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对下列语言或行为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细心押送生辰纲,但为人粗暴蛮横。
B. 杨志道:“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杨志熟谙江湖酒道,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充分表现了他的谨慎精明。
C. 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便道:“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故意卖关子,欲擒故纵,为的是增强诱惑力。
D. 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这表现了杨志观察之仔细,处事之谨慎,虑事之周到。
为安全及时地把生辰纲送到东京,杨志一路上对军健们打骂不断。对杨志打人行为分析不当的是( )
A. 杨志鞭打军健,是他一意孤行,蛮横不讲理的性格特点的反映。
B. 杨志鞭打军健,是激化他与军健矛盾的重要原因。
C. 杨志鞭打军健是因为他不满军健们的言行。
D. 杨志鞭打军健赶路,一面在于使生辰纲安全送到东京,一面也在为自己升官努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辑而成,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
B. 《水浒传》中起义军首领,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杨志.李逵都是社会下层人士,都是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 《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然义军以招安为结局而失败,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D.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着,一径离了潇湘馆,远远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船。(径直)
B.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安排处理)
C.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不称手,不好用)
D. 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仔细检查)
下面对《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名著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生擒方腊之后,李逵不愿赴京朝觐,一个人留在六和寺出家,他给宋江写了一篇颂子作别。頌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锁绳,这是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B. 曹操长子曹丕登位魏王后,召弟弟曹植入见,当庭考试其出口成章之才。若不能即杀,曹丕要求以二人兄弟关系为题材“应声作诗一首”。曹植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潸然泪下。
C. 秋天时节,唐三藏师徒来到寸草不生的八百里火焰山,前进不得,孙悟空向哪吒之母罗刹女借用一扇灭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面的芭蕉扇。然而好事多磨,孙悟空用尽心机和手段,又蒙红孩儿等天将相助,一而再,再而三,才调来芭蕉扇,灭了山火,扇来风雨,继续西行。
D. 林黛玉正伤感于人们聚会而散后的淸冷,贾宝玉劝她说:“比如那扇子,原是搧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的。”黛玉听了,破涕为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土就笑着把扇子递给她,黛玉接过来,嗤的一声撕成了两半,接着嗤嗤又是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机车车辆制造企业今非昔比,它们在过去几年里掌握了关键技术。
B. 为了坚持用户的利益,可以不怕得罪人,不怕被骂得狗血喷头。
C. 张华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学习。
D. 即使有万贯家私,也经不起你这样挥霍。
下面是公共场合的标语,从主观情感和客观效果看最好的一项是( )
A. 禁止吸烟,违者罚款!
B. 摘花是不文明行为,请自觉!
C. 钱款当面点清,过后概不负责!
D. 施工给您带来不便,请绕行,多谢合作!
下列词语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带 挈(qiè) 侥幸(rǎo) 哭哭 啼啼(tí) 惟惟连声(wéi)
B. 盘 缠(chan) 拙病(zhuō) 不 省人事(xǐnɡ) 狗血 喷头(pēn)
C. 报 帖(tiē) 心 窍(qiào) 尖嘴猴 腮(sāi) 一步一 踱(dù)
D. 商 酌(zhuó) 星 宿(sù) 喜从天 降(jiànɡ) 万 贯家私(ɡuàn)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名人传》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 罗兰的作品,书中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崇高风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 《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文章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范进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这个士人的丑恶灵魂,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反映了世态的炎凉。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选自《史记》,是我国第一篇关于农民战争的历史文献。
D.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就是这种文体的代表作之一。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倒运 体统 作揖 不由分说
B. 央及 簇拥 商酌 洗耳躬听
C. 叙功 相与 年谊 谨具贺仪
D. 瘟疫 轩敞 拙病 不省人事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____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_____,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_____和灵动。
A. 异曲同工 偃旗息鼓 朴素
B. 殊途同归 销声匿迹 质朴
C. 异曲同工 销声匿迹 朴素
D. 殊途同归 偃旗息鼓 质朴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特朗普访华期间,两国签署的商业合同和双向投资协议总金额超过2500亿美元以上,刷新世界经贸合作新纪录。
B. 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C. 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D. 中国不仅有践行“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对下列人物的性格归纳有误的一项是( )
A. 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B. 诸葛亮才华出众,高瞻远瞩,又骄傲自大。
C. 关羽性格稳重,顾全大局。
D. 张飞生性耿直、粗鲁、莽撞。
下面的故事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个人物无关的是( )
A. “三顾茅庐” B. “舌战群儒”
C. “挥泪斩马谡” D. “乐不思蜀”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人白虎堂”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是指鲁智深,“豹子头”是武艺高强的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杨志的绰号。
