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一、单选题
1.(2023·温州)古人通过往铜中加入锡()熔合制成青铜器。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9,质子数为50。则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69 B.119 C.69 D.50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解答】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锡的质子数为50,则电子数也为50;
故选D。
2.(2023·温州)氯化航()可用于制造高性能合金,氯化钪中的化合价为,则的化合价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 氯化钪中 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Sc化合价为+3价;
故选D。
3.(2023·杭州)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动态“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实现了在室温下对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离。一个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质子个数为( )
A.3 B.10 C.12 D.20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氢、氧原子质子数分析。
【解答】一个重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氢原子质子数为1,氧原子质子数为8,则重水分子中含有质子个数为10;
故选B。
4.(2023·杭州)长征七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CH3(CH2)10CH3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氧属于混合物
B.CH3(CH2)10CH3 属于无机物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D.CH3(CH2)10CH3 可以燃烧,具有助燃性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B、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根据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可以燃烧的物质具有可燃性分析。
【解答】A、液氧为氧气的液态,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CH3(CH2)10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氧分子,符合题意;
D、CH3(CH2)10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3·台州)“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NaClO中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则Cl的化合价为( )
A.+1 B.0 C.-1 D.-3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的总和为零。
【解答】 NaClO中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则Cl的化合价为+1价。
故答案为:A
6.(2023·舟山)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整理,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列科学概念间的关系中,符合①包含②和③,②包含④和⑤,且②与③并列,④与⑤并列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原子的构成;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原子包含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包含了质子和中子;物质的性质包含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酸碱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宇宙包含了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
【解答】A.原子包含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包含了质子和中子,A错误;
B.物质的性质包含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延展性不是化学性质,是物理性质,所以B错误;
C.宇宙包含了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所以C错误;
D.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3·丽水)载入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反应原现之一是2Li2O2+2CO2=2X+O2,X的化学式为( )
A.Li B.Li2O C.LiOH D.Li2CO3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分析】微观状态下化学反应前后其原子质量,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解答】生成物中少4个Li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故化学式为 。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8.(2023·杭州)利用氯化铁溶液浸出废金属(主要成分为铁铜合金)回收海绵铜(一种特殊形
态的单质铜)的某种工艺流程图如图甲所示:
(1)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Fe+2FeCl3=3FeCl2,此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
(2)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乙所示,则“ ”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答案】(1)化合
(2)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根据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2)根据反应前后离子种类分析。
【解答】(1)所给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2) 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反应前溶液中离子为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后溶液中离子为氢离子、氯离子、亚铁离子, 则 为亚铁离子,符号为 。
故答案为:(1)化合;(2) 。
9.(2023·台州)“小数据”引发“大发现”。1892年,瑞利经多次实验测得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密度为1.2572克/升,与相同条件下纯净氮气的密度比较,发现均偏大0.5%,继续研究发现了氩气。
(1)元素周期表中氩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则氩原子的质子数为 。
(2)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下列事实能支持瑞利这一观点的是 。
A.所有的科学实验中都是存在误差的
B.当时的实验技术,能使误差小于0.5%
C.当时其他科学家重复该实验,也得到相近的结果
【答案】(1)18
(2)B;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2)误差是指人为或实验器材引起的在合理范围内的偏差。
【解答】(1)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为18;
(2) 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故A错误,BC正确。
10.(2023·舟山)如图是“铁粉和硫黄反应”的改进实验,将铁粉和硫黄混合物置于两块石英玻璃片之间,并铁粉与硫黄固定。在酒精灯上加热,产生红色火星,固体由棕灰色变为黑色。
(1)铁粉和硫黄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反应时几乎接触不到氧气,减少了 (填化学式)气体的生成,更加环保。
(2)向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H2S)气体产生,说明铁粉和硫黄发生反应。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反应后的黑色固体加入CuSO4溶液中,生成红色物质,说明黑色固体中有 剩余。
【答案】(1)
(2)-2
(3)铁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铁和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化铁;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活泼性强的金属能够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他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1)S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铁粉和硫黄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反应时几乎接触不到氧气,减少了SO2气体的生成,更加环保。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化合物中H常显+1价,所以S元素显-2价;
