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古典诗歌鉴赏之
人物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人
古典诗歌之人物形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自我形象
(诗人自己的形象)
长干曲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他人形象
(诗中主人公形象)
行 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寥落:寂寞冷落。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此时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古典诗歌之人物形象
人物的一个神态
一个笑脸
一个动作
一个微妙的心理
一个典型的细节
……
古典诗歌人物形象考查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知识积累
1.了解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别
(见资料60页)
2.掌握鉴赏人物形象时常用的术语
常见人物形象类别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
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黄金台,遗址在今北京市),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方法二: 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资料57页《闺意献张水部》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袜刬(chǎn):穿袜行走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1.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3.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方法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温馨而富有生机、高雅,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等以及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模式
(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身份、性格)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是如何展现的)
(3)指出塑造形象有什么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59页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七)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庾 信 yǔ
注:庾信原为梁简文帝时著名的宫体诗人,出仕梁,后出使西魏被扣留,时至西魏灭梁,于是羁留北方。历仕西魏、北周。此诗为他仕北周期间所作。
此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思考:此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为乡国离恨折磨得消瘦憔悴,悲痛欲绝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人。他是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诗人,他的诗直接影响着唐代的诗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说是唐诗的先驱。有《庾子山集》。
【注释】
庚信出身贵族,自幼博鉴群书,有文名,亦有军事才能,在梁朝曾任抄撰学士、东宫掌兵官。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侯景叛乱,建康沦陷,梁元帝萧绎在江陵即位,庚信奔赴江陵,被任为右卫将军,封武康侯,加散骑待郎。承圣三年(公元554年) 奉命出使西魏到长安。此时西魏却发兵攻陷江陵,元帝遇害。江陵王公贵族、官民十万余人被俘到长安为奴婢。西魏爱庚信文才,任以高官。北周伐魏后,对他更是宠遇有加。这时期庚信虽然位居通显,但由于国破家亡,羁旅北地,内心痛苦,时常怀念祖国和故乡。其诗赋多抒写乡关之思。《拟咏怀》二十七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一篇为<<拟咏怀>>的第七首,表达了作者被留西魏时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
【赏析】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家乡的强烈思念,抒发了无法回到祖国和家乡的悲痛。
本诗以流落的思妇自喻,并以纤腰消瘦、眼睛损坏和容颜迅速衰老等,表达爱国思乡感情之炽烈,最后又用两个典故,表达无法南归之痛,情真语痛,感人至深。
本诗全用对偶句组成,各联属对工整,而又恰切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全诗隔句用韵,音节和谐,对于表现哀痛之思,不无好处。
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考向探究】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的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所以,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往往都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感情。
1.分析思路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2.鉴赏方法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3.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组织答案:
本诗写出了( )的( )形象,这些特点在诗中的表现是( ),作者以( )为喻,托物言志,实写人的( )品质,表达作者( )感情。
[例]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西陆:秋天。南冠:囚犯。玄鬓影:蝉。白头吟:古乐府篇名,传说是汉代卓文君因丈夫司马相如再娶而写的一首哀愁的诗。
诗人以蝉比兴,请分析诗中的蝉的形象。
问:诗人以蝉比兴,请分析诗中的蝉的形象。
【参考答案】
【解析】
(步骤一)物的特点:“高唱、难飞” 寄托的感情: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
(步骤二)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无人信其高洁。
(步骤三)诗人以蝉自比, 表现了高洁的情怀。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4分)
学生答案:
寒冷的树林中,残阳挂在梢头,诗一开篇就渲染出寒冷寂寥的氛围。而乌鸦自古似乎就带着一种不幸与悲伤,更增添了诗的凄凉氛围。小雨淅淅沥沥,诗人孤身一人客居旅馆,难以入眠,瘦马“反刍”,这里的“马”象征着诗人,“瘦”写出了马的体态,实则写出了诗人旅途的辛苦。
答题不规范,不懂模式。
2分
分类整理,建立模式。
未结合诗句分析乌在该篇的作用。
虽提到手法,但解释不准确。
【参考答案】:
① “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
②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
③ 表达了诗人奔波劳累、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苦。
小结1: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小结2:鉴赏物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记物象的象征意义。(P60 “相关链接”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2)鉴赏一般物象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形象的象征意义。
(3)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特别提醒】
对形象的分析答案要包括:
(1)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点;
(3)通过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原文1
鹧鸪天(zhè gū tiān)
郑少微
谁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 应未许,嫁春风。天教雪月伴玲珑。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 。
作者在词中塑造了怎样的梅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问题: 作者在词中塑造了怎样的梅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在词中塑造了高洁脱俗的梅花形象。“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一句体现了梅花孤高脱俗的特点。“应未许,嫁春风”一句体现了梅花不与百花为伍,超然独立于百花之上的特点。“天教雪月伴玲珑”一句体现了梅花临风挺立、迎寒傲雪的特点。“池塘疏影伤幽独”一句体现了梅花不肯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一身清白的特点。
原文2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 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 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 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 为君起松声。
思考: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赏析。
思考: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赏析。
答案: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风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水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课外练习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一)特征(抓关键词)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步骤二)结合诗句、明手法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步骤三) 。社会意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