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数学全册教案集[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册数学全册教案集[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7-04-17 21:00:00

文档简介

1、 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土地面积计算和简易方程。
教材重点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和简易方程,
教材难点是小数除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扩展和延伸。当第二个因数是整数时,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当第二个因数是纯小数时,小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扩展,就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类似,只要掌握了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应刃而解,为此教材应用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对于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则较为复杂。教材安排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当除数是整数时,计算方法与整数计算方法相同,只要弄清商里小数点的定位问题即可。二是当除数是小数时,则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通过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规律,简便合理的进行计算的能力。本册教材的应用题主要是整、小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学会列综合式解答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土地面积计算,教材主要安排了直线的测定、测量和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土地面积的计算等内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测量和的方法。
简易方程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代数知识,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等,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接需两、三不计算的 方程,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体会到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渗透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学会四舍五入法截取 积、商的近似值。
2.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 会用分步列式或综合式解答整数、小数的三步计算一般应用题。
4. 会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或步测、目测测定直线,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并进行简单的土地面积计算。
5. 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接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6. 会使用计算器。
1、 三、教学措施
2、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题、练习题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通过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以及题后验算的良好习惯。
2、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 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数乘除法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关键是理解意义、掌握方 法。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根据积德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2) 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 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 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4) 验算检查,养成习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步步为营”或者“一步三回头”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检查和验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3、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拓宽学生解题思路。
本册教材引入代数的初步知识,学习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首先,教学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其次,要教给学生找题中相等关系的方法,进行找相等关系的转向训练,因为它是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教学时要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特点和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灵活的选择解题思路,培养学习自主性。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
教学进度表2003·9
单元 教 学 内 容 课时 日 期 安 排
一 小数乘法 14
1、 小数乘法 7 9·01—9·09
2、 积的近似值 2 9·10—9·11
3、 简便计算 2 9·12—9·15
4、 复习、机动 3 9·16—9·18

小数除法 16
1、 小数除法 10 9·19—10·9
2、 商的近似值 3 10·10—10·14
3、 循环小数 3 10·15—10·17
4、 复习、机动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17
1、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4 10·20—10·23
2、 应用题 10 10·24—11·6
3、 复习、机动 3 11·7—11·11
期中复习、考试 2 11·12—11·13

土地面积计算 6 11·14—11·21

简易方程 28
1、 用字母表示数 4 11·24—11·27
2、 解简易方程 8 11·28—12·9
3、 列方程解应用题 12 12·10—12·25
4、 复习、机动 4 12·26—12·31

总 复 习 5 1月2日开始四、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1、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一、教学过程: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弄清运算顺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56 + 144 ÷12 × 27 486 - 408 ÷ 24 + 70×16
1、抽两名学生说一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
2、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校对,错误的找出原因。
B、导入新课: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可以延伸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顺序。你想一想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四则混合运 算顺序怎样?
C、讲授新课:
例1: 0.38 + 9.62 ÷3.7×5.4
提问: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同级运算要怎样计算?
3、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0.38 + 9.62 ÷3.7×5.4 (板书)
= 0.38 + 2.6 ×5.4
= 0.38 + 14.04
= 14.42
例 2: 8.74 - 8.74 ÷2.3 + 700×0.03
1、尝试练习
2、说说计算过程
3、思考:为什么这两步 8.74 ÷2.3 和 700×0.03 可以同时计算?
8.74 - 8.74 ÷2.3 + 700×0.03
= 8.74 - 3.8 + 21
= 4.94 + 21
= 25.94
D、巩固练习:
1.5 ×8 + 3.6 ÷9 20 - 2.5×4÷8 + 3.25
1、先让学生说一说两题的运算顺序。
2、要求学生能用口算的用口算算。
3、纠正学生中错的问题。
E、应用题练习:
P - 50 第二题。
1、先让学生弄清题意,求什么?
2、这道是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F:名师会诊 计算比赛
G、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应该搞清运算顺序,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G、布置作业:
P - 50第一题和第三题。
课后小结:本课内容很简单,我放手让学生完成,然后让他们说说计算的注意点,学生学得也比较自信。针对计算中很容易出现错误,我进行名师会诊 计算比赛等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重点: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弄清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9 ×(935-875÷ 25) [51÷(120 -103)+24]×64
1、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2、让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B、导入新课:
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相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C、讲授新课:
例 3 :4.38 ÷ (36.94 + 34.3×0.2)
提问:1、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
4.38 ÷ (36.94 + 34.3×0.2)
= 4.38 ÷(36.94 + 6.86)
= 4.38 ÷ 43.8
= 0.1
例 4 : [(5.84 - 3.9 ) ÷0.4 + 0.15] ×0.92
提问: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校对。
3、做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5.84 - 3.9 ) ÷0.4 + 0.15] ×0.92
= [1.94 ÷0.4 + 0.15] ×0.92
= [4.85 + 0.15] ×0.92
= 5 ×0.92
= 4.6
D、巩固练习:
1.8×(1.4 - 0.26 ÷2) [7.6 - 5 ×(0.3 + 0.9)]÷10
1、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抽两名学生板演。
E、课堂小结:
在既有中括号,又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什么?
F、布置作业:
P - 52 第一题、第二题和第三题。
课堂作业本
练习 十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方程的解法。
3、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
6 + 4.4 = 0.01×80 = 7.4-0.9 = 6.3÷0.63 =
2.3×5 = 0.4×0.5 = 0.2÷0.04 = 5÷0.02=
18.6-6 = 5.4 + 6 = 9-1.35= 0.3×0.05 =
1、以小组开火车形式看口算报得数。
2、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B、比较训练: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1、说一说每题的计算顺序。
2、括号有什么作用?
3、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4、校对,错的说出错在哪一步?
C、求未知数:
7.2 + X = 15.4 X - 0.8 = 3.6
1、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每题求X的依据什么?
D、应用题:
P - 53 第五题:
1、说一说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先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两人相互讨论。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 42 ÷1.5 表示什么? 42 + 42 ÷1.5 表示什么?
E、布置作业:
P - 53 第三题。
《课堂作业本》
练习 十一 (二)
一、教学目标:1、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二、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简便运算:
0.27 ×99 + 0.27 0.25×1.25×40×8
(0.25 + 2.5 + 25)×0.4 8.4 + 7.66 + 2.34 +1.6
1、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错的原因。
B、四则混合计算:
8.4 -8.4×1.5÷18
(1 - 0.99)×(38.6- 8.6)
[0.05 ×(83 + 117)]÷(9.6-5.6)
1、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校对,错的订正。
C、文字题:
2.5 乘以 6.6与1.4的和,积是多少
1、求什么?积是哪两个数相乘?
2、所以我们要先求什么?
3、列式计算。
D、应用题讲解:
P - 55 第十二题:
1、要求平均每天的营业收入四月份比三月份多多少元?我们 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四月份每天怎么求?三月份每天怎么求?
3、四月份为什么要除以30,而三月份要除以31呢?
E、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哪些方面还掌握的不够呢?
F、拓展题:
先让学生讨论完成。
G、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三步应用题(一)
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
2、学会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应用题。
3、初步掌握应用题的检验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
难点:学会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应用题。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一个玩具厂计划生产4.2万辆玩具电动车,已经生产了2.4万辆,余下的4天完成,平均每天应生产多少万面万辆?
1、用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同桌互说)
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B、讲授新课:
例1 : 一个玩具厂计划生产4.2万玩具电动车,已经生产了6天,平均每天应生产0.4万辆,余下的4天完成,平均每天应生产多少万辆?
1、学生审题,比较例1与准备题的不同在哪里?
2、准备题已经生产的算盘面数是已知条件,则例1是未知。因此
此题的第一步应先算什么?
3、要求已经生产的算盘面数可以通过谁来求出?
4、现在知道已经生产的,又知道玩具电动车4.2万辆总数,可以求出什么?
5、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在列式计算。
(4.2 - 0.4×6 )÷4
= (4.2 - 2.4 ) ÷4
= 1.8 ÷4
= 0.45 (万辆)
6、做完应用题以后,我们还要什么 ?怎么检验?
答:平均每天应生产0.45 4.2万辆。
7、解题思路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C、巩固练习:
试一试: P - 57 第一题和第二题。
1、这两道题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有什么区别?
2、学生 叙说解题思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3、独立试题并口头检验。
D、课堂小结:
解答应用题我们首先要分析数量关系,弄清题意。
E、布置作业:
P - 57 第一题、第二题和第三题。
三步应用题(二)
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数量关系。
3、掌握应用题检验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
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每张方凳8.5元,每张课桌的价钱比每张方凳贵37.5元,买540张,这样的课桌要多少元?
1、审题,求什么?总价等于什么?要求总价我们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课桌的单价通过谁来求?
3、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路,然后列式计算。
B、讲授新课:
例2:江东区改善办学条件,今年全区小学买了1800张方凳,用了15300元。又买了540张课桌,每张课桌比方凳贵37.5元,买课桌
用多少元?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与准备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2、尝试列式,指名板演
3、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不同角度)
(15300÷1800 + 37.5 )×540
= ( 8.5+ 37.5 )×540
= 46 ×540
= 24840 (元)
5、15300÷1800 表示什么?15300÷1800 + 37.5表示什么?
6、做完题以后我们必须怎么?怎么检验?
C、巩固练习:
a、P - 61 试一试
1、比较两题有什么区别?
2、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先学生间相互叙述)
3、列式计算,独立完成。校对。
b、练一练 P - 61 第一题。
D、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增长了哪些知识?
E、布置作业:
P- 61第二题和第三题。
练习 十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
2、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二、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
难点: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应用题训练:
a、 P - 64 第一题
1、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2、根据所求的问题分析间的关系。
3、抽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校对。
b、 P - 64第二题
1、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2、前后四个同学相互说一说解题思路。
3、抽组说一说解题思路。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校对。
c、 P - 64 第三题。
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列式计算。
B、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如有困难同学间讨论完成。
1、要求乒乓球的单价,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假设60只皮球换成60只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只乒乓球?总价
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列式计算:有几种方法就做几种?
4、说一说你列式的理由。
C、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学到了什么新的方法?
