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21 级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和
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
卡上相应的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3年6月4日6时30分许,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我国东风着陆场成功着 陆,飞行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六个月,在太空见证了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的圆
梦时刻。图1示意东风着陆场和四子王旗着陆场位置。据此完成第1题。
东风着陆场
四子王旗着姑场
图 1
1.相比四子王旗着陆场,东风着陆场具备的优势是
①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
②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
③ 空气干燥,沙尘天气少,空气能见度高
④戈壁荒凉,对环境的破坏更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某水系发源于祁连山,流经山前冲积扇时,受地表物质组成的影响,由常年河转变为 时令河,在扇缘向下游再次涌出成为常年河,最终消失于沙漠中的尾闾湖泊。图2为该水
系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
图2
2.河流在甲处由常年河转变为时令河,主要是因为
A.蒸发旺盛 B. 水流不畅 C.补给水源减少 D.河水下渗
3.自甲处流向乙处的地下径流
A.水质变差 B. 埋深变浅 C. 流速变快 D. 水量骤减
在人迹罕至的澳大利亚北领地,既有粗犷的荒漠,也有温柔的水乡,这是属于北领地 的独特气质。在北领地由南至北的旅行中,当红色荒漠逐渐被抛到脑后,丛林、河流、湿地
映入眼帘,这里雨旱分明。图3为北领地局部降水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图3
4.北领地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A. 由南向北递减 B. 由东向西递增 C. 由北向南递减 D. 由西向东递增
5.北领地北部降水较多的季节,当地主要受
A.盛行西风控制 B.西北季风影响 C.东北信风控制 D. 东南信风影响
西江千户苗寨是我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 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读西
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图(图4),完成6~7题。
图4
地理试卷第2页(共6页)
6.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热量 B.光照 C.降水 D. 地形
7. 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主要体现在
① 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 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 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④ 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国小粒咖啡鲜果以传统湿法(水洗)初加工方式为主。2019年云南某科研团队研 发出咖啡鲜果无水加工技术,并于2022年率先在我国重要咖啡产区云南普洱建成8条咖 啡鲜果无水初加工生产线。图5为咖啡鲜果两种加工方式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8~9
题 。
(
机器A
机器B
鲜果
除杂
分级
脱皮
发酵
清洗
干燥
脱皮
分选
商品咖啡
)
传统湿法初加工
(
机器C
鲜果
除杂
分级
脱皮
发酵
清洗除杂
干燥
脱皮
分选
商品咖啡
内循环
)
无水初加工
图 5
8.与传统湿法初加工相比,咖啡鲜果无水加工技术可以
① 节约能源投入 ②减少污水排放 ③提高生产效率 ④减少咖啡损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云南普洱率先推广咖啡鲜果无水加工技术,主要得益于
A. 产业基础较好 B.技术人才众多 C. 市场范围广阔 D. 生产成本较低
读南半球某大型农场工作年历图(图6a) 和饲料供需图(图6b)。 据此完成10~11
题 。
(
牧草收剂;草地施肥、灌派
挤牛奶;牛群人工受孕
春
农场工
作年历
秋
维护牧场;牧草地更新;
挤牛奶
做干草卷;
野放牛群;
夏挤牛奶;
淘汰不良
牲畜
草地施肥;
以干草饲
养;挤牛
奶;母牛
断奶
冬
)
图 6a
图 6b
10.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混合农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乳畜业 D. 地中海式农业
11.在牧草相对盈余最多的月份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 地球公转速度由快变慢 B.北京的日出方位为东南方
C. 哈尔滨龙塔正午时的影子逐日变短 D. 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
海水养殖是利用沿海浅海滩涂养殖海洋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活动。碳汇渔业是指 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需要投入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从 而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渔业生产活动
