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1 12:5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热浪烧zhuó( )着这无边的旷野,难耐的kù( )热让这一行人一阵阵晕眩( )。经过整个下午的赶路,mù( )色渐浓时,他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废弃的村落。村落里,破败的土墙líng( )乱地立着,仿佛在无声地诉说久经的沧桑。村的正中央突兀( )地立着一棵白杨树,剑一般直刺苍穹,那无所wèi( )惧的姿态,让人敬佩,让人心脏怦( )怦跳个不停。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望着海,    的眼睛露出了欢喜的激动。
②陶渊明    了俗世的喧扰,终于辞官归乡,“种豆南山下”,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
③月光    ,乡村的一切仿佛都披上了一层薄纱,行于其间,有一种脱尘之感。
A.惊奇 疲倦 恍惚   B.惊奇 厌倦 朦胧
C.惊讶 疲倦 朦胧 D.惊讶 厌倦 恍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B.平日里沉默寡言的他上台并未惊慌失措,而是举止得体,落落大方。
C.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不少宝贵的青春时光。
D.诗人一直小心翼翼地保管着一抔取自家乡的泥土。
4.在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都去哪了 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忙”逐渐成了一种生活状态。有的人因为忙于生计,    ,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有的人因为忙于仕途,    ,错过了许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的时光;有的人因为忙于玩乐,    ,错失了许多与他人放飞梦想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在流淌的时间里经营好自己的幸福人生。
A.淡漠了亲情 淡忘了友情 虚度了年华
B.虚度了年华 淡忘了友情 淡漠了亲情
C.淡漠了亲情 虚度了年华 淡忘了友情
D.淡忘了友情 淡漠了亲情 虚度了年华
5.根据括号里的解释在横线处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        (迟缓动摇,拿不定主意),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2)这位老人回想着自己过去的生活,神情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3)母亲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地起床,怕惊扰睡梦中的孩子。
6.填空。
文章的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这里的“步”不仅可以理解为爬下悬崖的脚步,还可以理解为         ;作者通过文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校准备在今年暑期举办生存夏令营活动,现招募志愿者前往挑战。挑战的地点有荒岛、荒山、荒漠、荒原等。活动期间只许带极少量的食品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请你作为招募小组成员,就应聘成员选择的挑战地点设计两个面试问题。(挑战地点自选)
二、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
①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②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③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 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④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⑤“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⑥“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⑦“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⑧“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 ”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 ”他大声问道。
⑨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⑩“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⑾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⑿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⒀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⒁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8.用一句话概括选文讲述的故事。
9.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10.选文中的哪句话与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照应
三、类文迁移
向上的背影
所有人仰望的目光,都聚焦在岩壁的一个背影上。这是个红色的背影,一点一点向上移动着。人群中还有几台摄像机,在仰拍。如果拉近镜头,可以看到这个红色背影的身形是胖的,是个女人,发丝黑中杂着白的,年龄肯定不小了。
这个背影此刻正气喘吁吁,但下面的人听不到。汗流到她眼里,很痒,但她腾不出手来擦拭,只好使劲眨巴眼。她知道下面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自己,可她只在意其中的一双眼睛。
这双眼睛,来自坐在轮椅上的那个女孩。她不用往下看就知道,女孩此刻一定坐直了身子,紧紧地捂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她,心里也一定在喊:妈妈,小心!妈妈加油!
