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B.为检验一碱性洗涤液中是否含有,可取少量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说明洗涤液中还含有
C.为了检验菠菜中的铁元素,可先将菠菜灼烧、溶解、过滤,然后取少量滤液于一试管中,先加入过量双氧水,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
D.取少量待测液于一试管中,先滴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接着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若此时溶液变红,则说明此待测液中有而没有
2.下列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
B.澄清透明溶液:
C.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中:
D.溶液中:
3.要除去中含有的、、,应选择的试剂是( )
A.氯气 B.NaOH C.铁粉 D.氨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能与铁反应,所以液氯不能保存在钢瓶中
B.铝合金是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合金
C.实验时多余的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D.储氢合金储存氢气过程是化学过程
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2的无色溶液中:Na+、Al3+、MnO、SO
B.饱和氯水中:Ag+、Fe2+、Br-、NO
C.0.1mol·L-1NaHSO4溶液中:Na+、Mg2+、Cl-、NO
D.能溶解氧化铝的溶液中:K+、Ca2+、Cl-、HCO
6.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FeCl2样品溶于盐酸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原FeCl2样品已变质
B 将Na2SO3样品溶于水,滴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原Na2SO3样品已变质
C 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3滴稀硫酸,再加入10%的H2O2溶液 滴入稀硫酸未见溶液变蓝;加入H2O2溶液后,溶液立即变蓝 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强于I2
D 向5mL0.5mol/LNaHCO3溶液中滴入2mL1mol/L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且有无色气体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BaCl2=BaCO3↓+ 2NaCl+CO2↑+H2O
A.A B.B C.C D.D
7.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B.明矾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
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8.下列反应最终能生成含三价铁的化合物的是
①过量Fe与HNO3 ② 铁丝在硫蒸汽中燃烧 ③过量的Fe在Cl2中燃烧
④铁与CuCl2溶液反应 ⑤Fe(OH)2露置于空气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 D.③⑤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MnO2Cl2HCl
B.FeFeCl2Fe(OH)2
C.AlCl3Al(OH)3 NaAlO2
D.KBr KIKCl
10.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
A.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3+
B.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2+
C.若溶液中有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
D.若溶液中有Fe2+,则一定有Cu析出
11.常温下,物质的量均为0.01mol的Na、Mg、Al、Si分别与下列试剂反应,其剧烈程度及充分反应后产生H2的量(n)如表所示:
H2O 强酸溶液 强碱溶液 n(H2)/(10-2mol)
Na 剧烈反应 爆炸 剧烈反应 0.5
Mg 反应缓慢 剧烈反应 无反应 1.0
Al 反应很慢 反应较快 反应较快 1.5
Si 无反应 无反应 反应缓慢 2.0
上述实验中,生成H2的量最多的是A.Na B.Mg C.Al D.Si
12.将一定质量的和混合固体粉末溶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含有
B.与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D.混合固体中
13.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但没有气体放出的是
A.稀硫酸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二、填空题
14.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H2、②铝、③CaO、④CO2、⑤H2SO4、⑥Ba(OH)2、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澄清液体、⑧氨水、⑨稀硝酸、⑩Al2(SO4)3
(1)上述各物质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物质编号):
分类标准 金属单质 氧化物 溶液 胶体 电解质
属于该类的物质 ___ ____ ____ ____ ____
(2)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 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少量的④通入⑥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再变成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5.铁是生产、生活及生命中的重要元素。
I.血红蛋白(Hb)中的铁元素呈正二价,能与 O2 分子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从而有输送氧的能力。
(1)NaNO2 因具有氧化性也能使血红蛋白丧失与 O2 结合能力,原因是氧化了血红蛋白中的_____,药品美蓝是其有效的解毒剂,解毒时美蓝发生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现有一瓶放置了一段时间的某浓度的 FeCl2 溶液,请设计实验检验其中是否含有 Fe3+__________;
(3)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正盐,可用作高效水处理剂,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II.普通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的某种氧化物和氢气,该氧化物和氢气在高温下发生逆反应得到“引火铁”。
(1)若一定量的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 44.8LH2(已换算到标况下),则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mol;
