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五《鲁滨孙漂流记》课后知能检测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必修五《鲁滨孙漂流记》课后知能检测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4 21:5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版必修五《鲁滨孙漂流记》课后知能检测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庞(páng)大  观察(chá)   渺(miǎo)小   偏(piān)见
B.和谐(xié) 侮辱(rǔ) 恐(kǒng)惧 隔(gé)绝
C.粗(cū)暴 顶撞(chuàng) 瓦罐(guàn) 赏赐(cì)
D.繁(fán)茂 鹦(yīng)鹉 卑(bēi)微 遗(yí)憾
【解析】 撞,读zhuàng。
【答案】 C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炫耀   储备 训服 挖掘
B.混乱 猛烈 拔掉 诞生
C.引爆 嘲弄 危险 模糊
D.烘烤 顶撞 萎缩 保佑
【解析】 训—驯。
【答案】 A
3.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见到清廷如此不堪一击,沙俄残吞中国之心立刻显而易见,到了道光年间,沙俄也开始同英国一样逐步侵华。
B. 不知从何时起,手机成了每个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必需品,出门在外,手机、钱包、钥匙成了标配,忘记其中任何一样,一天都过得心神不宁。
C. 诚然,在社会上有极少数女性能够在事业和家庭上兼顾并井井有条,但这需要付出极大的心血,不是每个人都学得来的。
D.剧中车太贤出演双层身份的人物,一边在人前是傻里傻气搞怪的李治,一边则是真挚地一心学功夫报复的田禹治。
【解析】 A项,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改为“昭然若揭”。B项,心神不宁:形容心情不平静。C项,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整齐有序。D项,傻里傻气:形容糊涂、愚蠢。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规定对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提高处罚分值,是为了充分发挥机动车驾驶人累积记分制度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中的作用。
B.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科研院所仍是研究基础科学,即传统意义上“科学家”的大本营。它的兴盛,与年轻人能否安心坐冷板凳仍有必然关系。
C.有读者给记者打来电话反映,在隆化县境内的一块指示牌上,将“董存瑞烈士陵园”写成了“董存瑞烈土园”,而且这个指示牌已存在好多年了。
D.举办省级示范普通高中田径运动会是展现教育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示体育教育成果的良好机会,希望广大参赛学子积极发扬拼搏精神。
【解析】 B项,两面对一面。可将“兴盛”改为“兴衰”。C项,滥用介词致主语残缺。可删除“在……上”或“将”。D项,搭配不当。去掉“举办”。
【答案】 A
5.依次填入空格中的文字,衔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声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⑤①③②⑥
C.①③⑤②⑥④ D.⑥①⑤③④②
【解析】 根据各句的内容可知,③句应排在第一位,总结印象中的向日葵的特点,根据“可”“尚”“依然”可知,这几句的顺序应为②⑥⑤,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我们在探讨作品的过程中”到“愤怒、恐惧和厌烦”,回答问题。
6.节选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者的观点蕴含在对问题的具体描述和体现作者的情感上。文章第一段主要解说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方式以及小说家在写作过程中的使用方法;第二段,从作者、读者的角度论述透视法。
【答案】 在探讨、研究小说作品的过程中,读者必须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
★7.(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2、3题)请简要归纳读者透视法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重分析第二段的内容,分析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答案】 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既存见解来构造文学的秩序,处理文学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实现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8.“我们往往感受到极大的痛苦”一句中“痛苦”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我们往往感受到极大的痛苦”的原因以及“痛苦”的内容。比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什么情绪,后来为何改变这种情绪等。
【答案】 作者与读者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从而引发读者从一个崭新的思想中获得持久的愉快,而这种愉快诞生于读者的愤怒、恐惧、厌烦。
9.作者列举哈代和普鲁斯特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主要目的”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从内容上看,作者列举两个小说家,目的是解说读者有着自己对世界观察的角度,而小说家也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即都有着自己的“透视法”;从结构上看,列举两位小说家,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论述。
【答案】 ①引出透视法。在伍尔夫看来,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有着自己的透视法。②引出下文对《鲁滨孙漂流记》的论述。《鲁滨孙漂流记》就使用了小说家自己独特的透视法。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两汉文学
