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40分)
1.看拼音,写词语。
时间从指缝中liú shì ,分别在即,我们juàn liàn 往日的欢乐,我们眼中闪烁着jīng yíng 的泪光,在这别离的时刻,请不要qī liáng 地告别,也不要用悲伤将自己bāo guǒ ,校园中留下了我们qín miǎn 的足迹。让我们为伙伴送上最zhēn zhì 的祝福:bǐ cǐ 珍重,一路有我!
二、单项选择题
2.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雄浑的歌声 雄伟的气势
B. 鲜明的特点 鲜艳的颜色
C. 神秘的笑脸 幼稚的景象
D. 美好的姿态 美妙的音乐
3.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感彩有变化的一项是( )
A.军令如山,来不得半点含糊。
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C.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D.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4.下列句子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王冰忐忑不安的想:“这件事他能答应吗?不答应该怎么办呢?”
B.老师俯下身子,紧盯着我的眼睛,关切地问:“眼睛怎么肿了?”
C.陈晓明想:“如果这件事解决不好,那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D.我心里不停地念叨:“一定要沉住气,千万不能慌张!”
5.下列语句,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他的楷书作品运笔自然,具有行书的笔意。
B.写倡议书可以写称呼,有时也可以不用称呼,在正文中点出即可。
C.搜集辩论材料时,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
D.蓝色路牌设置在高速公路上,地名青海路的拼音是:QINGHAILU。
6.读经典片段: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这一片段选自名著(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7.下列引用名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习科学知识,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
B.“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发展的空间,失去坚强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要成材,事在成功,都得付出代价,经历考验。
D.“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三、填空题
8.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
(1)我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党的富民政策好。(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式)
(2)全校师生都想争做三好学生。(修改病句)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测句子的含义)
(4)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读加点的词语,作者没有用“哭泣”一词,但写出了伤心的情感,照样子以“紧张”为话题写句子。)
9.结合课内外阅读填空。
【诗中觅春】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 ,杜甫却说: ,当春乃发生;叶绍翁说:春色满园关不住, ;王观说春天的山水:水是眼波横, ;黄庭坚却说:百啭无人能解, 。
【读书立志】李贺一心报国,志向远大:“ ,快走踏清秋”;于谦品格高尚,坚贞不屈:“粉骨碎身浑不怕, ”;文天祥爱国情深,不怕牺牲“ ,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榜样。
10.综合性学习活动。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一项?请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二、阅读与展示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问题。
【材料一】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材料二】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材料一出自课文《 》,作者是李星华;材料二出自课文《为人民服务》,作者是 。
(2)材料一通过对李大钊的外貌、 和 描写,写出了他在法庭上与敌人做斗争的场面,“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 ;“平静而慈祥的脸”表现了 。
(3)材料二中画线句子采用了 手法,将为人民利益而死和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及压迫人民的人去死进行比较。作者对前一种人的态度是 ,对后一种人的态度是 。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加点的“伟大的力量”指的是李大钊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敌人的憎恨。
B.材料二中最后一句话,高度赞扬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C.这两个材料都表现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品质。
(5)李大钊最后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请联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谈谈李大钊给你留下的印象。
12.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夏天原野上的追赶
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 (A.热烈 B.酷烈 C.和暖)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孩子似的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
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① 。回头看,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野鸡、麻雀惊动起来。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 (A.阻挡B.影响C.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② 。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我不得不放弃,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他归去的样子颇有凯旋的意味。
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一瘸一拐的身影。他成为我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影响着我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1)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2)请梳理“我”在被追赶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轻松快乐—— ——害怕起来
(3)第3自然段“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烘托了“我” 。
(4)默读下列两个比喻句,联系上下文推测,文章①处应选择 句,②处应选择 句。两句的妙处是 。
A.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
B.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
(5)老人一瘸一拐的,为什么还执意追赶“我”?请写出两条理由。
(6)写出对“他成为我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影响着我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的理解。
三、习作与表达
13.①伟大来自平凡,平凡孕育伟大——摘自《习近平经典语录》
②微小的光芒,也在努力绽放——摘自《读者》
阅读上述材料,青年一代的我们有何感慨?请以“微光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切合,符合题意,文脉贯通)
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时间从指缝中liú shì 流逝 ,分别在即,我们juàn liàn 眷恋 往日的欢乐,我们眼中闪烁着jīng yíng 晶莹 的泪光,在这别离的时刻,请不要qī liáng 凄凉 地告别,也不要用悲伤将自己bāo guǒ 包裹 ,校园中留下了我们qín miǎn 勤勉 的足迹。让我们为伙伴送上最zhēn zhì 真挚 的祝福:bǐ cǐ 彼此 珍重,一路有我!
