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知识梳理
第3讲 蛋白质和核酸
课标解读 核心素养
1.阐明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 2.概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生命观念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科学思维 归纳演绎蛋白质的合成及有关计算,比较DNA与RNA的异同
社会责任 了解蛋白质在人体健康及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考点一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及其种类。
2.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结构、功能多样性。
(1)二肽的形成过程。
++H2O
①过程a名称:脱水缩合,场所:核糖体。
②物质b:二肽。
③结构c:肽键。
④H2O中H的来源: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O来源于羧基。
⑤一条肽链上氨基数或羧基数的确定:一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其余的氨基(或羧基)在R基上。
(2)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
正误判断
(1)胶原蛋白被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人体组织细胞吸收。 (√)
(2)组成蛋白质的21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
(3)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都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
(4)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决定蛋白质的功能。 (×)
(5)氨基酸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 (×)
(6)若是环状多肽,则一定没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 (×)
(7)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
(8)评价蛋白质食品营养价值主要依据其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
教材微点
1.(必修 1 P30“正文信息”)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2.(必修1 P32“与社会的联系”)蛋白质变性后能(填“能”或“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理由是蛋白质变性后空间结构改变,但没有破坏氨基酸之间的肽键。
3.(必修1 P32“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加热、加酸或酒精进行消毒灭菌,其原理是加热、加酸或酒精能够使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
长句突破
1.(科学思维)胰岛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还不具有降低血糖的生物活性,请从蛋白质的结构方面分析原因: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不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只有经过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后才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
2.(科学探究) 有研究显示β 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特征之一。研究人员将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牙龈蛋白酶基因敲除,利用健康小鼠进行实验,验证牙龈蛋白酶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有害蛋白,其实验思路是将多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平均分成两组,让一组小鼠大脑感染敲除牙龈蛋白酶基因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另一组小鼠大脑感染正常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大脑中β 淀粉样蛋白的含量。 广谱抗生素无法根除牙龈卟啉单胞菌,并且可能使该菌产生抗性,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思路是研制抑制牙龈蛋白酶等有害蛋白活性的药物(答案合理即可)。
1.常考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
提醒 载体与受体的区别
载体是协助物质运输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是运输氧的载体,细胞膜上有运输葡萄糖、Na+、K+等的转运蛋白;受体是接受信号分子的蛋白质,如神经递质受体、激素分子受体,其主要作用是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
2.蛋白质形成过程中的相关数量关系。
(1)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的计算。
①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②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2)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
①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不考虑形成二硫键)。
肽链 数目 氨基 酸数 肽键 数目 脱去水 分子数 蛋白质相对 分子质量 氨基 数目 羧基 数目
1条 m m-1 m-1 am-18(m-1) 至少 1个 至少 1个
n条 m m-n m-n am-18(m-n) 至少 n个 至少 n个
注:假设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提醒 ①环状肽特点是肽键数与氨基酸数相同,即肽键的数目=脱去的水分子的数目=氨基酸的数目。
②如果形成二硫键,需考虑每形成一个二硫键需去掉两个H。
(3)利用原子守恒计算肽链中原子数。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解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在一个氨基酸中,若不考虑R基,至少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在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时,要失去部分氢原子和氧原子,但是碳原子、氮原子的数目不会减少。多肽中的相关数量关系如下:
①碳原子数=氨基酸的个数×2+R基上的碳原子数。
②氢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氢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③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④氮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的总数。
提醒 由于R基上的碳原子数不容易确定,且氢原子数较多,因此以氮原子数或氧原子数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个数最为简便。
角度一 围绕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考查结构与功能观
