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九一八事变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西安事变
课堂小结
第四学习主题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导入
张学良和杨虎城合影
1931年,日本再度把魔爪伸向了中国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中国民众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战歌。让我们一起去了解:3000万东北同胞怎样沦为亡国奴?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什么不顾个人安危发动逼蒋抗日的“兵谏”?为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会迎来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张学良
1901.6.3~2001.10.14
辽宁海城人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
杨虎城
1893.11.26~1949.9.6
陕西蒲城人
17路军总指挥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今年的10月17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并为当年没能以首相身份参拜表示后悔。
第一幕:《日本侵华》 ——九一八事变
日本国内一些政治势力非但不反省给邻国和亚太国家造成的战争创伤,反而变本加厉、一错再错、演出购岛闹剧,公然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日本应悬崖勒马,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错误言行。
今年9月19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
警钟长鸣
勿忘国耻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坐落在今长春市新发广场)
关东军,20世纪上半叶侵驻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陆军重兵集团。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出兵霸占中国原被沙俄“租借”的关东州(指辽宁半岛普兰店至貔[pí]子窝一线以南地区)和南满铁路。1919年,日本在旅顺口设关东军司令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全境。次年,关东军司令部迁至长春。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关东军成为日本陆军精锐主力和战略预备队,兵力达百万人。
田中义一
たなか ぎいち
1864.7.25~1929.9.29
日本第26任内阁总理大臣
日本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
1927.6.27~7.7
欲征服支那(近代日本称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和内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义一
蒋介石“围剿”红军手令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也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可乘之机。 1929年至193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经济基础原本薄弱,本土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日本军国主义者妄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摆脱困境。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示意图
“九一八”事变前的柳条湖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用骑兵用的小型炸药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日本反诬是中国军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柳条湖爆破现场
日军在破碎的枕木、军帽、枪支等假证据前留影
日军炮轰东北军北大营
以此为借口,当晚10时25分,日本开始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同时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迹爆发。9月19日晨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1931年8月16日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置可也。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1931年9月19日
蒋中正
1887.10.31~1975.4.5
字介石
浙江奉化人
日军自沈阳小西门入城
日军攻占沈阳
日军装甲车侵入沈阳
按照蒋介石的命令,东北军一枪不放地退入关内。
被日军占据的张学良官邸
日军据辽宁省政府
高梁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九一八小调》
1931年9月20日,日军在长春集结,准备进攻吉林。吉林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下,于9月21日下午五时陷落。
日军在长春集结进攻吉林
松花江上
张寒晖作词作曲 1937年7月于西安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张寒晖
1902~1946.3.11
河北定县人
“人民艺术家”
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形势图
在辽宁沈阳市,每年9月18日都要响起长长的警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国耻”。你知道,这是为了哪一年的什么事件,而发出的警示吗?
沈阳“九一八”纪念馆
“勿忘国耻”警钟
伪满洲国的成立
伪“满洲国皇帝”溥仪
1932年3月9日,日本利用清朝早已退位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长春成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溥仪任“执政”,年号“大同”,并宣布与中华民国脱离关系。第二年3月1日,改称“满洲帝国”。“执政”改称“皇帝”,年号“康德”。伪满洲国“是一个完全受日本控制”的傀儡政权。3000万东北同胞从此开始漫长的亡国奴生活。
日本设立的伪“满洲国”界碑
山海关附近
伪满洲国道台衙门
伪满洲国国务院
日本在我国东北的野蛮殖民统治
日本制造的“平顶山惨案”
日军在辽宁抚顺平顶山残害中国人民
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碑
“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
“七三一”部队在我同胞身上细菌实验
石井四郎
1892.6.25~1959.10.9
日本千叶县加茂村人
“七三一”部队队长
日本在东北建立进行细菌战争的七三一部队,用活的中国人,包括十一二岁的儿童进行细菌试验。被残害的达3000多人。 七三一部队:全称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邮政号码为满洲第七三一部队。
根据吉林省档案馆所藏档案编辑的《“七三一部队”罪行铁证》一书书影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张贴在上海街头的反日标语
上海青年:“除非我们死,我们决不回来!”
