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说课PPT(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说课PPT(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12 10:2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圆的周长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1
2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3
4
5
《圆的周长》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1
2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而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的平面图形,对学生来说,理解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因此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互动反馈技术和白板功能的操作比较熟练,而且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3
4
5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1
2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3
4
5
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通过操作、计算、观察、比较,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知识与技能
感悟化曲为直的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材分析
1
2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3
4
5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学情分析
教 学 过 程
本课主要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反馈交流,让学生经历“大胆猜想-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1
2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3
4
5
应用公式 解决问题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演示比较 大胆猜想
合作探究 推导公式
课堂总结 畅谈收获
教 学 过 程
1.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教 学 过 程
2.演示比较 大胆猜想
教 学 过 程
2.演示比较 大胆猜想
C圆>C正六边形
教 学 过 程
2. 演示比较 大胆猜想
3d ﹤C圆﹤ 4d
教 学 过 程
3. 合作探究 推导公式
(1)测量三种圆形学具的周长和直径,记录在表格里。
(2)用计算器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观察小组的测量数据,看看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3.合作探究 推导公式
教 学 过 程
3. 合作探究 推导公式
教 学 过 程
3. 合作探究 推导公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这个数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教 学 过 程
3. 合作探究 推导公式
这个问题的设计促进学生认知生成与增强保持,就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充分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只有这一点理解了,学生才能明白圆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题干: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选项: 1.对 2.错
教 学 过 程
3.合作探究 推导公式
学生1:d=2r
学生2: 3d学生3:圆周率×d=周长
教 学 过 程
3.合作探究 推导公式
教 学 过 程
3. 合作探究 推导公式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1
2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3
4
5
本节课最大的优势是与以往教学相比,利用白板功能描画、拖动图形,更加直观形象,为学生两次猜想创造了条件;按点的设计、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促进学生全员参与,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1
2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3
4
5
不足:
在分析实验数据的时候,老师引得稍多。
改进:
应该让学生自主感悟,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