(2)“引火铁”是一种极细的铁粉,它在空气中可以自燃,其原因是_____。
16.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研究意义重大。
(1)医疗上流行的“理疗特效热”,是利用铁缓慢氧化放出均匀、稳定的热,使患处保持温热状态。若56g铁粉完全被氧化成氧化铁,则需要消耗标况下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_L。
(2)当人体缺铁时,往往需要吃补铁保健品。人体能够吸收的是+2价的铁,但是+2价的铁很容易被氧化。检验某固体补铁剂中铁元素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法及结论为___________。
(3)氯化铁的用途之一是五金蚀刻,蚀刻产品有眼镜架、钟表、电子元件和不锈钢标牌等。氯化铁溶液蚀刻不锈钢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湿法制备高铁酸钠反应体系中有六种微粒:Fe3+、ClO-、OH-、、Cl-、H2O,则湿法制高铁酸钠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氧化剂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lmol高铁酸钠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17.Al和FeO的混合物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可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取4份质量均为mg的Al和FeO的混合物(混合物中Al和FeO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3),进行如下实验。
(1)将第一份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将第二份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充分反应。
①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先加入足量稀硫酸,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向①中所得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按反应的先后顺序写出该过程中铝元素参与的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第三份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充分反应后,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V1L;将第四份直接加入足量稀盐酸中,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V2L,则V1_______V2(填“>”“<”“=”)
18.Fe(OH)2很不稳定,露置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
(1)Fe(OH)2被氧化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获得白色的Fe(OH)2沉淀,可以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①为防止FeSO4溶液中含有Fe3+,常在其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
②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③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检验FeSO4溶液中是否有Fe3+存在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两条科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身体中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中不是以金属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亚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亚铁离子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
在新生代的海水里有一种铁细菌,它们提取海水中的亚铁离子,利用酶为催化剂把它转变成它们的皮鞘(可以用Fe2O3来表示其中的铁),后来便沉积下来形成铁矿:该反应的另一种反应物是CO2,反应后CO2转变成有机物(用甲醛CH2O表示)。
(1)这两则科普信息分别介绍了人体内和海水中的亚铁离子与铁离子(或者铁的高价化合物)相互转化的事实,方法和途径。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性,铁离子具有_______性,第二则则信息中CO2是_______剂。
(2)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为Fe3+离子。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如下:Fe(NO3)3+NaOH+Cl2→Na2FeO4+NaNO3+NaCl+H2O
配平上述反应_______,并分析_____元素被氧化,当生成3mol还原产物时,转移电子的总数为_______。
20.a(g)镁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镁完全反应后,测得氢气在常温时的体积为V(L),则常温下l mol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L。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氯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氯气可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氯气无漂白性,故A错误;
B.Cl-、Br-、I-等离子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难溶于硝酸的沉淀,所以滴入几滴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如果有沉淀产生,不能说明洗涤液中还含有Cl-,故B错误;
C.将菠菜灼烧,菠菜中的铁元素会转化为氧化铁,加水不溶解,所以应该加硝酸溶解,或加稀硫酸和双氧水,然后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故C错误;
D.滴入几滴KSCN溶液不显红色,可知不含铁离子,再滴几滴新制的氯水,变为红色,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原溶液中有Fe2+而没有Fe3+,故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强碱性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亚铁离子均反应,A错误;
B.四种离子不反应可以共存,B正确;
C.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为酸性,碳酸根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铁离子和均会反应,D错误;
故选B。
3.C
【分析】、、都可与Fe反应,可用铁粉除杂,且不引入新杂质,以此解答。
【详解】A.氯气可与反应生成,导致所需物质减少,A不符合题意;
B.NaOH可与反应生成Fe(OH)2沉淀,影响被提纯物质的性质,B不符合题意;
