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秦法政包括( )
①分封制 ②中央集权制 ③郡县制 ④行省制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东汉后期交替专权是( )
A. 外戚和将军
B. 外戚和宦官
C. 将军和宦官
D. 将军和豪强
3.德国人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 “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 “友谊之路”、“文化之路”。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 )
A. 交通非常发达
B. 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C. 商品贸易极其繁荣
D. 名胜古迹众多
4.下图这个人物改进造纸术,造出了价廉质高的植物纤维纸,他是( )
A. 杜诗 B. 华佗 C. 蔡伦 D. 张仲景
5.生活中下图银行行徽到处可见。图案中心的“工”和外圆寓意商品流通,表明工行作为国家办理工商信贷专业银行的特征,图案整体为中国古代圆形方孔钱币。这一设计与秦始皇的哪一举措有渊源关系?( )
焚书坑儒 B. 统一度量衡 C. 统一了文字 D. 统一货币
6.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 ②汉景帝 ③汉文帝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7.东汉的建立者是( )
A. 刘秀 B. 刘邦 C. 刘彻 D. 刘启
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离不开监察制度,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
A. 御史大夫 B. 丞相 C. 太尉 D. 郡守
9.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 高祖时期 B. 文景时期 C. 武帝时期 D. 光武帝时
10.三国演义中很多英雄人物都是依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的,比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统治 B. 迫使统治阶级调和内部矛盾
C. 黄巾起义最终被镇压 D. 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
11.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2014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应处于此“经济带”的是( )
A. 陕西西安 B. 河西走廊 C. 新疆地区 D. 黑龙江省
12.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 高祖时期 B. 文景时期 C. 武帝时期 D. 光武帝时
13.2012年5月,疆独分子热比娅在日本期间奴颜卑膝地乞求日本右翼分子买下新疆,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早在( )时期即归属中央政府统辖。
A. 西汉 B. 东汉 C. 唐朝 D. 元朝
14.为麻醉人民,统治者欢迎与扶持佛教的主要原因是下列教义中的哪一点( )
A. 灵魂可以脱离肉体永远存在,转生来世
B. 人的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世可以得到幸福
C. 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D. 修炼方术,炼制丹药
15.秦始皇和汉武帝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属于他们巩固统一的共同点是( )
A. 建立皇帝制度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修筑长城,北击匈奴
16. 下列哪一项属于汉光武帝为缓和民族矛盾采取的措施( )
A. 北击匈奴 B. 惩处贪官污吏
C. 减轻刑法 D.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7. 下列关于东汉后期走向衰败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
A.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 B.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 光武帝下令加强对官吏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D. 黄巾起义的打击
18. 汉武帝开庭议事,有时其中一个奏折,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变,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作出的重大贡献( )
A. 蔡伦
B. 张衡
C. 华佗
D. 张仲景
19. 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是( )
A. 扁鹊
B. 华佗
C. 张仲景
D. 李时珍
20. 俗语“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 秦汉时期 B. 西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隋唐时期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京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请回答:
(1)此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
(2)你能说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吗?
(3)结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谈一谈你的感想。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
(1)上述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你的理由。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项羽年少时曾见秦始皇巡视会稽(古地名),见其阵势威武,而周围的老百姓都很敬畏,于是说:彼可取而代之(意思说秦始皇也可以被取代)。他叔叔项梁大惊,掩住他的口说:不能乱说,这是要诛灭全族的。
材料二 项羽年少时,读书不成;学剑,又不成。他叔叔项梁很生气,项羽说:读书只能记记人的名姓而已,学剑只能抵挡一个人,我要学习打败千军万马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项羽很高兴,但依然是会一点点就不肯再学了。
材料三 后来项羽和刘邦争天下,被汉军围在垓下,自度不能脱身,怜然作诗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后杀出重围至乌江却又不肯一个人过江东,于是自刎而亡。
材料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
(1)读完上面的历史故事,你觉得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2)诗歌最能描写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历史材料三中项羽吟唱的诗歌,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和内心世界?
(3)材料四是后人对项羽的一个评价,这首诗歌颂了项羽什么品质?
(4)请你在下面再写一个关于项羽的历史故事。
答案
1-5BBBCD 6-10CAABD 11-15DBABC 16-20DCABB
21.(1)“文景之治”时期。
(2)因为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采取了以下措施: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同;注重以德化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3)身为统治者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关心农民的疾苦,要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这样社会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社会才会出现繁荣的局面。
22.(1)商鞅变法召怨天下。
(2)不对。秦朝的灭亡是因为暴政。
23.(1)项羽是一个有豪气而又勇武,少智粗犷但不乏人性的历史人物,可谓个性鲜明。(根据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2)英雄末路,心境悲伤,对失败充满了不甘。
(3)英雄豪迈,宁死不屈,浩气长存。
(4)巨鹿之战时破釜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