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济南的冬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济南的冬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09:3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1)雪后初晴,山尖全白了,仿佛给蓝天xiāng(    )上一道银边。
(2)那可爱的绿藻把终年zhù xù(    )的绿色奉献给了济南的冬天。
(3)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jī fū(    )。
(4)老舍先生带我们神游了《济南的冬天》中令人心中有了着落(    )的小山。
(5)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6)读书更像是一种自我修行,让我们内心重获宁静和澄清(    ),而不是躁动不安。
2.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响亮 响晴 温晴
(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    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
(2)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    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
是    的。
3. 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①为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学校开展了主题为“百年正青春,奋斗正当时”的学习活动。②同学们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了中国共青团的奋斗历史。③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启发,获得了力量。④全体同学决心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 同学们学完《济南的冬天》后,想拟写两副对联来表现文中所写的美景。下列填入对联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暖风暖阳恰似春 ②绿萍水中绿
B.①无风无寒暖似春 ②绿萍映水绿
C.①无风无寒暖似春 ②绿萍水中绿
D.①暖风暖阳恰似春 ②绿萍映水绿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在北京冬奥会的各种形象设计中,中国元素格外亮眼。【甲】崇礼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越野滑雪中心和冬季两项中心通过栈道相连,构成“冰玉环牵手雪如意”的绝美景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采用篆刻形式呈现,【乙】30个动态“小红人”于汉印间舞动国潮风韵,好似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姿态矫健地滑过冰雪,赶赴冬奥盛会;冬奥会徽章上新,图案有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上古神话,还有元宵、月饼、火锅等特色美食,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特有的浪漫。
北京冬奥会    有中国范,    有科技味。2020年年底,【丙】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跟随“嫦娥五号”登月旅行并顺利返回地球,首次实现了冬奥文化与航天科技的融合。在竞赛场馆的建设方面,诸多新技术、新工艺同样属于首创:“水立方”变身“冰立方”,成为全球首个“水冰两栖”场馆;“冰丝带”建成了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但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1/4……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国坚定兑现承诺、推进冬奥筹办,体现了大国实力和大国担当。
(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其说 不如说  B.要么 要么
C.不仅 更 D.如果 就
(2)同学们一起讨论展板的文字怎样表达才更生动。你们画出了三个语句进行分析,其中对修辞手法使用判断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句“冰玉环牵手雪如意”使用了比喻、拟人手法,既生动表现了建筑的形体之美,又突出了场馆之间以栈道相连接的便捷。
B.【乙】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汉印上的动态“小红人”比作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让人感受到体育图标也充满了中国力量。
C.【丙】句“登月旅行”表达的意思是“北京冬奥会展示品被‘嫦娥五号’送上月球”。使用拟人手法,令两个吉祥物的形象更鲜活。
6. 学完《济南的冬天》后,班级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某同学参观了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老舍、胡絜青藏画展”,下面是他抄录的一段文字,你认为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段,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老舍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    ,    ,     。几十年来,所藏作品纵跨古今,尤以20世纪以来中国画作品为佳。此次展览将首次完整呈现老舍、胡絜青所作所藏的书、画、印、砚,展现二位先生的鉴藏眼光和艺坛交游,呈现不同时期美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时代风采,诠释20世纪中国美术的沿革与流变。与此同时,也通过这些珍贵的艺术留存,追慕老舍、胡絜青先生这对艺坛伉俪美好的艺术人生。
①他们的藏画,或为友人馈赠,或为间接求得,或为市场购入
②胡絜青先生曾拜师齐白石,是我国20世纪女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③他和夫人胡絜青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接触美术
④两位先生雅好收藏,家藏颇丰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2)《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拟人化的描写,既能表现景物特点,又能传达情感。请你参照下面示例,从备选景物中选择一种,进行连续的拟人化描写,不少于两处。(句式不限)
示例:清风,轻盈地穿过明月松间,悠然漫步于辽阔原野,悄然而去。
备选景物:微雨 白云 柳枝
