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第一章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2023七上·旌阳期末)读“地球昼夜半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N-S为( )
A.纬线 B.极圈 C.地轴 D.赤道
2.A点所在的虚线为(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南极圈 D.本初子午线
3.图示这一天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图中昼夜等分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5.(2023七上·铁锋期末)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北回归线 B.20°W,160°E
C.赤道 D.0°经线
(2023七上·紫金期末) 图为某地经纬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小红说:“我的家乡位于北半球且在中纬度”,小红的家乡可能位于(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7. ①地位于②地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8. 图中④地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 )
A.60°N,15°E B.15°N,60°E
C.60°S,15°W D.15°S,60°W
(2023七上·始兴期末) 读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
A.(20°S,110°E) B.(20°N,110°E)
C.(20°N,110°W) D.(20°S,110°W)
10. 图中各点,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
A.乙 B.丙 C.丁 D.戊
11. 图中乙在丙的(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西方向 D.正东方向
12.(2023七上·铁锋期末)2022世界杯期间,北京球迷在凌晨3起床,收看在卡塔尔晚上23点举行的一场足球赛现场直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季节的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
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主要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14.根据指向标判断,居民区位于甲山的(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
15.若乙、丙两地图上距离为7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
A.210千米 B.2100米 C.21000米 D.210米
16.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丙地气温为15℃,则乙地的气温理论上应为( )
A.18.6℃ B.18℃ C.11.4℃ D.12℃
17.下列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黑龙江地图 D.齐齐哈尔地图
近期,广州市某学校地理小组就近开展了乡土地理研学活动。如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8.研学路线上丙地与丁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80米 B.280米 C.350米 D.480米
19.研学路线所处的山体部位是( )
A.陡崖 B.鞍部 C.山脊 D.山谷
20.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有公交车站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对图中甲、乙、丙、不四地所在地形部位表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山脊 B.乙位于山谷 C.丙位于山顶 D.丁位于鞍部
22.若只考虑海拔因素的影响,甲、乙两地的温差最接近于( )
A.2℃ B.4℃ C.6℃ D.8℃
2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合开展攀岩活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七上·始兴期末) 下图表示的是穿越太行山的一条通道,古人称井陉(xing)。秦始皇在井陉的地势狭窄险要处设置关口,修建驿道,称为秦皇古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四点海拔最高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5. 秦皇古道途经的主要地形部位是( )
A.山地 B.丘陵 C.山脊 D.山谷
26. 秦皇古道在a处设置有关口,主要原因是该处( )
A.地形崎岖,便于建设关口 B.海拔较高,便于防守
C.河流经过,饮用水源充足 D.道路狭窄,便于防守
27. 秦皇古道( )
A.可沟通东西交通 B.可沟通南北交通
C.阻碍了商贸往来 D.阻碍了文化交流
(2023七上·茂名期末) 2021年4月初,山西省晋中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本地山区开展地形地貌观察研学考察活动,下表为各小组对考察结果的记录。下图为研学活动区域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一组 甲为山地,乙为山谷;李村位于赵村的西南方向。
二组 甲为盆地,乙为山脊;王村附近有陡崖。
三组 甲为山地,乙为山脊;①路段比②路段坡度更陡。
四组 陈村比赵村海拔低,王村比赵村海拔高。
28. 四个小组考察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
A.一组 B.二组 C.三组 D.四组
29. 李村与赵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
A.2400千米 B.240千米 C.24千米 D.2.4千米
30.(2023七上·资源期末)下列地图中,最能直观反映地面上某一方向期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城市交通图
二、综合题
31.(2023七上·资源期末)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地形部位名称:① ;② 。
(2)A山顶的海拔是 米,乙村的海拔是50米。A山顶的气温是14℃,仅考虑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同一时刻乙村的气温是 。
(3)图中索道长度为5厘米,实际水平距离为500米,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
(4)图中月亮河的cd河段水流方向大致是 ;月亮河的ab段和cd段中流速快的是 段,原因是 。
(5)图中BC处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处。
(6)甲、乙两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村。
32.(2023七上·龙胜各族期末)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组织了一次山区的研学活动,下图是研学活动山区的局部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B点和D点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B ,D 。D的海拔高度是 米,C、D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C点位于甲村的 方向。
(2)同学们在考察①②所示河段时,发现①河段的水流速度比②河段快,其原因是 。
(3)图中“小心落石”的标志最有可能出现在A、B中的 处,因为该处地形部位是 。
(4)因为甲村所在虚线内区域海拔小于 米且较为平坦,故可判断其地形类型为平原。试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村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有: 、 。
