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 (第三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诗经》二首 (第三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1 21:3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总第 个
主备人: 审核人:
课 题 12.《诗经》二首(第三课时)
教 学 目 标 文化自信: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语言运用: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思维能力: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重点 《关雎》和《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教学难点 《关雎》和《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 具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12.《诗经》二首
缺课学生统计
作业收交情况
审 阅 意 见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首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读着《诗经》,体会着赋比兴,风雅颂,你就会仿佛被带进浪漫的殿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均来自于《诗经》,那就让我们漫步这条文字之河,去进一步感受其芬芳。 (学生在导语中初步了解《诗经》的价值及影响。)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1.全班齐读两首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教师正音。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读出自己改诗为文的作品。 3.读出故事,请你概括每首诗歌的内容。 《关雎》描写一位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蒹葭》写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包含情意。 初步感知诗歌形式的特点。 三、细读课文,精读细研(引导学生从画面入手) 1.朗读指导,读出画面,读出情感。 雎鸠和鸣(舒缓平正,平静美好) 少女采荇(清新活泼,渴慕爱慕) 长夜难眠(惆怅忧思,速缓调沉) 琴瑟鼓乐(喜悦庄重,重音) 2.全班诵读,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气和语调,体会诗歌情感。 四、深读课文,合作探究 《关雎》和《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教师出示表格:(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五、总结归纳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六、课堂检测,当堂反馈 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那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再要求学生巩固。 1、名句默写。 (1)(2021·云南昆明)《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关雎》中开头“      ,      ”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2021·江苏徐州)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3)《关雎》中用来表达诗人对文静美好的女子日夜思念的句子是“      ,      。       ,         ”。 (2020·河北中考)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C.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D.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七、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1、诵读这两首诗歌,体会诗歌的音律美。 2、完成配套练习。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