【答案】流逝 眷恋 晶莹 凄凉 包裹 勤勉 真挚 彼此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流逝 眷恋 晶莹 凄凉 包裹 勤勉 真挚 彼此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二、单项选择题
2.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雄浑的歌声 雄伟的气势
B. 鲜明的特点 鲜艳的颜色
C. 神秘的笑脸 幼稚的景象
D. 美好的姿态 美妙的音乐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搭配的辨析与应用,认真分析各选项中的词语搭配,然后选出不当的一项。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幼稚的景象”搭配不当,可改为“奇妙的景象”。
故选:C。
【点评】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3.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感彩有变化的一项是( )
A.军令如山,来不得半点含糊。
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C.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D.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感彩的辨析能力。感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
【解答】A、C、D三项词语的感彩没有发生变化。
B.狡猾: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贬义词。在句子中属于贬词褒用。
故选:B。
【点评】词语的感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不带褒贬的感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
4.下列句子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王冰忐忑不安的想:“这件事他能答应吗?不答应该怎么办呢?”
B.老师俯下身子,紧盯着我的眼睛,关切地问:“眼睛怎么肿了?”
C.陈晓明想:“如果这件事解决不好,那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D.我心里不停地念叨:“一定要沉住气,千万不能慌张!”
【答案】B
【分析】考查了描写手法。人物的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突出人物的形象。根据题干给出的细节描写深入体会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解答】A.主要写的是王冰的内心想法,是心理描写。
B.主要写的是老师关切地询问我眼睛的状况,是语言描写。
C.主要写的是陈明内心的想法,是心理描写。
D.主要写的是我心里的想法,是心理描写。
不同的一项就是B,其他三项都是心理描写。
故选:B。
【点评】人物描写有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要结合句子的内容来正确判断。
5.下列语句,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他的楷书作品运笔自然,具有行书的笔意。
B.写倡议书可以写称呼,有时也可以不用称呼,在正文中点出即可。
C.搜集辩论材料时,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
D.蓝色路牌设置在高速公路上,地名青海路的拼音是:QINGHAILU。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解答】A.正确。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稳健大方;
B.正确。写倡议书要注意依据倡议的对象写称呼。有时也可以不用称呼,在正文中点出即可;
C.正确。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既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搜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集辩论材料时,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
D.不正确。通用的名称,要单独写。青海路的拼音是:QINGHAI LU;
故选:D。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文学常识。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要平时注意积累。
6.读经典片段: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这一片段选自名著(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答案】C
【分析】考查了对于名著的了解,根据平时的课内学习及课外阅读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解答】考查经典名著。从文中的“刘备”“周瑜”等关键人物可知,这一片段选自名著《三国演义》。
故选:C。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与阅读中,我们要注意名著的阅读与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7.下列引用名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习科学知识,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
B.“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发展的空间,失去坚强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要成材,事在成功,都得付出代价,经历考验。
D.“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答案】A
【分析】考查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A.有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一切的基础,敢想就可能能有所成就。句子前后矛盾,不当。
B.正确。“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摘自《论语》,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此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谨慎、诚信,孔子认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实践最高道德标准“仁”的基本道德规范。
C.正确。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的锐利需要不断的磨炼,梅花飘香需要熬过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某样东西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得到的。
D.正确。“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书籍”比作“营养品”,说明了书籍对人的重要性。
故选:A。
【点评】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三、填空题
8.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
(1)我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党的富民政策好。(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式)
因为党的富民政策好,所以我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2)全校师生都想争做三好学生。(修改病句)
全校学生都想争做三好学生。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测句子的含义)
