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共同愿望。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人是()
A. 夏启 B. 秦始皇 C. 项羽 D. 刘邦
2. 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 B. C. D.
3.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
A. 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 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D. 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4. 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
A. 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B. 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
C. 秦朝刑法特别残酷
D. 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5. 仔细观察下图,它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 城濮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大泽乡起义
D. 牧野之战
6.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积极提倡和支持。其原因是( )
A. 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 虔诚的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 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 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7.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的( )
A. 夏朝 B. 商朝 C. 汉朝 D. 新朝
8.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南北朝时期
9.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 西汉前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C. 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0.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宣布“国际道教论坛”于2011年10月23日至25日在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的南岳衡山举办。论坛以“尊道贵德、和谐共生”为主题,请问道教产生于( )
A. 战国时期 B. 西汉时期 C. 东汉时期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西周
12.佛教在民间传播开始于( )
A. 西汉末年 B. 东汉初年 C. 东汉末年 D. 三国时期
13.历史上有“秦皇汉武”之称。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削弱诸侯国势力时的确高明。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目的是( )
A. 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 B. 平定叛乱,保持稳定
C. 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 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
14.“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15.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局面,出现在东汉的是(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16.虽然千年的历史风雨将秦长城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其仍以苍苍莽莽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秦长城在当时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
A. 扩大秦朝疆域 B. 炫耀国威 C. 划定国界 D. 军事防御工程
17.下列表述准确无误的是 ( )
A. 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 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 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18.推翻秦朝建立西汉的是( )
A. 陈胜 B. 吴广 C. 项羽 D. 刘邦
19.史学研究者在评价它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恒河、两河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里的它是指( )
A. 丝绸之路 B. 新航路 C. 郑和下西洋 D. 张骞通西域
20.中国与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最早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行的( )
A.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 B. 丝绸之路 C. 新航路的开辟 D. 郑和下西洋
二、非选择题
21. 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片,反映的是不同的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与图二反映的都是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的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
(2)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4)你认为图三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关系?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中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
材料二 北宋陈槱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
材料三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 请阐述理由。
(2)“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
(3)请你认真研究一下《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蔡伦用哪些原料改进了造纸术 这种纸与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4)造纸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请你想一想,采用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污染呢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材料二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汉文帝
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材料四坚持强农惠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不松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和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什么思想?在实践中他们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历史上称他们的统治为什么?
(3)通过对材料一、二、三的分析,我们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4)结合材料四,请你为当前的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提一项建议。
24.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中国古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做出重要贡献,如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
政治篇:
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材料三:据《汉书·诸侯王表》记载:西汉建立之初,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把土地分封给同姓王,后来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1)材料一说明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什么人?
(2)据材料二判断为避免“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始皇高瞻远瞩地在地方管理制度上采取了什么创新制度
(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三反映的问题的?
经济篇:
材料四: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
(4)材料四中的问题秦始皇是怎样解决的?
思想篇:
材料五:“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六: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5)据材料五概括秦始皇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有何影响?
(6)材料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采纳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总结:
(7)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他们实施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
答案
1-5BABBC 6-10DDBCC 11-15CCCDB 16-20DBDAB
21、(1)西汉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
(2)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3)西域都护;标志: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领土。
(4)“丝绸之路”的开通。关系: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逐渐形成了“丝绸之路”。
22.(1)北宋陈槱的观点是正确的。理由: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旧”指的是西汉时期。
(3)原料: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优点: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不仅质量大大提高而且易于推广。
(4)节约用纸;改进生产技术,净化污水,减少环境污染;可以将废纸再生利用;尽量利用电脑储存文件,实现无纸化办公。
23.(1)西汉初年;景象: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原因: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2)重视农业(或者以农为本)。汉文帝、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出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等。“文景之治”。
(3)统治阶级要想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一定要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提倡勤俭节约。
(4)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坚持实施富农政策等。(答出一条言之有理即可)
24.(1)分封制;亲属、功臣
(2)郡县制;
(3)颁布推恩令;
(4)统一货币、度量衡
(5)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断绝了研读其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或:使儒家思想成为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7)巩固自己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