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试卷(1)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48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积攒( ) 涿( )州 归省( )
huò( )达 瑕cī( ) 浩miǎo(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4分)
挑剔 潜移墨化 走投无路 鸦鹊无声 道听途说
安祥 出谋划策 火烧火燎 邪魔鬼祟 锱株必较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B.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C.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我们不保护地球,将来人类就无法生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王老师对待同学总是一视同仁,他因此深受同学们的尊重。
D.面对5·12汶川大地震,我们怎能无动于衷,不伸出援助之手呢?
5.阅读当代诗人舒婷的一首诗,完成练习。(4分)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 ① (A.挂图 B.照片)/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 ② (A.船桨B.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根据诗歌的音律特点选择恰当的词填空。(只填字母)① ②
(2分)
(2)“思念”本就是一个极其美好的词。古往今来,无数的骚人墨客都曾写下流芳千古的华章丽句,请你写出一句。(2分)
6.古诗名句填空。(12分)
(1)青山有幸埋忠骨, 。
(2) ,雪却输梅一段香。
(3)松间沙路净无泥, 。
(4)心中的风雨来了, 。
(5)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6) ,冷露无声湿桂花。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一联是: , 。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的句子是: , ?
(9)松、竹、梅、兰不畏严寒,凌冬不凋,古人常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坚贞的情操,请回忆一句: , 。
7.走进名著。(10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19世纪 国现实主义作家 的作品,它的姐妹篇是: 。(3分)
(2)《“海盗”生活》这一情节中,汤姆和 、 三个小“海盗”来到了 岛,享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3分)
(3)“汤姆的姨妈罚汤姆干一件事,汤姆却把这件事当作快乐游戏引诱小朋友为他干,并交换得到了许多小朋友的物品,如苹果、风筝、铜门把手、石头弹子、鞭炮、小铁兵、刀把……”?这件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汤姆背不出《圣经》,但他却想出一个办法从校长那里得到了一本《圣经》,他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分)
8.下面是对某中学100 名学生调查的结果,根据表内资料回答问题。( 4 分)
内容·人数·了解程度
知道父母生日
知道好友生日
知道偶像歌星生日
完全知道
31
76
92
知道一点,但不完全
46
18
5
完全不知道
23
6
3
① 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2 分)
② 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2 分)
9.指出下面语段中,人物语言在得体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并改正。(4分)
某班学生去参加樱桃节,小A对看管樱桃园的老人说:“老大爷,我们是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光临你这里的,请问贵园如何收费,能否酌情优惠?”
(1)
(2)
改正:小A说:“
”(2分)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赤壁》,完成10—11题。(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0.赤壁之战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诗人却从一件“折戟”写起,这是
的艺术手法。(1分)
11.结合诗歌的三、四两句谈谈作者别出心裁的构思。(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2—16题。(20分)
[甲]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8分)
(1)先自度其足( )( )
(2)宁信度( )( )
(3)仕于南方( )( )
(4)欲以去热也( )( )
13.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4分)
(1)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4.比较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4分)
(1)郑人有欲买履者( )
(2)并壳者( )
(3)而置之其坐( )
(4)生于水而曰土产( )
15.你从甲文中吸取了什么样的教训?(2分)
答:
16.乙文讽刺了 的人。(2分)
(三)阅读《社戏》片段,完成17—20题。(13分)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17.“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此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3分)
18.“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此句话从描写角度看是 ,说明了 。(2分)
19.结合以下两句话,简析水乡农家少年的性格特点及品质:(4分)
(1)“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那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2)“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20.结合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美景?又为什么要塑造江南水乡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4分)
(四)阅读《美丽如初》,完成21—24题。(15分)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21.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纵观全文,(1)写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5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1.略。 2.默 雀 详 铢 3.D 4.B 5.(1)①A②B
(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6.--7.略。
8.① 知道父母生日的占一小部分,知道好友生日的占大部分,知道歌星偶像生日的几乎是全部。(通过比较作答,意思接近即可,2 分)② 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父母,其次是好友,而对偶像歌星可不必迷恋。(意思接近即可,2 分)
9.(1)不符合说话人身份;不适合说话对象;未根据场合选用合适的语体或不应该用书面语。 (2)略。 10.---16.略。
17.生动形象,抓住了颜色和动态的特点
18.侧面描写 孩子们能干、船快
19.(1)朴实 善于组织 (2)大方、热情
20.表现对农村生活和儿时小朋友的怀念。
21(1)宁静平和(幽美)(2分;能答出“宁静”即可)(2)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心灵)。(答出后一点可得2分;若只答“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则只得1分)?
22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大意对即可)
23、?(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本题答案应是开放性的,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若答“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则只给1分。)
24、?(1)(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2分)(2)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3分;答出“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可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