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大单元教学设计)
目录:
单元课标解读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单元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时教案
单元跨学科学习
单元背诵清单
单元复习设计
单元评价(检测反馈)
二、具体内容
【单元课标解读】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展现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多元面貌。其间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有一些民族、国家未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连续发展过程。
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分化的加剧,国家产生了。大约在公元前4千纪后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内容要求〗1-1.古代文明:
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以及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2、2022年课标解读:
1)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早期奴隶制国家的出现,知道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知道《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2)时空观念:
明确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了解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培养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
查阅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的相关史料,了解这些文明留下的历史遗迹、遗物等,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4)历史解释:
知道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明确《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分析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的影响,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家国情怀:
了解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及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欣赏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1)法老和金字塔
学习要点:法老;金字塔。
学习提示: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学习延伸:初步了解古代埃及国王集权于一身的政治特征。
2)汉谟拉比法典
学习要点: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第一部完整的法典。
3)古代印度
学习要点: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学习提示:了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深远影响。
学习延伸:初步了解早期佛教的基本内容。
2、单元大概念架构
本单元是《世界历史》的第一单元,属于世界古代史这一学习板块。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公元15世纪末期,其间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亚非地区——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出现的人类古代文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古代亚非文明”。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佛教等,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 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 课堂总结,以时空观念为指引,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明确该知识点在单元、教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6). 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2至4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调整教学策略。
4.本单元教材体例
以“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这一大概念统领内容,强调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各地发展的特点及其不平衡性,以及各个区域之间的初步联系。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初步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本单元学习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单元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归纳、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相关史料,直观的感受古代亚非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单元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课本中的可信史料,如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等,考查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认识亚非国家的发展历程。
2.联系当前实际,从历史发展观角度考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3.通过运用地理等跨学科知识,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起源的关系;认识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人类早期文明诞生区域。
难点:认识自然环境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初步复述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文明出反映出社会的实质;体悟古代亚非文明对世界文化史上的意义。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情境1、学会计算历史年代,制作世界上古时期历史发展时间轴,编写简要的历史大事年表,掌握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世界古代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明晰世界古代史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情境2、观察并识读世界上古时期的各地区示意图,从历史地图中辨识、获取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认识文明发展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情境3、通过解读古代埃及示意图、古代埃及象形文字铭文、古埃及墓穴壁画、古埃及石雕人物像、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楔形文字、人物扫描——汉谟拉比、《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知识拓展——空中花园、摩亨佐-达罗遗址、古代印度示意图、印度贵族出行图、释迦牟尼佛像等图文资料,获取有效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认识图文资料是了解古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情境4、搜集世界上古时期相关的图片,将历史图片进行分类,配上文字说明。在此基础上,开展“图说历史”的活动,以黑板报、手抄报、历史图集等方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情境5、查阅、整理世界上古时期主要文明成就的相关材料(金字塔、木乃伊、象形文字、太阳历、《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楔形文字、太阴历、60进位、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等,组织一场微型的古代文明成就展,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认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正确的国际意识,初步形成理解、尊重、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见本专辑课时同步教案)
第1课时:第1课 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国度)
第2课时: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3课时:第3课 古代印度(森严的种姓制度,寻求精神寄托的佛教)
【单元跨学科学习】
美术学科:狮身人面像
语文学科: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古印度文学
地理学科:古代埃及示意图、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古代印度示意图
科学学科:金字塔、空中花园、太阴历、太阴历、阿拉伯数字、木乃伊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单元背诵清单】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背诵清单】
一、古代埃及
1.起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
2.出现国家时间: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 初步实现了统一的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
3.成为军事帝国: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4.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5.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成就: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6.金字塔是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呈角椎体状的陵墓。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7.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二、古代两河流域
1.起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
3.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4.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5.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6.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三、古代印度
1.发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2.概况: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印度河流域出现早期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3.雅利安人进入印度社会,逐渐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把社会成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4.种姓制度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5.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但是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延缓社会发展进程。
6.公元前6世纪,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7.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8.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进入中国内地。后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四、思维导图
发源地:“尼罗河的赠礼”
政权出现: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
强大军事帝国:图特摩斯三世时
文明中断原因: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吞并、占领过。
佛教
种姓制度
文明成就
古代巴比伦王国
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政权延续
太阳历:每年365天。
象形文字:最早的文字之一。
木乃伊:防腐技术
金字塔:法老陵墓,文明象征。
发源地: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完成统一。
古代亚非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意义: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目的: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其他成就:楔形文字、阴历、六十进位制、空中花园。
古代两河流域
发源地:印度河、恒河
雅利安人侵入、孔雀王朝鼎盛。华氏城出现。
政权产生
四个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军事、行政)、吠舍(农、畜牧、商业)、首陀罗(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等级外还有贱民。
古代印度
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传播:东亚、东南亚,消失于印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