D、布置作业:
P -64第四题和第五题 P - 54 《作业本》
一般三步计算应用题(三)
一、教学目标:1、掌握一个已知条件使用两次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
结构特征。
2、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二、教学重点:掌握一个已知条件使用两次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
结构特征。
难点: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复习准备:
a、说一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三者数量关系。
b、农具厂要赶制10500件农具,计划每天制造420件。实际每天
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的1.25倍。完成这批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1、学生理解题意,说一说要求完成这批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我们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那个条件是直接告诉我们的?那个条件是间接的?
3、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我们通过什么来求?
4、列式计算,校对。
B、讲授新课:
例 3 :农具厂要赶制10500件农具,计划2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
产的件数是原计划的1.25倍。完成这批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1、抽一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与准备题有什么不同?
3、学生间相互分析,抽几名学生叙述。
4、这道题的关键是求出什么条件?要求这个条件我们必须通过
什么条件来求?
5、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0500÷(10500÷25×1.25)
= 10500÷(420×1.25)
= 10500÷ 525
= 20 (天)
6、讨论:在计算时哪个条件用到两次?第一次用它计算什么?第二次为什么又用到它?
7、做完应用题以后,我们还要怎么?
8、10500÷25表示什么?10500÷25×1.25 表示什么?
答:完成任务实际用了20天。
C、巩固练习:
a、 P -69第一题
1、要求学生先说一说解题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校对。
3、此题与例3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b、试一试
先让学生口述解题思路,比较两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不
同?解题方法呢?
D、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在解答时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一个条件要用到两次?
F、布置作业: P - 69第二题和第三题。
练习十四(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量间的关系。
2、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二、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难点: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对比题
P - 70第一题(有四小题)
1、要求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总数怎么求?时间怎么求?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四小题。
前后四个学生讨论,每题是否准确,请你帮助他解决问题。
3、抽四组代表派其中一名学生板演。
4、校对。并说一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5、进行比较这四题有何区别和联系。
B、连续两个问题的应用题
a、 P - 70 第二题。
1、审题理解题意,分析第一个问题的解题思路。
2、比计划提前几天完成?是谁与谁之间的关系。
3、第一个问题所求的问题可以在第二个问题中当什么条件?
4、列式计算:校对。
b、 P-70 第四题
1、先比较第四题和第二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处?
2、所以解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3、同桌相互讨论分析解题思路。
4、抽几名学生叙述解题思路。
5、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6、校对,说一说错的原因。
C、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又学到了什么东西?
D、巩固练习:P - 70第三题。
E、布置作业:
《作业本》
练习十二(二)
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根据算式,说出两种解题思路:
P - 71 第五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看算式(60 - 4.5×8)÷8 60÷8 - 4.5 分析解题思 路。
3、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二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计算后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
小结:在同一道应用题,着眼点不同,可以用不同方法解答。
B、强化练习:
a、 P - 71第六题
1、审题分析题意,说一说思考过程。
2、第一步我们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4、校对。
b、 P - 71第七题和第八题。
1、同学间相互合作解决,帮助特殊生解决问题。
2、抽学生板演,校对。
c、 P - 72 第九题
1、同桌讨论。
2、提问:要求一只竹篮所用毛竹的成本,我们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3、理解每10千克毛竹可编8只竹篮的含义。
d、 P - 72第十题
1、已知零售价是批发价的1.2倍,也就是什么意思
2、每件得到利润36元,也就是什么?
3、上面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求出什么?
4、此题的关键是求什么?
5、学生独立完成解题。校对。
C、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什么收获?
D、拓展题: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1、文具店获利多少元?你怎么知道的?
2、为什么是获得100元的利润?每个盈利多少元?
3、上面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求出什么?
E、布置作业:《作业本》
复习(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
2、学会四则混合运算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四则混合运算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卡片)
0.8×0.5 1.2×0.7 0.8÷0.02 1.5÷0.3
18.6-6 0.54-0.005 0.4÷20 3×0.04
9-0.19 3÷0.03 24.6 + 4 5 + 0.04
1、以开火车形式报得数。
B、直接写出得数。
P - 74 第一题。
1、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
2、学生以报得数形式校对。
C 、四则混合运算:
P - 74第二题。
1、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校对。错的订正。
D、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运算:
P -75 第三题。
1、前后四个同学讨论,哪些题能用简便方法运算?
2、学生独立思考解题。
3、抽四名学生板演,校对。
E、文字题:
1、学生理解“除”“除以”被……除”和“去除”的含义?
2、学生相互讨论上面这些词的含义?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校对,错的说明原因。
F、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又有什么地方得到了补充?
G、布置作业:
《作业本》
复习(三)
1、 教学目标 :
2、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用综合算式解答散步计算应用题。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和自主精神。
重点: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会说出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练习纸、书、课件
教学过程:
1、 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来上一堂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是(三步计算应用题)
1) 2、提出学习目标:
2) 掌握常见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3) 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数量关系;
3)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地解答
2、
3、 创设情境 自编自解
(一)根据信息来编题;
师:其实今天我们复习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就在我们的周围。
最近我们宁波正在创建绿色环保模范城市,青年突击队赶修一段路;
(1) 老师收集到了以下的几条信息:
(2) 出示信息
(3)
(4) 提出要求
选择相关信息组成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并记录下来,
(5) 请分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编得又多又准确。
(6) 学生同桌互编
(7) 反馈交流 并投影出示学生所编应用题;
(让学生自己上台来说自己小组所编的应用题)
1、 (二)独立解题,并说出解题思路;
2、 师:像这样的应用题你会解吗?(选2题大屏幕出示)
3、
4、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三道题;
5、 现在谁能大胆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解题;
6、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与同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7、 小结:刚才同学们在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时,有时可以从条件出发,有时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有时也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综合起来思考。
(三)说解题步骤
师:通过刚才对应用题的复习,谁愿意说说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弄清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计算 4、检验作答
师:解题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分析数量关系)
4、 联系实际 巩固提高
师:在修路中,每天都要装运大量的水泥。工程负责人正在计算一张运货单。
(一)
(1)
(2) 你看得懂吗?从这张运货单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
引导学生编一道应用题。
这位工程负责人在整理一些核算好的单子时,发现有一张单子里其中的一个数据
是被墨水弄脏了,你能知道被墨汁覆盖的数字是多少吗?
(二)独立解答
(三)反馈交流(反馈不同解法)
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如果用方程解,你能讲一下这道方程的等量关系吗?
用方程来解应用题一般分为哪几步?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解?为什么?
5、 综合练习
1、
A(15-2.4)÷3………………………………( )
B(15-2.4×3)÷3…………………………( )
C解:设第二度平均每月生产X万只。2.4×3+3X=15……( )
D
2根据算式补充问题;
6、 (先独立思考——四人小组交流——小组反馈)
7、 课堂评价
1、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2、你对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为什么?
六、思考题
1) 要修一段长720米的道路;
2) 计划8天完成;
3) 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30米;
4) 前2天修了240米;
(1)青年突击队要修一段长720米的道路;计划8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30米;实际几天完成?
(2)青年突击队要修一段长720米的道路,前2天修了240米,照这样计算,还需几天就能完成?
8
2.5
小卡车
8
5.5
大卡车
合计
(吨)
次数
每次装运量(吨)
类型
6
2.5
小卡车
81
12
5.5
大卡车
合计
(吨)
次数
每次装运量(吨)
类型
新华电器厂今年上半年生产取暖气15万台,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生产2.4万台,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生产多少万台?
波导公司原计划十一月份生产1080只手机,实际12天生产了480只。
(1)480÷12-1080÷30 ( )
(2)480÷12×30-1080 ( )
(3)30-1080÷(480÷12) ( )
(4)(1080-480)÷(480÷12) ( )
小玲家一共有3个人,已知爸爸比妈妈大4岁,今年妈妈的年龄是小玲的4倍,4年前全家3个人的年龄合在一起是64岁,小玲今年几岁?
第 9 页小数除法
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算理。
3、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卡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每袋水果糖0.5千克,3袋有多少千克?
1、要求学生列式计算。说一说0.5×3表示什么意义?
B、讲授新课:
例1、(1)把1.5千克水果糖,平均分装成3袋,每袋重多少千克?
1、提问:a、我们怎样把1.5千克水果糖,平均分装成3袋。
b、1.5千克里面有多少个0.1千克?
c、15 个0.1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所以:1.5÷3 = 0.5 (千克)
答:每袋重0.5千克。
2、让学生叙述说一说1.5÷3 = 0.5计算的思路。
1.5÷3 表示什么意义?
(2)把1.5千克水果糖,分装成每袋 0.5千克,可以分 装多少袋?
a、想:几个0.5千克是1.5千克,就可以分装成几袋? b、1.5÷0.5 = 3 (袋)
答:可以分装成3袋。
c、说一说1.5÷0.5 = 3计算的思路。1.5÷0.5的意义?
教师小结:小数除法与什么除法意义相同?说一说除法的意 义?
例2:计算 2.4 ÷ 2 = 1.2 列式:
1、说一说 2.4 ÷ 2 计算思路。
2、2.4 ÷ 2怎样列竖式
3、小数点前面2除以2,可以商1。整数部分没有余数再除 小数部分时,先在商的右下角点商小数点,与被除数 的小数点对齐,小数部分可以商2 。为什么可以商2,0.4表示什么?
C、巩固练习:
3.9÷3 8.4÷4 3.6÷2 9.8÷7
1、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2、分析错误原因,强调注意点。
D、课堂小结:
1、 说一说 8.4÷4的计算方法,意义怎样?
2、你还增长了哪些知识?
E、布置作业:
p -25 第一题和第二题。
课后小结:本课的教学重在讲清小数的意义,我觉得要联系学生以有的知识----整数的意义展开教学,学生便于理解和总结,进行知识结构的完善。
小数除以整数
一、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 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 1.8里面有( )个0.1 0.6里面有( )个0.01
2、 4.28 ÷ 4表示什么意义?
3、3.5 ÷ 5说一说计算思路。
B、讲授新课:
例3:为绿化祖国,12名少先队员收集树种37.8千克,平均每 名少先队员收集树种多少千克?
1、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2、37.8÷ 12你会算吗?用竖式试一试。
37.8÷ 12 = 3.15 (千克)
a、第一次商在哪里是几? 列式:
b、商3个位还余1,怎么办?
c、18计数单位是什么?表示18个( )。
d、 余数6还可以除吗?为什么?可以在6后面添上0继续除, 为什么?6的后面添上0,表示多少个计数单位?
