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1.动物的行为
(1)概念:动物体在内外 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2)影响因素:动物行为受 和激素的调节,受 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可提高其存活和 的机会。
刺激
涡虫行为的研究
神经系统
遗传物质
繁殖
2.探究“涡虫的行为”的形成
涡虫在光照下舒展身体,电击时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这是 就有的;但在多次“光照—电击”的配合下,最后只要给“光照”,涡虫就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这是因为多次 .
,使涡虫获得了新的行为。
生来
“光照—
电击”结合
1.先天性行为
如果一个行为是对一个 所作出的反应,而且出生后 遇到这一刺激就能作出这种反应,通常把这种行为看成是先天的,也称为 行为,这些行为是通过遗传和 进化而来的。
2.后天学习行为
(1)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 和经历,使自身的行为发生 变化的过程。
(2)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 ,当同一刺激重复发生和连续多次作用于一只动物时,该动物对这一刺激的反应就逐渐 直到消失。
特定刺激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第一次
本能
自然选择
生活经验
适应性
习惯化
减弱
3.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比较
项目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 后天获得的新的行为
获得 途径 由 控制 通过 获得
适应 特征 的环境 的环境
行为 特点 稳定,不会改变
联系 行为以 为基础
本能行为
遗传物质
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
相对稳定
复杂多变
会发生改变
后天学习
先天性行为
如图是科学家做的“涡虫对光的行为反应”实验,涡虫的哪个行为是新的学习得来的行为( )
A.步骤1中涡虫在强光下舒展身体
B.步骤2中涡虫在电击下收缩身体
C.步骤1234涡虫的行为
D.步骤4涡虫的行为
D
涡虫行为的研究
1. (2022渭南富平二模)《梁书·到溉传》中描述:“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请问飞蛾赴火的这一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物质决定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有些蛾类幼虫开始只靠味觉寻找食物,因此不能找到无味的花,但当它采过无味的花后,建立了视觉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后就能采无味的花了。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
C.贮食行为 D.节律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A
B
3. (2022枣庄薛城区二模)海岸两边的乌鸦常常聚集在一起,它们以螺蛳、贻贝为食,在物色到食物后,就用喙衔起来飞到一定高度,松口将螺蛳摔落在岩石上,待结实的硬壳破裂后,再飞下来享受美味。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社会行为
C.攻击行为 D.后天学习行为
D
1. 某公园一只黑猩猩会洗衣服,抹肥皂、搓衣、清洗、拧衣,动作十分娴熟。下列行为与这种行为同属一类的是( )
A.小鸟将昆虫喂给金鱼
B.导盲犬给盲人引路
C.细腰蜂在地下挖洞建巢
D.灰雁用颈把蛋拉回巢里
2.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乌鸦刚刚见到稻草人时十分害怕,久而久之就不再害怕了
B.臭鼬遇到敌害时,会翘起尾巴,喷出臭液
C.搜救犬在搜救时发现受难者,会重嗅、抓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
D.小猩猩跟着大猩猩摇晃树枝,让枝头的果实掉落在地上便于取食
B
B
3.猴子骑车行为的特征包含( )
①生来就有的 ②生活经验总结 ③仅由遗传物质决定 ④通过学习获得 ⑤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4. (2022淮北濉溪月考)大象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不仅拥有出色的记忆力,而且在解决问题时也有创新思维能力。人们曾看到大象用鼻子捡起和攥着木棍来挠痒,人们还观察到它用树枝和树叶驱赶苍蝇。下列对大象的这些行为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学习行为
B.完全由遗传物质决定
C.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
D.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
B
B
(2022马关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鹃将卵产在苇莺的巢中,苇莺将杜鹃产的卵同自己的卵一起孵化出来,虽然杜鹃幼鸟比苇莺幼鸟大许多,但苇莺并不在意,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把杜鹃幼鸟哺育长大。
材料二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一中苇莺哺养杜鹃幼鸟的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苇莺体内的 所决定的。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二中其他大山雀学会了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不是大山雀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 和 逐渐建立起来的。
先天性
遗传物质
学习
生活经验
学习
谢谢观赏!(共12张PPT)
1.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1)法布尔简介:法国昆虫学家,写就《 》一书。
(2)研究过程:观察和研究昆虫。
2.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1)弗里施简介:奥地利动物学家,是研究动物 的杰出学者。
(2)研究过程:利用颜色卡片证明蜜蜂不是 。
昆虫记
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
行为学
色盲
3.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1)廷伯根简介:英籍 裔动物学家。