的泛称。图7示意碳汇渔业生产过程。据此完成12~13题。
(
收获
光
碳
移
出
上层海洋
藻类
料
贝类
排泄物
沉降
底层海洋
碳埋藏
鱼类
排泄物
沉降
营养盐类
大气
CO
)
图 7
12.我国发展碳汇渔业具备的主要优势是
A. 海水养殖面积大 B.海洋运输业发展迅速
C.劳动力数量丰富 D. 碳汇养殖业历史悠久
13.为促进碳汇渔业发展,人们在海水养殖区实施人工上升流工程,其目的是 A. 促进寒暖流交汇 B.降低海洋表层水温
C.促进藻类生长繁殖 D. 增加深海碳埋藏量
涪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岷山,是嘉陵江右岸最大的支流,该江穿过龙门山后,携 带大量碎屑物质在山前地带堆积形成多个大小规模不等的冲积扇,图8为涪江冲积扇周 边地区的地形地质构造分布图,其中断层 F1 (左上)形成时期早于断层 F2 (下),断层 F1 为斜向断层,既有水平位移,又有垂直位移。断层 F2 主要以垂直位移为主。据此完成14
~16题。
104°50'E
图 8
14.涪江冲积扇发育最快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该地区冲积扇 Q1、Q2、Q3 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Q1、Q2、Q3 B.Q2、Q3、Q1 C.Q2、Q1、Q3 D.Q3、Q2、Q1
16.下列关于冲积扇 Q2 和 Q3 的沉积物颗粒大小差异及原因,正确的是
A.Q2 小于 Q3,Q2 处流速慢
B.Q2 等于Q3, 地势起伏相同
C.Q2 大于Q3,Q2 处位于上游,颗粒大的先沉积
D. 无法比较,形成时间不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北部地区风电富余,风车时有关停;南部地区能源消费以传统能源为主,用电 负荷大。近年来,德国为实现能源转型,政府逐渐加大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扶持力度。 南部链接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图9)是德国正在建设的新能源大动脉,建成后可将北部 地区的风电输往南部地区。该工程还与挪威的直流输电工程相连,用于出口风电或进
口水电。
图9
(1)分析南部链接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后对德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益处。(6分)
(2)简述德国将南部链接输电工程与挪威直流输电工程相连接的主要目的。(6分)
18. (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交通便捷。近年 来,“武汉光谷”已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该城市从传统的“钢
城”向“芯城”转型升级。
武汉是一座诞生在湿地上的城市。据统计,武汉市湿地面积16.2万公顷,占全市
国土面积的18.9%。
材料二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 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的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面积不 到湖北省三分之一,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是中国中
部最大的城市群之一,它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
支点。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发展,将武
汉确定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
图10甲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图10乙为武汉市区域示意简图。
图10甲 图10乙
(1)简析促使武汉市从传统“钢城”向“芯城”转变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2)分析湿地对建设武汉市城市生态文明的积极作用。(6分)
(3)从产业发展的视角,简述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19. (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之一。冰雹出生在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每年的三、 四月份正值春夏之交,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近地面极易形成不稳定的湿热空气,与高 空冷空气相遇后降温凝结,为冰雹的形成创造了极佳的条件。如果此时对流活动将大 量水滴带到0℃层之上的冷云云体中,通过过冷水与冰晶在云内不断碰撞并凝结,会逐 渐形成较大的冰团,这就是冰雹。研究表明,冰雹出没频率与地形条件、地域特征、季 节变换等多重因素相关。相对而言,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北中北部、内蒙古中东部、
东北地区和新疆西部和北部山区更易受冰雹青睐。
材料二 2023年3月20日,我国南方多地出现大范围
强对流天气,拉开了强对流活跃期序幕。图11为我国部分地
区各月平均冰雹日数占全年的百分比统计图。
(1)根据图文信息,概括冰雹发生的时间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8分)
(2)简述冰雹形成的过程。(6分)
(3)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山区冰雹多发的原因。(8分)
图11
哈尔滨市2021 级学业质量监测