3、讨论:此题的计算过程 a 遇到有余数时,但不够除, 要在小数末尾添上“0”,继续除.
答: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收集树种 3.15千克。
例4: 18.24÷ 32 =
提问:1、计算时会遇到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办?
2、教师点拨,演示计算过程。
a、整数部分不够除,怎么办? 列式:
b、224表示224个多少?
c、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又知道了什么?
C、巩固练习:
29.64÷ 52 75.6 ÷ 72 2.175 ÷ 75
1、抽四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
2、让学生讨论概括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D、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除法与昨天有什么不同?
E、强化练习
1、口算训练:P -24第一题。
2、应用题 P-25 第三题和第四题。要求学生自己分析 错误。
F、布置作业: P - 27第二题。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运用乘除法的关系,正确地进行验算。
二、教学重点: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
难点:运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复习知识:
a、计算:36.4 ÷ 4 13.76÷ 32 0.81÷ 9
b、把54和102改写成两位小数。
B、讲授新课;
例5:求102除以24的商。
1、怎样列算式? 102 ÷ 24 把它计算好。
2、今天我们商要用小数来表示,怎样计算呢?试一试。
3、除到被除数的个位还有余数,我们可以在商的个位右 边点上小数点,在余数的右边添上0,再继续除。
4、6表示什么?添上0以后60又表示什么?
5、学生复述一遍此题的计算过程。
6、我们怎样验算商是正确?学生验算。
C、巩固练习:
a:计算: 162÷ 12 81÷ 45 434 ÷700
1、学生独立完成,要求验算,对个别学生进行帮助。
2、被除数小于除数,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
b:口算训练:P - 29 第一题
c:对比训练:
195 ÷ 50 660 ÷ 75 400 ÷ 32
19.5 ÷50 66 ÷ 75 4÷ 32
1.95 ÷ 50 6.6 ÷ 75 0.4 ÷ 32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 齐,被除数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怎么办?
d、根据15010 ÷ 95 = 15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15.01 ÷ 95 1501÷ 95 1.501÷ 95
1、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理由。
D、课堂小结: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应该要注意哪些方面?
2、被除数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怎么办?
E、强化练习:
计算:P - 29第四题
F、布置作业:P - 29 第三题。
1、 练习五
一、教学目标:1、掌握口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掌握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3、运用乘除法关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二、教学重点:掌握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P - 30 第一题。
要求学生掌握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
B、计算训练:
1、P - 46 第二题。
a、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掌握方法。
b、说一说你为什么算得怎么快?
c、学生报得数,进行校对。说一说你错误的原因。
2、计算并用乘法验算。P - 46第三题的第一排。
a、抽三名学生板演,校对。
b、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求未知数 P - 45 第四题。
a、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b、说一说每题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C、讲解应用题: P - 46 第五题和第六题。
1、学生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解题思路。
2、说一说时间、速度和路程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D、发展题:
1、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 ÷ △ = □ □是几
△ - △ = ☆ ☆是几
△ + △ = ○ ○ = 11.4 - 1 = 10.4
□ + ○ + ☆ = 11.4
△ = ( ) △ = 5.2
E、布置作业:P - 46 第三题。
课后小结:本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道发散题,重在发现学生的思维,以及综合运用小数乘除加减法的能力,在这一题的练习中,我先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交流。最后选择其中一题讲解思路。效果不错。
小数除以小数
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2、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难点:除数扩大几倍,被除数也要扩大几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计算:0.45÷9 12.25÷5
B、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除法。
C、讲授新课:
例 6: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 0.4米长的小段。可 以截成几段?
1、要求学生用自己想的方法独立完成。(有两种可能)
a、3.6米 = 36分米 0.4米 = 4分米
36 ÷ 4 = 9 (段)
b、3.6÷ 0.4 = 9 (段)
2、说一说两题的解题思路。
3、你从以上两种方法计算中,你觉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4、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怎么算?
师生小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 计算。
例 7 : 0.065 ÷ 0.05 =
1、除数是 0.05 ,在计算中该怎么办?
2、学生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3、让学生说说解题过程。
4、讨论:商的小数点要和什么对齐?
D、巩固练习:
0.72÷ 0.4 0.096÷ 0.8 0.051 ÷ 0.03
1、先说一说把每题除数转化整数的除法。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学生讲评,说一说错的原因。
E、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与除数是整数除法有什么不同?
F、强化练习:
1、p - 32 口算训练 第二题 , 校对。
在口算过程中,因注意哪些方面?
2、P - 32 第三题第一排。
G、布置作业:P - 32第三题余下三道。
课后小结:本课内容,我用不同的方式上了两次,第一节课我是按照教案上所写的过程上下来的。在第一个例题中用一种很强硬的方式让学生接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但对为什么不转化成整数除法,学生还不是很清楚。第二个例题就对刚才的结论进行应用。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主动性体现的不够,教学不够开放。为此,在另一班的教学中,我进行了改动,出示第一个例题后,让学生用以前的知识尝试解决,得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很多学生都认为转化成整数除法,接着,教师抛出第二个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不同做法的同学板演,通过讨论分析,知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只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触发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说说转化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对这种方法进行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学得也很有兴趣!
小数除以小数
一、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2、理解除数大于1、等于1或小于1,商与被除数 的比较。
二、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被除数位数不够补“0”。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3.3÷ 0.75 = ( ) ÷75 4 ÷1.6 = ( )÷ 16
B、讲授新课:
例 8 :小华到农贸市场去买油,买0.75 千克油用了 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1、学生先试做。教师巡视。
2、你说一说为什么怎么算?运用了什么性质?
3、除数转化整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那
么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位数不够怎么办?
4、校对。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C、试一试:
a、 0.4 ÷ 0.16 0.4 ÷1.6 4÷1.6
1、先说一说每题的计算思路。
2、抽三名学生到黑板板演,教师巡视。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讲评。
4、通过练习,四人小组讨论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 方法。
3、 b、填表练习:P - 49 第三题。
4、 1、学生先填表练习。
2、观察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讨论。
D、课堂小结:
1、谁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你还掌握了哪些知识?
E、强化练习:
5、 1、口算训练: P - 34 第一题。
6、 2、计算训练: P - 34 第二题的第一排。
7、 F、布置作业:P - 34 第二题的余下题目。
8、 练习六(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除法的性质,根据算式直接写出得数。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除法的性质,根据算式直接写出得数。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基本训练:
9、 1、口算训练: P - 35 第一题。
a、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b、以开火车形式进行报数。
c、说一说你做错的原因。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30 ÷ 0.8 ○ 30 3.4 ÷1.01 ○ 3.4 ÷ 0.7
0.9 ÷ 1.2 ○ 0.9 56÷ 0.99 ○ 56÷ 2.1
a、先让学生判断。
b、说一说每题判断的理由。
B、强化训练:
1、变式题 P - 50 第三题
a、先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b、两组题目,你这要算几道?为什么?
c、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2、计算训练:P - 50 第四题第一排。
a、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b、抽三名学生板演,要求验算,教师巡视。
c、校队,错的说明原因。
C、发展题
1、根据612 ÷ 34 = 18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a、被除数缩小10倍,除数不变,商怎么样?
10、 b、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商怎么样?
11、 c、被除数缩小10倍,除数缩小100倍,商怎么样?
12、 d、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扩大100倍,商怎么样?
13、 e、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缩小100倍,商怎么样?
14、 你从上面的问题中发现了什么?
15、 学生独立完成 P - 37 第六题。
D、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
16、 E、布置作业: p - 37 第四题余下和第五题
17、 练习六(二)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8、 2、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口算训练:P - 51 第七题。
a、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b、轮流报得数,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2、四则计算综合练习:P - 51 第八题。
a、辨别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区别。
b、计算独立完成,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c、校对,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3、求未知数:第九题。
19、 a、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解题的依据一个因数等于什么? 被除数等于什么?除数等于什么?
b、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20、 c、校对。
21、 B、简便计算
2.2 ÷ 0.25 15 ÷ 1.25 21 ÷ 10.5
a、小数除法的简便运算要运用什么?与什么简便运算 相同。
22、 b、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3、 c 、校对。说一说21 ÷ 10.5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C、应用题:对比题
24、 1、榨油厂用1.5吨花生仁榨出了0.63吨花生油。平均1吨花 生仁榨花生油多少吨?
2、榨油厂用1.8吨花生仁榨出了0.9吨花生油。榨1吨花 生油需要榨花生仁多少吨?
a、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区别?
b、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D、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你又得到了哪些补充?
E、发展训练:
25、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26、 2、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启发。
小数乘除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1、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7、 2、培养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培养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技能。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78 ÷ 26 × 14 25 × (68 ÷17 )
28、 1、先说一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完成,校对。
B、导入新课:
29、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它与什么混合 运算顺序相同。
C、讲授新课:
例9: 9.728÷ 3.2 × 7.5
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0、 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例10: 1.75 ×(24.42 ÷3.7)
1、有括号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教师小结:通过小数乘除混合训练,你觉得与整数混合运 算比较感觉怎样?
D、巩固练习:
4.8 ÷ 0.4 × 6 4.8 ÷ (0.4 × 6)
一、 先让学生先试算,教师巡视
2、 抽两名学生板演。
3、校对,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4、让学生根据算式,编成两道文字题。
E、课堂小结:
一、 1、 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与什么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2、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F、强化练习
70.75 ×0.26 ÷ 6.5 7.36÷ ( 3.2÷0.04)
G、布置作业:
一、 P - 38 第二题和第三题。
一、 练习七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一、 2、掌握归一和归总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归一和归总应用题。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 A、口算训练: P - 39 第一题。
a、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b、轮流报得数,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一、 B、变式练习: P39 第二题
a、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题目我们要注意什么?
b、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c、说一说做错的原因。
C、混合运算练习:
一、 6.12 ÷ 8.5 × 9.5 33.3 ÷ ( 5.85 ÷ 065 )
1、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校对,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3、让学生根据算式,编成两道文字题。
一、 D、应用题练习:
一、 1、P - 39 第五题
一、 a、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解此题有什么特征?
b、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一、 2、 P - 39 第六题。
一、 a、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解此题有什么特征?
b、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一、 E、课堂小结:
一、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方面还感到比较困难?
F、发展训练:
1、引导学生一个小数向右移动一位小数点,比原数扩大几 倍?23.43是原数的几倍?
