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 轻叩诗歌大门(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 轻叩诗歌大门(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1 19:1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轻叩诗歌大门

走近诗歌,解读诗韵
回顾阅读,初谈诗歌
同学们,本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诗歌,然后请大家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首诗,并说说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瞧一瞧别人怎么说:
我最喜欢《繁星(七一)》,因为我特别喜欢“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样的情景,它让我想起自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她讲故事的情景,感觉特别温馨。
我喜欢的是《繁星(一五九)》,它同样是写母亲的诗歌,我喜欢作者将自己躲进母亲的怀里的情形比作小鸟进巢,让人感觉特别安全、舒适和放松。
回顾阅读,初谈诗歌
《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让我想到了我们春游的时候,大家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我还特别羡慕那“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的感觉,非常想尝试一下,可一直没有机会。
我上次创作的一幅作品就叫《绿》,因此在读《绿》这首诗的时候,感觉大自然就像一位正在作画的画家,她的调色盘上的绿色丰富极了!读这首诗,就好像隔着一扇落地窗,静静地欣赏着窗外那幅巨画,美妙极了。
我特别喜欢《白桦》这首诗,因为我特别喜欢树。
读诗歌,感受诗情
瞧一瞧别人怎么说:
我觉得《繁星》虽然篇幅特别短,只有两三句话,但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思念。
《绿》这首小诗,用“绿”这种色彩描绘了各种所见到的事物,原本不是绿的事物也似乎被染绿了。风啊,雨啊,阳光啊,我甚至感觉听到的声音都变绿了。其中,诗歌开头所说的“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让人感觉世界一下子被染成了绿色,读着读着整个大自然仿佛也被染成绿的了。 (感染力)
我们朗读诗歌,常常能感觉到诗歌的美。那么,这些诗歌究竟美在哪里?不同的诗歌有不同的美。书中的这几首诗分别让你感受到了哪些不同的美?
读诗歌,感受诗情
我在读《白桦》的时候特别喜欢它特有的韵味。这首诗的句式比较整齐,第一小节有四行,而且每两行就押韵:桦,花;洒,画;桦,花;霞,华。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里也有押韵,分别是走、柔、垢、头、透、游、收、侯、手、流、皱、游,只不过押韵押得不像《白桦》那么整齐。 (这就是现代诗歌的相对自由性。这首诗也是自由的,有的小节里诗行多一些,有的诗行少一些。)
据体验,谈诗歌的特点
同学们,只要用心去品味,你们就能发现诗歌字里行间存在的美好,发现每个作者都采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你们能根据自己读诗的体验和感受来谈谈诗歌都有哪些特点吗?
瞧一瞧别人怎么说:
诗歌是有节奏感的,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诗歌悦耳动听是因为押韵。
诗歌是有想象力的,它将许多原本无关的事物,通过想象聚在一起。
诗歌是有感情的,每一首诗都是在表达一种情感。
每首诗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诗歌里的词语常常有好几层意思。比如《繁星》里的“风雨”,在小鸟那里是指自然界的风雨,而在“我”这里就是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现代诗歌的基本要素
节奏
押韵
情感
想象
独特
丰富
这是现代诗歌创作的一些基本要素。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主动去体会,才能读出真正的“韵味”来。
主题阅读,模仿创作

模仿创作,说一说“风”
瞧一瞧 别人怎么说: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我们在课文中学习了不同诗人的作品,那些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却“视而不见”的事物,在他们的眼中是那么美好,在他们的笔下就化作一首首美妙的诗。今天,我们也来用一个生活中经常可以感受到的事物,尝试进行一次创作。
模仿创作:说说你印象中的“风”。
①风有强有弱,而且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②有的风让人感到舒适,如微风;有的风让人感到害怕,如台风。
③我们看不见风,只能通过被它吹拂的事物去感受它。
听风
静夜里,闭着眼睛,
听风。
风声告诉我,
它的行踪。
风在沙丘上狂飞,
像滚过隆隆的雷;
窜上我家屋顶,
像一群老鼠在跑在追。
大风吹进了我的梦,
吹浑了梦里的天空。
我在梦的风里飞,
风又把我吹醒。
我想:真该多多种树,
让风在树林里散步。
我们来看看金波先生关于“风”的一组作品。风,自然界无处不在的“精灵”。闭上眼睛不去看,能让我们最直接感受到风的方法是——听,原来我们还可以用“耳朵”去读诗——
读金波作品《听风》
原本无影无形的风,我们通过听可以知道它的行踪。请大家说说为什么金波先生在夜晚听风?
