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温度》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鲁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8.1 温度》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鲁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12 22:3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1温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学资源准备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温度计相关器材、小瓶(带橡皮塞)、细玻璃管、烧杯、温度不同的水、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课题 播放视频:泼水成冰热水泼出的瞬间凝结成冰,形成了如此壮观的景象。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这章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物态变化的知识。板书:十八章 物态变化若现在我们在校园里来做这个实验,能否成功?为什么。说明物态变化与冷热程度密切相关。在物理学中,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共同学习一下温度的知识。板书:第一节 温度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观看欣赏图片,并试着解释现象。听讲,了解本章所学大致内容和本节所要学习的课题。思考,回答。 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导入本章及本节学习的课题。
感知温度 说到温度,我们并不陌生。现在处于防疫阶段,我们每天都要测量体温。这个体温就指的是温度。每天的天气预报播报的气温也是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分组实验:感受温度。在桌面上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冷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感受温度,甄别“冷”“热”“温”水。把左右手食指分别插入放热水和冷水的烧杯里,感受两杯水的温度高低。再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归纳: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 学生进行实验并描述自己的感觉。 从熟悉实例入手,引出物理问题,物理的课程理念。让学生认识到仅仅通过感觉是不能判断温度的高低的,从而认识到制定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必要性。
认识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了解温度单位及标定方法 二、温度计1.自制温度计介绍自制温度计构造,把自制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位置的变化。思考:1)、液柱(液面)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据液柱高度变化可以获得被测液体的什么信息?2)、液柱的这种变化会一直持续下去吗?什么情况下停止?当液柱处于什么情况下测的温度最准确?3)、上述过程运用了怎样的物理方法?思考讨论:你觉得咱们自制的这个“温度计”能够准确的测出温度值吗?它存在哪些不足?你有那些改进建议?2.阅读课本51页温度单位板块,回答下列问题:1)、摄氏温度的单位符号是 读作 。2)、-5 ℃怎么读?3)、0 ℃, 100℃,1 ℃是怎样规定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了解温度单位及刻度标注方法。并针对自制温度计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3.出示准备好的温度计,并投影图片,让它与自制温度计做一个比较:哪些部分相对应,哪些部分做了怎样的改进?教师归纳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原理及构造。 学生进行实验,思考并通过交流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解温度的单位名称、符号。规定标准及读数方法。同时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温度值。 按要求自读课文,回答的相关问题。找出自制温度计的不足并试着进行改进设计。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更好地理解温度计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温度计的使用 三、温度计的使用1、观察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它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量程))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总结: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教材插图进行实验,思考其中哪些做法和读数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的错在哪里。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讨论后共同归纳总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实验操作:分小组用温度计测量冷水和热水的温度,记录测量结果并与自己的估测值比较。 思考讨论回答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还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学生实验并回答。 学生按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进行实验。 学会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规范操作意识。
体温计 四、温度计的种类出示寒暑表、体温计图片,结合实物让学生观察他们的构造及刻度标注情况。我们用体温计测体温时,是将体温计留在人体读数,还是脱离人体读数?为什么体温计可以脱离被测物体读数?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2-53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然后回答上述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做针对性引导点拨。 学生阅读课本、观察思考。了解体温计用法的不同是由其结构不同决定的。 培养自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堂训练 出示训练题目,组织学生答题。教师评价讲评 学以致用,巩固训练达标反馈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拓展 疫情期间,我们经常用“额温枪” 来快速测量体温。查阅资料,了解除我们所学的温度计之外,还有哪些测量温度的仪器,它们的测温原理及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它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 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自主探索的能力。
《18.1温度》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