(2)研究过程:利用模型证明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的行为是由亲鸟喙上的 引起的。
4.劳伦兹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1)劳伦兹简介:奥地利学者,被称为“ ”。
(2)研究过程:通过对小野雁的研究,发现幼小动物的 。
荷兰
红斑
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学习行为
1.观察法
(1)在野外的 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如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方法。
(2)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观察对象不施加任何 或将影响降低到最小。
2.实验法
(1)研究者根据自己研究需要而改变动物的 ,是在研究者 的环境下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
(2)弗里施对蜜蜂色觉、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以及劳伦兹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方法都属于 。
(3)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 和实验法,单纯的 可以没有实验,但实验法却离不开观察。
自然状态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外界影响
生活条件
设计
实验法
观察法
观察法
1.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蜜蜂只能辨别黑白两种颜色
B.蜜蜂能辨别多种颜色
C.蜜蜂只能辨别物体的形状
D.蜜蜂只能辨别鲜艳的颜色
2. 廷伯根在海鸟研究方面声誉很高,他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引起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原因是( )
A.亲鸟身体的外形 B.亲鸟喙上的红斑
C.亲鸟羽毛的颜色 D.亲鸟喙的形状
B
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
B
3. 下列关于奥地利学者劳伦兹及其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劳伦兹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B.劳伦兹研究的是小野雁的先天性行为
C.刚孵化出来的小野雁总是追随自己的母亲走
D.劳伦兹认为:如果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了母亲,就会跟随一种替代物
C
1. (2022昆明盘龙二模)某兴趣小组借助摄像机拍摄动物园内的滇金丝猴,并详细记录其生活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2.下列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法和观察法是同等重要的方法
B.实验法中有时候可以没有观察
C.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
D.观察法可以借助器械来观察
B
B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3. (2022高州期末)小明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了少许盐粒和砂糖,放入3只蚂蚁进行观察,他发现蚂蚁最终都停留在砂糖旁边,于是得出结论,蚂蚁喜欢甜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蚂蚁
B.为避免偶然因素影响,应改用1只蚂蚁做一次实验
C.蚂蚁喜欢甜食是学习行为
D.蚂蚁利用触角等感觉器官选择食物
D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其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研究者是否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动物
B.研究者是否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C.研究者是否对研究的动物施加外界的影响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 (2022毕节金沙期末)某地有一只聪明的乌鸦,竟然懂得用嘴拧开水龙头喝水,人们在观察后发现,这只乌鸦还懂得调高水量来洗澡。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观察法
B.乌鸦用嘴拧开水龙头喝水属于学习行为
C.乌鸦用嘴拧开水龙头喝水属于先天性行为
D.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C
C
3. 某班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探究,相关数据记录如表。你认为不合理的结论是( )
D
小鼠 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甲 6分10秒 4分55秒 2分43秒
乙 5分23秒 3分20秒 1分52秒
丙 8分27秒 5分43秒 3分58秒
A.同一小鼠每次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
B.不同小鼠走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有差异
C.小鼠走迷宫是在遗传基础上的学习行为
D.小鼠的这种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为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小王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蚂蚁一星期后,设计并开展探究活动,活动步骤如下:
①取一个玻璃槽,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
②捕捉10只蚂蚁放入槽内,进行饥饿处理24小时;
③取分别用蜂蜜、醋、苦味药水、盐水泡过的馒头依次放入槽内四个角落;
④每隔30 min观察并记录停留在每种食物附近的蚂蚁数目,连续10次。
所得数据的平均值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馒头 的材料 蜂蜜 醋 苦味药水 盐水
停留的蚂蚁 平均数量/只 7 1 1 1
(1)进行探究活动前,小王提出的问题是
