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 出塞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 出塞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10:2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出 塞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主要用来
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
边塞诗是唐代的诗歌流派之一,王昌龄的诗
有很多是反映边塞生活的,这首是他的代表作。
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 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等。
小知识
课文讲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想到将士们常年征战,不能与亲人团聚,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这时,一位英雄人物浮现在诗人的眼前,他是谁呢?读一读诗的后两行,看看你从哪个词语中能够读出来?
课文翻译
飞将:
指汉代飞将军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因其英勇善战,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
胡:指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
阴山:
即阴山山脉,起自甘肃延绵至内蒙古,是古代平原地区北方的屏障。在今内蒙古中部。
课文解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静静的月夜,守卫边关的战士们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能不能理解为秦朝时候的明月和汉朝时候的边关?
不能。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这里是互文的写法。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前两句写出了边塞征战的艰辛,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后两句是写希望有良将把守边关,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与多数边塞诗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
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反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塞外 要塞

sài
字词掌握
秦朝 秦国

qín

(返还)(还钱)
(还有)(还来)
huán
hái
多音字

jiāo
jiào
教书
教育

sài
sāi
边塞
塞车
多音字
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表现战士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表现将士思念良将的诗句是( ),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随堂练习:填一填
课文拓展
出塞
叙事
抒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忧国忧民
渴望和平
感谢观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