(3) 反应后的黑色固体加入CuSO4溶液中,生成红色物质, 说明发生了置换反应,因此可以确定黑色的固体中有单质铁剩余;
故答案为:(1) (2) -2 (3) 铁
11.(2023·丽水)氢元素概念的建立是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请结合资料回答:
(1)卡文迪许用锌与足量的酸反应得到可燃空气,该可燃空气其实是 ;
(2)图甲A、B原子和图乙中的 原子的总称为氢元素(填字母)。
【答案】(1)氢气(H2)
(2)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解答】(1)锌和稀酸反应可制得氢气,氢气可燃;
(2)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故C和AB相同,其质子数都为1个;
故答案为:(1) 氢气(H2) ;(2)C
12.(2023·丽水)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1)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已知Cu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则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由“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可知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
【答案】(1)+2
(2)强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式各元素的化合价总价为零,以及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1)氧元素为-2价,故铜元素为+2价;
(2)活泼性强的金属可置换活泼性弱的金属, 故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故答案为:(1)+2 ;(2)强
三、解答题
13.(2023·杭州)人们通过对细菌的研究,拓展了对自然界中生命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1)细菌与植物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 。
(2)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在酸性环境中将黄铁矿(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转化为可被植物利用的硫酸盐。二硫化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绿色硫细菌能在厌氧的环境下,利用光能将H2S和CO2转化为有机物。从同化作用方式来判断,绿色硫细菌属于 型细菌(选填“自养”或“异养”)。
(4)近年来,人们设计出一种利用细菌发电的电池,电池里的细菌能分解糖类来发电,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
(5)有人提出:绿色植物是自然界唯一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根据上述材料判断,这一观点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答案】(1)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2)-1
(3)自养
(4)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错误;因为“绿色硫细菌能在厌氧的环境下,利用光能将 和 转化为有机物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细菌结构的最大特点为无成形的细胞核;
(2)在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的区别为能否自己合成有机物;
(4)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反应,故存在化学能;
(5)部分微生物可以自己合成有机物;
【解答】(1) 细菌与植物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 :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
(2)亚铁为+2价,故硫元素为-1价;
(3) 绿色硫细菌能利用光能将H2S和CO2转化为有机物,故为自养生物;
(4)细菌能分解糖类来发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在题中绿色硫细菌能在厌氧的环境下,利用光能将 和 转化为有机物,故其错误。
14.(2023·台州)布洛芬片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13H18O2辅料为淀粉、
蔗糖、糊精等。
(1)布洛芬片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C13H18O2由 种元素组成。
(3)C13H18O2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高烧时,除服用药物外,用温水擦拭身体也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其原理是 。
【答案】(1)混合物
(2)3
(3)26:3
(4)水蒸发吸热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为混合物;
(2)通过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出元素的种类;
(3)元素质量比为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4)水在蒸发过程中会吸热;
【解答】(1) 布洛芬片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13H18O2辅料为淀粉、蔗糖、糊精等,故为混合物;
(2) C13H18O2由3中元素组成;
(3)C:H=(13*12):(18*1)=26:3;
(4)温水擦拭身体也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其原理是水蒸发吸热。
15.(2023·舟山)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时期。
(1)做好个人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尤其是保持手的卫生。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勤洗手属于 。
(2)为补充患者体内糖分和维持水盐平衡,需输人葡精糖氧化钠注射液,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原子个数之比是 。
(3)某患者一次性输人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袋,标签部分信息如图。通过输液补充的氯化钠质量是多少克? (注射液密度约为1克/厘米3)
【答案】(1)切断传播途径
(2)1:2:1
(3)解:注射液的质量为:m =ρV=1g/cm3×500cm3=500g
氧化钠质量为;500g×0.9%=4.5g
答:通过输液补充的氯化钠质量为4.5g。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传染病的预防,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变换。
(3)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故应先求出溶液质量,再求出溶质质量。
【解答】(1)预防传染病三途径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由题意可知,保持手的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 C、H、O三种原子个数之比是 6:12:6=1:2:1;
16.(2023·丽水)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物质除杂”的思维模型(如图)。
(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除去。该方法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2)根据“性质差异”,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可用足量稀盐酸除去,原因是 能与稀盐酸反应;
(3)上述模型中“不增不减”是除杂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质量。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氨化钡.小科采用反应转化的方法,原理是BaCl2+K2SO4=BaSO4↓+2KCl,从反应的生成物有KCl可知,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原因是不符合除杂中的 原则(填“不增 ”或“不减"),
(4)将氧化钠中的杂质BaCl2 除去,实质上是除去钡离子。2.08克BaCl2中钡元素的质量为 克。
【答案】(1)分离转移
(2)氧化铜(CuO)
(3)不增
(4)1.37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物质除杂的知识,根据物质所具有的特性,一般可分为物理除杂和化学除杂;常见的物理除杂有过滤,蒸发等方法,化学除杂一般引入新的物质进行反应。
【解答】(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除去 ,属于物理除杂,即分离转移;
(2)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可用足量稀盐酸除去 ,原因是铜不与稀酸反应,而氧化铜与稀酸反应;
(3)反应中有新物质氯化钾生成,故不符合不增原则;
(4);
故答案为:(1)分离转移;(2)氧化铜(CuO) ;(3)不增;(4)1.37
1 / 12023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一、单选题
1.(2023·温州)古人通过往铜中加入锡()熔合制成青铜器。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9,质子数为50。则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69 B.119 C.69 D.50
2.(2023·温州)氯化航()可用于制造高性能合金,氯化钪中的化合价为,则的化合价为( )
