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诗词曲鉴赏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问”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B.“皎皎河汉女”中的“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
C.“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的“擢”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劳动的欢快和愉悦。
D.“终日不成章”和“札札弄机杼”看似矛盾,实则写出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写出了织女织布的结果,刻画了织女内心的痛苦。
2.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泣涕零如雨”的表达效果。
阅读。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词语是 , 。
4.颈联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之情。诗句“ ”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古诗文阅读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这首诗运用了 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7.最后一句中的“笑”字用得好吗?简述理由。
诗歌鉴赏回答问题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第一句诗中一个“不”字,表现出了岩竹 的性格。“咬定”比喻 ,像咬着不松口一样。“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长环境 ,显示出劲竹 。
9.“千磨万击还坚劲”一句,作者在赞美竹石 精神的同时,也是在说自己 。
10. 这句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时坚决不动摇的高尚品格。
11.长在岩缝中的竹子要不屈服于什么呢?
阅读课外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①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②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③满乾坤④
[注]①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②痕:痕迹。③清气:清香的气味。④乾坤:天地间。
12.写出后两句诗的大致意思。
13.这首诗中写墨梅色彩的诗句是 ,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 。
14.关于《石灰吟》《墨梅》说法有误的是( )
A.两首诗均为咏物诗,七言绝句。
B.两首诗中的“留”,“人间”和“乾坤”意思完全相同。
C.两首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抒情言志。
D.两首诗托物言志、借物喻人,都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鄙视流俗的高尚情操。
课外古诗阅读。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5.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 的特点,从文中的“ ”可以看出来。为了突出这一特点,诗人描写了 , , , ,写出了山村自然和谐优美的景致。
16.用自己话说说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17.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课内古诗词阅读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9.请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焜黄华叶衰 老大徒伤悲
20.诗歌中提到了昔日生机勃勃的树叶,在秋天枯萎,失去了活力,这样写是想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 。
21.这首诗歌的点睛之笔是“ , ”。
课内古诗词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 的特点。
23.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运用比喻的修辞(或“夸张的手法”)写出织女对牛郎的思念,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织女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的不满。
【答案】3.青山;绿水
4.对偶、拟人
5.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答案】6.对比映照;无比惆怅
7.好;一方面写出了诗人预寻之人的美好可爱;但是这样的人却不知何处去了,“笑”又衬托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
【答案】8.坚定和顽强;根扎得结实;没有太高要求;极强的生命力。
9.坚贞不屈;不怕任何打击
1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1.不屈服于生存环境的恶劣,立根破岩;不屈服于东西南北风的打击,然挺立。
【答案】12.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13.朵朵花开淡墨痕;只留清气满乾坤
14.B
【答案】15.宁静幽美;鸡鸣一两家;雨中的竹林;溪水;村路;板桥
16.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茧,庭院中的栀子花闲着无人欣赏。
17.全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农忙图景,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18.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答案】19.花朵;白白地
20.珍惜时光,及时努力上进。
2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答案】22.地白;凄清
23.本诗描绘了十五月夜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发秋思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