一、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帮助学生。
一、 G、布置作业: P - 39 第三题余下和第四题。
商的近似值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学会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法截 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学会看余数不商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复习准备:
8.746保留一位小数约 ( )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B、讲授新课:
出示 例1: 我国的原煤产量1981年是6.2亿吨,1991年达到10.9亿吨。1991年的原煤产量是1981年的多少倍?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理解题意,求什么?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10.9÷6.2 ≈ 1.8
3、题目要求我们商怎样?保留一位小数我们商应该除到哪 一位?(学生独立完成)
4、横式1.8前面用什么符号?为什么?答语要注意什么?
例2:一台织布机12小时织布62.55米,平均每小时织布多少 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审题、理解题意,学生试做?
2、讨论:竖式商除到哪一位?为什么?
C、巩固练习:
计算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45÷17 9.9÷101
D、师生归纳:
1、学生讨论:计算小数除法,需要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学生归纳后,集读 P-55 最后一段。
E、强化练习:
1、 P- 40 试一试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学生是否掌握方法。
2、 P - 40 第一题。
F、课堂小结:
1、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
2、要截取商的近似值还要注意什么?
G、布置作业: P - 40 第二题、第三题和第四题。
课后小结:本课是建立学生已经掌握如何取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基础上教学的,所以,我在教学中的重点是放在让学生知道列竖式计算时商要除到那一位,我出示例题,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根据题意列竖式计算,有地同学算到了很多位,有的同学只算到了第三位,在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理解除到哪一位,为什么要除到比保留的小数为数多一位,从而归纳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其实,在教学中,我还忽略了知识的应用价值最好在课的结束时让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我取商的近似值,在实际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练习八
一、教学目标:1、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用“四舍五入”法截 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理解除不尽的保留小数。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 P - 45 第一题。
B、强化练习:
1、 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6.14 ÷ 3.5 66 ÷ 111 4.13 ÷ 0.19
提问:a、保留三位小数除数要除到小数部分第几位?
b、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c、校对,说一说错的理由。
2、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保留一位小数)
101.7÷0.09 8.12÷ 14 22.6÷ 0.33
提问:a、除不尽怎么办,除尽怎么样?
b、先计算,你发现哪道题除不尽。
c、校对,说一说错的理由。
C、讲解应用题: P - 48 第四题
1、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小数部分的第几位?
2、横式和答语要注意什么?
D、选择题: P - 48 第六题
1、先学生四人讨论。再完成作业。
2、你认为哪一道是准确的,为什么?
E、发展题:
一个两位小数除以0.6得到近似商是1.4,这个两位小数可能 是哪些小数?
1、先让学生思考,合作讨论。
2、如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启发商大于或等于1.35且小于1.45,
然而再求被除数是多少?
F、布置作业:P - 48 第三题的余下部分和第五题。
复习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学会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法截 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 P -46 第一题。
B、计算练习:要求第二题检验
704 ÷ 3.2 0.54 ÷ 3.6 210 ÷ 24
1、谁说一说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检验的目的是什么?
3、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4、校对,说说你错的原因。
C、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0.34÷0.07 15.88÷18 6.509 ÷ 0.35
1、小数除法,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商的小数部分除到第几位?
2、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校对,说说你错的原因。
D、讲解应用题:
P - 47 第六题 :
1、读题,理解题意。
2、问题求什么?求倍用什么方法计算?
3、横式和答语要注意什么?
E、课堂小结:
1、说一说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
2、说一说商保留几位小数的方法?
F、布置作业: P -47第二题余下和第五题。
复习 二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四则计算的方法。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二、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四则计算:
4.8 + 0.12 4.8 - 0.12 4.8× 0.12 4.8 ÷0.12
1、说一说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
2、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除法在小数点的处理上有什么不同?
3、抽四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4、校对,说一说错的原因。
B、求未知数
X × 2.4 = 26.4 2.38 ÷X = 23.8
X ÷ 0.51 = 3 40 - X = 6.8
1、抽四名同学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2、抽四名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解题依据是什么?
C、四则混合运算:
13.8÷( 0.06×2.3 ) 17.5 - ( 0.84 + 6.16 ) + 0.48
1.3 ×7.8 ÷ 1.3 ×7.8 5.2 ×(4.6÷0.92×0.04)
1 、抽四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运算顺序。
2、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校对,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D、复习应用题:
P - 47 第十二题:1、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让学生用几种方法解答?
E、思考题:
1、先让学生独立试一试,如有困难相互讨论。
2、甲数 ÷ 乙数 = 0.5 甲 > 乙
丁数 ÷ 乙数 = 1.01 丁 > 乙
丙数 ÷ 0.4 = 乙数 乙 > 丙
甲数 ÷1.25 = 丙数 甲 > 丙
丁 > 乙 > 甲 > 丙
F、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还什么地方感到困难?
G、布置作业:
P - 48第十题、第十一题和第十三题
31、
32、
第 19 页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整数乘以小数
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理解小数乘法整数和整数乘法相同。
3、学会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学会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出示准备题P1 (多媒体投影)
a、全体学生填在书上。
b、学生相互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 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填空
7.6扩大( )倍得76
0.034扩大( )倍得34
a、先填空,再列式算式。
B、讲授新课:
㈠ 出示例1 每筒面价1.8元,买4筒面付多少元?
1、读题后,让学生列出加法算式。
1.8 + 1.8 + 1.8 + 1.8 = 7.2 (元) (板书)
2、列出乘法算式:1.8 × 4
a、提问:怎么计算?根据什么?同学间相互讨论。
b、计算讨论:① 先把被乘数扩大10倍得18。
② 然后按整数乘法算出得数。
③ 被乘数扩大10倍,乘数不变,积也扩大10倍
④ 要使积正确,应把积缩小10,得7.2。
c、比较: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哪一种方法简 便?
小结: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相同,就是求什么 (几 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㈡ 出示例2 每千克早米价2.16元,买25千克付多少元?
1、全体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2、反馈讨论,指出错误。计算结果末尾的0怎么处理?
3、归纳整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 1.25 × 7 = 0.42 × 19 =
a、说一说两题的积各有几位小数。为什么?
b、说一说 1.25 ×7 的意义。
C、巩固练习
练一练 第一题、 第二题和第三题。
D、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内容?
2、小数乘以整数应该怎么计算?
E、布置作业
P3 第四题、第五题和第六题。
课后小结:本课是小数乘法学习的第一课时,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安排了“积的变化规律”探索练习,为新授打下基础,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这一环节我试图放手,但我的问题设计的太碎了,如果这样设计问题,可能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价值:(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组算式,发现了什么规律?(2)要求把自己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3)你能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吗?不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对新授的内容“1.8 ×4”我想最好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用自己以前的知识去解决,在关键处设计几个问题点拨一下,这样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
第二课时:整数乘以小数
一、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2、掌握整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3、理解乘数是纯小数,被乘数大于0时,乘得的 积比被乘数小。
二、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难点:理解乘数是纯小数,被乘数大于0时,乘得的积比被 乘数小。
三、课前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复习准备
1、口算训练。(卡片)
以开火车形式进行,看数直接报得数。
2、计算训练。(多媒体)
7.5 × 36= 0.21× 72=
a、先说一说积是几位小数。指名板演。
B、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整数乘以小数。
C、讲授新课
出示例3 读题,引导列式。
1、出示线段图(多媒体投影)帮助学生理解。
2、每千克售价78元,买2千克应付多少元?怎么列式?说一说数量关系?
78 × 2 = 156 (元) (板书)
3、买0.5千克应付多少元?买0.1千克应付多少元?同样是已知单价、数量求总价?也应该怎样列算式?
78 × 0.5 = 39 (元) (板书)
7 8 a、注意竖式末位对齐。
× 0 . 5 b、把0.5当作5计算,乘数扩大10倍, 3 9 . 0 3 9 . 0 要使积正确,积应当缩小几倍?
c、积小数末尾的0怎么处理?
4、说一说78 × 2的意义是什么?那么78 × 0.5的意义是什么? 78 × 0.5表示求78元的 十分之五。
5、78 × 0.1 这道题怎么计算?并说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整数乘以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出结果,然后再 看乘数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试一试:35 × 1.2   35 × 0.9    35 × 0.8
a、口答每题算式的意义。
b、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差生。
c、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讨论找规律。
C、巩固练习
P4 第一题说一说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第二题和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
D、课堂总结
1、小数加法的竖式和小数乘法的竖式有什么区别?
2、当整数乘以纯小数时,它的意义是什么?
E、布置作业
P5 第四题、第五题和第六题。
课后小结:本课我觉得学生通过学习整数乘以小数,对计算算理和方法的掌握比较容易,但对意义的理解比较困难,虽然借助了线段图,但我发现学生对这种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以后教学中得引起注意,
第三课时:练习一 (一)
1、 教学目标:
1、掌握整数乘以小数的乘法。
2、理解被乘数大于0,乘数比1大时,积大于被 乘数;乘数比1小时,积小于被乘数。
二、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以小数的乘法。
难点:理解积与被乘数的大小比,与什么有关?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 (卡片)
P6 -1 以开火车形式进行,看数直接报得数。
B、计算训练 P6 -2
1、先说一说积是几位小数。
2、抽六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
3、校对,指出错误的原因。计算应注意哪些方面?
C、大小比较练习 P6 -3
1、判断后说一说理由。
D、文字题练习 P6 -4
1、48的一半是多少?
一半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2、50的十分之三是多少?
分数的乘法你学过吗?那么十分之三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E、讲解应用题
P7 - 8 求相遇路程我们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P7 - 9 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抽两名学生板演。
F、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又有哪些长进?
G、思考题
0.1+ 0.2 + 0.3 + …… + 9.8 + 9.9 =
1、说一说什么是前项、后项和项数。
2、说一说求数列和公式。
3、前项加后项是什么意思?乘以项数除以2又什么意思?
H、布置作业P7- 5、6、7
P3 作业本。
第四课时:练习一(二)
一、教学目标:掌握整数乘以小数与小数乘以整数的小数乘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法。
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A、口算训练 (卡片)
P7 -10 以开火车形式进行,看数直接报得数。
B、计算训练 P7- 11
1、先说一说积是几位小数。
2、抽六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
3、校对,指出错误的原因。计算应注意哪些方面?
