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4 13:4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 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2.通过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以及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教材分析 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人类形成。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本单元的主题是古代亚非文明。要让学生知道人类形成于约两三百万年前,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人类最早的文明就已经诞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中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具有区域影响的文明成果。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先迈入奴隶社会的文明古国之一,它位于非洲大陆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民在文字、天文学、艺术、医学等方面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国王汉谟拉比用武力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种姓制度。古印度还是佛教的诞生地。同时,古印度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也是世界著名的古文明中心,产生了以青铜器和甲骨文等为代表的文明成果,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课时 1
教学重点 结合图片等历史资料,考查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
教学难点 联系当前实际,从历史发展观角度认识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结合古代中国,认识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史。
阶段特征 (1)政治: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相继产生人类文明,进入奴隶社会。(2)经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孕育出发达的农耕经济。(3)文化: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佛教、甲骨文等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
教学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动,提升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图示法,思维导学,理清发展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 提前制作课件及评价检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完成背诵清单 提前布置主要知识点任务 自主学习:完成复习提纲核心知识点的填写 学生能在规定时间的时间独立完成知识清单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激趣导入 什么是文明?判断文明出现的标准是什么?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以及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的出现,可以说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 ——北京师范大学《世界文明专题》(古代部分)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并说出感想。文明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 通过课前学生小组合作查找地图资料,明确课前学习任务。通过填写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能力,完成历史最基本的核心素养要求。
一、探寻人类文明源头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三、如何对待世界文明多样 【小组合作】任务一:根据教材制作古代亚非文明时间轴。任务二:古代亚非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任务三:古代亚非文明在政治、经济上有何共同点?【合作探究】任务一:阅读史料,归纳古代亚非文明主要成就。展示相关史料1.古埃及文明成就:太阳历,象形文字,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木乃伊(解剖医学)。评价金字塔:积极: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消极:是法老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就: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和阴历,60进位制计数法,《汉谟拉比法典》,新巴比伦王国修建的空中花园。3.古代印度文明成就:阿拉伯数字,佛教,种姓制度。任务二:阅读材料,探究古代亚非文明成就的共同点材料一: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和国王的无上权力。古埃及国王奥西里斯被自己的恶兄弟杀害,碎尸后被扔到了尼罗河里。王后伊西丝悲痛欲绝,她找到遗体伏尸痛哭,感动了太阳神。天神帮助她把尸块还原成尸体,做成干尸即木乃伊。奥西里斯于是再生,成为冥界的主宰。从此每个法老死后,都要把奥西里斯神话表演一次,制成木乃伊后装入石棺,再送进“永久的住所”——金字塔中。阅读材料,思考金字塔修建反映什么?材料二:两个自由民打架,……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如果奴隶主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只要付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了事。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的许可,……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自由民把从宫廷逃出的奴隶藏匿在家,……这家主人应被处死。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节选思考:《汉谟拉比法典》主要是维护谁的利益?材料三 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移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国王应极力是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思考材料中反映了什么制度?该制度有怎样的森严要求?反对该制度,产生了什么宗教?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亚非文明成就的共同点。这些文明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形态,对待多样化的文明,我们该对待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观点一:对待世界多元文明,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吸收其他文明成果。观点二:人类文明进步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的认识。观点三:中国古代文明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制作时间轴:梳理古代亚非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下游出现国家;约前3100年古埃及初步统一,前18世纪两河流域统一。约前15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前6世纪佛教建立。中国约前2070年,夏王朝建立,前476年奴隶制社会时期结束。古代亚非文明地理位置的相同点:都是依托大河兴起,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古代亚非文明政治、经济上共同点:经济: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形成了农耕文明。政治制度:先后进入奴隶社会。全班分四小组,第1小组探究古代埃及文明成就,第2小组探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第3小组探究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第4小组补充订正前3个小组不足之处。阅读材料,小组代表分别说出:材料一反映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材料二反映《汉谟拉比法典》对后世影响: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体现了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材料三:早期反对婆罗门特权产生佛教。种姓制度等级森严,极力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文明成就共同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都体现出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特权的本质。文明成就打上了阶级的烙印。结合时政,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制作时间轴,中外历史融合,培养学生的时空能力,完成历史核心素养要求。通过阅读教材,根据相关史料归纳总结,小组成员交流共享。对教材史料辨析,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学生进一步巩固金字塔、种姓制度、佛教文明成就所体现的文明高度。学习探究历史,结合时政,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破难点】(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难点突破一:四大文明古国的起源
这些古代文明都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发展的?为什么?
