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外发布,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粤港澳地区相比,成渝地区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A.人才、科技实力雄厚 B.矿产、水力资源丰富
C.水运、陆运交通便捷 D.工业、服务业基础雄厚
2.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主要应( )
①加强核心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②健全城市体系,控制中小城市发展
③增强城市群内各级城市的分工协作 ④增强核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阿塞拜疆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合作国,位于亚欧交界处的南高加索地区东部,是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首都巴库是里海的一个大港口,19世纪巴库因为石油业的发展曾被称为“黑城”,巴库古城于2000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新城也陆续建了多个酷炫的现代化地标性建筑。巴库的经济长期依赖于石油业,如今的巴库正在积极谋求城市的转型。下图为阿塞拜疆位置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巴库积极谋求转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阿塞拜疆地理位置优越是转型的优势条件
B.巴库严重依赖石油的经济,易受世界油价影响
C.石油能源地位下降,迫使巴库转型
D.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过于依赖石油的经济结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4.下列有关阿塞拜疆参与“一带一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带一路”给巴库经济转型提供了新机遇
B.中国向阿塞拜疆出口车辆、通讯设备,进口石油
C.阿塞拜疆可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交通物流
D.“一带一路”合作能促进该国经济发展,促使人口均衡分布
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9市,面积约2万km 。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推动了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116.32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8244.46亿元,2021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下图示意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比重统计。据此完成5~7题。
5.有关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80—1985年,第二产业产值增幅最快 B.2010—2015年,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
C.1980—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 D.1980—2015年,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6.2021年珠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这主要得益于( )
A.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 B.体力劳动者的大量迁入
C.高新技术产品的输入 D.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7.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最根本的原因是( )
A.市场规模扩大 B.交通网络完善 C.科学技术创新 D.海外产业转入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造林需要由工程措施改善自然条件,提供适生环境。该地某小流域有宽广而平坦的塬面,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塬面条田连片,沟坡林草茂密,沟底坝库相连。下图为“该小流域塬面附近综合治理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在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工程措施对造林的主要作用是( )
A.平整土地 B.增加水分 C.改善热量 D.提高肥力
9.该小流域沟头防护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溯源侵蚀 B.增加农业用水 C.减少雨水下渗 D.拦截泥沙造田
10.近年来,该地由打坝淤地转为人工削坡填沟增加沟道耕地数量,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来源减少 B.人工成本上升 C.河流径流减小 D.人口增长迅速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如下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
A.技术水平较低 B.资金相对欠缺 C.气候条件恶劣 D.地质条件复杂
12.如果“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得以实施,将( )
A.解决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 B.增加雅鲁藏布江下游水量
C.促进新疆地区的农业增产 D.破坏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13.“红旗河”调水设计线路绕行于青藏高原边缘,而没有经过青藏高原内部的原因可能是( )
①利用天然地势落差实现河流自流 ②保护高原内部生态环境
③缩短路线,节省投资 ④高原内部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锦州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组织了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下图是他们调研后绘制的某地区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该地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发生变化可能是由于( )
A.过度采矿 B.滥垦耕地 C.滥伐森林 D.过度放牧
15.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内蒙古高原 B.江南丘陵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16.要改善该地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应该( )
A.大力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B.合理放牧,核定载畜量
C.多打水井,增加地表水源 D.开垦草地,扩大农田面积线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首次采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锦州某高中地理学习小组搜集了氢能制备的相关资料,下图为我国氢能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17~19题。
17.“绿氢”相对于“灰氢”和“蓝氢”( )
A.终端应用广泛 B.产业链条完整
C.储存运输安全 D.制备过程清洁
18.“绿电”即绿色电力,是指通过零二氧化碳排放(或趋近于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过程得到的电力。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使用的“绿电”主要是( )
A.风电和光电 B.水电和光电 C.风电和核电 D.水电和风电
19.我国发展“绿氢”能源可以( )
A.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环境安全 B.捕捉和封存二氧化碳,改善大气质量
C.改变富煤少油现状,保障能源安全 D.降低可再生能源比重,优化产业结构
下图示意荷兰于2018年8月建造的世界首个“漂浮农场”,它漂浮在鹿特丹港海面上,吃水深度约1.5米,有走廊与陆地连接。“漂浮农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顶部装有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其他四面为透明玻璃墙。上层为奶牛放养区,下层有牧草区(通过无土栽培及LED照明控温种植)、牛奶生产区、奶牛排泄物处理区等。据此完成20~21题。
20.建造“漂浮农场”需要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当地拥有( )
A.先进的技术 B.充足的光照 C.宽阔的较深水域 D.便捷的交通运输
21.荷兰政府鼓励发展“漂浮农场”主要目的是( )
A.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B.促进生态循环
C.缓解土地紧缺 D.节省劳动力
