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1 12:54:16

文档简介

2023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材料二:


目前,中医药药名、中医药专用名词、中医文化负载词和特色词的翻译方法,有音译扩
大化的倾向,很多中医药核心术语,如“阴阳"译作“Yin and Yang”。虽然已被接受,但其蕴含
注意事项:
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转换思想以及意象性词义,都有所减弱,使得中医药专业术语词义缺失,
%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译文晦涩难懂,不易于对外传播。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策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当下一些理论也可能对中医药文化的有效翻译形成误导。中西方译者受西方后现代理论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
的冲击,受读者反应论的影响,不注重文本的传达而偏向外在因素,没有把握好文本与读者
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建构中医药学科理论。比如,有译者将“阳明”译为“he Sunlight'”,忽略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了“阳明”在《伤寒论》六经里的系统性和基本文化内涵。可见,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准确
翻译是第一步。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历史悠久,但不管是西方汉学家还是本土翻译学者,能通晓中医
(一)现代文阅读虹(本题共5小题,17分)
药文化并进行有效翻译的人都凤毛麟角。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首先,蕴含中医药文化深刻精髓和内核思想的中医药典籍,其自身内涵丰富、深奥晦涩、
材料一:
一词多义且语言特点具有隐喻性。译者如果不能全面掌提,深入研读,就无法透彻理解中医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涉及范围广泛,绝大部分“进口”词汇的意义都与中国有关一既有反
药文化,甚至会视为天书,望而生畏。
映东方古国的“奇珍异物”,也有现代文明的新近出品:既有关于民俗生活、价值观念的词语,

其次,一些医科院校开设了中医药文化翻译专业,但课程设置并不理想,没有统一的理
也有记录政治制度、社会热点的词语。
论引领,翻译实践设置比例较少,学生缺乏相应的引导和锻炼,归根结底,还是师资匮乏。
客观存在的物质文化是最易被直接感知的,那些记录衣食住行中颇具中国特色的词语就
再次,中医药文化翩译专门人才没有相应的供求架道。国家、社会应努力营造中医药文
有不少借入英语。以“茶”为例,作为中国著名的“土特产”,“茶”流传到英国后大受欢迎。英
化学习传播的氛围,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从业者的自信心。
国人不仅关心制茶的工艺,还关注茶的品类和来源。于是,英语中直接以音译方式借入的“茶”
要想创新中医药文化翻译方法,离不开专业的翩译人才。而通晓中西文化的跨学科人才
就多达十余个,如:Pu-erh(普洱茶)、Bohea(武夷茶)等,这反映出古代中国先进的种茶
不是一日练就的。只有长期深耕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和翻译,中医药文化才能准确
技术、制茶工艺以及繁荣的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地传播给世界人民,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华智慈。
一些表现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中式英语”也在不断被借入,成为英语中的特殊表达。0g0
中医药文化的准确传播、中医药海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医药文化(包括各种中医
(不行)、no can do(不可能)、add oil(加油)等都收录于英语词典中,这些洋泾浜英语
典藉)的翻译,都必须尊重中国传统的文化思维,模拟中国文化的隐喻路径,实施对等、等
的结构完全是汉语“源模”的翻版,蕴含着汉语的思维习惯,被西方语言学家认为是“中国人的
效的对译,并在此前提下统一中医药术语概念的翻译标准,真正把中医药的国际形象树立起
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话语也在对世界发挥影响”。
来。
词汇是反映现实生活最灵活、最便捷、最直接的语言要素。英语中源源不断的汉语借词
中医药文化内涵挖掘、翻译与传播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割裂。译者在翻译时,
不仅表现了外国人眼中着意的中国现象、心中留存的中国认识,更是他们观中华之世俗、察
使用的概念既要准确传达中医药文化的本真内涵,又要兼顾西方受众的联想潜能。理想的泽
华夏之民情、感中国之发展的桥粱。
者应同时具备中医药文化专家和语言翻译家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掌握不同语言的思维规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引起全世界关注。
(摘编自李孝英赵彦春《中医药走向世界,准确翻译是第一步》)

像renminbi(人民币)、gaotie(高铁)等,成为中国时代变迁的见证,展示出一个经济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科技崛起、文明有序的中国。像hukou(户口)、gaokao(高考)、lianghui(两会)等词语,
A.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涉及范围广泛,涉及民俗生活、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社会热点等
作为临时借词尚处于动态词汇化的过程中,可能在外蝶对这些中国社会热,点现象的持续关注
词语,“进口”词汇的意义都与中国有关。

