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09:32: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临夏县韩集初级中学课时计划
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总第 个
主备人: 审核人:
课 题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
教 学 目 标 文化自信: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理清短文的行文顺序,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 语言运用:学习短文的说明方法、语言特色,体会文章语言准确、平实、生动的点。 思维能力: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的能力。 审美创造: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以及说明的顺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展示法
教 具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缺课学生统计
作业收交情况
审阅意见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恐龙曾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后来突然灭绝了,留下了很多谜团。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两篇短文都与恐龙的消失之谜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探讨。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进作者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科普作品有《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数的趣谈》等。重要的科幻文学作品包括“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基地系列”中的多部中长篇小说。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新疆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孟庆任译。有改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写成此文。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2)析一析多音字 (3)辨一辨形近字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2.作者围绕这一内容,是怎样展开说明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分析回答。)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1.同学们,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2.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3.什么是“泛大陆”?(学生默读课文,分析归纳回答。) ①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当时全球的陆地形成“最后 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同时,恐龙已经出现并且“分 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②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③6500万年以前,大陆已完全分开。 五、巩固提升,合作探究 同学们,作者为了更好地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内容,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速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语句一:“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 、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分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从而印证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语句二: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分析:“驮”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陆漂移时的样子,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易懂。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介绍了大陆的分合过程。 语句三: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更准确地说明了“泛大陆”的含义,使泛大陆的形象更具体清晰。 六、课堂小结 人们热衷于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不仅想探索自然奥秘,丰富科学知识,还想从中寻找到避免自身灭绝的方法,我们不仅要尽量避免外部的危险,也要加强自身,以便能应对可能到来的灾难。 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掌握写作方式。 完成配套练习册。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