(2)步骤②中,捕捉10只蚂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 ;步骤③中,蜂蜜、醋、苦味药水、盐水泡过的馒头的量要 ,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除了变量之外,其他条件都
;步骤④中,连续记录10次数据再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
(3)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 。
(4)蚂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和获得途径上看分别属于 。
蚂蚁喜欢什么味道的食物
排除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相等
相同且适宜
减少实验误差
蚂蚁喜欢取食用蜂蜜泡过的食物
社群行为、先天性行为
谢谢观赏!(共10张PPT)
阶段测评(第5单元第16章)
1.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动物的学习能力越强
D.后天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
2. (2022衢州常山期末)大猩猩经过不断学习,拿到了高处的香蕉,这是大猩猩的学习行为。以下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海豚顶球 B.母鸡生蛋
C.蜘蛛结网 D.蜜蜂酿蜜
B
一、选择题(每题2分)
时间:15分钟
A
3. (2022镇江润州二模)提起《昆虫记》,我们不由地会想到“会唱歌的蟋蟀”在繁殖期间,凭着本能以“唱歌”吸引异性。这属于( )
A.繁殖行为 B.社群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4. (2022宝鸡陇县三模)“爱生物”学习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这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 )
A
D
动物 甲 乙 丙
成功取食前“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次 124 42 6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5. 对如图几种鸟类的行为,判断错误的是( )
A
① ② ③ ④
A.图①小鸟喂鱼的行为是防御行为
B.图②孔雀开屏属于繁殖行为
C.图③蜂鸟采食花蜜是取食行为
D.图④大山雀偷喝牛奶是后天学习行为
6. (2022新疆)2022年5月,在新疆博州精河县附近发生了盘羊群遭雪豹攻击的事件。一只盘羊逃跑时掉队,可能的原因是受到惊吓未能接到羊群首领发出的信号,出现了迷路状况。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盘羊具有( )
A.繁殖行为 B.防御行为
C.社群行为 D.攻击行为
7. 宠物作为伴侣动物,是我们人类获得幸福和健康生活的一个来源。小明的宠物狗“乐乐”经过4~5天的训练,就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关于“乐乐”定点大小便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这种行为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反射活动
C.所有动物都能在4~5天的时间里学会
D.这种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C
D
8. 蓝天飘着几片闲云,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在空中划过,仿佛在说:“再见人们,我们要去温暖的南方了……”大雁的这种行为属于( )
A.节律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领域行为
9. 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A
B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
10. (5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白蚁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与蚁后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饲喂白蚁幼虫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资料二 鹰的脖子较短,能捕食刚孵化出不久的其他鸟的幼鸟。而鹅的脖子较长,当刚刚孵化出的幼鸟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随着幼鸟逐渐长大,当它们看到鹰的影子时仍然会将身体蜷缩起来,但它们看到鹅的影子时却不再蜷缩。
资料三 李女士家发生了一件蹊跷事:她养的鹦鹉得了一种“怪病”——常常咳嗽。李女士带它去看兽医,检查结果却是鹦鹉完全健康。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李女士经常咳嗽,鹦鹉只是把主人的声音模仿得能够以假乱真罢了。
(1)由资料一判断,白蚁是营群居生活的动物,在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这属于动物的 行为。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当幼鸟看到鸟类的影子时将身体蜷缩起来的行为属于 行为。幼鸟长大后,看到鹅的影子时不再蜷缩的行为属于 行为。
(3)资料三中鹦鹉的学习行为受到 因素的影响。
分工
社群
先天性
后天学习
环境
11. (7分)三刺鱼因背鳍有三根突起的鳍棘而得名,科学家发现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攻击,为了探究引发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小组的同学自制了如图所示的A、B、C、D四种三刺鱼模型各3个,其中A和B腹部为灰褐色,C和D腹部为红色;A和C体形相同,B和D体形相同。将四种模型分别投入到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大鱼缸中,鱼缸中还放置有发育状况相同的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10条,观察雄性三刺鱼的反应情况。
(1)雄性三刺鱼的攻击性是由它体内的 所决定的,这种行为属于 。
遗传物质
先天性行为
(2)如果利用模型A和C、B和D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 ,如果在丙、丁鱼缸中观察到雄性三刺鱼有攻击行为,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3)如果利用模型A和B、C和D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 ,探究的问题是 .