(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4)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读加点的词语,作者没有用“哭泣”一词,但写出了伤心的情感,照样子以“紧张”为话题写句子。)
我发现每一个人都在盯着我,我的心跳加快了,脸上火辣辣的,好像被谁抽了耳光似的,手心也时不时地渗着冷汗。
【答案】(1)因为党的富民政策好,所以我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2)全校学生都想争做三好学生。
(3)(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4)我发现每一个人都在盯着我,我的心跳加快了,脸上火辣辣的,好像被谁抽了耳光似的,手心也时不时地渗着冷汗。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句子仿写、修改病句、句子翻译。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解答】(1)考查改写句子。把后一句的“是”去掉,放在前面,把前一句加上“所以”放在后面。
(2)考查修改病句。原句前后矛盾,把“师生”改为“学生”。
(3)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知:同智,明白。
(4)考查句子仿写。例句加点的词语,作者没有用“哭泣”一词但写出了伤心的情感,照样子以“紧张”为话题写句子。
故答案为:
(1)因为党的富民政策好,所以我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2)全校学生都想争做三好学生。
(3)(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4)我发现每一个人都在盯着我,我的心跳加快了,脸上火辣辣的,好像被谁抽了耳光似的,手心也时不时地渗着冷汗。
【点评】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
9.结合课内外阅读填空。
【诗中觅春】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甫却说: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叶绍翁说: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王观说春天的山水: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黄庭坚却说: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
【读书立志】李贺一心报国,志向远大:“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于谦品格高尚,坚贞不屈:“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文天祥爱国情深,不怕牺牲“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榜样。
【答案】草色遥看近却无 好雨知时节 一枝红杏出墙来 山是眉峰聚 因风飞过蔷薇 何当金络脑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生自古谁无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解答】依次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宋代王观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 春归何处》,唐代李贺的《马诗》,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故答案为:
草色遥看近却无 好雨知时节 一枝红杏出墙来 山是眉峰聚 因风飞过蔷薇 何当金络脑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生自古谁无死。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0.综合性学习活动。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一项?请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A。因为“家和万事兴”意为家庭和睦就能兴旺。
【答案】A。因为“家和万事兴”意为家庭和睦就能兴旺。
【分析】考查了口语交际,完成此类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解答】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A。因为“家和万事兴”意为家庭和睦就能兴旺。
【点评】口语交际训练应该与听、说、读、写训练联系起来,与观察、思维、想象训练联系起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二、阅读与展示(共30分)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问题。
【材料一】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材料二】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材料一出自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者是李星华;材料二出自课文《为人民服务》,作者是 毛泽东 。
(2)材料一通过对李大钊的外貌、 神态 和 动作 描写,写出了他在法庭上与敌人做斗争的场面,“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 李大钊遭到了敌人残酷的迫害 ;“平静而慈祥的脸”表现了 李大钊的坚定和对亲人的爱 。
(3)材料二中画线句子采用了 对比 手法,将为人民利益而死和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及压迫人民的人去死进行比较。作者对前一种人的态度是 颂扬 ,对后一种人的态度是 憎恶 。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材料一中加点的“伟大的力量”指的是李大钊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敌人的憎恨。
B.材料二中最后一句话,高度赞扬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C.这两个材料都表现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品质。
(5)李大钊最后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请联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谈谈李大钊给你留下的印象。
【答案】(1)十六年前的回忆 毛泽东;
(2)神态 动作 李大钊遭到了敌人残酷的迫害 李大钊的坚定和对亲人的爱;
(3)对比 颂扬 憎恶;
(4)A;
(5)李大钊虽然牺牲了,但是他和张思德一样都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全心全意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心血。因此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他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怀念。
【分析】材料一选自《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材料二选自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此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全文论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答】(1)考查了文学常识。材料一出自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李星华;材料二出自课文《为人民服务》,作者是毛泽东。