B.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面对大军压境,诸葛亮临危不惧,利用司马懿多疑的心理,巧布迷阵,让魏军不战而退。
C. “耶胡”是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中出现的一种人形动物,它是贪梦、嫉妒的象征。由于格列佛有着与“耶胡”类似的外形,因而被迫离开了“慧因园”。
D. 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但在《春水》中,冰心也用了一些篇幅表达自己及与她同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
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③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④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对文章《三顾茅庐》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见解。
B. 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 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重点写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
D. 本文表现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如张飞脾气暴躁的特点,可以通过第一段中张飞的话“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看出来。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 )
A. 淘气 铁锨 砒霜 秋爽斋
B. 银箸 鸳鸯 嘱咐 潇湘馆
C. 碗筷 发怔 待立 沉甸甸
D. 楠木 商议 丫鬟 老嬷嬷
对课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节选的文字中众人的几次大笑不仅能反映各个人物的性格,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 凤姐和鸳鸯是故意让刘姥姥出丑,她们的做法是出于对农家人的看不起。
C. 刘姥姥身份低微,进入大观园后,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她是个乐观、风趣的人。
D. 刘姥姥话语中多用方言,引人发笑,这正是她朴实淳厚的表现,她丝毫不做作,有一种本真美。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形式是壳,只有温暖人心而又不失庄严,恪守史实而又目光长远地诠释和表达,就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与共鸣。
B. 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C. 正确地审视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不懈地往下走,它虽然会有荆棘,但同样会开出鲜花。
D. 学习和工作都是有趣味的,我们锲而不舍地做下去,趣味自然就会产生。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B. 暑假即将来临,许多资质不全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C. 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D. 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夸夸其谈,赢得了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蓼溆(liáo) 篾片(miè) 漱盂(shù)
B. 调停(tiáo) 撮弄(cuō) 琥珀(pò)
C. 戗金(qiàng) 敁敠(diān) 麈尾(lù)
D. 镶金(xiāng) 筵席(yán) 岔气(chá)
二、多选题
报秋
①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看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的怎么得了!
②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开放都在晚间,一朵能持续开一昼夜。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③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④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⑤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⑥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⑦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⑧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诵,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使得逍遥。
⑩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那第一朵出现已一周,凋谢了。可是别的会一朵朵再接上来。圆鼓鼓的花苞,盛开了的花朵,由一个个柄擎着,在绿波上漂浮。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们减少一些惰性。
B. 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 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 “邻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 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 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三、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填空。
(1)《红楼梦》原名 ,作者是 ,清代小说家。该书以 、 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 、 、 、 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瑕”指的是 。
(3)《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写的是 ,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 、弄权 、逼死 、破坏 的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其中我们所熟知的表现他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 、华容道义释 、过五关 、水淹 、败走麦城。
文学知识填空。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______代______依据民间传说的故事编纂的第一部歌颂农民斗争的长篇小说《______》,暗写______等人的定计,明写______的精明对策;有大矛盾--______等人之间的矛盾,又有小矛盾--______之间的矛盾;写法变化多端,而又合理地表现了故事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_______在塘里, _______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 _______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
一个人飞奔去迎,走到半路,遇着胡屠户来,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
(1)文中空缺处,依次应填的一组词是______
A. 走站从头到脚 B. 踩爬滴滴答答
C. 踏跳浑身上下 D. 踹挣淋淋漓漓
(2)选段主要描写了______的场面。
(3)这段文字通过语言、外形、动作描写,刻画了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请在文中找出关键词语。
①语言:______
②外形:______
③动作:______
(4)文中除了描写范进外,还依次写了哪些人?是什么描写?
(5)选文中的“进学”与“中举”有什么不同?胡屠户对范进“进学”与“中举”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什么?