下会被逐步接纳、使用和吸收。与当代中国高速发展相适应的是雨后春笋殷出现的汉语世界
B.物质文化易被直接感知,记录衣食住行中颇具中国特色的词语就有不少借入英语,也
的渐词新语,某些词语如“土豪“大妈“给力”等,因其特殊的现实意义或文化内涵而受到关
包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注,直接以音译的形式借入英语。尽管tuhao、dama、geilivable的形与音让中国人忍俊不禁,
C.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不仅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的浅表性认识,还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内在
但无一不是书写着一个真实的、进步的、多彩的现代中国。
特质的桥梁。
D.对于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来讲,那些已被广泛使用的汉语借词和临时性汉语借词,大都
(摘编自尹洁《汉语“出口”:蕴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力量》)
与中国的发展变化和热点现象相关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二语文第2页(共8页)2023年春高二期末质量评估语文参考答案
1.A(原文是说绝大部分“进口”词汇的意义都与中国有关,而非全部。)
2.B(原文是说“虽然已经被接受”,而非难以被外国人接受。)
3.C(A项中医翻译需要深耕相关理论研究才能做到,大一新生不具备这一条件。B项“以音译的形式借入英语”错误。D项曲解文意,最理想的汉译英翻译家,应该是译者本人既具备中国相关文化领域的专业知识,又深谙西方受众的思维习惯。)
4.①原因:得益于中国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及在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得益于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和接纳。②意义:传播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世俗、民情、发展提供媒介。(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努力提升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②培养能深入理解把握我国优秀文化专业的翻译人才;③加强相关翻译人才培养和供求渠道的搭建;④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既要尊重中国传统的文化思维,又要兼顾西方受众的联想潜能。(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6.B(表现了母亲既不舍又不想耽误女儿的痛苦矛盾心情)
7.C(“激昂”表述不当)
8.①敬佩与爱戴。文本通过典型事件突出母亲对子女的爱,也蕴含了我对母亲的敬与爱。②感恩与歉疚。文本通过叙述母亲对我习惯、性格、品质的影响,蕴含了我对母亲的感恩;母亲过世时,没有陪伴身边,半年后才得知消息,心中倍感歉疚。③痛苦与怀念。文本通过回忆我离开家乡后一直怕收到家信,表现我未能尽孝的痛苦与对母亲的怀念。(共6分,每点2分)
9.①人物塑造上:文本一不仅运用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手法,还通过“我”的感受侧面烘托母亲的形象;文本二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大堰河勤劳乐观、疼爱乳儿的形象。②叙事艺术上:文本一按时间顺序展开叙事,回顾了母亲不平凡的一生;文本二则通过时空跳跃、画面组接叙写人物。③语言风格上:文本一语言明白晓畅,朴实无华;文本二语言形象化,富有感情,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生动凝练。(共6分,每点2分)
10.E H K(惟当弘俭约/薄赋敛/慎终始/可以永固)
11.B(“又令人多赍金帛”中“赍”是携带的意思,“藉寇兵而赍盗粮”中“赍”是送给、付与的意思。)
12.D(“虽然说略胜过先前三王”错误。“邈”在句中的意思是“远远地”,即“远胜过”,而非“略胜过”。)
13.(1)然而,凭借低微的身份冒犯地位高的人,自古以来就不容易,要不是玄素忠心正直,怎能做得到呢?(“以卑干尊”“安”各1分,大意2分)
(2)秦惠王很担心,就令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国,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详”“厚币委质”各1分,大意2分)
