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五《神游物外》课后知能检测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
1.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
B.小知不及大知
C.之二虫又何知
D.此小大之辩也
【解析】 A项,“冥”通“溟”。B项,“知”通“智”。D项“辩”通“辨”。
【答案】 C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 适:往
始适还家门 适:女子出嫁
B.小年不及大年 年:寿命
彼与彼年相若也 年:年纪
C.定乎内外之分 分:分别
臣之分也 分:本分
D.请循其本 本:原来的话头
今存其本不忍废 本:底稿
【解析】 分际,界限/本分。
【答案】 C
3.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辩乎荣辱之境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安知鱼之乐
沛公安在
C.子之不知鱼之乐
句读之不知
D.列子御风而行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解析】 D项,连词,表修饰。A项,介词,引出动作涉及对象/介词,比。B项,副词,怎么,哪里,表反问/代词,哪儿。C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句式的标志词。
【答案】 D
★4.(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2题)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是形容词作名词的一项是( )
A.水击三千里
B.德合一君
C.彼于致福者
D.《齐谐》者,志怪者也
【解析】 A项,名词作状语,在水面。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D项,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答案】 D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鹏之背,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其正色邪?____________?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____________?
(4)我非子,____________;子固非鱼也,____________,全矣!
【答案】 (1)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2)天之苍苍 其远而无所至邪
(3)而御六气之辩 彼且恶乎待哉
(4)固不知子矣 子之不知鱼之乐
二、课内阅读
阅读《逍遥游》,回答问题。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决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
B.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C.绝云气,负青天 绝:断绝
D.《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解析】 绝:直上穿过。
【答案】 C
7.选出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众人匹之
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 A项,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C项,古义,不求名声。今义,没有名声。D项,古义,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B项,古今义相同,展开翅膀在空中回旋起飞。
【答案】 B
8.下列加点的“为”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名为鲲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以百岁为春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解析】 示例中的“为”和C项中的“为”都是动词,作为、当做。A项,动词,是、叫。B项,语气词,用在句尾,表反问语气。D项,介词,替。
【答案】 C
9.把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朝菌不知道一个月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间变化。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汤问篇
均,天下之至理也,连于①形物亦然。均发均县②,轻重而发绝,发不均也。均也,其绝也,莫绝。人以为不然,自有知其然者也。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③,芒针为钩,荆筱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詹何曰:“臣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④也,弱弓纤缴⑤,乘风振之,连双鸧于云之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
【注】 ①连于:属于。②县:同“悬”。③纶:丝线。这里指钓线。④弋:用细线系在箭上射。⑤缴:系在箭上的生丝。
10.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楚王闻而异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臣因其事,放而学钓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当臣之临河持竿
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D.所以能以弱制强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解析】 A项,连词,表顺承,并且/连词,表递进。B项,介词,凭借。C项,助词,连接主谓之间取消谓语独立性的结构。D项,介词,拿、用。
【答案】 A
11.下列六项分别编为四组,都是正面表现“均”的作用的一项( )
①轻重而发绝 ②均也,其绝也,莫绝 ③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④臣闻先大夫之言 ⑤用心专,动手均也 ⑥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解析】 ①从“绝”看,是反面论证。②正面论证。③楚王感到惊奇。④詹何对楚王说自己的学习垂钓是听父亲讲的故事的原因。⑤用心专一,正面论证。⑥解说钓鱼时均的做法,正面证明。
【答案】 D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一根头发非常脆弱,用它吊起重物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只要讲究“均”,重物本身达到平衡,头发是可以吊起的。
B.文章认为以弱制强、用轻得重是行得通的,并且用射鸟、钓鱼等事例证明只要用心专一、用力均匀、因势利导,是会成功的。
C.詹何认为顺风放箭、随流投饵能够射着鸟、钓到鱼的原因很多,但重要的是“均”,即要灵巧,不能让鸟、鱼发现了捕猎者的想法。
D.楚王对詹何的做法十分欣赏,不仅召詹何到朝廷回话,询问他钓鱼的方法,而且用“善”来定位詹何是当时最擅长钓鱼的人之一。
【解析】 A项,文章中没有直接说头发是脆弱的,并且“均”不仅指重物的均,也指头发的均。C项,“原因很多”错误,这两个事例的目的是证明“均”的,没有其它的原因。D项,文中没有说“到朝廷”,“善”是称赞詹何说得好。
【答案】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以为不然,自有知其然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般人认为不是这样,但自然会有懂得这个道理的人。
(2)大王治理国家如果也能这样,那天下就可以在你的手掌上运转,还会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呢?
【参考译文】
均,是天下最高的准则,涉及到有形的物体也是这样。均匀的头发能悬挂均匀的物体,有轻有重而头发断绝,就是因为不均匀的缘故。力量均匀,本来应该断的也不会断。一般人认为不是这样,但自然会有懂得这个道理的人。
詹何用一根蚕丝做鱼线,用稻麦的芒针做鱼钩,用荆条和嫩竹做鱼竿,用剖开来的米粒做鱼饵,在八十丈深的深渊和湍急的急流中钓到能装满一辆车子的大鱼,鱼线不断,鱼钩不直,鱼竿不弯。楚王听说后感到奇怪,便召他来问其中的道理。詹何说:“我听我已故的父亲说,蒲且子射鸟,用柔弱的弓和纤细的丝线,趁着风势射出去,能把一双黄鹂从青云之上射下来,就是因为用心专一,动手均匀。我沿用他的方法,摸仿着去学习钓鱼,用了五年时间才完全掌握了这种技术。当我在河边拿着鱼竿的时候,心中没有杂念,只想着钩鱼,扔出鱼线,沉下鱼钩,手不轻不重,任何事物不能扰乱。鱼看见我的钓饵,认为是沉淀下来的尘埃和聚集在一起的泡沫,毫不怀疑地吞了下去。这就是我所以能以柔弱制服刚强,以轻物得到重物的道理。大王治理国家如果也能这样,那天下就可以在你的手掌上运转,还会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呢?”楚王说:“说得好!”
四、语言表达
14.下面的内容是根据《滕王阁序》的内容拟写的一副对联,请回忆《神游物外》的相关内容,拟写一副对联。要求:每联不少于5个字。
一描阁榭盛况,寥廓秋景尽收眼底;叹时光人生,豪迈怅惋皆上心头。(《滕王阁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重使用教材中的相关语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或者对文章主题、形象等的把握。
【答案】 (示例)凭风凭水凭云,岂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实乃逍遥。
15.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美国龙卷风的形成和哪些因素有关。(不超过30个字)
被称为“龙卷风之乡”的美国,东濒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面又有墨西哥湾,大量的水汽不断从东、西、南面流向美国大陆。水汽多,容易形成雷雨云,当雷雨云积聚到一定强度后,就会产生龙卷风。美国所在的北美大陆中部是南北贯穿类似“U”形,西边有科迪勒拉山系,东部由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构成,而中部大多是平原,“方便”了来自北方的高压气流和南方的低压气流从中部“走廊”长驱直入并直接汇合,从而产生强大的气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要求筛选关键词语的题目,可以先概括文段的具体内容,然后从这句话中挑选出于龙卷风关联的词语即可。
【答案】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特点、大气环流特征(冷暖气流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