C.加入铁粉,、、都可与Fe反应生成,过量的铁粉可过滤除去,不引入新杂质,C符合题意;
D.氨水与溶液中的各种微粒都发生反应,使所需物质减少,且引入新的杂质,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净化、除杂的知识。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的异同,在除杂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与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反应,且不能引入新杂质,本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
4.D
【详解】A.氯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铁反应,但常温下干燥的氯气与铁不反应,所以液氯能保存在钢瓶中,A不正确;
B.铁合金是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合金,铝合金的应用排在第二位,B不正确;
C.实验时用剩的块状钠放回原试剂瓶,而钠的碎屑通常用酒精溶解掉,C不正确;
D.储氢合金储存氢气时,与氢气结合生成金属氢化物,稍加热又会释放出氢气,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MnO在水溶液中显紫色,A不符合题意;
B.饱和氯水中含有氯气,氯气可氧化Fe2+,且Ag+与Br-会反应生成沉淀,B不符合题意;
C.0.1mol·L-1NaHSO4溶液中存在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与Mg2+、Cl-、NO均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能溶解氧化铝的溶液可以为强酸溶液,也可以为强碱溶液,不管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HCO均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A、将FeCl2样品溶于盐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即原FeCl2样品已变质,故A说法正确;
B、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32-氧化成SO42-,产生白色沉淀,但不能说明Na2SO3已变质,故B说法错误;
C、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淀粉KI溶液中滴入稀硫酸,未见溶液变蓝色,说明没有碘单质的生成,当加入H2O2溶液后,溶液立即变蓝,说明I-被H2O2氧化成I2,推出H2O2的氧化性强于I2,故C说法正确;
D、HCO3-在水中发生电离:HCO3- H++CO32-,Ba2+与CO32-结合生成BaCO3沉淀,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H+增多,H+与HCO3-发生反应生成CO2,即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BaCl2=BaCO3↓+2NaCl+CO2↑+H2O,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点睛】选项D为本题的难点,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CO3- H++CO32-,氯化钡在溶液中可电离出Ba2+,Ba2+与CO32-结合生成BaCO3沉淀,使平衡正向移动,H+浓度增大,则H+与HCO3-反应生成水和CO2,类似的还有Fe2+与HCO3-反应生成FeCO3沉淀等等。
7.C
【详解】试题分析:A、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错误;B、明矾只能起到净水作用,不能杀菌消毒,错误;C、碳酸氢钠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水,所以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正确;D、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原料,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物质用途的判断
8.D
【详解】试题分析:① Fe与HNO3反应生成Fe3+,由于Fe过量,Fe3+会继续与Fe单质反应生成Fe2+,①错误;② 铁丝在硫蒸汽中燃烧生成FeS,②错误;③过量的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③正确;④铁与CuCl2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2+,④ 错误;⑤Fe(OH)2露置于空气中,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OH)3,⑤正确。故答案D。
考点:考查Fe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9.C
【详解】A.MnO2与浓盐酸反应共热制取氯气,而与稀盐酸不能反应,A错误;
B.Fe与Cl2反应产生FeCl3,B错误;
C.AlCl3与氨水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Al(OH)3沉淀,Al(OH)3是两性物质,可以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产生NaAlO2溶液,C正确;
D.物质的氧化性Br2>I2,使用KBr与I2不能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0.B
【详解】氧化性是Fe3+>Cu2+>Fe2+,还原性是Fe>Cu,则
A、若无固体剩余,这说明铁粉完全被氧化,但此时溶液中不一定还有Fe3+,A不正确;
B、若有固体存在,则固体中一定有铜,可能还有铁,因此溶液中一定有Fe2+,B正确;
C、若溶液中有Cu2+,则也可能有部分铜已经被置换出来,因此不一定没有固体析出,C不正确;
D、若溶液中有Fe2+,但如果溶液铁离子过量,则不一定有Cu析出,D不正确;
答案选B。
11.D
【详解】在反应过程中,Na由0价变为+1价,失去1个电子,Ma由0价变为+2价,失去2个电子,Al由0价变为+3价,失去3个电子,Si由0价变为+4价,失去4个电子,相同物质的量的4种物质,失去电子越多,生成的氢气越多,生成氢气最多的是Si;
故选D。
12.C
【详解】A.由题可知和的混合固体与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故反应后的溶液不含,A错误;
B.与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错误;
C.由题意可知,与盐酸反应的,,则与反应的,故,产生,则由,可得,故,C正确;
D.混合固体中,D错误;
故选C。
13.B
【详解】A.铁片放入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但有气体放出,A错误;
B.铁片放入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没有气体放出,B正确;
C.铁片放入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片溶解析出铜,由于析出铜的质量大于反应的铁的质量,溶液质量减小,没有气体放出,C错误;
D.铁片放入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片溶解析出银,由于析出银的质量大于反应的铁的质量,溶液质量减小,没有气体放出,D错误;
故选B。
14. ② ③④ ⑧⑨ ⑦ ③⑤⑥⑩ 2HNO3+Ba(OH)2=Ba(NO3)2+2H2O CO2+Ba2++2OH-=BaCO3↓+H2O 4Fe(OH)2+O2+2H2O=4Fe(OH)3