(2)考查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从“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知,这一句中“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对李大钊同志的外貌描写;“平静而慈祥的脸”以及“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是对李大钊同志的动作、神态描写。从以上内容可以感受到,法庭上父亲内心非常平静。
(3)考查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从“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可知,句子采用了对比手法,将为人民利益而死和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及压迫人民的人去死进行比较。作者对前一种人的态度是颂扬,对后一种人的态度是憎恶。
(4)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A.有误,阅读句子“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可知,“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B、C正确。故选A。
(5)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结合两则材料内容作答,例:李大钊虽然牺牲了,但是他和张思德一样都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全心全意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心血。因此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他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怀念。
故答案为:
(1)十六年前的回忆 毛泽东;
(2)神态 动作 李大钊遭到了敌人残酷的迫害 李大钊的坚定和对亲人的爱;
(3)对比 颂扬 憎恶;
(4)A;
(5)李大钊虽然牺牲了,但是他和张思德一样都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全心全意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心血。因此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他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怀念。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2.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夏天原野上的追赶
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 酷烈 (A.热烈 B.酷烈 C.和暖)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孩子似的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
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① B 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 。回头看,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野鸡、麻雀惊动起来。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 笼罩 (A.阻挡B.影响C.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② A 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 。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我不得不放弃,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他归去的样子颇有凯旋的意味。
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一瘸一拐的身影。他成为我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影响着我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1)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2)请梳理“我”在被追赶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充满自信 ——轻松快乐—— 支持不住 ——害怕起来
(3)第3自然段“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烘托了“我” 偷瓜成功的喜悦 。
(4)默读下列两个比喻句,联系上下文推测,文章①处应选择 B 句,②处应选择 A 句。两句的妙处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老人的追赶下奔跑的情态 。
A.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
B.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
(5)老人一瘸一拐的,为什么还执意追赶“我”?请写出两条理由。
从侧面更有力地突出了老人不放弃、执着追求的精神,一瘸一拐的追赶更能突出老人坚持不懈的精神。
(6)写出对“他成为我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影响着我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的理解。
老人永不放弃执着的精神,成为了“我”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影响着我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答案】(1)酷烈 笼罩;
(2)充满自信 支持不住;
(3)偷瓜成功的喜悦;
(4)B A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老人的追赶下奔跑的情态;
(5)从侧面更有力地突出了老人不放弃、执着追求的精神;
从侧面更有力地突出了老人不放弃、执着追求的精神;一瘸一拐的追赶更能突出老人坚持不懈的精神。
(6)老人永不放弃执着的精神,成为了“我”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影响着我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分析】文章写了“我”小时候的一次偷瓜被看瓜老人追赶的事,从中“我”感悟到那是“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解答】(1)考查了基础知识。热烈:形容情绪高昂、激动。酷烈:猛烈、强烈。和暖:温暖。暖和。根据题意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可知阳光很猛烈,故选“酷烈”;阻挡:阻止,拦住。影响:传闻不实或空泛无据。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根据题意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应该是笼罩着我。故选“笼罩”。
(2)本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心理、行为的变化过程”到文中找能体现“我”心理或行为变化的词句,结合题中所给的“轻松快乐”“害怕起来”等提示,概括作答。从第二自然段的“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可概括出“充满自信”。从第五自然段的“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可概括出“支持不住”。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结合句子前文内容可知,让“我”有“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的感觉是因为“我”偷到了西瓜,而瘸腿的老人又追不上“我”,这句话烘托了“我”偷瓜成功的喜悦。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文章语境,文章(1)处应填: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2)处应填: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这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老人的追赶下奔跑的情态。答案为:B A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老人的追赶下奔跑的情态;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瘸一拐地追着”是对老人坚持不懈追赶的正面描写;详写“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则从侧面更有力地突出了老人不放弃、执着追求的精神;一瘸一拐的追赶更能突出老人坚持不懈的精神。