C、大小比较练习 P7 - 12
1、判断后说一说理由。
D、讲解应用题。
1、 P7- 14、15 a、让学生用分析法分析解题思路。
b、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P7 - 17 a、让学生用综合法分析解题思路。
b、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E、思考题
 ㈠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7.07,我们可以求出         什么?
2、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8.35,我们可以求出什么?
3、乙数怎么求知道了吗?
㈡1、用去一半油后连通还重3.1千克,少了多少?少的这一部 分是什么?
2、知道用去一半油,我们可以求出什么?
F、布置作业
作业本 P7
第五课时:小数乘以小数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因数 4 40 4 40 400 400
因数 2 2 20 20 20 200

a、
1看表计算。
2、同学间讨论积与因数大小的变化有怎样的联系?
B、讲授新课:
出示 例4 一种山核桃每千克51.2元。买0.8千克应付多少元?买0.25千克应付多少元?
1、让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
2、买0.8千克应付多少元?怎么列式?谁会算,大家试一试。
3、计算过程你是怎么想的?积为什么是40.96。
5 1 . 2 × 0 . 8 = 40.96 (元) (板书)
  5 1 . 2 ×10   5 1 2   
 × 0 . 8 ×10    ×  8 (多媒体)
4 0. 9 6 ÷100 4 0 9 6
4、买0.25千克应付多少元?独立完成。一人板演。
5 1 . 2 × 0 . 2 5 = 1 2 . 8 (元) (板书)
5、从两道计算中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6、填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C、尝试练习:
0 . 3 6× 0 . 4 3 . 8 ×2 . 7
1、先说一说积是几位小数。
2、抽两名同学进行板演,教师巡视,帮后进生。
3、校对,说一说小数乘以小数想的过程。
D、强化练习:
1、P10 —— 2 口算训练
2、P10—— 1 确定积的末尾有几位小数。
3、P 10 —— 3 计算训练第一排。
E、课堂总结:
1、小数乘以小数你是怎么想的?
2、说一说小数的计算法则。
F、布置作业:
P 27 第三题余下和第四、五题。
课后小结:本课在探索积的变化与两个因素的变化关系时我吸取了第一课的教训,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改原来的准备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样便于学生比较,发现规律,又通过应用,强化规律。这一效果较好。
第六课时:小数乘以小数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学会积的小数定位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位数不够前面添0补充数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口算训练 (卡片)
0.9×0.5 1.5×0.8 2.5× 0.4 1.3× 0.3   
  0.5× 0.6 1.8× 0.5   1× 0.63 0.7×0.6
2、说一说下面各式的积有几位小数。
6×0.002 0.003 ×7 0.16×0.32
提问:说一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B、讲授新课:
例5 0 .1 6×0 . 3 2 =
1、先学生试做。教师巡视,帮助后进生。
2、你的积是几位小数呢?为什么是四位小数,说一说理由。
3、那么积是512只有三位数,还差一位这么办?
小结:数位不足用0来补充数位,再点上小数点,在整数部分写 上 0。
C、尝试练习:
0.028× 0.25 0.16× 0.024
1、全体学生列式计算,抽两名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检查,辅助后进生,
3、进行校对,指出错误,说明理由。
D、巩固练习:
1、 P11 —— 1 口算训练 (卡片)
2、在积里填上小数点。(多媒体)
0.32×0.11= 341     0.012× 0.43 = 516
0.56 × 0.05 = 280      0.025 ×0.048 = 1200
3、列式计算:P 28 —— 2
抽几名同学板演,反馈信息,统计正确率,给全对的同学 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E、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方面你还感到比较困难。
小数乘以小数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F、布置作业:
P 12 第三题、第四题和第五题
第七课时:练习二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用小数乘法解答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提高小数乘法的正确率。
难点:小数乘法时,数位不够用0来补充位置。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P12 —— 1 ( 卡片)
0.8×0.5 1.5×0.6 2.5× 0.5 1.3× 0.3   
  0.5× 0.7 1.8× 0.5   3× 0.63 0.8×0.7
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轮流报得数。
B、进行笔算:
1、说一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板演: 0.025 ×0.32 0.072 × 0.15
C、在○里填上>、<或= (多媒体)
1.04×0.98○1.04 3.4 × 0.85○ 0.85× 3.4
0.87× 1.01○ 0.87 2.63× 0.1○ 26.3 × 0.01
1、说一说每题填写符号的理由。为什么?
D、讲解应用题: P 13 —— 7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理解“批发价”、“零售价”和“毛利”等词的含义。
3、要求一共能得毛利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4、500克毛利多少?150千克是500克的多少倍?
5、学生独立完成。
E、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还有哪些困难
F、发展题:
由学生讨论思考解题的思路。
启发:□1.□×2 = □30 先确定被乘数十分位是几?积是三位数 确定十位上的数小于5。
□1.□×□=3□2□确定乘数十分位是8,被乘数十位是4。
G:布置作业。p - 13《作业本》
积的近似数
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小数乘法计算中,会用“四舍五入”法 取积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难点:在生活中,以元作单位只能保留两位小数。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复习准备:
求出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1、 6.54 (保留整数)
2、9.203 (保留两位小数 )
3、 2.964 (精确到十分位)
B、讲授新课:
小数乘法计算,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例1:一种菜油每千克售价8.16元,王成买1.4千克,李勇买 1.6千克。两人各应付多少元?
提问:a、指名读题,怎么列式?为什么?
8.16 × 1.4 ≈ 1 1.4 2(元 )
8.16 ×1.6 ≈ 1 3.0 6 (元 )
b、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并写答语。
8.1 6 8.1 6
× 1.4 × 1.6
3 2 6 4 4 8 9 6
8 1 6 8 1 6
1 1.4 2 4 1 3.0 5 6
讨论:1、答能不能答1 1.424和 1 3.0 5 6 ,说明理由。
2、精确到“分”保留几位小数,那么应付多少元。
3、横式上用什么符号?为什么不能用等于号。
4、我们以后遇到这种题目要注意什么?
答:王成应付1 1.4 2元,李勇应付1 3.0 6元
c、朗读“四舍五入法”。
C、强化练习“四舍五入法”
例如: 1.954按照要求取它的近似值。
保留两位小数 : 1.954 ≈ (看小数的第几位)
保留一位小数: 1.954 ≈ (看小数的第几位)
保留整数 : 1.954 ≈ (看小数的第几位)
提问: 1、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和保留两位小数表示各精确 到什么位?保留三位小数表示什么?……
2、2.0末尾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3、上面的约等于 2.0与约等于2相等吗?为什么?有何区 别?
练一练:P - 13 试一试和练一练的第一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校对。
E、进行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F、巩固练习:
1、P - 13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第一行。
2、抽几名同学板演,并反馈矫正。
G、布置作业:
1、P - 13 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第一行。
2、P -13 第四题和第五题的应用题。
课后小结:本课 我觉得学生对取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前以近掌握,这节可我觉得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取积的近似数,保留的小数位数根据什么?也很关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课后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感觉在上课的时候重点有些偏了,在另一个班级的教学中改正过来,效果较好!
练习三
一、教学目标:学会计算小数乘法的积,截取积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学会计算小数乘法的积,截取积的近似值。
难点: 保留小数末尾有一个或二个0都不能去掉。
三、教学准备:卡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基本训练:
1、把下面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3.952 3.996 4.085 2.787 6.909
提问:a、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
b、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小数部分的第几位?
c、横式上要用什么符号?为什么?
2、口算训练:
P - 16 看卡片报得数,以开火车形式。
3、把错的改正过来。
P - 16 第四题 说一说错的原因。
B、强化训练:
a、 P - 16 第三题
1、先让学生读“四舍五入”法。
2、抽几名学生板演,并反馈信息。
b、说一说近似数 5 和 5.0 有什么不同,5.0 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教师小结: 保留小数末尾有一个或二个0都不能去掉。
C、应用题练习:
P -17 第五题和第六题。
1、抽两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2、校对,并说一说第六题解题的思路。
D、发展题:
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得4.00。有哪些数让学生独立思考。
E、布置作业:《作业本》
简便计算
一、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小数。
2、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二、教学重点:学会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难点:小数乘法简便运算应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5×497×4 125×( 10 + 8)
686×125×8 812×98 + 812×2
a、让学生独立完成,掌握数字的特征。
b、抽四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并校对。
c、每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B、导入新课: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小数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C、讲授新课:
出示例1:王老师到文化用品商店买4包练习本,每包25本,每本0.75元,应付多少元? (多媒体投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列式,说明理由。
0.75×25×4 0.75×(25×4)
= 1875×4 = 0.75×100
= 75 (元) = 75 (元)
(板书)
答:应付75元。
3、第一种先求什么?而第二种先求什么?结果怎样,想一想 哪一种简便为什么? 我们在以后解题过程种应选哪种?
4、第二种解法符合了什么运算定律。
出示例2: 0.125×3.69×8 1.96×57 + 1.96×43
= 0.125×8 ×3.69 = 1.96×(57 +43)
= 1×3.69 = 1.96×100
= 3.69 = 196
提问: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学生板演。
2、看题为什么怎样算比较简便。
3、两题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D、巩固练习:
1、 P - 18第一题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下面两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0.78 × 101 1.25 ×(100+8)
a、抽两名学生板演,说一说为什么怎么算?
E、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F、强化训练:P 19 第二题和第三题。
要求学生相互批改,指出错误的原因。
G、布置作业:《作业本》
课后小结:在这课中,我觉得自己处理教材不够灵活,照办书上的步骤,其实本课没有必要运用准备题,可以通过整数乘法进行迁移,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然后自己几个能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小数乘法算式,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举这样的式子,然后让全体学生做大家举得例子,教师补充几道有发散性的题目,这样我想学生在这节课中的收获还会更大!
练习六
一、教学目标:学会根据数据特征,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 算。
二、教学重点:学会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难点: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进行简便运算。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基础训练:
1、口算练习:p 20 第一题
要求学生根据数据特征应用乘法运算定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P20第二题。
a、抽四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
b、看题说一说简便运算的理由。
c、运用了什么定律。
B、应用题练习:
a、 p20 第六题
1、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
3、长知道吗?怎么求?列式解答。校对。
b、 P 20第八题
1、先让学生读题,0.24吨等于多少克?