(6)选文对范进因中举而发疯的描写反映了人物什么样性格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7)恰当地使用动词,可以准确生动地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作品的主题,试着说说下列加点的动词有什么作用。
①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
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③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五、文言文阅读
养生
【宋】苏轼
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安分以养福 以残年余力 B. 吾闻战国中有一方 闻之于宋君
C. 夫已饥而食 虽有嘉肴,弗食 D. 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 若屈伸呼吸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一些孩子,在长辈长期的宠爱下,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父母的感受,由着自己的性子行事,这就是现在孩子常见的任性行为。过于任性往往导致不良的后果。
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任性的情绪是一门必修课。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除诗歌外,自选文体;⑵不少于600字;⑶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熟悉名著内容,熟悉重要故事情节,把握重点人物在名著中的发展变化脉络。
【解答】
ABC.解说正确;
D.解说有误,此句表现了杨志的将信将疑,在干渴难忍的情况下,不能对自己的观察作准确的判断。
故选D。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水浒传》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语句表述的正确与否。这就要求平时的名著阅读认真细致,对故事情节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选项中描述的情节是我们教材中《智取生辰纲》的内容,相对容易。
【解答】
联系这个章节的内容可知,杨志押送生辰纲,一路鞭打催逼军健赶路,是因为他太想顺利完成任务,为自己以后得到梁中书的重用捞取资本,并非对军健言行不满。这鞭打催逼就激化了他与军健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反映出杨志刚愎自用,蛮横无理、做事简单粗暴的性格弱点。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判定ABD分析恰当,C分析不当。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逐项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历史上有方腊、宋江起义。故A不正确。
B.宋江、林冲是上层社会人士。故B不正确。
C.正确。
D.“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错。故D不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直接对词语理解字义,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可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
【解答】
ABC.正确。
D.有误,“仔细”指小心,当心。
故选D。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本题考查的是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内容。
【解答】
A.错误,出家六和寺的是武松。
B.正确。
C.错误,罗刹女是红孩儿之母。
D.错误,撕扇子的是晴雯。
故选B。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掌握和运用情况。首先学生需要理解题目中成语的意思,然后还要知晓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以及词语所包含的情感色彩,答题的时候要细心,也可以采取排除法来做题。
【解答】
A“今非昔比”是指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符合语境。故A不符合题意。
B“狗血喷头”把狗血喷在头上。形容言辞刻毒,大肆辱骂。也形容骂得痛快淋漓。符合语境。故 B不符合题意。
C“不耻下问”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属不合语境,故C不符合题意。
D“万贯家私”形容家产很多,非常富有。符合语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标语得体的判断能力。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注意用语场合;②注意用语对象。场合大体分为:庄重场合、工作场合、日常场合、娱乐场合。对象主要是指讲话者与听话者双方的身份、年龄以及双方的关系等。公益标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求美。结构要匀称,能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第二,求精。广告要简明醒目,通俗易懂,以极少的字词传递极多的信息量。第三,求巧。构思要新颖巧妙,善于运用一切手法和修辞创造出惊人的广告。其次,根据题干辨析作答即可。
【解答】
A.“禁止吸烟,违者罚款”语气生硬,客观效果不好;
B.“请自觉”口吻生硬,不得体;
C.“过后概不负责”语气生硬,易引起反感;
D.“请绕行,多谢合作”语言委婉,非常得体。
故选D。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字音的能力。这类题一般放在试卷的开始,属于语文基础中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做题时注意韵母和声母的正确结合,标调标在正确位置。A.“侥”应读作“jiǎo”;C.“帖”应读作“tiě”,“踱”应读作“duó”;D.“宿”应读作“xiù”。故选B。
9.【答案】C
【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编年体通史。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要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解答】
B.有误,“洗耳躬听”应为“洗耳恭听”。
ACD正确;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句意选词填空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常见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
B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根据二者意思,可排除AC。 偃旗息鼓:原意指放倒军旗,停止击鼓,做出不准备战斗的假象。现多指不做声响。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根据二者意思,可排除D。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解答】
A.有误,词语重复,“超过”与“以上”去掉一个。
B.有误,词语顺序颠倒,改为“推举、讨论、表决”。
C.有误,属于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措施”。
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性格的把握。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结合具体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描写,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解答】
ACD.正确;
B.有误,诸葛亮先是避而不见,是考验刘备的耐心和诚意,不是因为骄傲自大。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情节的把握。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解答】
ABC.正确;
D.有误,“乐不思蜀”指的是后主刘禅。
故选D。
1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解答】