33.(2023七上·始兴期末)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1)C地的经纬度是 ,位于 (填东、西)半球。
(2)当太阳直射A地时,地球位于图1中公转轨道的 处,该日北寒带有 (填极昼、极夜)现象。
(3)A、B、C三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地。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B
4.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重要经纬线;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叫两极:地球的最北端叫北极,地球的最南端叫南极。
(2)赤道的纬度是0°;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N;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S;北极圈的纬度是66.5°N;南极圈的纬度是66.5°S。
(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读图可知,图中N-S为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读图分析可知, A点所在的虚线为南回归线,纬度是23.5°S。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读图分析可知, 图示这一天北极圈以内是极昼,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夏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读图可知,图中昼夜等分的地点是D——赤道。 BC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 A位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赤道的纬度为0°,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km,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
【答案】6.B
7.C
8.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1)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6.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①③④位于低纬度,②位于中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位于北半球的点有①②④,③位于南半球。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④四地中位于北半球且在中纬度的是②地,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7.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辨别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据图可知,①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8.在经纬网上,指示东西方向的是纬线,纬线的度数叫纬度,0°纬线是纬度的起始线,0°纬线向北叫北纬,用符号“N”表示,向南叫南纬,用符号“S”表示;指示南北方向的是经线,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0°经线是经度的起始线,向东向西各分180°,称作东经和西经,分别用字母“E”和“W表示。由此可知,图中④地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15°N,60°E),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9.B
10.D
11.C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1)一个人自赤道出发,依次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各走1000米。向正北、正南走是沿着经线走,由于经线长度都相等,走过的实际距离都是1000米,经过的纬度数也是相同的,所以向正南走1000米后又回到了赤道上;因为在所有的纬线中,赤道是最长的,相同的距离(1000米),在赤道上所跨的经度肯定比在其他纬线上所跨的经度要小,向正东跨过的经度大于向正西跨过的经度,所以最后他位于出发点的正东方向。
(2)人们规定,高纬度是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度是30°—60°之间的地区;低纬度是0°—30°之间的地区。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3)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9.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据此可判定,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20°N,110°E),排除ACD,故答案为:B。
10.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由此可判定上述五个点中,满足西半球、中纬度为戊,排除ABC,故答案为:D。
11.读图可知,乙和丙在同一条纬线上,乙的经度为110°E,丙的经度为130°E,因此乙在丙的正西方向。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因此2022世界杯期间,北京球迷在凌晨3起床,收看在卡塔尔晚上23点举行的一场足球赛现场直播。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答案】13.B
14.D
15.B
16.C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13.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是平原,A错误;
B、图中主要地形海拔在500米以上且坡陡谷深,为山地地形,B正确;
C、海拔在500米以上,中部广阔平坦,边缘陡峭的是高原,C错误;
D、四周高、中部低的是盆地,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14.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图中指向标,居民区位于甲山的东北方,D正确,ABC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1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上比例尺为1:30 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0米。若乙、丙两地图上距离为7厘米,则实地距离为300x7=2 100米,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1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丙地海拔为300米,乙地海拔为900米,两地相对高度为600米,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丙地气温为15℃,则乙地的气温理论上应为15℃-600÷100x0.6℃=11.4℃,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17.【答案】D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大,实际范围小,表示的内容最详细,题中齐齐哈尔市地图,实际范围最小,比例尺最大;D符合题意。
【点评】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酪。
【答案】18.B
19.D
20.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8.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丙地位于350米以下,300米以上,丁地位于600米等高线处,那么二者的相对高度应该大于250米,小于300米,那么可能是280米;
