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草原
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因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它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是内蒙古主要的畜牧区。
呼伦贝尔大草原
蒙古包
蒙古族牧民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做成。
学习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感受草原之美。
3.能体会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
毯
“毯”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毛”的“ ”要舒展,能托住“炎”字。
书写指导
蹄
“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要注意足字旁的写法,“帝”的最后一竖要直。
书写指导
腐
“腐”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广”的撇要包住右下的部分。
书写指导
微
“微”字整体布局要紧凑,笔画相互穿插,注意中间“山”下有一短横。
书写指导
近义词
渲染——烘托 热闹——喧闹 明朗——晴朗
拘束——拘谨 奇丽——瑰丽 疾驰——飞驰
回味——品味 境界——境地
反义词
迂回——径直 拘束——自然
洒脱——拘谨 羞涩——大方
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
草原风光图
朗读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清鲜”突出“鲜”,可见草原的空气非常好。
“明朗”除了“晴朗”之意,还给人一种明丽、开阔之感。“清鲜”“明朗”两词表达精准,从嗅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草原空气和天空的特点。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
动态绿
生机勃勃
只渲染而不勾勒,景物和背景的边界就会不太清晰。远远望去,小丘与白云相接,就像绿色要流到云里了。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读一读,说一说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为巧妙?
“绣”字用得妙,羊群本来在吃草而随意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并且图案在不断变化,真是美极了!
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草原风光美的?
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说说读到哪些词时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想象的画面?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热乎乎 礼貌 拘束 举杯
感人 会心 微笑 一碧千里
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思考:
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ū)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河”后面的叹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这样呢?
“河”字后面加感叹号,表达了作者一行人见到河的惊喜之情。为什么见到河这么惊喜呢?因为河在草原上非常重要,有了河,就意味着有人家。
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迎接、款待、送别客人的?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主客双方激动的心情——蒙汉情深
“总是握着,握住不放”。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蒙汉两族同胞见面时的激动心情,好像好久不见,终于见到久久舍不得放手似的。
A
“热乎乎地握着”,不仅是手热乎乎地握着,心也是热乎乎的。进到大家这么热情,自己也很激动。
B
句段感知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首先,结尾句照应全篇。
其次,结尾句启迪联想。
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美丽风光的喜爱和对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深厚情谊的赞美。
草 原
事情的发展顺序
草原美景
喜迎远客
草原景美
蒙汉情深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主客相见
握了再握 笑了再笑
盛情款待
举杯敬酒 纵情歌唱
联欢话别
套马摔跤 跳舞骑马
板书设计
襟( )带舞
飘
一、补充词语。
( )碧千里
久立( )望
高歌( )曲
翠色( )流
群马( )驰
一
欲
一
四
疾
二、填空。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
都像 。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
的中国画那样。
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
《草原》这篇课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装款待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美丽风光的喜爱和对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的赞美之情。
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