓关键词,感悟诗情。
回味画面,熟读成诵。
这首诗的诗题交代了什么?
时间。
地点。
事件。
  诗人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这天,在望湖楼喝醉后,写了这首诗。
试着结合图片,说说古诗的意思。
  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说说每一句诗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看到这些画面后,心情是怎样的?
雨中
雨后
黑云翻墨图
白雨入船图
卷地风来图
湖水如天图
心情愉悦。
自由朗读古诗,想象画面,尝试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背诵提示:
  抓住关键词“黑云、白雨、风、水”进行背诵。
  这节课,学习了《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通过理解诗意和想象画面,体会到了诗人孟浩然仕途失意的“旧愁”和羁旅孤寂的“新愁”,也体会到了诗人苏轼看到望湖楼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的愉悦之情。
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