上海百货公司前悬挂“国难”横幅
上海市民大会上演说的纱厂女工
九一八事变后,杭州市举行抗日救国大会。当天大雨,参加大会的十万人在雨中站立数小时,悲壮激昂,精神抖擞。
杭州市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九一八事变后出现的宣传抗日御侮的报刊杂志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自发的抗日武装力量的总称,没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系统。人数最多时(1932年夏)达30万人左右,活动地区几乎遍于整个东北。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辽西义勇军老梯子队在阵地上抵抗日军进攻
辽宁抗日义勇军总司令黄显声
“血肉长城第一人”
大刀
抗日义勇军用的武器
拐杖刀
长枪
手枪
马占山题词
江桥抗战
马占山
奉天怀德(今吉林公主岭)人
首战江桥的抗日将领
1885~1950
1931年11月,“汉奸”张海鹏部和日本关东军进攻黑龙江时,在齐齐哈尔以南的嫩江江桥遇到时任黑龙江代省长兼黑龙江步兵第3旅旅长马占山率部顽强抵抗,史称江桥抗战。
(一)九一八事变
1.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_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19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结果: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_政策,命令东北军退入关内,不到半年导致东北沦陷。日本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扶持末代皇帝溥仪任执政。
3;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未撤走的东北军和东北民众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军,
(2)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坚持抗日。
(3)1932年1 月28日日军在上海闸北对十九路军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一。二八”事变,
(4)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5)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吉林自卫军副总司令
兼左路总指挥冯占海
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
唐聚五戎装骑马像
杨靖宇
1905.2.26~1940.2.23
原名马尚德 字骥生
河南省确山人
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
赵一曼
1905~1936.8.2
原名李坤泰 字淑宁
四川宜宾白花场村人
抗日女烈士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一曼等共产党员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第19路军奋起抗战
蔡廷锴亲临前线指挥部队抗敌
十九路军英勇抗敌
蔡廷锴
1892.4.15~1968.4.25
字贤初
广东罗定县人
第19路军军长
何柱国在山海关督战
1933年元旦,日军进犯山海关,中国守军何柱国旅奋起抵抗,揭开长城抗战序幕。1933年2月日军进犯热河(今并入河北、辽宁及内蒙古)。3月初,侵占热河,并继续向长城一线进犯。3月9日进犯长城军事要地喜峰口、冷口、古北口。其中喜峰口守军,原西北军29军将士组织五百人大刀队,夜袭敌营,夺回喜峰口。此役毙敌千人,五百壮士仅二十余生还。蒋介石对此不予援助。日军受挫后,一面进扰察哈尔东,攻占多伦、沽源、宝昌、张北诸县;一面派兵改由山海关突进滦东。4月初攻陷石门寨、海阳、秦皇岛等地,使长城线守军腹背受敌。5月下旬,中国军队相继放弃长城各口,日军突破滦河,侵入滦西,攻陷冀东22县,直接威胁平津。长城抗战失败。
长城抗战
喜峰口大捷
赵登禹
1898~1937.7.28
字舜臣
山东菏泽赵楼人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日军把侵略魔爪伸向了中国华北。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3月热河全省沦陷。之后,日军又大举进攻华北的长城各关口,广大的华北地区遭到了侵略者铁蹄的蹂躏。
吉鸿昌(1895.10.18~1934.11.24),河南扶沟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任抗日同盟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1934年11月9日在天津被捕,24日于北平英勇就义。
吉鸿昌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1933年7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电影《风云儿女》剧照
1935 电通影片公司 许幸之导演
《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
田汉
第二幕:《局部抗战》——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上海等地建立抗日救国会
南京等地进行抗日募捐
东北抗日义勇军坚持抗战
共产党人杨靖宇组建抗日游击队
中国局部抗战概况
第二幕:《局部抗战》——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935年12月9日,北平游行学生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
工商界抵制日货
各地抗日募捐反日游行
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日
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游击队
梳理课本归纳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具体表现
通过让学生了解一二九运动北平学生的爱国行为,
增强当代中学生关注国家命运的担当感和使命感。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前中国形势图
《何梅协定》和一二·九运动
西安报载《何梅协定》消息及声讨文章
华北事变:“华北”指河北、山东、山西、绥远、察哈尔等省。“华北事变”包括1935年日本侵略华北和国民党政府在华北丧权辱国的一连串事件。 ①1935年7月《何梅协定》的签订;
②10月,日本指使汉奸在河北香河县暴动;
③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④“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⑤12月,国民党政府指派宋哲元等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满足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
“华北事变”中日本企图控制的华北五省图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6000多人示威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与国民党军警英勇搏斗,这便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北京一二·九运动
北大学生黄敬在电车上演讲
蒋介石赴西安督战
西安事变
1936年蒋介石(右)第四次到西安时与张学良(左)、杨虎城(中)合影
张学良
1901.6.3~2001.10.14
辽宁海城人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
杨虎城
1893.11.26~1949.9.6
陕西蒲城人
曾任西北绥靖公署主任、17路军总指挥
第二环节:历史剧表演、体验西安事变
蒋介石
张学良、杨虎城
劝谏
——哭谏
——兵谏
课堂历史剧表演
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3.蒋介石西安督战,逼迫张、杨加紧“围剿”红军。
4.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