2、先求什么,怎么求?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
C、强化练习:p 20 第三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相互批改,订正错误。
D、发展训练:
5.63 ×6.34 + 0.563× 36.6 1240× 3.8+ 124× 63 - 12.4 ×10 第一题怎么简便,你有什么办法?说一说。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如有困难教师启发。
E、布置作业:《作业本》 P -21
复习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取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提高小数乘法计算的正确率。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基本训练:
1、口算训练 P -21 第一题 以开火车形式进行。
2、计算练习 P -21第二题 第一排三道。
a、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学困生。
b、说一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c、校对,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B、取近似值:P - 21 第三题 第一排。
1、抽三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帮学困生。
2、保留两位小数看第几位?
C、文字题: P - 22 第四题。
1、十分之五化小数是多少?
2、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学困生。
3、校对,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D、应用题:P -22 第七题
1、先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2、独立完成,相互批改。
E、发展题:
a、 1993× 199.2 - 1992× 199.1
= 1993× 199.2 - 199.2× 1991
= 199.2× (1993 - 1991)
= 199.2×2
= 398.4
b、15.37× 7.88 - 9.37× 7.88 - 15.37 ×2.12 + 9.37× 2.12
= ( 15.37 - 9.37)× 7.88 - (15.37 - 9.37)× 2.12
= 6× (7.88 - 2.12)
= 6×5.76
= 34.56
F、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又学会了什么内容?
G、布置作业:《作业本》
复习二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 便运算。
二、教学重点:学会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基本训练:
1、 口算练习
P 23第八题以开火车形式进行。(卡片)
2、笔算练习:
6.52 + 72.98 10 - 9.29   8.36 ×12.5 8.4 - 1.279
a、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b、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c、说说加减法笔算和乘法笔算有什么地方不同。
3、混合运算:
0.364 + 0.25×1.8 3.67 - 1.8 + 0.47
a、学生说一说运算的顺序。
b、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校对。
B、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6.7 ×9.9      1.25× 3.2 ×0.25
(40 - 0.8) ×1.25     3.5× 1.02
1、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2、说一说简便应运了什么定律。
C、应用题: P - 23第十四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必须先求什么?然后学生列式计算。
D、发展题:
1、启发学生一位小数乘以一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两位小数 乘以三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a是几位小数,b是几位小数?那么积是几位小数?
E、布置作业: p 23 第十题、十一题和十二题。
第 15 页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设计:朱永坤
教学内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启迪思维
教师板书:字母
问: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什么?
生:我想到A、B、C、D。
教师板书:α b c d
问: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字母?
生:略
师:好“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音乐简谱中,字母可以表示音调。汽车、摩托车牌照上,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地区。字母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里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探究概括、揭示课题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猜一猜,这盒里面装了什么:
师:能一下子猜出来吗?(不能)
师:告诉大家里面装的是围棋子,谁能猜出里面装了几粒围棋子,大胆猜,猜猜看,里面到底装了几粒,看谁能猜得准。
生:20、40、50……
师:谁有本事用一个办法来表示盒子里的围棋子的粒数,可以用什么来表示。X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三、自学讨论,探究新知
师:请看屏幕、哥哥和妹妹在赛跑
哥哥比妹妹大5岁。
问:根据哥哥比妹妹大5岁,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生:哥哥的年龄- 妹妹的年龄 = 5 或妹妹的年龄+5=哥哥的年龄
师:假如妹妹2岁的时候哥哥是几岁?(7岁),怎样计算的:2+5
假如妹妹8岁的时候哥哥是几岁?(13岁)怎样计算的:8+5
假如妹妹20岁的时候哥哥是几岁?(25岁)怎样计算的:20+5
假如妹妹C 岁的时候哥哥是几岁?(b)怎样计算:C + 5
这个b还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c + 5
师:很好。字母在数学里不仅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数量关系)
四、练习扩展、巩固新知
练习一 1 一本练习本的价钱是0.90元,2 买8本应付 元。 买X本应付 元。 ②一本练习本的价钱是α元,买b本应付 元。
练习二 ①一天早晨的温度是X摄氏度,中午比早晨高8摄氏度。,中午的温度是( )摄氏度。 3 一个商店运到500辆自行车,4 总价是b元,5 单价是( )元 6 食堂原计划每月烧煤α吨,7 实际节约b吨,8 实际每月烧煤( )吨。
练习三 王老师带了100元钱去买体育用品,已知一个足球x元,一个篮球y元,一个排球z元。 请说出下列每个式子的意思。 x+y y-z 100-(x+4y) 100-3y 2(x+y+z)
练习四 小明从家出发,带了18元钱,走了20米,见到了y老师,又向前走了F米,到了f商店
师:根据这段话你能提出一个数学习题吗?
生:小明家到F商店有多少米? 200+c米
买了x支铅笔,每支铅笔0.5元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
生:买铅笔用去多少元?(0.5╳ X) 还剩多少元?18-0.5X
又买了做手工用的彩带m米,每米1.5元,回家做手工时把它剪成6段。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买彩带用去多少元?(1.5m)
买铅笔和彩带共用去多少元?(1.5m+0.5X)
还剩多少元?18-(1.5m+0.5X)
每段多少米? M÷6
课堂作业:略
全课小结:略
简易方程
一、教学目标:1、学会解如 a X ± b = c (a ≠ 0)的简易方 程。
2、掌握检验方程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学会解方程。
难点: 把2X看作一个数。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复习知识:
X + 5.8 = 9.6 2 X = 3.8
1、抽两名学生板演,说一说每题的解题根据。
2、校对,错的订正。
B、讲授新课:
出示例5:解方程 2 X + 5.8 = 9.6
1、9.6 是哪两个数的和?
2、 把2 X这个积看作一个数,看作什么数?(加数)
3、2 X = 9.6 - 5.8 根据什么?2 X = 3.8 又是我们以前学过的 方程。
解题: 2 X + 5.8 = 9.6
解:2 X = 9.6 - 5.8
2 X = 3.8
X = 1.9
4、方程解完以后我们还要干什么?检验的目的是什么?
检验:把X = 1.9 代入原方程 。
左边 = 2 ×1.9 + 5.8 = 9.6 ,和右边相等。
X = 1.9是原方程的解。
5、我们以后检验方程可以口算进行。
C、练一练:
37 + 12 X = 43 2.5 X - 8 = 17
1、抽两名学生说一说把谁看作一个数。一个什么数?
2、让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3、校对,说一说每题错的原因。
D、强化练习:(多媒体)
P - 68 第一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前后四个学生相互检查,讨论错误的原因。
3、解方程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E、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与以往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F、布置作业: P - 68 第二题和第三题。
简易方程
一、教学目标:1、掌握简易方程的解答方法。
2、学会解答含有括号的简易方程。
二、教学重点:学会解答含有括号的简易方程。
难点:把(a ± X)看作一个数。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复习准备:
9X = 162 12 + X = 18
1、抽两名学生板演,说一说每题的解题根据。
2、校对,错的订正。
B、讲授新课:
出示例 6 :解方程 ( 12 + X )×9 = 162
1、162是哪两个数的积?
2、 把12 + X 这个和看作一个数,看作什么数?(因数)
3、12 + X = 162 ÷ 9 根据什么?12 + X = 18 又是我们以前学
过的方程。
( 12 + X )×9 = 162
解:12 + X = 162 ÷ 9
12 + X = 18
X = 18 - 12
X = 6
4、检验方程。
C: 练一练
(X + 4.8)×0.8 = 5.2 1.4 ×(X - 0.6 ) = 2.1
1、抽两名学生说一说把谁看作一个数。一个什么数?
2、让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3、校对,说一说每题错的原因。
D、巩固练习:
1、解方程
( 3.2 + X )×0.84 = 1.6 8 X - 11.4 = 9.4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a、X的5倍 b、4 减去X的差
c、比X多1.8的数 d、 a与b的积
E、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方程,与昨天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F、布置作业:
P - 69 第二题余下的题目。
列方程解文字题
一、教学目标:1、学会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学会列方程解文字题。
二、教学重点:学会列方程解文字题。
难点:学会找相等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X的3倍 a 加上1.6的和
要求:学生列式子。
B:讲授新课
例7: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 X的3倍加上1.6的和。
1、引导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2、X的3倍用什么方法表示。
3、与准备题比较,然后列出式子。
(2) 12 减去X的6倍的差。
1、引导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2、12减去什么,列式子
练一练:P - 70 第一题 多媒体
1、抽三名学生板演。
2、校对,错的说明原因。
例8: 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 2 减去一个数的6倍,差是5.4,求这个数。
1、引导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2、求什么,求这个数是未知数,可用什么字母表示?
3、首先将要求的这个数设什么?
4、1 2 减去一个数的6倍,列含有字母的式子
5、这个式子差是多少?
解题过程:解:设这个数为X。
12 - 6 X = 5.4
6 X = 12 - 5.4
6 X = 6.6
X = 1.1
6、解完方程以后,我们还需要什么?
B、巩固练习:
P - 70 试一试
1、学生独立试做,注意书写格式。
2、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D、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说一说用方程解文字题的步骤。
E、布置作业:
P - 70 第二题和第三题。
练习 十二 (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解答简易方程的方法。
2、会用方程解文字题和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会用方程解文字题和应用题。
难点:找相等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解方程:
3.8 + 2X = 4 5×( X + 6 ) = 61.2
1、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每题的根据。校对。
B、 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 比 X 的2倍多16的数是62。
(2) 一个数的3.6倍加上19.2和是37.2,求这个数。
1、学生审题,分析相等的数量关系。
2、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校对。
3、比较两题有什么区别?
C、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 P - 71 第三题 的第一小题。
a、让学生审题,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b、重点指出 苹果树 + 梨头树 = 150 棵
c、苹果树怎么求?梨头树怎么求?
d、列方程解答。校对。
2、练一练: P - 70 第三题的第二小题。
D、用方程解应用题:
1、 P - 71 的第四题的第一小题。
a、学生审题,求什么?宽不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
b、宽用X 来表示,我们必须先要怎样?
c、说一说相等的数量。
d、根据相等的数量列出方程。
e、方程解的后面要不要写上单位,为什么?
f、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E、进行练习:
P - 71 第四题的第二小题。
F、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这堂练习课巩固了简易方程的解法又学了解应用题。
在用方程解应用题时有几个过程,应注意哪些方面?