(4)如果去掉B和C,只用A和D进行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请说明理由: 。
腹部颜色
腹部红色是引发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
攻击行为的诱因
鱼的体形
鱼的体形是
引发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吗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谢谢观赏!(共13张PPT)
章末复习(第5单元第15、16章)
同学们,回忆一下第15、16章所学知识,填写下列内容。
动物
的运
动和
行为
游泳
跳跃
飞行
骨连结
骨髓
骺端软骨层
成骨细胞
关节腔
肌腹
杠杆
动力
支点
动物
的运
动和
行为
遗传物质
经历
遗传因素
食物
攻击
防避敌害
生存
繁殖
节律
生物钟
分工合作
(1)动物运动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需要多个系统参与,共同完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构成。
(2)任何一个动作的实现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骨骼肌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在此过程中,骨相当于杠杆,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
动物的运动
【典例】 (2022贺州)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国旗护卫队的同学们会向国旗敬礼。下列对敬礼动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敬礼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完成此动作需要消耗能量
C.由一块骨骼肌参与即可完成
D.由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
思路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而且一定要消耗能量。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敬礼动作属于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答案:C
1.(2022贵港)下列动物与其主要运动方式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蜗牛——爬行 B.青蛙——跳跃
C.大象——游泳 D.蝙蝠——飞行
2. (2022苏州)宇航员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会出现骨质流失现象,回到地球以后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下列能促进骨修复和再生的结构是( )
A.骨密质 B.骨髓腔中的红骨髓
C.骨松质 D.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C
D
3. (2022河南)下面展现的是我国运动员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中的瞬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右臂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B.一块骨骼肌应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C.运动员完成图中动作需要消耗能量
D.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4. (2022北京)握手是人与人之间表示友好的一种礼仪。握手时,大拇指要向手心运动。如图是人右手掌心面骨骼及部分肌肉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拇短展肌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B.握住手时,拇收肌处于收缩状态
C.握手时,骨骼肌牵拉骨绕关节活动
D.握手动作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完成
A
A
5. (2022连云港)我们每天多次做屈肘和伸肘动作。如图是屈肘、伸肘时相关肌群状态示意图。关于图中骨骼肌收缩或舒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肱二头肌和②肱三头肌都收缩
B.③肱二头肌和④肱三头肌都舒张
C.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
D.③肱二头肌收缩,④肱三头肌舒张
6. (2022宜昌)如图是某同学用长木板①和②、橡皮筋③和④、螺丝⑤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相当于两块骨
B.用该模型模仿屈肘动作时,③、④都收缩
C.用该模型模仿屈肘动作时,⑤起支点作用
D.人通过骨骼肌的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运动
C
B
屈肘 伸肘
(1)从获得途径上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从行为的功能上又分为取食、防御、攻击、繁殖、领域、节律、社群等行为。掌握并理解它们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关键是行为的获得方式,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还是通过后天生活经验和经历获得的。比如取食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但取食的技巧可以通过后天生活经验和经历获得。
动物的行为
【典例】 (2022贵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行为。下列各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蜘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
B.乌鸦扔下坚果让汽车碾碎后取食
C.行人过路口看到红灯就驻足等待
D.马戏团的猴经训练后会骑自行车