1.(2023·河北唐山调研)如图为某多肽的结构简图,对该多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脱水缩合过程中减少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4
B.有4种不同的侧链基团
C.氨基酸种类数和氨基酸数不相等
D.含有3个肽键,为四肽
解析 形成该多肽的过程中,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3=54,A项正确;该多肽的4个氨基酸的侧链基团(R基)依次是—CH2—CH2—COOH、—CH3、—CH2SH、—CH3,共3种,即氨基酸种类数与氨基酸数不相等,B项错误、C项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该多肽含有3个肽键,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为四肽,D项正确。
答案 B
2.(不定项)生长激素是垂体合成分泌的一种蛋白类激素,该激素由19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成一条肽链后盘曲折叠而成,能促进长骨的生长及蛋白质的合成。若婴儿缺乏该激素,会导致侏儒症的出现。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长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B.给缺乏生长激素的个体喂食适量的生长激素,可使其正常生长
C.生长激素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191个氮原子
D.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生长激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1a-3 438
解析 生长激素是垂体合成分泌的一种蛋白类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A项正确;给缺乏生长激素的个体注射适量的生长激素,可使其正常生长,生长激素不能口服,因为生长激素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分解,B项错误;生长激素是由19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成一条肽链后盘曲折叠而成的,故其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至少含有191个氮原子,C项正确;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一个由一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191个氨基酸,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191a-18×190=191a-3 420,D项错误。
答案 AC
角度二 结合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3.(2022·湖南卷)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其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胶原蛋白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B.皮肤表面涂抹的胶原蛋白可被直接吸收
C.胶原蛋白的形成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D.胶原蛋白比蛋清蛋白的营养价值高
解析 蛋白质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A项错误;胶原蛋白为生物大分子物质,涂抹于皮肤表面不能被直接吸收,B项错误;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胶原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C项正确;根据题意,胶原蛋白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高,而人体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自身可以合成,衡量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组成比例,因此并不能说明胶原蛋白比蛋清蛋白的营养价值高,D项错误。
答案 C
4.(不定项)(2023·聊城模拟)用高浓度的尿素溶液处理从细胞中分离纯化的蛋白质,可使其失去天然构象变为松散肽链(称为“变性”);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又可以恢复原来的空间结构(称为“复性”),且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尿素与蛋白酶的作用效果相同
B.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过氧化氢酶经高浓度尿素溶液处理后活性不变
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解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尿素处理蛋白质后,蛋白质还可以复性,但蛋白酶处理蛋白质后不能复性,A项错误;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B项正确;过氧化氢酶经高浓度尿素溶液处理后失去天然构象变为松散肽链(称为“变性”),由于结构决定功能,其经过尿素处理后结构改变,因此其活性也发生改变,C项错误;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但其肽键没有断裂,因此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项错误。
答案 B
角度三 围绕蛋白质的合成及相关计算,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5.(2023·枣庄质检)如图所示,该蛋白质分子共由67个氨基酸构成,包括两条多肽链和一个环状肽。数字代表两条多肽链上氨基酸的起止数字,该蛋白质由二硫键(两个—SH形成—S—S—)相连,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蛋白质分子至少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
B.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氧原子67个
C.该蛋白质分子含有肽键65个
D.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7a-1 174
解析 环状肽可能没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所以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A项正确;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O原子的数量为(18-1+2)+(14-1+2)+35=69(个),B项错误;该蛋白质共有肽键(32-2)+35=65(个),C项正确;一个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32个氨基酸)和一个环状肽(35个氨基酸)组成,且它们之间由二硫键(两个—SH形成—S—S—)相连,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35)×a-[65×18+2×2]=67a-1 174,D项正确。
答案 B
6.(不定项)近年来的研究初步表明,β AP(β 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征。β AP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APP形成β AP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β AP,有紫色反应