G、布置作业:
作业本 P - 50
练习十二 ( 二)
一、教学目标: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简易方程的方法。
3、会用算术和方程解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简易方程的方法。
难点:会用算术和方程解应用题。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四则混合运算:
470×0.8÷376 -0.76 12.5×(1.65 - 0.78 )×80
1、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什么的混合运算一样。
2、说一说运算顺序。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我们要用什么计
算?
3、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校对,矫正错误之处。
B、解方程:
8 - 0.4X = 6 ( 0.9 + X )×3 = 3.6
1、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每题解题的依据。校对。
3、解完方程以后我们还需要什么?
C、用方程解应用题:
P - 72 第八题(用两种方法解答)
1、提示:用两种方法解答可以用算术,也可以用方程。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校对。
3、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D、巩固练习:
P - 72 第七题和第九题。
E、拓展题:
1、学生讨论完成,如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以启发。
F、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及进一步巩固了解简易
方程的方法,也体会了用非常解应用题的简便。
G、布置作业:
P - 51 ,作业本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教学目标:1、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理解用算术方法和方程解应用题思路的区别。
3、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难点:根据相等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甲数是278,乙数比甲数的6倍还多32,乙数是多少?
1、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乙数等于什么?
2、列出算术。
3、用方程解,先说一说相等的数量关系。
乙数 - 甲数的6倍 = 32 还有吗?
4、用方程解文字题有几个步骤?
5、列方程计算。
B、讲授新课:
例4: 东岙村1991年人均收入是1700元,比1978年人均收入的6
倍还多32元,这个村1978年人均收入多少元?(两种方法解)
1、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3、学生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4、1991年的收入为什么要减去32元?谁能说一说理由?
(1700 - 32 )÷6
= 1668 ÷6
= 278(元)
5、用方程解首先我们必须找什么?谁能说一说。
1978年的收入的6倍 + 32 元 = 1991年人均收入1700元
6、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方程。
7、方程做完以后,我们还要干什么?
解:设1978年人均收入为X元。
6 X + 32 = 1700
6 X = 1700 - 32
6 X = 1668
X = 278
答:1978年人均收入为278元。
8、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9、此题还有其他的等量关系吗?请列出方程。
C、巩固练习:
a、 P - 82 第一题
1、让学生看题找出等量关系。
2、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b、 P - 82 试一试
1、让学生读题找出等量关系。
2、多种列方程解方程。
D、进行小结:
1、解方程应用题我们首先要怎样?
2、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有什么不同?
E、布置作业:P - 58 《作业本》
方程应用题
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列方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3、会用方程正确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难点:找相等数量关系列方程。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热水瓶每只11.8元,买3只这样的热水瓶,付出50元,可找回
多少元?
1、分析题意:找回多少元是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2、列式计算(算术)学生独立完成。
3、能列方程吗?谁能找出数量关系。还有吗?
4、解方程。校对。
B、讲授新课:
例5 王老师买了3 只同样的热水瓶,付出50元,找回14.6元,每只
热水瓶的价格是多少元
1、读题目与准备题比较有何区别。
2、学生独立解答,并检验。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程找出相等关系。
50 - 3X = 14.6 14.6 + 3X = 50 (50 - 14.6 )÷X = 3
4、学生相互说一说自己列方程的理由。
5、学生根据自己的方程解方程。
6、做完方程以后,我们还要怎么?
7、学生相互小结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8、抽学生总结,再校对书本。
9、教师小结: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找到不同的
等量关系。列不同的方程。
C、巩固练习:
a、 P - 84 第一题。
1、让学生看图,说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2、看图列式,再解答。
3、建议学生能用几种方法列出方程。
b、试一试 P - 83
1、弄清题意,说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2、根据自己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校对。
D、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又掌握了哪些新的知识?
3、说一说解方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E、布置作业:
P - 84 第二题和第三题。
练习十五(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步骤和思考方法。
2、会用方程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
3、学会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二、教学重点: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难点:用方程解三步应用题。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用方程解文字题。
a、一个数的4倍减去14.7的差是1.3,求这个数.
1、审题,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2、列方程解题。抽两名学生板演。
3、校对,说一说错的理由。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
b、强化练习:P - 84 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c、比较两题与算术谁简便。方程有什么好处?
B、用方程解应用题:
a、P - 85 第二题。
1、谁能说一说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你将根据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发挥学生有几种就列出几种方程?
4、抽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校对。
b、 P - 85 第三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学生相互批改,说一说自己列方程的理由。
c、 P - 85 第五题。
1、同桌相互叙述相等的数量关系。
2、根据叙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4、校对,错的说一说原因所在?
C、课堂小结:
解方程应用题关键是什么?你什么方面还感到困难?
D、布置作业: P - 85 《作业本》
练习十五(二)
一、教学目标:1、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2、会根据不同的相等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难点:会根据不同的相等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基础训练:
1、谁能说一说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用方程解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
B、 用方程解应用题。
a、 P - 85第七题
1、审题理解题意,说一说相等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你将根据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发挥学生有几种就列出几种方程?
4、抽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校对。
b、 P - 85 第八题和第九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前后四个同学校对,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每题解题的
理由。
3、请几名学生口述解题过程。
c、 P - 86 第十题。
1、要求学生用算术和方程解此题。
2、抽两名学生板演,校对。
3、说一说用算术和方程解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小结:用方程解应用题,我们可以避免 4500÷2 -100或
(4500 - 100)÷2 等典型错误。
D、拓展题:
1、学生合作完成思考题。
2、对困难的小组可以启发添虚线。
3、小组表演,说一说你们小组解题的理由。
E、布置作业: P - 61 《作业本》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教学目标:1、掌握相遇应用题的相等关系。
2、会用方程解答相遇应用题时求其中一个速度。
二、教学重点:会用方程解答相遇应用题时求其中一个速度。
难点:找出相遇应用题的相等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甲火车平均每小时行
58千米,乙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4千米,1.5小时后相遇。两城之间
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审题理解题意,求什么?
2、路程等于什么?速度和指的是什么?速度和等于什么?
3、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校对。
B、讲授新课:
例6 :杭州到宁波的铁路长168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两城同
时相对开出,1.5小时后相遇。,甲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8千
米,乙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朗读例6与准备题比较有什么地方不同?
2、学生根据题意说一说相等的数量关系。
3、根据相等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
4、抽一名学生板演。
两列火车的速度和 × 相遇时间 = 铁路长168千米
解:设乙火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58 + X) × 1.5 = 168
58 + X = 168 ÷1.5
58 + X = 112
X = 5 4
答:乙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4千米。
5、解完方程以后还要什么?
6、启发学生想一想,能不能再找出其他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7、讨论各种解法,你喜欢哪一种?
C、针对练习:
a、 P - 87 第一题
1、审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3、同桌说一说你方程的等量关系。
4、学生口述校对。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b、练一练:P -87 试一试。
D、课堂小结:
1、相遇路程等于什么?
2、解这种类型应用题首先要怎样?
E、布置作业: P - 61 《作业本》
练习十六(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积之和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会用多种方法解答求其中一个因数的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解题思路。
难点:已经行的路程 + 还相距的路 = 全程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文字题:
a、 2.4与一个数的积加上12,和是26.4 。求这个数。
1、我们设谁为X,2.4与一个数的积怎样用式子表示。
2、列出方程并解答。
3、抽一名学生板演。校对。错的说一说原因。
b、巩固练习 P - 88 第一题 的第二小题
B、应用题:
a、P - 88 第二题。
1、让学生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2、苹果几千克?桔子几千克?怎样表示式子?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4、校对。还有其它方法吗?
b、 P - 88 第三题
1、半小时可以怎么表示一个数?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相互检查,错的订正。
c、 P - 88 第四题
1、四个学生讨论,找出等量关系。
2、派代表抽几个学生表述。
3、学生独立完成。用多种方法解答。
4、校对。错的订正。
d、 P - 88 第六题。
1、先抽一名学生读题。
2、还相距4.5千米表示什么意思?
3、已经行了多少路?怎么求?
4、两个同学讨论,说一说相等的数量关系。
5、学生用方程和算术解答。
C、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什么地方还感到困难?
D、布置作业:
P - 63 《作业本》
练习十六(二)
一、教学目标:1、会用数量关系列方程。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比练习,弄清数量关系。
难点:提高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对比练习:
a、 P - 89 第七题的第一小题。
1、学生读题,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
2、1949年的产量知道吗?那么用什么表示?
3、抽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4、让学生用算术再解答。
5、比较两题用什么算比较简便?
b、 P - 89 第七题的第二小题。
1、让学生读题,找出数量关系。
2、1949的产量知道吗?1990年的产量怎么算?
3、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4、校对。你认为用方程算与算术算,喜欢哪一种?
c、比较两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B、针对练习:
a、P - 89 第八题的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
1、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哪一题适用与方程和算术。
2、师生共同交流,建议。
3、独立完成此题,教师巡视。校对。
b、 P - 89 第九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学生。
2、讨论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为什么?
C、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比较练习,你掌握了什么新的知识?
D、拓展题:
1、启发:火车一共开了多少路?用线段图表示。
2、通过线段图学生独立完成。
E、布置作业:
P - 64 《作业本》
练习十六(三)
一、教学目标:1、掌握分析数量关系。
2、学会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学会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哪种方法解方便就用哪种方法解:
a、 P - 90 第十一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3、学生独立解题。抽一名学生板演。
4、让一名学生来说一说此题的对错。
b、巩固练习: P - 90 第十二题。
c、 P - 90 第十三题。
1、先让学生读题,你认为什么方法做比较合适?
2、学生独立解题。抽一名学生板演。
3、校对。错的订正。
B、巩固练习: P - 90 第十四题和十五题。
C、拓展题:
a、 P - 90 第十六题。
1、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甲行的路程 + 乙行的路程 = 全程
3、列方程解,让学生独立完成。
b、思考题:
1、如果玻璃没有打破可的运费多少元?
2、如果打破了公司赔偿损失费多少元?
3、打破了玻璃还能得运费吗?那么公司打破一块玻璃实际
损失多少元?
4、实际运费比预计运费少多少元?
D、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感到什么还比较困难?
E、布置作业:
P - 65 《作业本》
复习(二)
一、教学目标:1、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2、掌握用方程解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用方程解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方法。
难点:会分析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解简易方程:
9.2 - 1.2X = 2 0.32×5 + 6X = 4.6
0.4X + 1.7 = 5.3 10X - 24×0.1 = 7.6
1、说一说把什么看作一个数。
2、0.32×5 + 6X = 4.6 先算哪一步?
