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课外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课外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16:1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课外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课外阅读
感谢自卑
①我曾经是个很自卑的人,即使到现在,我仍觉得很多地方不如别人。
②我长到10岁才从外婆家被接到城里上学。插班之后,我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在乡下,我去山坡上玩,去摘山里的果子,和周围的小伙伴们打雪仗,我玩得野性而自由。但回到城里之后,我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笑话……自卑的情绪如雨后的雾气一般绵延开来。我不再和别人交流,不再说话,成绩不断地下降,我只盼望时间能搭载上火箭,载着我飞离这个地方。
③后来我勉强考上一个三流中学。那时,我仍然自卑,那些同学整天在说自己吃的什么牌子的外国巧克力,穿的什么牌子的衣服,而我仍然寡言,只是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像极了一只独自织茧的蚕。A后来的一天,老师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我写的日记。老师在全班读了我写的日记,那是一段关于冬天的描写,她那似是无意的夸奖让我很温暖;美术老师让我给班里的板报画插图。B之后,我开始努力,我从班里的第四十多名蹿到前三名,那年中考,我们学校上一中,分数最高的人,是我。
④升入重点一中,我仍然自卑。别人都睡后,我打开手电简学习,我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来到黑乎乎的教室,点上蜡烛学习。到期末的时候,我的成绩是班里最好的。可我仍然自卑,觉得好多地方不如别人,所以我读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世界名著,在高二下半年,拿起了笔写了一篇青涩的小说,两个月之后我手上的用稿通知让所有同学都几乎不敢相信他们自己的眼睛。我没有停步,当样报纷至沓来的时候,我仍然保持沉默。C
⑤上了大学,我仍然自卑,觉得好多地方不如别人。那天,我看到了对邓亚萍的访问,她说:“我不如别人,我自卑,所以,我不停地努力……什么都不用解释,用胜利说明一切!”
⑥我一阵哽咽,多少年来, 我不也是如此?D
⑦感谢我的自卑,它让我越挫越勇,让我水远觉得不如别人。让我不敢停步,让我在人生的路上,一路坚强!
1.下面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放到ABCD中的哪一处合适?
虽然我仍然寡言,但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原来也是一个重要的用色。
应放在   处。
2.品析下列句子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自卑的情绪如雨后的雾气一般绵延开来。
我从班里的第四十多名蹿到前三名。
   
3.“我仍然自卑”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4.文章为什么要引用邓亚萍的一段话?
   
5.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文中作者却要“感谢自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现代文阅读鉴赏。
青春无悔志愿路
①他,叫徐本禹。
②1982年,徐本禹出生在山东省的一个山村里,家庭贫困。1999年,徐本禹考上华中农业大学,勤工俭学,成绩优秀。4年后,他考上本校硕士研究生,但他却决定先去贵州做支教老师。
③徐本禹的志愿路始于旧报纸上的一篇报道一一《当阳光洒进山洞……》“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贵州大方县猫场镇这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狗吊岩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条泥泞小道通向外界……“
④徐本禹的眼眶当即湿润了,决心为岩洞里的孩子做点什么。2002 年暑假,徐本禹组织了一支5人的支教队,走进了岩洞里的小学,他当即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教室仅仅是用两堵一人多高的墙隔开的:黑板是用两根棍子搭在岩洞上的木板;黑乎乎的洞里仅向上望到一小块天空……学生们不会唱国歌,听不懂普通话,学习成绩更差。
⑤徐本禹和同伴从拼音教起,算术题更是讲解了一遍又一遍……赤忱的心很快就打成一片,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一起坐在苍蝇乱飞的锅前吃饭……
⑥20多天后,离开狗吊岩的那天,孩子们哭着把徐本禹他们送到了十几里外,不停地问:“老师,你还会回来吗?”徐本禹流着眼泪回答他们:“明年我毕业了一定 回来教你们!”