妈妈会加油的,她在心里回应着女儿,一只手紧紧地抠着一道崖缝的边缘,另一只手向上伸着,寻找新的落点。她觉得此刻自己的脚就是女儿的脚,自己的手就是女儿的手,自己是在替女儿攀爬。
女儿喜欢这个攀岩的电视节目。只有在电视前看这个节目时,女儿脸上才有一丝难得的笑容。一场大病后,女儿就站不起来了,医生私下告诉她,你要有心理准备,你女儿以后能站起来的可能性不高。
尽管她没有告诉女儿实话,但女儿仿佛知道了一切,整日里坐在床上,失了神。有时会说,妈,我干脆死了吧,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她就骂女儿瞎想,然后出门去,找个僻静的地方哭一场。
来参加这个攀岩节目,是因为女儿的一句话。当时女儿看到节目上的那些平常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都可以攀上岩壁去,就说人家真厉害。她听了随口一句,有啥厉害的,我也行。女儿说,你哪行,都五十多岁了,腰疼腿也疼的。她说,我咋不行,我爬给你看。女儿说,我是说着玩的。
但她认了真。
她找到了节目组。攀岩的教练们却不同意,岁数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她软磨硬缠,连着几天都去找,最后讲了自己女儿的事。教练们商议了一下,才勉强答应。两周的攀岩课程和基本训练后,她终于来到这座岩壁下。
和她一起攀爬的都是小伙子大姑娘,年轻力壮,十八米的岩壁,很快就攀到岩顶,探着身为她加油。这时候,她才爬了不到一半。她不敢往下看,她有恐高症。很快,她就手臂无力,酸疼麻木,有几次脚没踩稳,手没攀住,一下子滑落下去。底下的人们一声惊呼。幸亏有安全绳。
满眼满脸的汗水。但她没止步。爬,再爬。手指磨破了,手背划破了,两个膝盖肯定也磕出血了,生生地疼。爬,继续爬。我行,我一定能行!她一边攀着,一边念叨。脚、手没力气了,歇一歇,攒一攒,再使劲。
终于,她攀上了岩顶!早攀上去的年轻人在为她鼓掌,岩下的人也在为她鼓掌。轮椅上的女儿,巴掌拍得最响。
她俯身向岩下喊:“慧慧,没有什么事能难住咱们,今后咱们都要好好地活!”岩壁太高,声音太轻,容易被风刮走,落不下。这时岩上的人们都俯下身,将手卷成喇叭,一起喊:“要好好地活!……”
底下的慧慧仰着头,流着泪,大声喊:“妈妈,我会的!”她周围的人也将手卷成喇叭,一起喊:
“会的!……”
从岩上落下来的声音,从岩下飘上去的声音,碰撞在一起,飘落到山谷里,久久回荡。
11.文中“她”不适合参加攀岩项目的原因都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12.请结合语境,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11段中画线的句子。
爬,再爬。手指磨破了,手背划破了,两个膝盖肯定也磕出血了,生生地疼。爬,继续爬。我行,我一定能行!她一边攀着,一边念叨。脚、手没力气了,歇一歇,攒一攒,再使劲。
13.结合语境,谈谈你对文章最后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从岩上落下来的声音,从岩下飘上去的声音,碰撞在一起,飘落到山谷里,久久回荡。
14.文章以《向上的背影》为题,有何妙处
四、片段作文
15.本文多处运用细腻、真实的心理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成长。请你拿起手中的笔,运用心理描写来刻画某种情境下人物的心理活动吧!(100字左右)
[写作指导]①内心独白法:用人物“怎么想”来表现。②景物烘托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③动作暗示法:通过人物动作来表现。
答案
1、灼 酷 yūn xuàn 暮 凌 wù 畏 pēnɡ
2、B 3、A 4、A
5.(1)犹豫不决 (2)恍惚 (3)小心翼翼
6.人生的行进步伐 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步又一步地脚踏实地地走下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7、(示例)①在荒漠中你如何获得水 ②在荒岛中你如何获得食物
8.写“我”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脱险的经过。
9.景物描写。作用:烘托出“我”当时的恐惧和孤独感。
10.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11、年龄大,身体不好,有恐高症。(意思对即可)
12、运用“磨破了”“划破了”“磕出血”等动作描写,“我行,我一定能行!”的语言描写,
生动写出了“她”在爬的过程中受伤之多,爬的艰难,烘托出“她”的坚定、坚强,表现了“她”对女儿的爱。
13、“她”在攀岩中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勇敢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深深地感染和激励了女儿,让女儿有了积极面对生活的决心和勇气,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周围的人。(意思对
即可)
①“向上的背影”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和线索;②“她”攀岩的行为集中体现了“她”对女儿的爱,“向上的背影”也体现了勇敢坚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突出了主题;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
15、(示例)算了,豁出去吧,大不了扣掉一个月零用钱,再加一顿臭骂。我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到了妈妈跟前。妈妈足足看了半分钟时间。怎么还不向我“开炮”呢 不会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吧 早知会这么惨,我情愿少看几部电视剧,少玩几次电脑……总之,做什么都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