3、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4、说一说每题解题的依据。
5、校对,错的订正。
B、用方程解文字题:
P - 95 第八题:
1、说一说解文字题有哪些步骤?
2、如果文字题中有X,还要不要解设。
3、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4、校对。说明错的原因。
C、用方程和算术解应用题:
P - 96 第九题
1、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2、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
3、比较此题用方程或算术解应用题,那一种简便。
4、你喜欢哪一种?校对。
D、巩固练习
P - 96 第十题、第十一题和第十二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前后四个同学校对,如有错,你帮助他解决困难?
3、全班校对。表扬助人为乐的学生。
E、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什么长进?
F、布置作业:
P - 70 《作业本》四、土地面积计算
第1课时:测定直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1、 教学重点:
2、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
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3)使用标杆测定两点间直线的方法。
3、 学生先看第79页内容。
教师用教具讲解,教学生使用标杆的方法,怎样测定两点之间的直线。
问:为什么插在C点的插杆必须和B点标杆同时被A点标杆挡住,三点才在一条直线上?
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一条直线。测定直线后,就可以就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A、B间的距离。
三、实际测量练习。
1、 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测量操场的长,另一组测量操场的宽。每组再分成两个小组。
2、 小组内各成员由小组长负责,明确分工,分配好测量工具,讨论好测量方法。
3、 测量后,记录有关数据。
4、 一个小组完成后,另一个小组接着测量,(已测量过的同学自由选择同学讨论测量方法和疑难问题。)
5、 完成后回教室,整理测量数据,计算所求问题。
6、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体会与结果。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具体指导,让学生注意把标杆扶正,认真观察,使后面的标杆被前面的标杆挡住。
四、小结。
要知道土地大小,就必须测量土地。本课要求大家认识测量工具,掌握测量方法,并对实际测量中的不正确方法,指出原因,提出注意点。
五、作业。
1、复习课本有关测量方法,要求理解和掌握。
4、 2、练一练第1~2题。
3、《作业本》。
课后小结:
第2课时:步测和目测
教学目标:
5、 通过实践活动,测量自己的平均步长。能用步测和目测的方法估测距离。
6、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用步测的方法估测距离。
教学难点:
用目测的方法估测距离。
教学过程:
1、 复习。
1. 学生试说一说测量的意义?
2. 测量土地一般用哪些工具?
3. 怎样测定一条直线?
2、 新授。
1.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土地的方法以及用工具测定直线。当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十分精确时,也可以用步测和目测。(揭示课题:步测和目测)
2. 学习步测的方法。
(1)步测时,必须知道自己一步的长度是多少。首先要测定一步的长度。
让一名学生在教室迈几步,然后讲清一步的长度指左(右)脚尖至右(左)脚尖的距离。把学生的一步距离用粉笔在地面上画出,即可量出一步的长度。
(2) 求平均一步的长度。
由于一个人走一段路,每一步的步长不均匀,这就需要先测量出一步的平均长度。
先用卷尺量出一段距离,再用均匀步子沿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的步数,然后用总距离除以步数和就等于一步平均长度。
3. 讲解例1。(课本第80页)
例1:王宁走40米的距离,第一次走了62步,第二次走了64步,第三次走了63步。他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先学生试做,后教师讲解:
解法一:
一步平均长度=距离÷平均步数
(1)求一次平均步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厘米。)
(62+64+63)÷3=63(步)
(2)求平均一步的长度。
40÷63≈0.63(米)
答:平均走一步的长度大约是0.63米。
解法二:
一步平均长度=总距离÷总步数
50×3÷(79+80+81)
=150÷240
0.63(米) 答:(略)
小结:求一步一平均长度,即用所行的距离除以总步数。
4. 求两地间的距离。
教师指出:知道了一步的平均长度就可以用步测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方法是: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数一数所走的步数,用一步平均长度乘以步数得两地间距离。
例2:小芳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0.62米,她从家门口到学校门口走了425步。小芳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大约有多少米?
距离=一步平均长度×步数
0. 62×425=263.5(米)
答:这个操场大约有80米。
问:为什么这里用大约呢?(步测的数据不精确)
5. 练习。
6. 课本“练一练”1、2
7. 介绍目测的方法。
目测是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练习目测时:
(1)先用测量工具量出一段距离,在每隔10米的地方插上标杆,看看10米、20米、30米……的距离各是多远,同时注意不同距离上标杆附近的人和其他物体的大小。
(2)然后去掉标杆,根据确定目标反复练习,目测自己和指定目标之间距离是多少,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逐步提高目测的准确度。
7.教师总结。
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用步测和目测。学会步测和目测对目学生活很有帮助。
3、 巩固练习。
1. 一块地长60米,小强从地的一头走到加一头,第一次走100步,第二次走98步,第三次走99步,一步平均长度多少米?
2. 小华平均一步长度是0.65米,他家到学校距离是1300米。从学校到家需要走多少步?(得数保留整数)。
4、 作业。
1、《作业本》
2、选做:练一练3
板书: 步测和目测
例1 解法一:一步平均长度=距离÷平均步数
(1)求一次平均步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厘米。)
(62+64+63)÷3=63(步)
(2)求平均一步的长度。
40÷63≈0.63(米)
解法二:一步平均长度=总距离÷总步数
50×3÷(79+80+81)
=150÷240
(0.63(米)
1. 距离=一步平均长度×步数
0.62×425=263.5(米)
答:这个操场大约有80米。
课后小结:
第3课时:土地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相互换算。
2、通过求较规则的土地面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投影片。
2、 场地准备: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场地。(最好安排学生课前观察。)
教学过程
1、 复习铺垫:
1、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 分别说一说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各有多大?
2、 引入新课
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你们知道常用的地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公顷、平方千米)
3、 引导探究
1、 认识公顷
(1) 让学生说一说课前看了那块场地有什么想法?(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场地)
(2) 告诉学生那块正方形场地的边长是100米,让学生算一算这块地的面积。
100×100=10000(平方米)
(3) 指出:10000平方米的面积就是1公顷,即1公顷=10000平方米。
(4) 闭眼回想1公顷的场地面积有多大。
(5) 看一看,我们学校的操场有1公顷吗?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有1公顷吗?
2、 认识平方千米。
(1) 指出:计算更大的面积,如我们宁波市的面积,我们伟大祖国领土的面积,就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2) 谁知道我国领土的面积约是多少?宁波市的面积约是多少?
(3) 算一算:边长是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板书)
3、 单位换算
(1) 独立练习:练一练1
(2) 反馈交流,针对错例,讨论换算方法。
4、 教学求地积应用题。
投影出示例3:新建一个长方形的儿童乐园,长280米,宽150米。这个儿童乐园占地多少公顷?
(1) 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2) 反馈、讲评。
重点讨论:根据题意算得的结果是什么单位?平方米如何换算成公顷?
4、 练习
1、在 里填上>、<或=。(练一练2)
(1) 学生独立练习。
(2) 反馈、讲评。
重点让学生说清道理。
2、计算两块田的面积。
练一练5(允许学生选择其中一题练习,做得快的可以做两题。)
(1) 学生独立练习。
(2) 反馈、评析,针对错例,展开讨论。
3、求地积的应用题练习。(练一练3、4)
(1) 学生独立练习。
(2) 反馈、评析,针对错例,展开讨论。
5、 课堂小结
1、 你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6、 你对老师有什么要求?
7、 作业:
《作业本》
板书: 土地面积单位
(6)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例3:
280×150=42000(平方米)
42000÷10000=4.2
答:这个儿童乐园占地4.2公顷。
课后小结:
第4课时:有关土地面积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解答有关土地面积计算的应用题,会求单位面 积产量和总产量。
1、 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解答有关土地面积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1、 复习铺垫
1、 单位换算
(1)1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1公顷=( )平方米
(2)800000平方米=( )公顷
0.02平方千米=( )平方米
750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1、 小结互化方法
1、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运用地积计算的有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1、 引导探究
1、 投影出示:一个粮食专业户在一块长325米、宽160米的长方形地里种玉米,平均每公顷收玉米4800千克。
(1) 同学们,看了这条信息后,你还想知道什么?
(1)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
这块地共收玉米多少千克?
(1) 学生尝试解答。(把学生的不同解法均板书于黑板上)
(1) 反馈、评析,针对错例,展开讨论。
(1) 小结:解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 试一试:P84
(1) 学生独立练习。
(1) 反馈、评析。
(1) 想一想:试一试和例4在解题思路上有何异同?
1、 练习
1、 练一练1、2
(1) 学生独立练习。
(1) 反馈、评析,针对错例,展开讨论。
1、 对比练习:练一练3、4
(1) 学生独立练习。
(1) 反馈、评析。
(1) 比较两题的异同。
1、 课堂小结
1、 你学到了什么?
1、 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1、 作业:
《作业本》
板书: 应用题
÷进率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
×进率
例4:
325×160÷10000=5.2(公顷)
4.8×5.2=24.96(吨)
答:这块地里共收玉米24.96吨。
课后小结:
第5课时: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计算较规则的土地面积。
教学重点:
土地面积计算和应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主要学习研究了土地面积计算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要上一 堂练习课,你们认为我们应该练习哪些内容?请各自发表意见。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
二、基础训练:
同学们,我们先来练习测量和单位换算的有关知识。
1、 填空:练习十三1、2
1、 练习十三3、4
1、 小结:
重点围绕单位换算的错例展开,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1、 三、专项训练:
1、 地积计算(练习十三5)
(1) 学生独立练习。
(1) 反馈,评析,针对错例,展开讨论。
1、 地积计算的应用(练习十三6、7)
(1) 学生独立练习。
(1) 反馈、评析。
(1)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 比较两题的异同。
1、 练习时,重点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让学生充分地说各自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发展训练:
1、 P86-87思考题:
1、 学生独立思考解题策略。
1、 分组讨论,交流解题策略。
1、 反馈,评析。
1、 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可旋转平面图或立体图,用对比的办法解决;
也可根据立体图的物体特征,相互对照,用找特征的办法解决;
1、 还可以根据特征,用排除法寻找正确答案。(第4个平面图)
5、 课堂小结:
1、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哪些方面有所进步?
1、 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作业:
《作业本》
课后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