地理试题评分参考
1.B 东风着陆场靠近甘肃,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①符合 题意;东风着陆场荒漠面积更大,隆落预留空间更大,②符合题意;东风着陆 场沙漠面积大,沙尘天气多,空气的能见度低,③不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位 干戈壁荒漠,人烟稀少,对环境的破坏小,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符合题意。
故选 B。
2.D 冲积扇扇顶颗粒物较大,孔隙度高,地表水容易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常年
河转化为时令河。 D 正确。
3.B 由于处在地下,自甲处流向乙处的地下径流较少受到污染,因此水质较 好,A 错误; 一般情况下冲积扇顶部地下水埋藏较深,向扇缘处埋深越来越浅,最 终自然出露,B 正确;冲积扇扇体越向下游,落差越小,流速越慢,C 错误;地下水蒸 发损失量少,水量变化不大,且乙处由于冲积扇面积大,受地下水补给范围较大,
水量可能较多, D 错误。
4.C 据图可知,图中年等降水量线数值分布由北向南数值在递减。 C 正确。
5.B 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夏季太阳直射点偏南,北半 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由
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足的水汽,降水丰富。 B 正确。
6.D 根据材料,古村寨位于谷地地形中,结合指向标,谷地大致呈南北走向,没 有明显的迎风坡、背风坡差异,河流两岸山坡的热量、光照、降水差异小,不是 影响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A、B、C 错。吊脚楼依谷地山坡建设,坡度陡, 则建设难度大,数量少,密度小。因此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是地形,D 对。
7.B 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① 对。依山而建,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②对。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潮且
通风透气,不是防涝,③错。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④对。故选B。
8.C 咖啡鲜果无水加工技术仍需要机器设备运转,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其能否 节约能源投入,①错误,排除AB; 咖啡鲜果无水加工技术无需水洗,就不会有 洗涤咖啡鲜果的污水排放,②正确;由于无需清洗环节,传统工艺清洗之前的
脱皮、发酵环节和清洗之后的干燥、脱皮环节合并在同一台机器内一次完成,
1
可提高生产效率,③正确, C 正确;水洗也不会造成明显的咖啡鲜果损耗,④错
误,排除 D; 故选C。
9.A 云南普洱是我国重要咖啡产区,产业基础好,具备率先推广咖啡鲜果无 水加工技术的优势,故其率先推广该技术并非得益于技术人才众多, A 正确, B 错误;市场是咖啡鲜果加工的后续环节,市场大小与是否使用无水加工技术无
关,C 错误;当地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虽然较低,但不是主要因素, D 错误;故选
(
A
)。
10.C 由图中牧草和牛奶信息可知,该地发展的是乳畜业, C 正确;混合农 业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A 错误;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产品是肉类和皮 毛等, B 错误;地中海式农业主要产品是时鲜业,如花卉、水果等, D 错误。 11.B 由图可知,11月牧草生长量大于牧草需求量,盈余最多,此时地球公转 速度逐渐加快;由于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哈尔滨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影长逐渐变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应该是12月22日,此时尚未达到; 9月23日之后到次年3月21日之前,全球除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外,均日
出东南日落西南。故选B。
12.A 由材料“海水养殖是利用沿海浅海滩涂养殖海洋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产 活动”可知,我国海岸线漫长,浅海滩涂广阔,海水养殖面积大,利于发展碳 汇渔业, A 正确;海水养殖是在沿海滩涂的养殖活动,与海洋运输业关系不大, B错误;海水养殖投入劳动力较少,对劳动力数量要求不高, C 错误;早期养殖 活动需要人工投入饵料,碳汇养殖不需人工投入饵料,可知碳汇养殖业发展较
晚,D 错误。故选A。
13.C 寒暖流交汇与世界大洋表层分布规律有关,人工上升流工程不能促进寒 暖流交汇, A错误;人工上升流工程可以把底层的低温海水带到表层,降低海水 温度,可能会使得该地水生生物不适应较低的水温而影响生长速度,生长速度 减慢会降低产量,同时也可提高水生经济动植物的品质,但由材料可知,碳汇 渔业的关键是不需要投入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 因此降低海洋表层水温不是人们在海水养殖区实施人工上升流工程的主要目的, B错误;读图可知,底层海洋存在碳埋藏,人们在海水养殖区实施人工上升流工 程,可以把底层海洋的埋藏碳带到海洋表层,降低深海碳埋藏量,促进藻类生
长繁殖, C 正确, D 错误。故选C。
14.B 冲积扇由流水沉积形成,因此其发育最快的季节为河流汛期,河流流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