故答案为:B。
19.读图可知,该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
故答案为:D。
20.甲地位于平原,地形平坦,距离居民地近,适合作为公交站;乙地和丁地位于山坡上,地形崎岖,距离居民地远;丙地位于山脚下,只靠近一处居民地;
故答案为:A。
【答案】21.B
22.B
23.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1.A.甲地位于山顶,A错误;
B.乙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B正确;
C.丙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C错误;
D.丁地等高线重合,是陡崖,D错误;
故答案为:B。
22.甲地海拔在900—1000米之间,乙地海拔在300—400米之间,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两地的温差根据公式大概算出,最接近4℃;
故答案为:B。
23.适合攀岩的地形是陡崖,丁地等高线重合,是陡崖地形;
故答案为:D。
【答案】24.C
25.D
26.D
27.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3)秦皇古道是中国仅存的古道陆路交通道路的实物,是秦始皇车同轨历史的实物佐证,这里关山环立,地势险要,是山西、陕西通京的交通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驿道长约百里,贯穿太行山、建在山岭沟谷中。
24.由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a处海拔是150米,b处海拔是250米,c处海拔在300-350米之间,d处海拔在250-300米之间,四点对比可知,秦皇古道地势最高处是c处,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5.读图可知,秦皇古道途经的等高线主要是由数值地的向数值高的方向凸,为山谷,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6.由图中等高线所示可以看出,a处等高线相靠拢,距离最近,证明此地地形狭窄,在此设置关口,易守难攻,便于防守,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7.图中无指向标和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读可知,秦皇古道大致是东西走向,可沟通东西交通,A正确;B错误;修建秦皇古道交通便利有利于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28.C
29.D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28.读图分析可知,甲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乙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李村位于赵村的西南方向;王村附近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①路段比②路段等高线密集,坡度更陡;图示等高距为100米,陈村海拔位于900—1000米之间,赵村海拔位于800—900米之间,王村海拔位于700—800米之间,可判定,陈村比赵村海拔低,王村比赵村海拔低,故三组考察结果记录正确,C正确;一组、二组、四组的记录错误,ABD错误。故答案为:C。
29.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李村与赵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80000=240000厘米=2400米=2.4千米,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30.【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城市交通图表示的是城市交通线分布状况。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故答案为:B。
【点评】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图为基础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31.【答案】(1)鞍部;陡崖
(2)1050;20℃
(3)1:10000(或1/10000、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
(4)自北向南 (向南或由北向南);ab;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5)C
(6)乙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①地是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故为鞍部;②地等高线重合、且呈锯齿状,故为陡崖。
(2)由图可知,图中A山顶的海拔为1050米,乙村的海拔是50米,海拔每上升一千米,气温下降6℃,当A山顶的气温是14℃时,乙村的气温是20℃。
(3)由题可知,图中索道长度为5厘米,实际水平距离为500米,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转换为数字式为1:10000。
(4)由图可知,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出图中月亮河的cd河段水流方向大致是自北向南。月亮河的ab段和cd段中流速快的是ab段,因为ab段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的落差大,流速快。
(5)由图可知,图中BC处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C处,因为C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故为山谷,山谷容易发育河流。
(6)由图可知,甲、乙两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乙村,因为乙村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2.【答案】(1)山峰;山脊;400;100;东北
(2)等高线密,坡度陡,流速快
(3)A;陡崖
(4)200;地形平坦;靠近河流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B是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图中等高距为100米,D的海拔为400米,C的海拔为300米,CD相对高度为100米;根据指向标指示北方可知,C点位于甲村的东北方。
(2)①河段的水流速度比②河段快,原因是①河段的等高线更密,坡度更陡,水流速度更快。
(3)“小心落石”的标志最有可能出现在A,原因是A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多落石。
(4)甲村的地势低于200米,等高线稀疏,为平原区,甲村形成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方便建设,地处河流交汇处,取水方便,交通便利。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3.【答案】(1)90°E,23.5°N;东
(2)乙;极昼
(3)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试图控制,C地的经纬度是(90°E,23.5°N)。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C地位于东半球。
(2)当太阳直射A地(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图1中公转轨道的乙处,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该日北寒带有极昼现象。
