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附2:随堂学习评价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学习评价
评价标准 满分100分 A 90分以上;B 90——75分;C 75 分以下
一、书写历史场景(18空,每空2分,共36分)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西亚的 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2.奴隶制国家:
(1)出现:约从 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2)统一:大约在 世纪,两河流域出现初步统一。
3.主要文明成果:苏美尔人发明了 文字,制定了阴历;两河流域人发明了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
(二)、古巴比伦王国
1.位置: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统一: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 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 国家。
3.统治:实行 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 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制定者:古巴比伦王国国王 。
2.构成:法典可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
3.内容:
(1)古巴比伦分为 的自由民、 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
(2)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是一大特征。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 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 法典。
5.实质:法典维护的 利益。
6.影响: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 源远流长。
二、识辨历史现象(每小题4分,5小题共20分)
1.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属于下图所示文明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是( )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和佛教 D.《查士丁尼法典》
2.在古巴比伦王国的某部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方面的规定,还有其它如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最能说明古巴比伦( )
A.等级制度森严 B.保护奴隶主利益
C.奴隶制度发达 D.商品经济较活跃
3..《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我们从中可以了解( )
A.古中国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古印度文明
4.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其前言中宣称,颁布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灭除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该法典用某种文字镌刻在黑色石柱上,这种文字是
A.阿拉伯文 B.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C.拉丁文 D.古埃及象形文字
5.有学者指出:两河流域的人生观带有悲观色彩,是因为两河流域会爆发毁灭性的、不可预测的洪水;但埃及文明是自信而乐观的,因为尼罗河则是温和的、可预测的。据此可知( )
A.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的重要条件 B.农业基础是决定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
C.古埃及文明比两河流域文明更有活力 D.两河流域文明比古埃及文明更加先进
三、思考历史问题(共30分)
1.比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与甲骨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0分)
2、《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的?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10分)
3.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它是在哪位国王的统治下,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变成统一强大的国家的?这个国家的性质是什么?
四、总结历史规律(共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序言: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材料二
正文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正文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1)材料一、二中的内容出自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请问它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制定的哪部法典?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它具有怎样的价值?
(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这部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事实如其所说吗?请在材料二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证实你的观点。对此你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
一、书写历史场景(18空,每空2分,共36分)
(一)、幼发拉底河、公元前3500、公元前24、楔形
(二)、公元前18、汉谟拉比、奴隶制、君主专制、最强盛
(三)、汉谟拉比、拥有公民权、无公民权、战俘、家庭奴隶制、商品经济、成文、奴隶主、法制传统
二、识辨历史现象(共20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A
三、思考历史问题(共30分)
1.
2.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1)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实奴隶的现象。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因此要以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统一事业;对内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性质:奴隶制国家。
四、总结历史规律(共14分)
汉谟拉比;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通过该法典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维持正义,消灭一切罪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事实并非如其所说。“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说明奴隶的地位极其低下。这部法典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