14.相同:都借助古人古事。不同:张玄素善于从反面劝谏;魏征善于从正面引导。(共3分,每点1分)
15.C(“宁静祥和氛围”不正确)
16.①对比。首联“万火牛”和“一沙鸥”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嘲笑了追名逐利的小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②寓情于景。颈联诗人听砧杵之声,看梧桐叶落而感故乡之秋,烘托出内心的悲凉,表达对风雨飘摇中国家命运的忧虑。③用典。尾联以陈登自况,表现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希望能像陈登一样有高远志向,扶世救民,为国分忧。(共6分,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7.(1)夫孰异道而相安 心非木石岂无感 (2)使人听此凋朱颜 侧身西望长咨嗟 (3)莫使金樽空对月 沧海月明珠有泪
18.①“蹦”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活力;②“好多次”写出了作者等待草芽萌发时的耐心,“捕捉”表达了作者看到草芽萌发的惊喜之情。(共4分,每点2分)
19.A.破 B.熬 C.探(冒、钻)(共3分,每处1分)
20.A(文中画横线处的“基本”,意为“大致、大体上”。B项意为“主要的”;C项意为“根本的”;D项意为“根据地”。)
21.①要想让叶子变红 ②在叶子中不稳定 ③才能生成花青素苷
22.又会使花青素苷合成速度大大提高(加快),有时一夜之间合成的花青素苷会比之前好多天的总和还多。(4分,改对一处得2分,两处得4分)
23.参考立意:(1)迎“难”而上,方能登临顶峰,走向成功;(2)熬过当下的“难”,才能看见最美的风景,成就最美的自己;(3)现在的“难”,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标准参照高考作文评卷标准。
【参考译文】
贞观四年,唐太宗下诏征发士卒在洛阳修建乾元殿,来为天子巡游四方做准备。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劝谏说:“我私下认为秦始皇做皇帝的时候,一直想倚仗灭掉周室的余威,凭借平定六国的气势,将基业千秋万世地传下去。可是到了他儿子掌权的时候国家就灭亡了,想来是因为他们父子恣意地放纵自己的贪欲,违背上天的旨意,残害百姓。由此看来,统治天下不能仅仅凭借武力,也不可以仅靠亲近仰仗神灵。只有大力提倡节俭,减轻赋税,自始至终谨慎认真,江山才可以永远稳固。当今国家刚刚从零落衰败中建立起来,役使遭受苦难的百姓,浪费众多的民力财力,就会重蹈历代王朝灭亡的覆辙,从这点来说,恐怕远比隋炀帝还要昏庸啊!”太宗对张玄素说:“你认为我连隋炀帝都不如,那跟桀、纣相比呢?”玄素回答说:“如果这座宫殿最终修建好了,可以说是与桀、纣一样落得个糟糕的下场。”太宗叹息着说:“我没有认真考虑,于是到了这种地步。”他又转过头来对房玄龄说道:“现在看看玄素的奏表,洛阳的宫殿实在不应该修建。然而,凭借低微的身份冒犯地位高的人,自古以来就不容易,要不是玄素忠心正直,怎能做得到呢?况且一群恭顺谨慎的人,比不上一个直言争辩的人。可以赏赐玄素二百匹丝绢。”魏征感叹地说:“张公真有挽回局势的伟力呀,可以说是仁义之人的进言,给国家百姓带来的好处以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可限量!”
贞观八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违抗了旨意,太宗认为这是毁谤。侍中魏征进谏说:“从古以来上书奏事,言辞大都很激烈直率。如果不激烈直率,就不能触动君王的心。激烈直率就近似毁谤,希望陛下仔细审察我的话对不对。”于是太宗下令赏赐给皇甫德参二十段布帛。
贞观十五年,太宗派遣使者到西域封立叶护可汗,使者还没有回来,太宗又令人携带大量金帛,到西域各国去买马。魏征劝谏说:“现在派遣的使者是以封立可汗为名义的,可汗还没有封立,就到各国去买马。突厥人一定认为我们的目的是买马,而不是专程去封立可汗。可汗被封立了,那他也不怎么感恩陛下;立不成的话,就会产生很深的怨恨。西域各国听说这件事,将会不尊重我们中原地区。只要能使西域各国安定,那么各国的好马,不用寻找就会自己送上门来。从前汉文帝时,有个进献千里马的人。文帝说:‘我巡幸时每天行进三十里,打仗时每天行进五十里,我的车马走在前面,侍从车跟在我的后面,我单独骑一匹千里马,能走到哪里去呢?’于是给了献马人一些路费,让他回去了。汉光武帝时,有献千里马和宝剑的人,光武帝让千里马拉装载战鼓的车,把宝剑赐给手下的骑士。今天陛下的所作所为,远远超过夏禹、商汤和周武王,怎么到了这件事情上,还不如孝文帝、光武帝呢?”于是,太宗立即下令停止买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