例:因为在安静的夜晚,能比白天更清晰地听到风的脚步声。
听出了风的什么呢?
例:听出了风的性格十分善变。它一会儿张扬地在沙丘上狂飞,一会儿又如老鼠般在屋顶上奔跑。
阅读时,这“风”让你产生了哪些联想?
例:它暴躁时就像一位急性子的爸爸,调皮时如一个淘气又可爱的孩子。
晚风藏在花丛里
晚风藏在花丛里,
不再唿哨,
不再吵闹,
像睡着了,静悄悄。
其实它和花丛在说话:
我想有间屋,
我想有个家,
我想有个爸爸和妈妈。
绿叶红花一齐回答:
绿叶当你的爸爸,
红花当你的妈妈,
这片花丛就是你的家。
夜晚听风,真是听着听着就入了梦。是听着风进入了梦乡,还是做梦时听到了风呢?似乎已经说不清了,风进了梦,梦飘在风里……风可以听到,却怎么也无法看到,因为它真的特别会玩捉迷藏。
读金波作品《晚风藏在花丛里》
●它藏在花丛里,绿叶和红花收留了它。
●它“不再唿哨”“不再吵闹”,我们也听不到它的声音了。
●虽然现在藏在花丛里,但是也许以后它又会跑到另一个地方呢!
又是一个夜晚,一切都回家的时候,风去了哪里?
对于这么调皮的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它吗?
风啊,你的家究竟在哪里呢?
风儿的家
没有声息的风,
很寂寞,很冷清;
吹响了那串风铃,
风像获得了新的生命。
风铃说:风啊,我愿做你的家,
请住进我的心中;
你给我快乐的歌,
我给你宁静的梦。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风儿的家》。
读金波作品《风儿的家》
风儿有家吗?
那么谁最懂风呢?
风铃最懂风。风铃说出了风最想听到的话。这让它不再冷清,不再寂寞,从此风儿拥有了一个家。这是一个洋溢着快乐歌声的家。风儿住进了风铃里,生命有了新的意义;也只有风儿住进来,风铃的生命才变得灵动起来。它们的合作是一个童话般的梦。
风儿没有家,为了找个家,它四处溜达,就是为了找个人说说话吧!然后它就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风从我指间穿过
风从我指间穿过
风从我指间穿过。
我已感觉到了风。
我握紧了手掌。
风里有花香。
风里有鸟鸣。
风里有歌声。
我张开了手掌。
风是自由的精灵。
风从我指间穿过。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风从我指间穿过》。
读金波作品《风从我指间穿过》
风,无形且无色,它是神奇的精灵。同学们,请说说它可以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
它可以从任何它想穿过的缝隙间,轻巧地穿过。如果我用手去感受它,它就会从我的指间穿过。
请聪明的大家展开想象,它除了从我们指间穿过,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穿过呢?
例:从窗口穿过,从湖面掠过,从汽车旁飞过……
风无处不在,你的心情决定着你能从风中得到什么。风中有花香,有鸟鸣,有歌声,还有什么呢?
例:风中有诗,风中有蝉鸣,风中有故事……
风来了,好似被你“捕捉”了,但它又机灵地逃离了。它是淘气的精灵,那么就和它玩玩这捉迷藏的游戏吧。然后,写下与风嬉闹的小诗。
展开思考,捕捉“风”
金波先生笔下的风就是一首首趣味盎然的诗,请大家谈谈,你们是怎样“捕捉”日常所感受到的“风”的呢?
怎样捕捉“风”呢?