观看历史剧、归纳西安事变的背景
第三幕:《合作抗日》——西安事变
兵谏亭(陕西西安骊山)
张学良:“劝谏”→“哭谏”→“兵谏”
西安事变背景
A.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
C.蒋介石西安督战,逼迫张、杨加紧“围剿”红军,张学良“劝谏” “哭谏”均遭失败。
第三环节:情境再现、感受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施兵谏。
第三幕:《合作抗日》——西安事变
↑蒋介石在西安的办公处及住地
西安临潼华清池内五间厅
西安事变时留在五间厅窗户上的弹孔→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西安城内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报道(1936.12.13)
西安事变是一次“逼蒋抗日”的军事行动,而不是以推翻蒋介石统治为目的的兵变。
《解放日报》对西安事变报道(1936.12.13)
张学良、杨虎城八大救国主张(刊于《东望》杂志)
国民党中央军进攻西安的传单
何应钦
何应钦(1890.4.2~1987.10.21),贵州兴义人,中国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时,他任军政部长。代表国民党亲日派,力主武力解决,部署重兵准备进攻陕西,轰炸西安。表面上是营救蒋介石,实则是为了置蒋于死地,以便取而代之。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宋美龄在政治顾问端纳的陪同下前往西安。以宋子文、宋美龄等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主张用和平方式营救蒋介石,反对马上“讨伐”,这正反映了英美帝国主义害怕南京政府被日本控制的心理。
宋美龄在政治顾问端纳(左)的陪同下前往西安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如何处理西安事变
第三幕:《合作抗日》——西安事变
南京报道
华盛顿报道
东京报道
何应钦(亲日派)
宋美玲(亲英美派)
日本
美,英
中国共产党
各派主张
延安报道
参加西安谈判的中共代表
《西北文化报》对西安事变
报道(1936.12.13)
请听<西北文化报>记者就各界对西安事变 的反应进行的新闻报道.并以小组讨论方式归纳出各个派别关于如何处理西安事变的政治政治主张及其真实意图。
周恩来(左三)、秦邦宪(左一)、叶剑英(左二)应邀赴西安,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通过谈判,于12月25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参加西安谈判的中共代表
1936年12月25日下午蒋介石离开西安之前在机场
《那些年,我们一起抗日救亡》片尾
电影落幕、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深远意义
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等返回延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二)西安事变
1背景;1935年日本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使国民党内部不断分化,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2.目的和性质:为了逼蒋介石抗日而实行的兵谏。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和杨虎城派兵逮捕了蒋介石,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
4.结果: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并浱周恩来等人到西安谈判,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 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作业布置(预设用时:4分钟)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二人的命运如何?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当堂完成课后“学习测评”作业
九一八事变时的张学良
西安事变时的张、杨
晚年时的张学良
1.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2.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3.伪满洲国的建立
4.日本在东北的野蛮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
1.一·二八事变和十九路军抗战
2.长城抗战
3.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斗争
全国抗日救亡
运动的高涨
1.《何梅协定》的秘密签订
2.一二·九运动
3.西安事变(时间,张、杨的行动和主张)
4.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
西安事变
课堂小结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1.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应当怎样处置蒋介石?
提示:西安事变发生后,有人主张释放蒋介石,也有人主张杀掉蒋介石。你认为呢?(可先分组讨论,再推代表在全班发言。)
2.资料搜集:搜集张学良、杨虎城生平的文字、图片资料
建议:将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装入历史档案袋,或以历史小板形式展出。
学习测评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6年
2.领导西安事变的国民党将领是( )。
①张学良 ②杨虎城 ③李宗仁 ④周恩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阅读下列材料: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今日之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
——蒋介石在1931年11月30日的演讲
请回答:
(1)“攘外必先安内”是什么意思?“先求国内统一”的实质是什么?
(2)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B
A
要抵抗外国侵略,必须先求得国内的统一。
“先求国内统一”的实质是不惜以牺牲民族利益为代价,先消灭共产党和红军,建立独裁统治。
①幻想国际干预,和平解决;②存在战必败的失败主义者情绪;③坚持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史海拾贝
何香凝裙上写诗痛斥蒋介石
何香凝(廖仲恺之妻)
1878.6.27~1972.9.1
号双清楼主
广东南海棉村(今佛山市南海区)人
何香凝于1897年与廖仲恺结婚,1902年到日本。1908年进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并得帝室画师田中赖章指导,当时与廖仲恺随同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为革命起义部队绘制和刺绣军旗、符号、告示和军用票图案等。1910年毕业,回到中国,并为革命在港、穗、沪及日本多个地方居住,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妇女部长、中央委员等职。1928年辞职专心作画。
九·一八事变,何香凝于12月回到上海,并主办救济国难书画展览。1937年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理事、执行委员,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主席。1938年后,迁到香港,并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为八路军、新四军募捐筹款。1941年香港沦陷,为避战事,何香凝逃到桂林,以卖画为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香港,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