【详解】(1)①H2是非金属单质、②铝是金属单质、③CaO是金属氧化物,CaO为化合物,同时水溶液导电,属于电解质、④CO2是非金属氧化物、⑤H2SO4为化合物,同时水溶液导电,属于电解质、⑥Ba(OH)2为化合物,同时水溶液导电,属于电解质、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澄清液体属于胶体、⑧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溶液、⑨稀硝酸是硝酸的水溶液,属于溶液、⑩Al2(SO4)3为化合物,同时水溶液导电,属于电解质;则答案为:②;③④;⑧⑨;⑦;③⑤⑥⑩;
(2)由离子反应H++OH-= H2O知,该反应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水与可溶性盐的反应,因此满足条件的是硝酸与氢氧化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NO3+Ba(OH)2=Ba(NO3)2+2H2O。
(3)少量的④通入⑥的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Ba2++2OH-=BaCO3↓+H2O。
(4)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再变成红褐色沉淀,是因为Fe(OH)2被O2氧化生成了Fe(OH)3沉淀,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15. 二价铁 氧化 取样,滴加 KSCN 溶液,若溶液呈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有 Fe3+,反之则没有 Na2FeO4→2Na++FeO42- 4mol 引火铁表面积很大,加快了与氧气反应速度
【详解】I.(1)NaNO2因具有氧化性也能使血红蛋白丧失与O2结合能力,原因是氧化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药品美蓝是其有效的解毒剂,这说明该物质具有还原性,因此解毒时美蓝发生氧化反应;(2)一般用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则实验操作是取样,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呈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有Fe3+,反之则没有;(3)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正盐,其电离方程式为Na2FeO4=2Na++FeO42-;
II.(1)44.8L氢气的物质的量是2mol,则转移电子为2mol×2=4mol;(2)由于引火铁表面积很大,加快了与氧气反应速度,因此引火铁在空气中可以自燃。
16.(1)16.8
(2)将补铁剂研细后用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滴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已被氧化
(3)2Fe3++Fe=3Fe2+
(4) 2Fe3++3ClO-+10OH-=2+3Cl-+5H2O Fe ClO- 3
【解析】(1)
设需要消耗标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由反应方程式4Fe+3O2=2Fe2O3,可得关系式,解得V=16.8L;
(2)
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络合物而导致溶液呈血红色,所以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其检验方法为研细后用盐酸溶解,滴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已被氧化;
(3)
氯化铁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该溶液蚀刻不锈钢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4)
湿法制备高铁酸钠,则为产物,Fe3+为反应物,Fe元素化合价升高3价,ClO-为反应物,是氧化剂,Cl-为生成物,化合价降低共2将,该离子反应为2Fe3++3ClO-+10OH-=2+3Cl-+5H2O,Fe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的元素是Fe,Cl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化剂是ClO-,生成2mol高铁酸钠时反应转移6mol电子,则生成lmol高铁酸钠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17.(1)
(2)
(3)=
【解析】(1)
反应前的混合物为Al和FeO,加入NaOH溶液中后,Al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先加入稀硫酸,再加入NaOH溶液,铁元素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铝元素参与的反应共3个,依次是、、;
(3)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关系2Al~3Fe,即2mol Al可以生成3mol Fe,2mol Al和3mol Fe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
18.(1)4Fe(OH)2+O2+2H2O=4Fe(OH)3
(2) 铁粉 煮沸 防止空气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进入溶液 KSCN溶液
【详解】(1)Fe(OH)2很不稳定,露置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生成Fe(OH)3,反应的化学方程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 4Fe(OH)2+O2+2H2O=4Fe(OH)3。
(2)①为防止FeSO4溶液中含有Fe3+,常在其溶液中加入铁粉;
②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煮沸的方法;
③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防止空气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进入溶液;
④检验FeSO4溶液中是否有Fe3+存在的最佳试剂是KSCN溶液;
故答案为:铁粉;煮沸;防止空气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进入溶液;KSCN溶液。
19. 还原 氧化 氧化 2Fe(NO3)3+16NaOH+3Cl2=2Na2FeO4+6NaNO3+6NaCl+8H2O 铁 3NA
【详解】(1) 根据题意: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三价铁转化为亚铁离子,体现了三价铁的氧化性,所以维生素C起还原剂的作用。反应后CO2转变成有机物甲醛,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二氧化碳作氧化剂。
(2) 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Fe(NO3)3+16NaOH+3Cl2=2Na2FeO4+6NaNO3+6NaCl+8H2O;氧化还原反应中,铁元素由+3升为+6,铁元素被氧化,Cl元素则有0→ 1价,所以NaCl为还原产物,每生成3molNaCl则转移3mol电子。
20.
【详解】根据Mg+2H+=Mg2++H2↑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等于镁的物质的量,为,则常温下l mol氢气的体积为)L。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