(3)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由此可判定,A、B、C三地中,B位于赤道上,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A、C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第一章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2023七上·旌阳期末)读“地球昼夜半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N-S为( )
A.纬线 B.极圈 C.地轴 D.赤道
2.A点所在的虚线为(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南极圈 D.本初子午线
3.图示这一天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图中昼夜等分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答案】1.C
2.B
3.B
4.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重要经纬线;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叫两极:地球的最北端叫北极,地球的最南端叫南极。
(2)赤道的纬度是0°;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N;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S;北极圈的纬度是66.5°N;南极圈的纬度是66.5°S。
(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读图可知,图中N-S为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读图分析可知, A点所在的虚线为南回归线,纬度是23.5°S。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读图分析可知, 图示这一天北极圈以内是极昼,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夏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读图可知,图中昼夜等分的地点是D——赤道。 BC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 A位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2023七上·铁锋期末)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北回归线 B.20°W,160°E
C.赤道 D.0°经线
【答案】C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赤道的纬度为0°,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km,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
(2023七上·紫金期末) 图为某地经纬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小红说:“我的家乡位于北半球且在中纬度”,小红的家乡可能位于(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7. ①地位于②地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8. 图中④地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 )
A.60°N,15°E B.15°N,60°E
C.60°S,15°W D.15°S,60°W
【答案】6.B
7.C
8.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1)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6.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①③④位于低纬度,②位于中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位于北半球的点有①②④,③位于南半球。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④四地中位于北半球且在中纬度的是②地,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7.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辨别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据图可知,①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8.在经纬网上,指示东西方向的是纬线,纬线的度数叫纬度,0°纬线是纬度的起始线,0°纬线向北叫北纬,用符号“N”表示,向南叫南纬,用符号“S”表示;指示南北方向的是经线,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0°经线是经度的起始线,向东向西各分180°,称作东经和西经,分别用字母“E”和“W表示。由此可知,图中④地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15°N,60°E),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七上·始兴期末) 读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
A.(20°S,110°E) B.(20°N,110°E)
C.(20°N,110°W) D.(20°S,110°W)
10. 图中各点,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
A.乙 B.丙 C.丁 D.戊
11. 图中乙在丙的(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西方向 D.正东方向
【答案】9.B
10.D
11.C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1)一个人自赤道出发,依次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各走1000米。向正北、正南走是沿着经线走,由于经线长度都相等,走过的实际距离都是1000米,经过的纬度数也是相同的,所以向正南走1000米后又回到了赤道上;因为在所有的纬线中,赤道是最长的,相同的距离(1000米),在赤道上所跨的经度肯定比在其他纬线上所跨的经度要小,向正东跨过的经度大于向正西跨过的经度,所以最后他位于出发点的正东方向。
(2)人们规定,高纬度是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度是30°—60°之间的地区;低纬度是0°—30°之间的地区。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3)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9.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据此可判定,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20°N,110°E),排除ACD,故答案为:B。
10.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由此可判定上述五个点中,满足西半球、中纬度为戊,排除ABC,故答案为:D。
11.读图可知,乙和丙在同一条纬线上,乙的经度为110°E,丙的经度为130°E,因此乙在丙的正西方向。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2023七上·铁锋期末)2022世界杯期间,北京球迷在凌晨3起床,收看在卡塔尔晚上23点举行的一场足球赛现场直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季节的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因此2022世界杯期间,北京球迷在凌晨3起床,收看在卡塔尔晚上23点举行的一场足球赛现场直播。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主要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14.根据指向标判断,居民区位于甲山的(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