瞧一瞧别人怎么说:
我想象着:风从城堡上穿过,吹散了天空的云。城堡感觉到了风,风里有花香,风里有鸟鸣,风里有歌声,风是自由的精灵。
淘气的风到处找家。晚风藏在树洞里,不再奔跑,不再忧伤。它好像在看书,很认真。其实它在和大树说话:我想有一个温暖的家,我想有个爸爸妈妈。所有的枝干一起回答:绿叶当你的妈妈,树枝当你的爸爸,这棵大树就是你的家。
我也经常听风。春天里,闭着眼,听风。风声告诉我,春天来了。风在山坡上奔跑,花都开了。风在树上转圈,鸟儿来了。春风吹来了绿叶,吹得森林公园绿油油的。我在风里玩耍,变成了一个小绿人。
读《其实并没有风吹过》,学作诗
其实并没有风吹过
其实并没有风吹过,
小花仍从枝头飘落,
没有说一句告别的话,
沉默是一首深情的歌。
只为另一种生活,
只为另一种快乐,
只为落花后面是果实,
小花仍从枝头飘落。
读别人的作品,我们可以模仿,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然后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下面我们就以金波先生的《其实并没有风吹过》为例,来学习如何创作小诗。
展开讨论,发现方法
请大家说说自己读完这首小诗的感受。
●我感受到了那纷纷扬扬的花瓣飘落下来,真美。
●其实没有风吹过,花儿也是会落的。
●花落了,未必是件悲伤的事情。
我们都会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好像在告诉我们,花落都是那一夜风雨的原因。因为我们太过喜欢那万紫千红的花朵,所以常常会对那风雨心生埋怨。金波先生却有了另一种发现,原来即使没有风儿吹过,小花也是会从枝头飘落的。而“落花后面是果实”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界里有太多这样的现象,人们将这叫作“自然规律”。
展开讨论,发现方法
花儿落了之后会有怎样的“另一种生活”呢?
花儿飘落之后,枝头就会挂满成熟的果实,那自然会收获丰收的喜悦……
只要你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你就成了大自然的知音,你就能读懂大自然每一种生命的故事,当然也就能和金波先生一样写出优美的诗。我们就从那些从枝头飘落的东西开始吧: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除了花儿,还有些什么会从枝头飘落呢?
叶子/果实……
发挥想象,创作成诗
范例
其实并没有风吹过,
叶儿仍从枝头飘落,
没有说一句告别的话,
沉默是一首深情的歌。
只为另一种生活,
只为另一种快乐,
只为落叶后面
是洁白的冬天,
叶儿从枝头飘落。
请大家继续想象,它们的后面又会出现怎样的“快乐生活”呢。
发散思维,挖掘创作素材
受这样的启示,你还可以想出更多的东西来吗?除了有看得见的花儿、叶儿、果实从枝头飘落之外,还会有哪些看不见的东西从枝头飘落呢?
小鸟的歌声、蝉儿的鸣叫声、金色的阳光、灿烂的星光、皎洁的月光……
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些特殊的东西从枝头飘落——时间。那么我们怎么联想到的呢?
发散思维,挖掘创作素材
时间一点点逝去,就如同落叶归根。一转眼,什么都变了,那美好的岁月,慢慢地消失,仿佛不再出现,伙伴的身影,一个接一个消失。时间仿佛是一个考验。
一切在枝头有所停留的事物,都是可以从上面飘落下来的,而飘落之后必然会出现另一种生活,另一番景象,自然也就有了另一番快乐。
创作诗歌,交流欣赏

创作小诗,全班朗诵
同学们,将你联想到的事物放在想象的枝头,感受变化带来的别样生活和快乐,就可以将这些感受写成一首首小诗了。之后,我们就进行诗歌创作朗诵会。
●我觉得非常自豪,因为我也会写诗了。
●我感觉特别美好,我喜欢诗歌的这种节奏感。
●诗歌的篇幅很短,却能快速地表达我想要表达的情感。
●原来写诗这么有趣,我还要写更多的诗。
同学们,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时,你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受?
瞧瞧别人怎么说:
分享朗诵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