A. B. C. D.
3.(2023·杭州)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动态“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实现了在室温下对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离。一个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质子个数为( )
A.3 B.10 C.12 D.20
4.(2023·杭州)长征七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CH3(CH2)10CH3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氧属于混合物
B.CH3(CH2)10CH3 属于无机物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D.CH3(CH2)10CH3 可以燃烧,具有助燃性
5.(2023·台州)“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NaClO中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则Cl的化合价为( )
A.+1 B.0 C.-1 D.-3
6.(2023·舟山)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整理,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列科学概念间的关系中,符合①包含②和③,②包含④和⑤,且②与③并列,④与⑤并列的是( )
A.
B.
C.
D.
7.(2023·丽水)载入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反应原现之一是2Li2O2+2CO2=2X+O2,X的化学式为( )
A.Li B.Li2O C.LiOH D.Li2CO3
二、填空题
8.(2023·杭州)利用氯化铁溶液浸出废金属(主要成分为铁铜合金)回收海绵铜(一种特殊形
态的单质铜)的某种工艺流程图如图甲所示:
(1)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Fe+2FeCl3=3FeCl2,此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
(2)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乙所示,则“ ”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9.(2023·台州)“小数据”引发“大发现”。1892年,瑞利经多次实验测得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密度为1.2572克/升,与相同条件下纯净氮气的密度比较,发现均偏大0.5%,继续研究发现了氩气。
(1)元素周期表中氩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则氩原子的质子数为 。
(2)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下列事实能支持瑞利这一观点的是 。
A.所有的科学实验中都是存在误差的
B.当时的实验技术,能使误差小于0.5%
C.当时其他科学家重复该实验,也得到相近的结果
10.(2023·舟山)如图是“铁粉和硫黄反应”的改进实验,将铁粉和硫黄混合物置于两块石英玻璃片之间,并铁粉与硫黄固定。在酒精灯上加热,产生红色火星,固体由棕灰色变为黑色。
(1)铁粉和硫黄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反应时几乎接触不到氧气,减少了 (填化学式)气体的生成,更加环保。
(2)向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H2S)气体产生,说明铁粉和硫黄发生反应。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反应后的黑色固体加入CuSO4溶液中,生成红色物质,说明黑色固体中有 剩余。
11.(2023·丽水)氢元素概念的建立是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请结合资料回答:
(1)卡文迪许用锌与足量的酸反应得到可燃空气,该可燃空气其实是 ;
(2)图甲A、B原子和图乙中的 原子的总称为氢元素(填字母)。
12.(2023·丽水)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1)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已知Cu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则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由“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可知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
三、解答题
13.(2023·杭州)人们通过对细菌的研究,拓展了对自然界中生命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1)细菌与植物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 。
(2)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在酸性环境中将黄铁矿(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转化为可被植物利用的硫酸盐。二硫化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绿色硫细菌能在厌氧的环境下,利用光能将H2S和CO2转化为有机物。从同化作用方式来判断,绿色硫细菌属于 型细菌(选填“自养”或“异养”)。
(4)近年来,人们设计出一种利用细菌发电的电池,电池里的细菌能分解糖类来发电,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
(5)有人提出:绿色植物是自然界唯一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根据上述材料判断,这一观点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14.(2023·台州)布洛芬片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13H18O2辅料为淀粉、
蔗糖、糊精等。
(1)布洛芬片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C13H18O2由 种元素组成。
(3)C13H18O2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高烧时,除服用药物外,用温水擦拭身体也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其原理是 。
15.(2023·舟山)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时期。
(1)做好个人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尤其是保持手的卫生。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勤洗手属于 。
(2)为补充患者体内糖分和维持水盐平衡,需输人葡精糖氧化钠注射液,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原子个数之比是 。
(3)某患者一次性输人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袋,标签部分信息如图。通过输液补充的氯化钠质量是多少克? (注射液密度约为1克/厘米3)
16.(2023·丽水)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物质除杂”的思维模型(如图)。
(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除去。该方法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2)根据“性质差异”,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可用足量稀盐酸除去,原因是 能与稀盐酸反应;
(3)上述模型中“不增不减”是除杂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质量。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氨化钡.小科采用反应转化的方法,原理是BaCl2+K2SO4=BaSO4↓+2KCl,从反应的生成物有KCl可知,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原因是不符合除杂中的 原则(填“不增 ”或“不减"),
(4)将氧化钠中的杂质BaCl2 除去,实质上是除去钡离子。2.08克BaCl2中钡元素的质量为 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解答】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锡的质子数为50,则电子数也为50;
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 氯化钪中 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Sc化合价为+3价;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氢、氧原子质子数分析。