B.β AP的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
C.一个β AP分子中至少含有39个肽键
D.β 分泌酶很可能是突变基因表达的产物
解析 根据题意,β AP(β 淀粉样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紫色,A项正确;“β AP(β 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征”,则β 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B项正确;据图分析,β AP分子中氨基酸数=695-596-(695-635)=39,则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8个,C项错误;β AP的形成过程需在β 分泌酶和γ 分泌酶的作用下将APP分解,正常的机体发生病变,很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项正确。
答案 ABD
考点二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核酸的结构层次。
提醒 有的RNA也有空间结构,如tRNA等。
2.核酸的种类。
(1)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2)“三看”法快速确认DNA、RNA。
3.核酸的功能与分布。
提醒 DNA是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
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常见的多聚体是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相应的单体是单糖、氨基酸和核苷酸等。
(2)生命的核心元素是碳。
正误判断
(1)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
(2)与DNA相比,RNA特有的化学物质组成是胸腺嘧啶(T)和脱氧核糖。 (×)
(3)细胞中的DNA一定有氢键,RNA一定没有氢键。 (×)
(4)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DNA基本相同,RNA不完全相同。 (√)
(5)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
(6)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
(7)大肠杆菌体内既有DNA,又有RNA,但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
教材微点
1.(必修1 P34“问题探讨”)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的原因是DNA是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有所区别。DNA鉴定技术还可以应用在研究人类起源、不同类群生物的亲缘关系等方面。
2.写出下列DNA、RNA、ATP和核苷酸中“A”的含义。
长句突破
1.(科学思维)组成细胞的六种化合物,哪些有物种的特异性 哪些没有物种的特异性
提示 蛋白质、核酸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因而可以从分子水平上区分不同物种的亲缘关系。糖类、脂质、水、无机盐则没有物种的特异性。
2.(生命观念)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这给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原因是RNA是单链,易受环境影响,结构不稳定,导致复制时容易出错,故易发生变异(从结构方面回答)。
1.比较法区分生物体中核苷酸种类与碱基种类。
病毒 细胞生物
2.列表法比较核酸、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和氧化分解产物。
比较项目 DNA RNA 蛋白质
初步水 解产物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多肽
彻底水 解产物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和磷酸 核糖、含氮碱基和磷酸 氨基酸
氧化分 解产物 CO2、H2O、尿素和磷酸盐等 CO2、H2O 和尿素
3.核酸与蛋白质的比较。
项目 核酸 蛋白质
DNA RNA
元素 C、H、O、N、P C、H、O、N、P C、H、O、N等
组成 单位 氨基酸
形成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中复制产生 主要在细胞核中转录生成 核糖体
分子 结构 一般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一般为单链结构 多种多样的空间结构
结构多样性 的决定因素 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 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
角度一 借助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1.如图甲、乙、丙为核苷酸和核酸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肠杆菌细胞中的甲共有8种
B.当m为胸腺嘧啶时,a应该为脱氧核糖
C.在多个甲聚合成丙的过程中会产生水
D.图乙所示物质是人的主要遗传物质
解析 大肠杆菌含有2种核酸,故共有8种核苷酸,即甲共有8种,A项正确;当m是胸腺嘧啶时,甲为脱氧核苷酸,a应该为脱氧核糖,B项正确;多个甲核苷酸聚合成丙RNA的过程中,会形成磷酸二酯键,也会脱去水,C项正确;图乙是DNA,是人的遗传物质,D项错误。
答案 D
2.(2023·重庆阶段练习)已知真核细胞内的甲、乙两种核酸分子的部分碱基序列分别为5'AACGTTA…GGCATC 3'、5'GAUGCC…UAACGUU 3',且甲为双链结构,乙为单链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分布在细胞核内,乙只分布在细胞质内
B.甲中存在碱基对,乙中不存在碱基对
C.甲或乙可能是该细胞的遗传物质
D.乙可能是以甲为模板转录而来的
解析 根据分析可知,甲为DNA,乙为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分布,而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在细胞核内也有分布,A项错误;甲为DNA,一般为双链,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而乙为RNA,一般为单链,不构成碱基对,但在tRNA内部部分碱基形成碱基对,B项错误;真核细胞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但DNA是遗传物质,所以甲是该细胞的遗传物质,C项错误;甲为DNA,乙为RNA,根据甲和乙之间两条链反向时碱基互补,可知乙可能是以甲为模板转录而来的,D项正确。
答案 D
角度二 结合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3.(2023·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结合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与DNA结合后都能调控基因表达
B.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子结合启动转录的起始
C.RNA与蛋白质的结合在细胞生物中普遍存在
D.DNA与RNA的结合可发生在HIV中
解析 DNA和DNA水解酶结合后无法调控基因表达,A项错误;RNA聚合酶是结合在启动子上的,从转录复合体组装开始转录,B项错误;RNA主要分为mRNA、tRNA和rRNA,rRNA与蛋白质组成核糖体,在翻译过程中mRNA、tRNA都至少与核糖体结合,所以RNA与蛋白质的结合在细胞生物中普遍存在,C项正确;HIV是艾滋病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异养生物,病毒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内的代谢系统和营养物质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所以DNA与RNA的结合发生在宿主细胞中,D项错误。