【参考答案】
大河流域(大河文明)
原因有:①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难点突破二:四大文明古国相同点及对其的认识
文明古国 发源地 出现奴隶制国家的时间 代表成就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太阳历、木乃伊
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 空中花园、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太阴历、60进制
古代印度 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印章文字、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古代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 公元前2070年 青铜器、甲骨文等
思考: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共同点?从中获得什么历史认识?
【参考答案】
共同点:东方文明;发源大河;经济上发展农业;政治上奴隶制专制统治;社会环境分散、保守、自给自足。
历史认识: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形态;人类的各种文明在政治、经济、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使世界文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
难点突破三:古代文明成就
“小小推介员”:下面两个历史遗址被称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已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你陈述理由。
【参考答案】
1.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法老)的无限权力。
2.明长城: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明长城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
(设计意图:认识到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战争是短暂的,和平交融是历史主流。培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
难点突破四 :评价金字塔
材料一: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胡夫金字塔底部周长如果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3.14159,这就是圆周率。
材料二: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每块石头磨得很平。人们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材料三:(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三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如何全面评价金字塔?
【参考答案】
积极影响: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反映了国王的无限权力,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是法老奴役劳动人民的见证。
(设计意图:培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
难点突破五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1:《汉谟拉比法典》前言:“安努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为人类造福,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国王,汉谟拉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一样,统治百姓,光耀大地。”
材料2:
第一九六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一九八条 倘彼损毁穆什钦努之眼或折断穆什钦努之骨,则应赔银1明那。
第一九九条 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应赔偿其实价之一半。
材料3: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
第一九五条 倘子殴其父,则应断其指。
第一一七条 倘自由民因负有债务,将其妻、其子或其女出卖,或交出以为债奴,则他们在其买者或债权者之家服役应为3年,至第4年应恢复自由。
材料4:第二三七条 倘自由民雇佣船工,并租赁船舶,船上装载谷物、羊毛、植物油、枣椰子或任何其他货物,而此船工不慎,致船沉没或船上之物毁损,则船工应赔偿其所沉没之船及船上所载全部被损毁之财物。
材料5:第十五条 自由民将宫廷之奴或婢,或穆什钦努之奴或婢,带出城门外者,应处死。
第二八二条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材料6:如果有人控告一个人,被告到河边跳进河里,如果他在河里下沉,他的控告者将占有他的房子。但是如果河流证明被告是无罪的,他毫发无伤,那么带来指控的人将被处死,而跳进河里的人将占有属于原告的房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主要内容、实质、评价?
【参考答案】
目的: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主要内容:①社会等级森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②奴隶制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③商品经济活跃: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的规定;
实质: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评价:①处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法律公平十分有限;②审判和刑罚残酷,具有一定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难点突破六:种姓制度
森严的种姓制度 建立 雅利安人
内容 婆罗门 掌管祭祀
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首陀罗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课后感悟(谈感想)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这些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并先后进入奴隶社会,大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出现。这些文明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步。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后补充(学生提问) 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得以文明延续 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本节课共分为五个板块:一、探寻人类文明源头;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三、如何对待世界文明多样;四、突破难点;五、课后感悟。以复习课常见的问题——复习目标为主线贯穿始终,依据初中学生学情特点,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有效历史学习方法的求知欲。授课中围绕绘制时间轴;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创设问题情境;巩固复习,单元评价完成复习任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同时,通过活动探究,突破本单元的难点。在谈感悟环节中德育主题突出,立足全球史观,更深层次地诠释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理念,让学生感情得以升华。不足之处在于:(1)在时间规划上不够精准,主要表现在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互动、读书的时间较少;(2)形式较多但内容不够深入。对材料的使用较少,忽略了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