⑦回来后,徐本禹在日记里写道:“有的人一 辈子收获不了一滴眼泪,可这一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被感动包围,收获着泪水。”
⑧考上研究生后,徐本禹失眠了一夜,他决定回到狗吊岩。
⑨尽管学校破例为他保留两年学籍,校团委也为他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 但这个决定,对经济情况本就堪忧的徐本禹来说还是挑战。徐本禹在电话里告诉了父亲这件事,父亲一言不发,挂断了电话。
⑩2003年7月,徐本禹带着募捐来的3000本书和7个志愿追随的同学,回到了狗吊岩。对于这群从大城市来到狗吊岩的青年,长时间忍受这里超乎想象的生活实际——这里缺油少盐重辣,有不少人生了胃病;晚上睡觉,跳蚤和臭虫咬得人浑身都是疙瘩:更难以忍受的是狗吊岩不通电、不通车,寄封信或者打个电话都要走18公里山路到镇上去。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剩下徐本禹一个志愿者。他的身心备受煎熬,但每天给自己安排了满满当当6节课。有时,一个简单的问题讲了20遍,再问,学生还是不知道答案。徐本禹脾气急,有时候气得把书一丢,走出教室,可一会儿他又冷静了回来继续讲……更让他焦心的是,因为贫困,当地孩子随时可能辍学。每到课余或周末,他就要挨家挨户动员那些旷课和辍学的孩子回到课堂上去。通过徐本禹点点滴滴的努力,狗吊岩村学校的学生从140人上升到了250人。
2004年7月,徐本禹又辗转来到条件更加艰苦的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一年:2007年,徐本禹作为中国青年援外志愿者到津巴布韦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2008年,他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
——选自《中国青年杂志》有删减
6.默读短文,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2002年暑假 20多天后 ①    不到一个月 2004年7月 2007年 ②   
③    答应明年回来教孩子 重新回到了狗吊岩 ④    辗转到
大石小
学支教 ⑤    ⑥   
从上面的情节图,我体会到徐本禹的⑦   
7.读一读,想一想,下列理解有误的选项是(  )
A.第①自然段用精炼的文字引出文章的主人公,有开门见山的效果。
B.第③自然段《当阳光洒进山洞……》这一报道内容采用了倒叙的写法,解释了徐本禹去贵州支教的初心。
C.第⑤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突显出徐本禹与同伴们和孩子们融洽的情感以及他们的奉献精神。
D.第④⑩这两个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是环境描写,生动地描绘了狗吊岩恶劣的教学、生活环境,对表现人物形象有着侧面烘托作用。
8.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世界,选择其中一项学习任务完成
任务一:
考上研究生后,徐本禹失眠了一夜,他想:   ,他决定回到狗吊岩。
任务二:
徐本禹脾气急,有时候气得把书一丢,走出教室,他想:   ,可一会儿他又冷静了回来继续讲……
9.读“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颁奖词”,请你尝试给同-年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的徐本禹写一段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 袁隆平 [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感动中国人物 徐本禹 [颁奖词]   
现代文阅读
风筝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zhēng zhèng)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别出心(裁材)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绵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③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一一被底下幼稚(zhuī zhì)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④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修好它们。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⑤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0.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形。
11.请分别给②、③、④三个部分各自加一个小标题。(6个字以内)
②   
③   
④   
12.将下列做风筝的过程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序。
a.做骨架 b.勾勒图案 c.做放线 d.挑竹篾 e.烤竹篾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   、   、   三种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14.为什么作者在文章最后说他的童年是鹅黄色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中国的老玩意儿得以传承
[材料一]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中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母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年节风俗习俗化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材料二]中国各地的灯彩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彩,宫灯端庄稳重……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灯彩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
[材料三]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剪纸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5.本材料中“中国的老玩意儿”分别指的是   、   和   。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你还知道中国的老玩意儿有   等。
1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人们在春节张贴年画是为了驱凶避邪、祈福迎祥。   
灯彩有冰灯、纱灯、宫灯等多种花色。   
剪纸用任何材料都能制作,这种民间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   
17.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的对象是中国老玩意儿。
B.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这些老玩意儿不能丢掉,不能失传,一定要传承下去。
C.“灯彩”就是椭圆形的、红色的灯笼。
D.古代和现代的人们都喜欢这些传统的中国老玩意儿。
课外阅读。
启示
这是发生在童年的一件小事。我的爸爸或许已经把它忘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有着莫大的(  )。
那年我九岁。一日,我坐在靠门边的桌前写大字。门铃响了,爸爸开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叫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一团,好像连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怪异地缠来扭去。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  )地扬起了手,想刮我的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的脸上来,便颓然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一阵风而已。
邻居以(  )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用力关门……”啊!原来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我偷偷瞅了一眼父亲,他铁青着脸搓着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此刻(  )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个九岁的儿童,我所关心的,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手打我。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狠狠打他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他!”