15.若乙、丙两地图上距离为7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
A.210千米 B.2100米 C.21000米 D.210米
16.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丙地气温为15℃,则乙地的气温理论上应为( )
A.18.6℃ B.18℃ C.11.4℃ D.12℃
【答案】13.B
14.D
15.B
16.C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13.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是平原,A错误;
B、图中主要地形海拔在500米以上且坡陡谷深,为山地地形,B正确;
C、海拔在500米以上,中部广阔平坦,边缘陡峭的是高原,C错误;
D、四周高、中部低的是盆地,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14.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图中指向标,居民区位于甲山的东北方,D正确,ABC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1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上比例尺为1:30 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0米。若乙、丙两地图上距离为7厘米,则实地距离为300x7=2 100米,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1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丙地海拔为300米,乙地海拔为900米,两地相对高度为600米,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丙地气温为15℃,则乙地的气温理论上应为15℃-600÷100x0.6℃=11.4℃,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17.下列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黑龙江地图 D.齐齐哈尔地图
【答案】D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大,实际范围小,表示的内容最详细,题中齐齐哈尔市地图,实际范围最小,比例尺最大;D符合题意。
【点评】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酪。
近期,广州市某学校地理小组就近开展了乡土地理研学活动。如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8.研学路线上丙地与丁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80米 B.280米 C.350米 D.480米
19.研学路线所处的山体部位是( )
A.陡崖 B.鞍部 C.山脊 D.山谷
20.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有公交车站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8.B
19.D
20.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8.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丙地位于350米以下,300米以上,丁地位于600米等高线处,那么二者的相对高度应该大于250米,小于300米,那么可能是280米;
故答案为:B。
19.读图可知,该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
故答案为:D。
20.甲地位于平原,地形平坦,距离居民地近,适合作为公交站;乙地和丁地位于山坡上,地形崎岖,距离居民地远;丙地位于山脚下,只靠近一处居民地;
故答案为:A。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对图中甲、乙、丙、不四地所在地形部位表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山脊 B.乙位于山谷 C.丙位于山顶 D.丁位于鞍部
22.若只考虑海拔因素的影响,甲、乙两地的温差最接近于( )
A.2℃ B.4℃ C.6℃ D.8℃
2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合开展攀岩活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21.B
22.B
23.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1.A.甲地位于山顶,A错误;
B.乙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B正确;
C.丙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C错误;
D.丁地等高线重合,是陡崖,D错误;
故答案为:B。
22.甲地海拔在900—1000米之间,乙地海拔在300—400米之间,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两地的温差根据公式大概算出,最接近4℃;
故答案为:B。
23.适合攀岩的地形是陡崖,丁地等高线重合,是陡崖地形;
故答案为:D。
(2023七上·始兴期末) 下图表示的是穿越太行山的一条通道,古人称井陉(xing)。秦始皇在井陉的地势狭窄险要处设置关口,修建驿道,称为秦皇古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四点海拔最高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5. 秦皇古道途经的主要地形部位是( )
A.山地 B.丘陵 C.山脊 D.山谷
26. 秦皇古道在a处设置有关口,主要原因是该处( )
A.地形崎岖,便于建设关口 B.海拔较高,便于防守
C.河流经过,饮用水源充足 D.道路狭窄,便于防守
27. 秦皇古道( )
A.可沟通东西交通 B.可沟通南北交通
C.阻碍了商贸往来 D.阻碍了文化交流
【答案】24.C
25.D
26.D
27.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3)秦皇古道是中国仅存的古道陆路交通道路的实物,是秦始皇车同轨历史的实物佐证,这里关山环立,地势险要,是山西、陕西通京的交通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驿道长约百里,贯穿太行山、建在山岭沟谷中。
24.由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a处海拔是150米,b处海拔是250米,c处海拔在300-350米之间,d处海拔在250-300米之间,四点对比可知,秦皇古道地势最高处是c处,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5.读图可知,秦皇古道途经的等高线主要是由数值地的向数值高的方向凸,为山谷,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6.由图中等高线所示可以看出,a处等高线相靠拢,距离最近,证明此地地形狭窄,在此设置关口,易守难攻,便于防守,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7.图中无指向标和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读可知,秦皇古道大致是东西走向,可沟通东西交通,A正确;B错误;修建秦皇古道交通便利有利于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3七上·茂名期末) 2021年4月初,山西省晋中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本地山区开展地形地貌观察研学考察活动,下表为各小组对考察结果的记录。下图为研学活动区域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一组 甲为山地,乙为山谷;李村位于赵村的西南方向。
二组 甲为盆地,乙为山脊;王村附近有陡崖。
三组 甲为山地,乙为山脊;①路段比②路段坡度更陡。
四组 陈村比赵村海拔低,王村比赵村海拔高。
28. 四个小组考察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
A.一组 B.二组 C.三组 D.四组