A.“豹子头”是武艺高强的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的绰号。故A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1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句关系的把握。注意做本题时注意抓住复句关系,把握常见的复句关系有:并列、递进、选择、假设、因果、条件、转折等。
【解答】
①为转折关系,②③为假设关系,④为因果关系。
故选B。
1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文本的内容、主题、人物形象、重点语句、写法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分析、甄别、判断、选择即可。
【解答】
ACD.表述正确;
B.表述有误,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论述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故选B。
18.【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
ABD.正确;
C.有误,“待立”应写作“侍立”。
故选C。
1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内容时,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前提下,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及其所处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注意理解文章内容要结合人物所处时代背景,站在人物角度体会其情感与想法。
【解答】
ACD.正确。
B.错误,凤姐和鸳鸯这样做是一种调皮的表现,并非出于恶意。否则,就不会在事后再去道歉了。
故选B。
2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解答】
A.关联词使用不当,应该把“就”换成“才”。故A错误。
B.语序不当,应把“即使”放到“文字”的前面。故B错误。
C.正确。
D.成分赘余,在“我们”前面加上“只要”。故D错误。
故选C。
21.【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判断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
【解答】
A.“熙熙攘攘”的意思是“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符合语境。
B.“雨后春笋”一般用来形容新事物、进步事物。用在此处不妥。
C.“无动于衷”的意思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用在此处与前面的“在心里”重复。
D.“夸夸其谈”是贬义词,用来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与作者想表达的感彩相反。
故选A。
22.【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音的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解答】
A.有误,“蓼溆”的“蓼”应读作“liǎo”。
B.正确。
C.有误,“戗金”的“戗”应读作“qiāng”,“麈尾”的“麈”应读作“zhǔ”。
D.有误,“岔气”的“岔”应读作“chà”。
故选B。
23.【答案】B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文本的内容、主题、情感、写法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分析、甄别、判断、选择即可。
【解答】
A结合第⑥段的表述,是正确的。
B本文主旨可以概括为:人要学习玉簪花的精神;时光易逝,要把握时间,珍惜现在,有所作为;不需要优厚的物质条件,只要生活充实,人生就会精神愉快,逍遥自在。故B分析错误。
C分析正确。
D.“邻取自己那一份”能明了作者一种人生态度:面对现实生活,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D分析错误。
E分析正确。
F分析正确。
故选BD。
24.【答案】(1)《石头记》 曹雪芹 清 贾宝玉 林黛玉 贾 王 史 薛
(2)林黛玉 贾宝玉
(3)王熙凤 相思局 铁槛寺 尤二姐 宝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细读《红楼梦》,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分析判断。
25.【答案】【小题1】
【示例】过五关斩六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等。
【小题2】
走单骑 曹操 斩六将 七军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积累名著中的成语故事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学生应对名著中的有关成语故事有所了解,然后结合题中要求作答即可。本题示例:过五关斩六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等。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地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通过阅读可知,表现关羽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6.【答案】明 施耐庵 水浒传 晁盖、吴用 杨志 杨志和吴用 杨志、老都管、虞侯、众军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7.【答案】D;范进发疯;“噫!好了!我中了!”;“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拍
【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本文是一篇经典课文,对于文中的精彩片段,应熟读加强记忆,所以解答时可凭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来选择.结合语境来选择也很容易,因为此时范进已喜极而疯,走路不似常人,所以用一脚“踹”进塘里,能表现他动作的随意性;而跌落后,也不似常人那般小心的起来,用“挣”合适.故选D.
(2)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概括.选文共选了三个自然段,其中第二段内容详细,主要描写的是范进发疯的场景.
(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根据题干的要求,从文中提取出相关的语句即可.表现范进发疯丑态的语言是:“噫!好了!我中了!”;外形能突出其丑态的则是:“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表现其丑态的动作最主要的是:拍.
(4)本题考查侧面描写的理解.本文段中除了写范进外,还写了胡屠户,写了范进的母亲、妻子和众邻居.结合内容来看,两次写到胡屠户来范进家,但是带的东西不同,表现他的势利;范进发疯场面中写到了母亲、妻子和众邻居的表现,则是从侧面来表现范进发疯的严重程度,表现当时人们的势利心态.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文中胡屠户的言行,可知“进学”顶多可以在私塾里教书,社会地位依旧很低;但是中举后众人、丁举人及范进的表现,都可看出是一步登天,有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范进进学回来被老丈人骂,而中举后胡屠户却是带着肉与钱来贺喜,可见他的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心态.由此也可以得知范进会喜极而疯的原因.
(6)本题考查人物性格与写作意图的分析.范进因为中举而疯,可见这件事对他的重要程度,表现了他对功名的热衷,作者安排这一情节,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7)本题考查动词的赏析.三个句中的动词,要注意从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动作的目的去分析.如第一句中的“啐”,动作的发出者是胡屠户,表现了他对范进的鄙视,目中无人.
答案:
(1)D
(2)范进发疯
(3)①“噫!好了!我中了!”②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③拍
(4)母亲、妻子、胡屠户、众人、报子;侧面描写
(5)①“进学“指考取生员.“中举“指考中举人.(前者是州府举行的考试.后者是省一级考试)
②胡屠户的势利可鄙以及世态炎凉;揭示了知识分子热心科举的原因:一旦中举.名利.地位自然不同.