二、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②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③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7.老舍被誉为“语言大师”,用词贴切而有情味,请结合上下文,以“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中的“特别”一词为例,说说你的看法。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内容。
9、第③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10、第③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11.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小雪的“妙”处 请简要分析。
12.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本文作者浓情绘景,使景物有了生命和韵味,请举一例简析。
三、课外拓展
秋之声
郑亚演
  ①月色染着秋天的韵味,秋的声音便由远而近地鸣叫起来。
②先是秋雁从碧净的高空掠过,然后在空旷的荒野丢落几声啼鸣;白露裹着霜重的余音,开始在田野,在山间,在天水的交接处弥漫;茂密的森林因鸟鸣显得更加静谧;奔腾的小溪因鸟鸣显得更加和谐。
③在这到处都竞相争鸣的秋天里,耳朵总是充盈着袅袅的余音;即使躺在床上,也会被鸣声搅动,叫人睡不安稳。如果你踩着柔软的月光走出去,秋的声音便会冲你而来,撞击你的耳鼓,叫你心动。
④此时,村落的狗叫开始从小巷的深处传来,“汪汪汪”,短促而令人心惊。它们叫累了,便趴在墙角一隅,眼睁睁地听着蟋蟀的鸣叫,当听到主人“唧罗罗”的叫声,就摇着尾巴蹿过篱笆,回到它的狗窝里。
⑤忙完秋种的黄牛,喘着气,啃着主人堆放树头的青草,然后抬起头来,面对它要寻找的另一半,发出震耳欲聋的“哞哞”的叫喊。尽管这是一种没有丝毫美感的声音,但它却流露出一种纯朴、一种粗犷、一种辛勤劳动后淡淡的惆怅。
⑦那些懒惰于静夜的蛀虫却藏在门缝里,用贪婪的牙齿与木头摩擦,发出沉闷的“咔咔”声,听起来既不生动,又给人增添几分压抑感,它们仿佛是天籁之音的另一类。
⑧池塘边,刚睡醒的白色的鸭子,摇摇摆摆地从棚子里款款走出,眺望着远方的天水间,然后张开扁扁的嘴巴,对着星星和一钩月亮叫喊,早起的雄鸡也懒洋洋地吐出几声啼鸣。这喧闹的场景,俨然上演了一场鸡与鸭的和谐对唱,萦绕着秋天婉转的晨韵。
⑨两峰相峙的山涧小溪,无忧无虑,奔跑的脚步从未停歇,它们带着山的翠绿,风的啸叫,从曲曲弯弯的石缝绕过,“哧哧淙淙”地响着,向山脚下奔流而去……
⑩拂晓,空谷的鸟鸣,开始在柿子熟透的、殷红的树缝间传出,使空谷显得更加幽静,森林更加寂寥;呼呼的山风驱赶着鸟声,从陡峭的悬崖上扑面而来。此时,风在回旋,山岚在回旋,眼前呈现一个天籁汇聚、声乐齐鸣的秋天。
风声呼呼,雁叫嘎嘎,溪流淙淙……这,不正是秋天的绝唱吗
(选自《湛江日报》,有删改)
13. 本文描述了众多秋天的声音,按照    和    的顺序依次写来,由远到近,由傍晚写到了    ,繁多却不杂乱。
14. 文章第⑥段写秋蝉鸣唱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雀鸟的鸣叫,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5. 品味第⑨段的语句,说说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6. 结合全文,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风声呼呼,雁叫嘎嘎,溪流淙淙…… ”构成一组排比句,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天籁汇聚、声乐齐鸣的秋天。
B.结尾段汇集的这些声音与开篇的描述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同时借助秋天声音的多样表现出秋天特有的韵味。
C.文章最后一句“这,不正是秋天的绝唱吗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作者对秋天即将逝去的无奈。
四、综合性学习
17.班级组织了以“我为济南添色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设计导游词】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观光,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设计一段导游词。
(2)【拟写宣传语】济南泉水节自2013年开设以来,每年都会举行。请你为今年的泉水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答案
1、(1)镶 (2)贮蓄 (3)肌肤 (4)zhuó luò (5)jì (6)chéng qīng
2.(1)响亮 (2)温晴 (3)响晴
3.C 4.C 5、(1) C (2)B
6、(1)D
(2) 示例1:微雨,点洒在花间,静听花的呢喃,笑看春意满园。
示例2:白云,悠游于辽阔蓝天,流连于群山之巅,变换着俏丽的容颜,潇洒又自在。
示例3:柳枝,翻墙跨篱,舒枝展臂,挽住行人衣衫,诉说春的心愿。
7.“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中的“特别”,既强调了这一圈小山的“可爱”,突出了小山挡住冬天呼啸的北风,使得济南的冬天变得温暖的作用,又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8、济南冬天小雪后的山景
9、按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
10、比喻。把树尖儿上落有雪的矮松比喻成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披雪的矮松秀美的形态。
11.从雪色、雪光、雪态三个方面写出其“妙”。小雪后,青黑的矮松树尖儿顶着一髻儿白花,山尖如银边点缀蓝天,山坡如同穿上花衣,雪色秀美。日落时,阳光微黄,斜射山腰,雪光柔和。薄雪仿佛害羞,微微露出粉色,雪态叫人怜爱。
12.示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话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又通过“放”和“低声地说”的话赋予小山以人的动作和语言,突出了小山的体贴和作者对小山的喜爱之情。
13、时间 空间(地点) 拂晓
14、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秋蝉鸣叫时间之长、毫无倦意,且叫得起劲的特点;通过写雀鸟的鸣叫,增添了秋声的丰富、喧闹。
15、“无忧无虑”“奔跑”等词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溪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溪水跳跃、奔流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秋水的喜爱之情。
16.C
17.示例(1)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向大家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济南的冬景非常美,天蓝水绿,温暖如春。这里的水不但不结冰,反而能看到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里的水藻很绿,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边还有许多柳树,柳枝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白了。一眼望去,一片蓝绿白相接的景色,真是迷人极了!
(2)①感恩泉城,幸福济南;②泉水嘉年华,济南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