思路分析:蜘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乌鸦扔下坚果让汽车碾碎后取食、行人过路口看到红灯就驻足等待、马戏团的猴经训练后会骑自行车,这些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经历而获得的。
答案:A
1. (2022绵阳)从树丛到草间,人们常能找到形形色色的蜘蛛网。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上分析,下列行为与“蜘蛛结网”类型相同的是( )
A.狗接飞碟 B.猴子骑车
C.孔雀开屏 D.蚯蚓走迷宫
2. (2022湘潭)震旦鸦雀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其雏鸟不会主动觅食,先由亲鸟喂养,再转变为亲鸟搜寻食物、雏鸟啄取,最终雏鸟才能像亲鸟一样用坚硬的喙敲打芦苇秆,啄出里面的虫子。下列对震旦鸦雀的捕食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学习行为
B.完全由遗传物质决定
C.捕食行为受环境因素影响
D.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
C
B
3.(2022常德)大雁迁徙要迁飞万里。以下关于鸟类迁徙行为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不是先天性行为
B.受神经系统和激素调控
C.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D.为了获得更适宜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4. (2022临沂)下列有关“老马识途”这一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遗传物质所决定,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B.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行为
C.与遗传因素无关,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D.与小鸟喂鱼一样,是马的本能
A
B
5. (2022荆州)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A.一只母鸡带领着一群小鸡在寻觅食物
B.两只小狗为争夺一块肉骨头而相互打斗
C.在繁殖季节,荆江中的各种鱼都产卵繁殖后代
D.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和工蜂,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D
谢谢观赏!(共14张PPT)
1.行为类型
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可分为 和 ,本能和 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方式。
2.根据行为的功能分类
(1)取食行为
①概念: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的行为。
②特征:发生在 动物之间。
先天性的本能行为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学习
不同种
(2)攻击行为
①概念: 动物个体之间由于 、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的行为。
②特征: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 。
(3)领域行为
①概念:动物生存的 就是领域。动物不准其他动物入侵并将入侵者驱赶出去的行为。
②特征:领域有大有小,虽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是占有者却熟知它的边界。在领域里,动物可以 、 、抚育后代。
(4)防御行为
①概念:动物保护自己、 的行为。
②特征: 动物之间。
同种
争夺食物
致命伤害
空间
取食
繁殖
防避敌害
不同种
(5)繁殖行为
①概念:与动物 有关的行为。
②特征:动物抚育后代是 ;鸟类的育幼任务一般是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哺乳动物的育幼一般是由 承担。
(6)节律行为
①概念: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有许多 的、有 的行为。其类型包括潮汐节律、
节律、 节律、 节律。
②产生原因:有的动物体内存在 ,它是一种以体内的 为基础的复杂机制。
3.社群行为
(1)概念:一起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 ,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的行为是社群行为。
(2)特点:群体成员间有不同程度的分工,甚至个体之间出现了不同的 。
繁殖
先天性行为
母亲
周期性
节律
日
月
年
生物钟
生物化学反应
分工合作
等级
1. 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在这一事件中,汉王的谋士主要是利用了蚂蚁的哪种行为( )
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
C.取食行为 D.社群行为
2. (2022淮南期末)两狗争食骨头属于攻击行为,乌贼喷墨汁属于防御行为,这两种行为的本质区别是( )
A.行为双方是否主动 B.行为过程是否激烈
C.行为双方是否受到致命伤害 D.行为双方是否为同种动物
C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D
3. 鸟类在繁殖季节里,亲鸟如捉到毛虫,它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毛虫带回巢 中,这一行为属于( )
A.繁殖行为 B.取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节律行为
4. (2022晋江期末)在紧急情况下,壁虎会甩掉尾巴。这属于动物的( )
A.节律行为 B.防御行为
C.取食行为 D.攻击行为
5. (2022中卫中宁月考)热带有一种罗非鱼,以口作为“摇篮”育儿。雌鱼会将受精卵吞入口中,让它们在口里孵化,直到发育成鱼苗。这种动物的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节律行为 D.社群行为
A
B
B
6.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 )