父亲的几句话,给了我毕生受用的无穷的启示。谢谢您,爸爸!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影响 暴怒 责怪 剧烈 B.印象 暴怒 责备 猛烈
C.影响 暴怒 责怪 热烈 D.印象 暴怒 责备 强烈
19.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20.“我”偷偷瞅了一眼父亲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我”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21.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2.读了《启示》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现代文阅读。
敬重卑微
①我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逃离火海。
④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____(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
⑤____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____会全军覆灭。
⑥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
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____体积,____精神。千里之堤____(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23.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拼音。
24.在⑤、⑧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5.把“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26.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④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   ”这一句相照应。
②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③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    和    这样两种精神。
27.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阅读课外文段,完成练习。
杨柳
丰子恺
我替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砍,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
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摆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总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28.照样子,写词语。
欣欣向荣(AABC式):    、    、    、   
29.画线部分把杨柳当成    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
30.文章把杨柳与其他树进行对比,突出杨柳的   的特点。
31.作家为什么如此喜欢杨柳?杨柳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精神?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阅读课外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一碗馄饨
那天,她又跟母亲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小吃摊,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小吃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边,老婆婆就问:“孩五,你是不是要吃饭?”“可是……可是我没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很热情地招呼她,“来,你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去泪水继续说,“我们又不认识,而您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怎么对我的?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喜色说:“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凉了!”这时,她的眼泪又掉了下来。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3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非常疲乏,忍受不了。   
②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   
33.根据短文内容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女孩第一次流泪是因为:   
女孩第二次流泪是因为:   
34.用虚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5.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此时女孩会怎么想呢?请写出女孩的心理活动。
   
36.读了这篇短文,我懂得了今后应该这样做: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绵延”的意思是连续、不间断,暗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表明“我”自卑的情绪由此连续不断地产生。.“蹿”是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我”得到老师认可后在自卑中奋勇前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显著进步。
3.“自卑”是这篇文章的线索,“我仍然自卑”这句话引出了作者在自卑中越挫越勇,一路坚强,不断成功的经历,揭示了本文的中心。
4.①突出了文章中心:不因自卑而放弃,要因自卑而奋起自强,这样成功就会属于你。②增强了文章感染力,使其更有说服力。
5.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作者代表了平凡普通的大多数人,一开始因为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而自
卑,但是正是有了老师的开导和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改变自己。
【答案】6.2003年7月;2008年;徐本禹到狗吊岩支教;只剩下徐本禹一个人;徐本禹到津巴布韦进行志愿服务;徐本禹成为奥运志愿者;献身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
7.B
8.狗吊岩的孩子们怎么办?我绝不能把他们丢下,我要帮助他们读书学习;;这些孩子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知识为什么他们听不懂呢?
9.他是一位真正指志愿教育者,几年来他心系贵州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放弃自己的研究生学习机会,志愿到贵州大山深处给山里的孩子们上课;当别人都向往繁华都市的现代生活的时候,他却选择到了祖国最需要、最贫困的地方去,他是志愿服务的践行者。
【答案】10.zhèng;锦;zhì;
11.②做风筝;③放风筝;④放风筝失败
12.deabc;
13.拟人;比喻;排比;形象生动地描写了风筝在天空中升起、飘舞的美妙姿态,写出了放风筝时孩子们愉快的心情。
14.鹅黄的绿意象征的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代表了风筝带给我的童年的快乐和美好回忆。
【答案】15.年画;灯彩;剪纸;书法 篆刻 根雕、皮影戏等
16.正确;错误;错误
17.C
【答案】18.A
19.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因为被夹到手而疼痛难忍的表情;
20.我当时心里很害怕;父亲会怎么样来惩罚我呢?为什么父亲要打我却没有打?
21.父亲是一个慈祥大度、通情达理、冷静理智的人;
22.我们也应该学习“父亲”的这种品质,遇事要冷静克制,宽容善待别人。
【答案】23.jí|tī
24.如果,就;不是,而是
25.比起蚂蚁,我们没有理由言渺小。
26.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大家团结协作,当大火来临时,保护大多数人的生命,所以说是一种智慧。;团结;奉献
2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伟大而坚强。
【答案】28.步步为营;比比皆是;楚楚动人;栩栩如生
29.活泼的孩子使句;子具体生动,突出杨柳可爱、不忘根本(合理即可)
30.下垂、不忘根本(或“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
31.提示: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作答,合理即可。
【答案】32.疲惫不堪;视而不见
33.她感激老婆婆给了她一碗钝和一碟小菜。;她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母亲在路口等她,听到了母亲说的话,她感到很后悔。
34.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35.是啊,老婆婆说得对,妈妈数十年如一日的给我煮饭,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怎么能跟妈妈吵架呢,妈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请您原谅我。
36.应该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