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月迹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月迹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09:5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七单元 第24课
月 迹
新课导入
“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的比喻呀。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月亮有关的,我们去看一看吧。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入青云端。
贾平凹简介
生平简介
获奖经历
主要作品
贾平凹,1952年出生于陕西丹凤县棣花镇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延河》 《美文》杂志主编。
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4年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89年获全国优秀散文奖;1997年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2005年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6获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等;
中短篇小说《天狗》《故里》等;散文《朋友》《敲门》等。
字词教学
é









qiǎo

léi
chánɡ
多音字学习

qiāo
qiǎo
悄悄 静悄悄
悄然 悄怆幽邃
辨析
当表示“悄悄”“没有声响或声音很低”“偷偷;(行动)不让人知道”等意思时读qiāo,如悄悄话;表示“忧愁”“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时读qiǎo,如悄然无声。
运用
她悄悄(qiāo)来到湖边,四周悄(qiǎo)然无声,只有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多音字学习

léi
lěi
累赘 果实累累
累计 日积月累
辨析
表示“疲乏,过劳”“使疲劳”时,读lèi,如,劳累、很累;表示“连缀或捆”等时,读léi,如,累赘、果实累累;表示“重叠,堆积”“连累”时,读lěi,如,积累、成年累月。
lèi
劳累
整体感知
(1)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找月迹。
(2)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1.自由读文章,思考:
(1)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2)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我们在院子里盼月亮。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上寻月,并发表感慨。
2.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试着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各层层意。
1.自由朗读全文,找一找,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院内
河边
眼中
沙滩
镜中
白道、半圆、满盈、亏、空镜 【高兴、失望】
玉玉的、银银的、大、圆、有桂树、有嫦娥【奇妙】
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
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月亮【惊奇】
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满足】
课文研读
课文研读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2.默读全文,思考下面的问题:你最喜欢哪处的月?圈点出相关词句,写一写你喜欢的理由。
白道儿
半圆
满盈
拟人
“爬”表明月亮一点点升起,越过一个个横格,说明在孩子眼里,月亮是十分有趣的,表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
课文研读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满圆

空镜
看月亮在镜子中由满圆到消失
奶奶的话引出下文。
“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课文研读
我们都跑了出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院子里的月光
对比
说明月光像玉一样润泽,像银一样灿烂。使用叠词,写出了月光亮而柔美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
玉玉的
银银的
课文研读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
院子里的桂树
院子里的桂树与下文月亮里的桂树相呼应。
粗粗的
疏疏的
累累的
引出下文
课文研读
月宫——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袅袅
淡淡的痒痒的
“袅袅”,用在这里,我们仿佛能看到花香在空气中弥漫、缭绕的踪迹;“淡淡的”写出香气似有似无;“痒痒的”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独特的联想巧妙地将看到的变成了闻到的、触到的,使遥不可及的月形月影变得可闻可触,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课文研读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谈论月宫女子——嫦娥
课文研读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想象月宫和嫦娥的样子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写出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反映了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课文研读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去找它吧。”
奶奶的话道出了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望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丝嫉妒。我们便争执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这段话表现了孩子们的争强好胜之心。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孩子们争执不休正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意。
羡慕
嫉妒
课文研读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院门。
院里寻月
课文研读
院门外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河边寻月
课文研读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眼瞳显月
“我”理解了奶奶的话,明白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月亮。
课文研读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瞧那光辉……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沙滩议月
不仅是月亮,只要我们努力寻找,我们就会拥有更多更美好的事物。
1.在孩子们寻月的过程中,奶奶这个人物是不可忽略的。你认为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1)了解爱护孩子的童心的人。
(2)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
(3)高明的教育家。
思考探究
2.月亮在课文中象征着什么?
月亮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是我们心中的理想。“月迹”是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作者含蓄地告诉我们:对于美好的事物,只要努力去追寻,就能得到它。
思考探究
课堂小结
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记叙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月色的美丽,赞美了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人们: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可以拥有美。
布置作业
文中有多处描写充满了童心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然后仿照着写一写你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