(6)①热衷功名无法自拔.②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毒害极深.使人性格扭曲.
(7)①形象地表现出胡屠对范进的蔑视,表现未中举前范进的地位低下;
②扯,是对胡屠户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他对女婿的关心,反映出他趋炎附势的心态;
③一“舒”一“缩”,表现出胡屠户动作的虚假与贪财本性.
本题语段出自课文《范进中举》,语段一,写的是范进进学回家后,胡屠户来到家里;语段二,描写范进中举发疯的表现与全过程;语段三,写的是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带着钱和肉来庆贺.
人物性格分析的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28.【答案】【小题1】C
【小题2】
(1)主人不听从却超过这个标准的,我就制止(他)。
(2)像这样(做)可以说是善于对待穷困,但是在养生之道上就不够了。
【小题3】两段相同处在于都强调了安分知福、俭以养生。不同处在于一段着重从节食的角度谈养生,而二段着重从求道的角度谈养生。
【解析】
1.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解答】
A.意思分别是“表目的,用来”“凭,靠”。故A不符合题意。
B.意思分别是“听说”“使动用法,使知道”。故B不符合题意。
C.意思都是“吃”。故C符合题意。
D.意思分别是“像”“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词语的含义:(1)过,止;(2)处,未。
3.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其异同。由甲段“一是安守本分来怡养福运,二是让胃宽松来蓄养道气,三是节省开支来聚养家财。”与乙段“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可知两段相同处在于:都强调了安分知福、俭以养生。由甲段“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与乙段“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可知其不同处在于:甲段着重从节食的角度谈养生,而乙段着重从求道的角度谈养生。
29.【答案】学会控制任性
在成长的漫长过程中,人还不成熟,偶尔难免会任性。而往往由着性子来,都会酿成不好的后果,学会控制任性,你便会赢来成功!
曾经有家大公司的老板对女儿非常宠爱。从小就惯她,要天上的星星也给摘来。后来大老板年老后,把偌大的公司给女儿接手。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任性的毛病,每次开会爱来不来,随意迟到,对董事的提议、讨论也毫不在乎。公司的经营,怎么开心怎么来,任意妄为,短短一个月公司经济就开始走下坡路。令众人庆幸的是,因为这个教训,她开始控制自己的任性,不再随心所欲。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公司发展比之前父亲在位时还要优秀。最后她成为了商业史上一位杰出的女商人。
倘若老板的女儿一直任性,公司还会发展优秀吗?正是因为她学会了控制任性,所以才会成为一名杰出的女商人。如果她没有学会控制任性,想必父亲的心血将毁于一旦,到公司也会倒闭。由此可见学会控制任性,你便会赢来成功!
古代有一个皇子,年轻气盛,向父皇请求出兵打仗。皇上碍不住他的几番请求,只好答应。临行前,身上派了几位谋臣和一位经验颇深的老将军一同前去,嘱咐皇子切不可任意行事。打仗初期,大胜几局,皇子欲趁胜追击。谋臣道,万万不可!劝说皇子不要冒然前行只怕有埋伏。皇子刚大胜几屈信心大满,不听劝阻执意追击。最后中了敌方计谋,被困敌营,撑几日便全军覆没。
如果不最皇子任性,也不会年经轻轻身死沙场。倘若他能学会控制任性,想必历史上又将多了一位君临天下的贤明君主。因此看来,学会控制任性!你便会赢来成功!
人都有任性的情绪,而能不能控制它却决定于你。能自控者,方可得天下。让我们学会控制任性的情绪,赢得成功的喜悦吧!
【解析】 此题是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中心明确,可采用“聚焦中心”法构思,即直接提炼出材料中心,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这则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确,关键句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任性的情绪是一门必修课”。这篇作文适宜选用记叙文文体,要写好这篇文章,需要做到:
1.靓扮标题抢眼球。拟题准、新、简、巧,对于写好这篇文章很重要。
2.精心打造铸特色。这道作文题的选材以成长经历为最佳,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只有选材真实,才会有独特体验与感悟。结构新体现在记叙方法的灵活运用上,作文时不妨运用倒叙,去巧设悬念,妙用插叙,使文章一波三折。
3.语言鲜活添亮色。写好此文既要鲜活又要有个性,鲜活的个性化语言是指那些唯我独有的语言,是那些新颖独特、启人深思的语言,是那些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智慧的语言。
总而言之,作文要有所感、有所悟。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