碳源与碳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碳源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土地的利用方式变化会引起“碳源”和“碳汇”的变化。下表示意2000—2010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单位:104t)。据此完成22~24题。
年份/年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碳排放 总量 碳源与碳汇的比值
2000 44.05 -27.75 -0.16 -10.58 426.31 -0.03 431.85 12.21
2005 43.53 -28.24 -0.15 -10.65 752.89 -0.03 757.35 20.39
2010 43.10 -28.19 -0.13 -10.78 1190.41 -0.03 1194.37 31.52
22.鄱阳湖区“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A.建设用地 B.耕地 C.草地 D.林地
23.2000—20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量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促使气候增暖 B.增加土壤肥力 C.提升生态安全 D.改善人居环境
24.为实现鄱阳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合理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 B.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C.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D.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每年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2020~2022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均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我国各省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
材料二 下表为中国与世界2012~2017年人均耕地面积情况。
年份 地区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中国(亩/人) 1.497 1.490 1.482 1.473 1.463 1.460
世界(亩/人) 2.97 2.94 2.925 2.91 2.9 2.89
(1)根据材料二,绘制我国或世界(任选其一)2012~2017年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并概括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6分)
(3)简述我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主题的意义。(4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生态脆弱区是指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往往是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区域。东北林草交错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下图为东北林草交错区示意图。
(1)分析东北林草交错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8分)
近年来,地处东北林草交错区的兴安盟大力开展草原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草原虫害防治项目,向当地牧民发放草原灭蝗牧鸡16万只。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2)说明当地牧民饲养草原牧鸡的好处。(6分)
东北林草交错区针对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困难、工程护坡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在较干旱的区域采取了植生袋修复的方法。植生袋内部填充土壤和营养成分,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不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随时间推移,护坡愈加牢固。下图为两种护坡方式景观图。
(3)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说明植生袋护坡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污染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就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或者在生产过程中使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或明显受到影响的那些产业。下表为2000—2011年中国四大区域及区域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表。
地区 省区范围 转入产业 转出产业
西部地区 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 塑料、原煤、硫酸、原油、纯碱、水泥、乙烯、天然气、化学、农药、化肥 无
东北地区 辽宁、吉林、黑龙江 无 除水泥外所有产品
中部地区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纯碱、化肥、水泥 天然气、塑料、原油、平板玻璃、生铁
东部地区 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平板玻璃、生铁、粗钢 原煤、天然气、硫酸、化肥、水泥、纯碱
(1)归纳我国国内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的特征。(6分)
(2)简析西部地区“吸引”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的原因。(6分)
(3)简述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6分)
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C C D B D C B A A D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D A B D A A C C D A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25.(1)绘图参考下图。
特点:我国的耕地面积呈持续性减少趋势,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
(2)山地、丘陵比重大;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
(3)增强底线思维和法制观念;提升全社会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和依法依规用地意识。
26.(1)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交界处,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区域降水空间差异大,降水变率大;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流水侵蚀;位于我国东北,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多大风,春季地表解冻,易受风力侵蚀。
(2)无农药残毒,减少了草牧场污染;养鸡给草原增加有机肥料,提高了土地肥力;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绿色鸡肉食品,增加农产品种类;增加牧民收入,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参与灭蝗工作的积极性。
(3)当地气候干燥降水少,植生袋能蓄水存水,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当地土层浅薄,植生袋能改善土壤,增加养分,保证植物生长所需养分。
27.(1)西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入区;东北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出区;东、中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选择性转移区。
(2)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是我国天然的能源与化工基地;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等相对较低;西部大开发促使西部地区大量招商引资,对企业的环保要求较低,导致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
(3)西部地区生态脆弱,大量污染物排放易导致该地生态环境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西部地区威胁全国生态安全;西部地区治理能力较弱,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使区域环境风险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