A.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节律行为
C.节律行为、繁殖行为
D.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7. (2022贺州昭平二模)“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句歌词体现的动物行为从功能上来看,属于( )
A.防御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领域行为 D.节律行为
8.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领域行为的是( )
A.大熊猫撒尿做标记 B.乌贼喷出“墨汁”
C.织布鸟筑巢 D.青蛙冬眠
D
D
A
9. (2022陕西模拟)在陕西佛坪秦岭大山里有种珍稀的猴子,叫“秦岭金丝猴”,堪称世界上最漂亮的猴子,它们群体生活,有明确分工,这种行为是( )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取食行为
A
1. (2022安康紫阳期末)一只母鸡带领着自己的十几只鸡宝宝在墙角捉虫吃,它忽然发现从远处走来一只猫,于是就赶快伸出翅膀并“招呼”小鸡躲在了翅下。该现象不包含下列哪一行为( )
A.取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节律行为
2. (2022安阳汤阴期末)在《鹬蚌相争》这则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中,鹬和蚌的行为分别属于( )
A.取食行为、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C.取食行为、攻击行为
D.攻击行为、攻击行为
D
A
3. 把鸡窝里正在孵化的卵全部移走,母鸡照样趴在鸡窝里孵卵。母鸡的孵卵行为属于(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后天学习行为 ③社群行为 ④繁殖行为
A.① B.④ C.①④ D.②③
4. 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许多都有节律行为。下列有关节律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蝙蝠喜欢在夜晚活动,这是明显的周节律
B.灵长类动物的雌性个体有月经周期,属于月节律
C.哺乳动物的换毛等在一年中都有确定的时间,属于年节律
D.动物节律行为的形成是长期对自然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
C
A
5. (2022韶关乳源三模)有句俗语说“捅了马蜂窝,必定挨蜂蜇”,马蜂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B.取食行为和防御行为
C.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D.攻击行为和繁殖行为
C
6. (2022淮北濉溪月考)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蜜蜂生活在高度复杂的社会公共群体中,有一只蜂王,数以千计的工蜂及少量雄蜂。工蜂是蜂群中繁殖器官发育不完善的雌性蜜蜂,它们有明确的劳作分工,承担着蜂巢的清洁、维护及防御工作,以及哺育幼虫和寻觅花粉或花蜜。蜂王是巢中唯一能进行生殖的雌蜂,其功能就是产卵。在一年的某些时间内雄蜂与蜂王交配后被逐出蜂巢而死亡。
(1)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蜂,它们分工明确,相依为命,这是蜜蜂的 行为。还有哪些动物有这种行为 举两例: 。
(2)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从获得途径上看,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3)蜂王与雄蜂交配、产卵,从功能上看,这是 行为。
(4)蜜蜂白天采蜜,从获得的途径上看,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5)新、老蜂王相遇,会咬杀至剩下一个,这种现象属于 行为。
社群
白蚁、狒狒
先天性
繁殖
先天性
攻击
请分析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澳大利亚树林中有两种鹦鹉,一种是卡拉鹦鹉,一种是紫鹦鹉。两者都住在树洞中,甚至有时同一树洞中住着两种鹦鹉。平时它们相安无事,但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紫鹦鹉比卡拉大,争夺的结果总是卡拉弃卵而逃,于是紫鹦鹉就把自己的卵和卡拉的卵一同孵育。经孵育出的幼卡拉有些行为仍是卡拉的,有些行为却变成紫鹦鹉的行为。小卡拉发出求食声仍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喂食。卡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但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鹦鹉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一样。
资料二:大雁在迁徙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两只“雁”做“站岗放哨”的工作,当有敌害来临时,这些“放哨”者,或大叫或狂奔或扑翅起飞发出警报,使雁群尽快作出御敌准备或逃生,而自己却暴露了目标,易为敌害所捕食。
(1)①资料一中,卡拉鹦鹉和紫鹦鹉在孵卵时因争夺地盘发生冲突,这种争夺地盘的行为属于 .行为。
A.攻击 B.繁殖 C.防御 D.取食
②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紫鹦鹉就把自己的卵和卡拉的卵一同孵育”,这种行为属于 .
行为。
(2)资料一中,小卡拉鹦鹉的取食行为、长大后受到惊吓时的防御行为都没有改变,这些行为是由体内的 控制的;而长大后的卡拉在防御、觅食等行为上发生改变,主要是 . 行为导致的,说明该种行为主要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
(3)资料二中,大雁在迁徙途中休息时,雁群中有的雁负责“站岗放哨”,有的负责取食,这属于
行为,且体现了 的特征。
(4)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环境,如资料一中 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B
先天
遗传物质
性
后天学习
环境因素
社群
分工明确
后天学习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