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第二课新兴力量的崛起(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第二课新兴力量的崛起(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25 08:2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该漫画反映的是哪一个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思考:在两极格局下,“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指的是哪些力量?课标要求:
1.简述欧共体形成的过程;
2.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3.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在当今国际舞台中的作用;
4.不结盟运动产生及作用;
5. 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发展的主要表现。这是什么旗帜?12颗星象征什么?
围成一个圆形有什么寓意?欧共体的旗帜;代表12个成员国;
它的寓意是欧洲的团结、统一欧洲人的欧洲(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2)形成过程:(3)欧洲联合的影响: 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经济:经济联系的加强(根本原因)
③政治:来自美苏的威胁
④法德和解(直接原因)
阅读课文第一目,列举欧洲联合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课文第一目,列举欧洲联合过程中的重大事件。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③1967年,3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④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1959)
⑤1973年,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
⑥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
⑦80年代后,政治联合加强,防务合作加快
阅读课文第一目,列举欧洲联合过程中的重大事件。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③1967年,3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④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1959)
⑤1973年,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
⑥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
⑦80年代后,政治联合加强
⑧防务合作加快
经济一体化 政治一体化 军事一体化联合的国家逐渐增多,范围不断扩大 材料一 1958—1969年间,欧共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1984年欧共体十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747亿美元,是美国的1.43倍。
材料二 进入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和其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美国再也不能象战后初期和五十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促进了西欧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阅读与思考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一体化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⑴日本经济的恢复(1945—1955年)⑵日本经济高速发展(1956—1973年) 1955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标志着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60年代末,日本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 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⑶日本经济的顶峰(80年代) 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1.表现:二、迅速兴起的日本⑷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及泡沫经济破灭后(80年代末——90年代)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70年代的8%,上升到1990年的14%。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投资生产占世界第一位。世界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材料一 从朝鲜战争爆发起,美国军队就向日本企业发出了大量有关武器、运载工具零部件和其他军用物质的订货单。为了帮助实现这个目标,美国被迫紧急地复兴日本的经济……从1950年开始的五年时间里,日本的企业由于军用物资的巨大需求而发达起来。……对于日本来说,这种发展是极其幸运的。事实上,当朝鲜战争爆发、特别需求突然猛增的时候,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都为此而高兴,并欢呼:“神风终于开始刮起来了!” ——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①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倾斜减税”、“倾斜金融”等对策,即在日本政府主导下,将有限的资源向煤炭、钢铁、电力等产业集中,优先发展能源和重工业。
——党建信息网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虽然受到重创,但还是从1949年毅然宣布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个年级免费教育。日本政府每年用于教育支出都在国家当年预算总支出的20%以上,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英、美、法、德等国而居于世界首位。——《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材料四 日本是“二战”后最典型的技术引进和创新型国家,它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本土化,成功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
——《湖南日报》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③大力发展教育事业。④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 战后初期美国援 助日本的物资材料四:⑤美国的扶植。通货膨胀率极高,失业人数超过五百万,并且罢工不断发生。所有的日本人都在准备沉重的赔偿。他们认为,日本要作为一个军事强国而复兴,那就是愚蠢的;同时他们也认为,人民的生活水准即使要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也不过是对遥远的将来的一个梦幻。但是,到1948年(后),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不能不影响到日本。……面对着这种新的形势,美国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设成为一个反对苏联和中国的堡垒,而这样一个堡垒又不得不以极高的速度建成。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占领政策上实行了一个较大的转变。——(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2.日本迅速兴起的原因:⑴有利的国际环境;
⑵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⑷重视科技创新;
⑸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⑹美国的扶植。 材料一: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开展“多边自主外交”,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发言权,积极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材料二:2004年日本出兵伊拉克3.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材料一:尼克松说:“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材料二: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整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位,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说明:形成了资本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
影响: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合作探究?三、东方巨龙的腾飞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胜利19491957196619761978“一五”计划完成“文革”开始 改革开放19532011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1956较大发展极大损失举世瞩目成就 中国——探索求发展中国-崛 起 之 路1、发展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78年,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工业化奠定基础--改变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
1. 兴起的条件
(1)亚非拉的独立国家不愿介入美苏的争斗,保持中立,采取不结盟的政策;
(2)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
2. 诞生的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主要内容
⑴宗旨和原则: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
⑵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
⑶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
⑷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不结盟运动的标志4.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②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③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的两极格局。日本发展中国家欧洲中国——联合谋发展——政策促发展——改革求发展——斗争求发展符合各国国情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各国、各地区的崛起模式不同说明了什么? 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欧洲→联合
日本→政策
中国→改革
发展中国家→斗争美国
苏联崛起实力相对下降走向多极化(上海试题)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C)(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2题)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解析】B
此题考查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相对比较容易选出B。
此题强调对历史概念的全面把握。(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22题)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解析】D 首先我们明白煤钢共同体表面上看是能源组织,但实质上是经济组织,排除B;再通过题干中“不接受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以看出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排除A;再分析该组织是欧洲六国在煤钢方面共同签订的组织,可以分析出不属于企业之间简单的联合,排除C;正确答案为D。(16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依据相关史实,回答问题。
(2)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2分)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6分)(2)多极化趋势。(2分)
欧共体成立;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中国家力量壮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