29. 李村与赵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
A.2400千米 B.240千米 C.24千米 D.2.4千米
【答案】28.C
29.D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28.读图分析可知,甲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乙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李村位于赵村的西南方向;王村附近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①路段比②路段等高线密集,坡度更陡;图示等高距为100米,陈村海拔位于900—1000米之间,赵村海拔位于800—900米之间,王村海拔位于700—800米之间,可判定,陈村比赵村海拔低,王村比赵村海拔低,故三组考察结果记录正确,C正确;一组、二组、四组的记录错误,ABD错误。故答案为:C。
29.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李村与赵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80000=240000厘米=2400米=2.4千米,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30.(2023七上·资源期末)下列地图中,最能直观反映地面上某一方向期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城市交通图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城市交通图表示的是城市交通线分布状况。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故答案为:B。
【点评】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图为基础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二、综合题
31.(2023七上·资源期末)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地形部位名称:① ;② 。
(2)A山顶的海拔是 米,乙村的海拔是50米。A山顶的气温是14℃,仅考虑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同一时刻乙村的气温是 。
(3)图中索道长度为5厘米,实际水平距离为500米,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
(4)图中月亮河的cd河段水流方向大致是 ;月亮河的ab段和cd段中流速快的是 段,原因是 。
(5)图中BC处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处。
(6)甲、乙两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村。
【答案】(1)鞍部;陡崖
(2)1050;20℃
(3)1:10000(或1/10000、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
(4)自北向南 (向南或由北向南);ab;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5)C
(6)乙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①地是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故为鞍部;②地等高线重合、且呈锯齿状,故为陡崖。
(2)由图可知,图中A山顶的海拔为1050米,乙村的海拔是50米,海拔每上升一千米,气温下降6℃,当A山顶的气温是14℃时,乙村的气温是20℃。
(3)由题可知,图中索道长度为5厘米,实际水平距离为500米,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转换为数字式为1:10000。
(4)由图可知,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出图中月亮河的cd河段水流方向大致是自北向南。月亮河的ab段和cd段中流速快的是ab段,因为ab段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的落差大,流速快。
(5)由图可知,图中BC处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C处,因为C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故为山谷,山谷容易发育河流。
(6)由图可知,甲、乙两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乙村,因为乙村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2.(2023七上·龙胜各族期末)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组织了一次山区的研学活动,下图是研学活动山区的局部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B点和D点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B ,D 。D的海拔高度是 米,C、D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C点位于甲村的 方向。
(2)同学们在考察①②所示河段时,发现①河段的水流速度比②河段快,其原因是 。
(3)图中“小心落石”的标志最有可能出现在A、B中的 处,因为该处地形部位是 。
(4)因为甲村所在虚线内区域海拔小于 米且较为平坦,故可判断其地形类型为平原。试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村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有: 、 。
【答案】(1)山峰;山脊;400;100;东北
(2)等高线密,坡度陡,流速快
(3)A;陡崖
(4)200;地形平坦;靠近河流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B是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图中等高距为100米,D的海拔为400米,C的海拔为300米,CD相对高度为100米;根据指向标指示北方可知,C点位于甲村的东北方。
(2)①河段的水流速度比②河段快,原因是①河段的等高线更密,坡度更陡,水流速度更快。
(3)“小心落石”的标志最有可能出现在A,原因是A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多落石。
(4)甲村的地势低于200米,等高线稀疏,为平原区,甲村形成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方便建设,地处河流交汇处,取水方便,交通便利。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3.(2023七上·始兴期末)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1)C地的经纬度是 ,位于 (填东、西)半球。
(2)当太阳直射A地时,地球位于图1中公转轨道的 处,该日北寒带有 (填极昼、极夜)现象。
(3)A、B、C三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地。
【答案】(1)90°E,23.5°N;东
(2)乙;极昼
(3)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试图控制,C地的经纬度是(90°E,23.5°N)。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C地位于东半球。
(2)当太阳直射A地(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图1中公转轨道的乙处,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该日北寒带有极昼现象。
(3)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由此可判定,A、B、C三地中,B位于赤道上,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A、C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