答案 C
4.(2023·河北石家庄模拟)构成细胞的几种常见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及其组成元素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有机化合物种类 组成元素
甲 C、H、O
乙 C、H、O,有些种类还含有N和P
丙 C、H、O、N,有些种类还含有S
丁 C、H、O、N、P
A.基因中不含甲类化合物
B.肺炎链球菌中肯定有乙类化合物
C.叶绿体中不含丙类化合物
D.真核细胞中丁类化合物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解析 由元素组成可推知,甲类化合物是糖类,乙类化合物是脂质,丙类化合物是蛋白质,丁类化合物是核酸。基因中含有糖类中的五碳糖,A项错误。肺炎链球菌中肯定含有脂质类物质,B项正确。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酶均为蛋白质,C项错误。真核细胞中丁类化合物可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D项错误。
答案 B
1.经典重组 判断正误
(1)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2020·全国卷Ⅰ,1C) (√)
(2)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海南卷,1C) (×)
(3)细胞中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全国卷Ⅲ,1C) (×)
(4)原核生物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海南卷,2C) (√)
(5)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全国卷Ⅰ,1A) (√)
2.(2022·浙江1月选考)膜蛋白的种类和功能复杂多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质膜内、外侧的蛋白质呈对称分布
B.温度变化会影响膜蛋白的运动速度
C.叶绿体内膜上存在与水分解有关的酶
D.神经元质膜上存在与K+、Na+主动转运有关的通道蛋白
解析 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在膜内外两侧分布不对称,A项错误;由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温度可以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所以温度变化会影响膜蛋白的运动速度,B项正确;水的分解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C项错误;神经元质膜上存在与K+ 、Na+主动转运有关的载体蛋白,而通道蛋白参与的是协助扩散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D项错误。
答案 B
3.(2021·全国甲卷)已知①酶、②抗体、③激素、④糖原、⑤脂肪、⑥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③④⑤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C.①②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④⑤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解析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的衍生物、脂质等,只有蛋白质才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A项错误;糖原是生物大分子,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且激素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B项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氨基酸和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C项正确;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脂肪是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D项错误。
答案 C
4.(2020·江苏卷)下列关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碳链是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基础
B.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
C.细胞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脱水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
D.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来催化
解析 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项正确;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单糖、二糖以及脂质等不属于生物大分子,B项错误;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是以小分子为基本组成单位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的,C项正确;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来催化,D项正确。
答案 B
5.(2018·全国卷Ⅲ)回答下列与蛋白质相关的问题:
(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 这一细胞器上形成的。合成的蛋白质中有些是分泌蛋白,如 (填“胃蛋白酶”“逆转录酶”或“酪氨酸酶”)。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高尔基体,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是 。
(2)通常,细胞内具有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需要有正确的氨基酸序列和 结构。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通常,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 。
(3)如果DNA分子发生突变,导致编码正常血红蛋白多肽链的mRNA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但未引起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其原因可能是 。
解析 (2)蛋白质中正确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决定了其生物学功能;蛋白质变性是空间结构遭到了破坏,失去了生物活性。变性蛋白质的肽键暴露出来,暴露的肽键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降解。(3)编码血红蛋白多肽链的mRNA序列中一个碱基被替换,但其未引起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改变,说明突变前后mRNA上相应密码子对应同一种氨基酸,即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
答案 (1)氨基酸 核糖体 胃蛋白酶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2)空间 蛋白质变性使肽键暴露,暴露的肽键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降解
(3)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