东汉产生了文章的概念,主要指的是赋和散文。汉初的赋,一般模拟屈原的作品,缺乏真实感、新鲜感,已不能引起读者多大的兴趣。贾谊是汉初唯一优秀的骚体赋作家。他同情屈原,也表现了自己抑郁的感情,他的作品在当时是独标一格的。从枚乘到司马相如是汉赋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吸取楚辞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创造了真正“汉家”的新体赋。特别是司马相如的作品,反映了西汉全盛时期统一帝国的富强和声威,有一定的时代意义。而丰富的词藻,夸张的手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同时,他的作品在思想或艺术上又都存在着缺陷。思想贫弱,铺张过甚,形成文字堆砌,恰恰使赋成为贵族宫廷的一种奢侈品。自司马相如创立新体赋的形式和作风后,作者争相模仿,逐渐形成阿谀铺张的赋颂传统,对后来文学发生长久的不良影响。东汉后期出现一些抒发个人感情、抨击黑暗现实的小赋,在思想和艺术上有一定价值,虽然数量不多,但它突破了彼此沿袭的赋颂传统,是六朝抒情赋的先声。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利用先秦史学的一切成就,创造了一种规模巨大、组织完备的新体制——纪传体,使我国史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史学史上有不朽的功绩。作者那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是先秦史官“书法”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扬光大。他尊重客观事实,又有鲜明倾向,既敢于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也敢于歌颂农民起义的英雄,表现了唯物主义和人民性的思想。这使《史记》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和极高的思想价值。《史记》的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的;作者根据对不同人物的认识,来选择、剪裁和集中事件描写人物,因而使许多历史人物不仅个性鲜明,而且往往具有典型意义。这样便开创了传记文学。这是记叙散文的一大发展。《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都很大。在文学上,它不仅成为唐以后所谓“古文”的典范,而且对唐以后的小说、戏曲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启发和影响。《史记》在汉代虽然被统治者禁止流传,但也已引起许多人继起有作的兴趣,结果就产生了班固的《汉书》。作者站在一王一姓的立场,否定了《史记》的基本历史观点,而在历史内容上有许多补充,因而增强了史实的严密性和丰富性。正是由于《汉书》重在史实,在人物传记中附录了大量的文献,牵连了烦杂的事件,这就不得不有损于人物形象的突出和鲜明。但它也有一些传记是写得可以和《史记》的名篇媲美的。由于《汉书》的“正统”的历史观点以及它的文辞的谨严华茂,《汉书》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也发生了长远的影响。在汉魏六朝时期,《汉书》的影响是在《史记》之上的。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两汉文学中,赋和散文都是十分发达的,但比较起来,散文没有赋的成就高。
B.司马相如的作品反映了国家的富强和声威,但在艺术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C.两汉文学中,历史散文得到高度的发展,主要标志是司马迁的纪传体《史记》。
D.东汉末期出现的小赋,虽然数量少,但在思想、艺术上有着一定的价值。
E.《史记》是纪传体,揭露社会现实,反映个人思想,但影响没有《汉书》高。
【解析】 A项,“散文没有赋的成就高”于文无据。B项,文中说“他的作品在思想或艺术上又都存在着缺陷”,不是“很大”。 E项,在汉魏六朝时期影响没有《汉书》高,其他时期文中没有说。
【答案】 CD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的概念是东汉产生的。
B.贵族宫廷的奢侈品是赋,因为赋太过铺张。
C.纪传体标志着我国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D.传记文学使记叙散文得到了发展。
【解析】 文中说,赋的这种思想、铺张等形成文字的堆砌,使赋成为宫廷的奢侈品。意思反过来并不成立。
【答案】 B
12.作者认为汉赋的缺陷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的第一段解说了汉初赋的缺陷,可以通过筛选和整合得到相关的答案。比如“思想贫弱,铺张过甚,形成文字堆砌,恰恰使赋成为贵族宫廷的一种奢侈品”一句,就写出了汉赋的缺陷。
【答案】 ①缺乏真实感、新鲜感。②思想贫弱。③铺张过甚,形成文字堆砌。
13.从文中看,《史记》与《汉书》的区别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第二段后半部分主要通过与《汉书》的对比来表现《史记》的特点,可以通过二者的对比语句筛选出相关语句。
【答案】 (示例)①《史记》尊重客观事实,观点鲜明,表现了唯物主义和人民性的思想;《汉书》站在一王一姓的立场,否定《史记》的基本历史观点,增强了史实的严密性和丰富性。②《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人物个性鲜明,具有典型意义;《汉书》在人物传记中附录了大量的文献,有损人物形象的突出和鲜明。
四、语言表达
14.请从下面语段的例句中提取4个反应“创造”实现过程的关键词语。
陶行知在《创造的教育》中说:“什么是创造的教育?先说明‘创造’两个字的意义。我举个例子来说吧。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口渴了,白天他走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里就没有办法了。他偶尔在灶的旁边,看见经火烧过的泥土,硬得如石子一样。他想到软的土经火烧了,就成坚固且硬的东西,于是他决定把土做成三个瓶子,放入火中去烧,烧碎了一个,其余两个可以满满的盛着水。于是他口渴的问题完全解决了。”
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比如他看见过烧过的泥土,就用软土烧成瓶子,解决了口渴的问题。由此,再选出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即可。
【答案】 (示例)看见 想到 决定 解决
15.刘洋总结自己近三次语文考试得分情况后列了一个表格,他带着表格去向安老师请教。下面是他们对话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对话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对话情境和表格内容,语言通顺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每处不超过30字。
考查知识点
1
2
3
总评
论述文阅读(9分)
9
0
9
67%
古诗文阅读(36分)
18
15
20
49%
现代文阅读(25分)
10
12
12
45%
语言文
字运用(20分)
18
16
14
80%
作文(60分)
48
51
49
82%
刘洋:__①__
安老师:是刘洋啊,快进来。拿来我看看。
安老师:刘洋,你这个表做得很清楚,从表上来看,__②__
刘洋:我觉得这两方面都还有提高的空间,可是我并没有在这些上面多花时间啊。
安老师:学习可不仅仅是花时间多少的问题,要多揣摩其中的规律。__③__
刘洋:我觉得有时候在这方面挺有把握的,真没想到那一次这个题却全都做错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重分析情景和刘洋找安老师的目的以及安老师的话的要点,即安老师看到表格出现的相关问题。
【答案】 (示例)①安老师您好,这是我这三次考试的得分情况,麻烦您帮我分析一下。②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得分情况都很好。③看起来你对现代文阅读部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