(6)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阅读文章内容可知,老人追赶“我”首先是履行看瓜的职责,其次是以行动对偷瓜的孩子进行教育。文中老人一瘸一拐追赶的行动描写有力的突出了老人永不放弃执着的精神,也正是老人的这种精神,成为了“我”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影响着我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故答案为:
(1)酷烈 笼罩;
(2)充满自信 支持不住;
(3)偷瓜成功的喜悦;
(4)B A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老人的追赶下奔跑的情态;
(5)从侧面更有力地突出了老人不放弃、执着追求的精神;从侧面更有力地突出了老人不放弃、执着追求的精神;一瘸一拐的追赶更能突出老人坚持不懈的精神。
(6)老人永不放弃执着的精神,成为了“我”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影响着我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点评】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考核题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需要我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13. ①伟大来自平凡,平凡孕育伟大——摘自《习近平经典语录》
②微小的光芒,也在努力绽放——摘自《读者》
阅读上述材料,青年一代的我们有何感慨?请以“微光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切合,符合题意,文脉贯通)
【答案】
微光的力量
头戴一顶深蓝色的保安帽,黝黑的皮肤,干裂的嘴唇,虽然皱纹早已悄悄地爬上了额头和眼角,一双眼睛却依然炯炯有神,这就是老家湖北,爷爷所在学校的保安——张大爷。张大爷五十多岁,已经在保安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每次从学校大门经过,我都会朝传达室张望,总能看到张大爷瞪着眼睛,警惕地注视着门口,一副吓人的样子。
最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暴发,很快就蔓延开来,湖北许多城市封城。回湖北老家陪爷爷过年的我们也遭了殃,被困在爷爷的宿舍楼里。从阳台上可以看到,张大爷每天都“全副武装”,尽职尽责地把守着大门。开始,只有妈妈可以按规定出去采购物资。后来,连妈妈也不能出去了,物资都由学校派专人统一采购后,配送到各家门口,运送物资的就是张大爷。这天,张大爷推着三轮车来送菜,爷爷关切地问:“老张啊,怎么每次都是你来送菜呀?其他保安呢?”张大爷笑眯眯地回答:“他们住得远,都回家过年了。我这些天住学校,你们放心,每天的菜准时送到。”说完,他又急匆匆地去往另一家。两栋楼,二十多家的菜,都是他一个人送,真是辛苦。
第二天,我刚上完网课,在阳台上休息,看到楼下的张大爷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背着喷雾器,准备进楼道里喷洒消毒水。只见他左手不停地按压,右手拿着啼头,对着楼门喷洒消毒水,然后讲了楼里,开始对楼道讲行消毒,我们住的这栋楼共有六层,就连我这精力充沛的孩子爬上去都觉得累,更别说是已经五十多岁的张大爷了。他背着重重的喷雾器,从一楼喷到六楼,喷完这栋楼,又急匆匆地去了前面那栋楼,望着张大爷的背影,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春寒料峭,病毒肆虐的疫区,总有人在默默保护着我们。
张大爷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保安,可因为疫情的原因,他又是为大家送菜,又是喷洒消毒水,没有抱怨过一句。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张大爷,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人,怎能不让人敬佩呢?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要求以“微光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微光”,即微弱的光芒。微光虽然微弱,但也为世界贡献了光和热。生活中,每一位平凡人都是一道微光,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他,即使微小,也可以为世界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微光”在这里指的是给人以希望的东西,是一个“凡人”发散出的正能量。可以这样立意:善于发现他人的亮点,照亮自己前行的路;每个人都是发光源,要多散发温暖别人的光亮;写忠干职守,拼搏进取,乐观进取,奉献等正能量主题的也是较好的立意。文体可以写成记叙文,写凡人微光的故事,微光给自己的帮助与感动。
【解答】范文:
微光的力量
头戴一顶深蓝色的保安帽,黝黑的皮肤,干裂的嘴唇,虽然皱纹早已悄悄地爬上了额头和眼角,一双眼睛却依然炯炯有神,这就是老家湖北,爷爷所在学校的保安——张大爷。张大爷五十多岁,已经在保安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每次从学校大门经过,我都会朝传达室张望,总能看到张大爷瞪着眼睛,警惕地注视着门口,一副吓人的样子。
最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暴发,很快就蔓延开来,湖北许多城市封城。回湖北老家陪爷爷过年的我们也遭了殃,被困在爷爷的宿舍楼里。从阳台上可以看到,张大爷每天都“全副武装”,尽职尽责地把守着大门。开始,只有妈妈可以按规定出去采购物资。后来,连妈妈也不能出去了,物资都由学校派专人统一采购后,配送到各家门口,运送物资的就是张大爷。这天,张大爷推着三轮车来送菜,爷爷关切地问:“老张啊,怎么每次都是你来送菜呀?其他保安呢?”张大爷笑眯眯地回答:“他们住得远,都回家过年了。我这些天住学校,你们放心,每天的菜准时送到。”说完,他又急匆匆地去往另一家。两栋楼,二十多家的菜,都是他一个人送,真是辛苦。
第二天,我刚上完网课,在阳台上休息,看到楼下的张大爷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背着喷雾器,准备进楼道里喷洒消毒水。只见他左手不停地按压,右手拿着啼头,对着楼门喷洒消毒水,然后讲了楼里,开始对楼道讲行消毒,我们住的这栋楼共有六层,就连我这精力充沛的孩子爬上去都觉得累,更别说是已经五十多岁的张大爷了。他背着重重的喷雾器,从一楼喷到六楼,喷完这栋楼,又急匆匆地去了前面那栋楼,望着张大爷的背影,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春寒料峭,病毒肆虐的疫区,总有人在默默保护着我们。
张大爷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保安,可因为疫情的原因,他又是为大家送菜,又是喷洒消毒水,没有抱怨过一句。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张大爷,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人,怎能不让人敬佩呢?
【点评】小作者通过叙述新冠肺炎疫情下,门卫张大爷给学校宿舍楼的人们送菜、喷洒消毒水的事情,赞扬张大爷无私奉献、勇敢逆行的精神。习作对张大爷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给读者呈现出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更突出了张大爷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