【解答】一个重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氢原子质子数为1,氧原子质子数为8,则重水分子中含有质子个数为10;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B、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根据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可以燃烧的物质具有可燃性分析。
【解答】A、液氧为氧气的液态,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CH3(CH2)10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氧分子,符合题意;
D、CH3(CH2)10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的总和为零。
【解答】 NaClO中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则Cl的化合价为+1价。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原子的构成;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原子包含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包含了质子和中子;物质的性质包含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酸碱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宇宙包含了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
【解答】A.原子包含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包含了质子和中子,A错误;
B.物质的性质包含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延展性不是化学性质,是物理性质,所以B错误;
C.宇宙包含了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所以C错误;
D.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分析】微观状态下化学反应前后其原子质量,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解答】生成物中少4个Li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故化学式为 。
故答案为:D
8.【答案】(1)化合
(2)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根据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2)根据反应前后离子种类分析。
【解答】(1)所给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2) 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反应前溶液中离子为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后溶液中离子为氢离子、氯离子、亚铁离子, 则 为亚铁离子,符号为 。
故答案为:(1)化合;(2) 。
9.【答案】(1)18
(2)B;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2)误差是指人为或实验器材引起的在合理范围内的偏差。
【解答】(1)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为18;
(2) 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故A错误,BC正确。
10.【答案】(1)
(2)-2
(3)铁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铁和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化铁;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活泼性强的金属能够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他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1)S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铁粉和硫黄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反应时几乎接触不到氧气,减少了SO2气体的生成,更加环保。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化合物中H常显+1价,所以S元素显-2价;
(3) 反应后的黑色固体加入CuSO4溶液中,生成红色物质, 说明发生了置换反应,因此可以确定黑色的固体中有单质铁剩余;
故答案为:(1) (2) -2 (3) 铁
11.【答案】(1)氢气(H2)
(2)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解答】(1)锌和稀酸反应可制得氢气,氢气可燃;
(2)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故C和AB相同,其质子数都为1个;
故答案为:(1) 氢气(H2) ;(2)C
12.【答案】(1)+2
(2)强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式各元素的化合价总价为零,以及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1)氧元素为-2价,故铜元素为+2价;
(2)活泼性强的金属可置换活泼性弱的金属, 故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故答案为:(1)+2 ;(2)强
13.【答案】(1)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2)-1
(3)自养
(4)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错误;因为“绿色硫细菌能在厌氧的环境下,利用光能将 和 转化为有机物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细菌结构的最大特点为无成形的细胞核;
(2)在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的区别为能否自己合成有机物;
(4)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反应,故存在化学能;
(5)部分微生物可以自己合成有机物;
【解答】(1) 细菌与植物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 :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
(2)亚铁为+2价,故硫元素为-1价;
(3) 绿色硫细菌能利用光能将H2S和CO2转化为有机物,故为自养生物;
(4)细菌能分解糖类来发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在题中绿色硫细菌能在厌氧的环境下,利用光能将 和 转化为有机物,故其错误。
14.【答案】(1)混合物
(2)3
(3)26:3
(4)水蒸发吸热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为混合物;
(2)通过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出元素的种类;
(3)元素质量比为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4)水在蒸发过程中会吸热;
【解答】(1) 布洛芬片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13H18O2辅料为淀粉、蔗糖、糊精等,故为混合物;
(2) C13H18O2由3中元素组成;
(3)C:H=(13*12):(18*1)=26:3;
(4)温水擦拭身体也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其原理是水蒸发吸热。
15.【答案】(1)切断传播途径
(2)1:2:1
(3)解:注射液的质量为:m =ρV=1g/cm3×500cm3=500g
氧化钠质量为;500g×0.9%=4.5g
答:通过输液补充的氯化钠质量为4.5g。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传染病的预防,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变换。
(3)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故应先求出溶液质量,再求出溶质质量。
【解答】(1)预防传染病三途径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由题意可知,保持手的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 C、H、O三种原子个数之比是 6:12:6=1:2:1;
16.【答案】(1)分离转移
(2)氧化铜(CuO)
(3)不增
(4)1.37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物质除杂的知识,根据物质所具有的特性,一般可分为物理除杂和化学除杂;常见的物理除杂有过滤,蒸发等方法,化学除杂一般引入新的物质进行反应。
【解答】(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除去 ,属于物理除杂,即分离转移;
(2)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可用足量稀盐酸除去 ,原因是铜不与稀酸反应,而氧化铜与稀酸反应;
(3)反应中有新物质氯化钾生成,故不符合不增原则;
(4);
故答案为:(1)分离转移;(2)氧化铜(CuO) ;(3)不增;(4)1.37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