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1 23:0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2.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运用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就在于党在百年历程中构筑起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谱系
②它们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
③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之所以能够代代传承
④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
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2.下列画线语句有语病的一处是( )
(A)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重庆·1949》近日在重庆1949大剧院公演。(B)剧目以重庆解放前夕为背景,(C)讲述了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的共产党人不折不挠,(D)再现了解放大军和重庆人民为解放重庆展开殊死搏斗的宏大场景。
A.A B.B C.C D.D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谷 汉滴 松涛 辛勤
B.亲切 森林 笑语 世界
C.深情 需要 太阳 外宾
D.革命 会议 居住 海浪
4.下面对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表解释)
B.周——总——理——(表声音延长)
C.——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表回音,应减弱)
D.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表示声音的急促)
5.本诗有着    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应该用    的语调和    的语速。下列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伤感 激昂 急促 B.悲伤 低沉 缓慢
C.怀念 激动 舒缓 D.痛苦 悲痛 急促
6.合唱团的同学要学唱一首冬奥歌曲《晴雪飞虹》(节选),下列对歌词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纯洁的白雪温暖心胸,
苍茫的大地绽放笑容。
燃烧的激情热血奔涌,
张开翅膀海阔天空。
追梦的身影惊艳苍穹,
当流星划过夜空,许愿不如行动。
只要努力就能出众,
所有愿望都有可能。
每一个梦想都有人懂,
平凡的人生不可平庸。
真情的陪伴勇敢前冲,
纵情飞翔晴雪飞虹。
追梦的身影惊艳苍穹,
当流星划过夜空,许愿不如行动。
梦想成就四海英雄,
精彩握在你我手中。
A.这首歌词运用白雪、飞虹等形象,真切生动地呈现出北京冬奥会的盛况。
B.“苍茫的大地绽放笑容”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冬奥会给中华儿女带来的喜悦之情。
C.“纵情飞翔晴雪飞虹”令人仿佛看到了运动健儿的矫健英姿,感受到他们那种拼搏精神。
D.歌词反复咏唱“当流星划过夜空,许愿不如行动”,激励人们用行动实现梦想,寓意深远。
二、字词书写
7.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父辈们都喜欢秋天,走到田野里,抚着金黄的谷suì____________眼里便蓄满了喜悦。
(2)他的身子微微颤抖了一下,因为夜幕已经降临到宿____________营地上。
(3)树下燃着明亮的篝____________火,青色的烟,像夜间的雾一样。
(4)当夜幕笼罩,万物沉睡时,我们的海fáng____________战士们却在守卫着海疆。
三、填空题
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轰鸣( ) 谷穗( ) 沉甸甸( ) 篝火( ) 松涛( ) 心脏( )
9.《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_______诗,作者_________,当代著名女作家。这首诗是为了____________而创造的。
10.文学常识。
当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柯岩,本名 _____,_____族人。已出书五十余部,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等,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柯岩和 _____是文坛有名的“文坛伉俪”,后者是《回延安》一文的作者,早年和丁毅等合著中国第一部歌剧《_____》,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春 夜
梅阡
①五月的夜风,飘着路边槐花的清芬,轻轻地吹拂着路人的面颊和发鬓,吹拂着人们的胸襟,温柔的慰抚,犹如慈母的双手。
②12日的午夜,一点钟。周总理送走了晚会的客人们,又回来,和几个青年演员们围在一起,谈得很热烈。忽然,他望了望酒闹人散的会场,转身对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刘华和狄辛说:
③“你们住在哪里?”
④“剧院的宿舍,在史家胡同。”“远吗?”
⑤“不太远。我们每天排戏都是走来走去,只要15分钟。”
⑥“走吧,到你们的宿舍去。”周总理含笑地说:“去看看。”
⑦演员们一下子愣住了。在首都剧场的大门口,汽车开过来了。总理却摆了摆手,问演员们:“你们怎么走?”
⑧“我们走着回去,您上车吧!”有个演员抢着说。
⑨“我也锻炼锻炼,散散步,走吧!”这样,在午夜里静悄悄的马路上出现一群人,年轻的演员们簇拥着一个新的更年轻的人。他们像一家人,父亲和儿女们一边走一边亲切地说笑,谈工作,谈演戏,谈生活,也谈到怎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大家压低了声音,怕惊吵了夜归的行人——在这一群人的后面远远地尾随着一辆空空的车。
⑩五月的夜风飘着路边槐花的清芬,温煦地吹拂着每个人的心。
当周总理轻轻地敲开他们宿舍的房门,有的从床上跳起,有的从灯下抬起头来。但,差不多都是用同样惊诧的神情。在谈话中,周总理非常关心剧院企业化的问题。
有人提到国家剧院和民营剧院的演员收入不平衡的问题。周总理表示要逐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家还很穷,都往上提,没有那个力量,是不是高的应该向低的看齐一些呢?演员的生活,也不要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水平太悬殊了。当周总理知道一九五三年从师大戏剧系毕业的青年演员,每月工资七十多元的时候,笑了笑,说:“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你们年轻人,今天经济的条件太好了,什么都给你们准备下了,比起你们前一代人你们很幸福。你们也应该多吃些苦,受一些艰苦的锻炼。”周总理说着,顺手指指室内的一盆花:“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你们将来还要建设共产主义,为你们的下一代你们要经受一些艰苦的锻炼……”
这些话,他讲时是十分亲切而严肃的。大家都静了下来,深深地体会。在这些话里包含着多大的期望与多大的鞭策呀!
深夜两点了,周总理悄悄地离开剧院,但他的声音和相貌却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里。推开了窗户,窗外吹来的是温煦的春风,但也带着一些沁人的凉意,使人清醒地思考着一些问题。
许多人经历了一个并不宁静的春夜。
(《人民日报》1957年5月17日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取周总理探望北京人民剧院演员的几个镜头,营造领袖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温馨氛围。
B.总理夜访对演员收入过高提出了直接批评,此严厉批评必能引起在场人的深刻反思。
C.从五月含着槐香的风入手,春风抚面母亲般的温柔和怡然之感,是总理给探访者的整体感受。
D.本文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人民领袖的崇高风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的面貌。
12.“许多人都经历了一个并不宁静的夜晚”,这里的“不宁静”既是夜里交谈的热烈,更是演员们 ,体现周总理夜访的 。
13.文中记叙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仿照示例,赏析文中画线句。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赏析:这是朱德对于生产劳动知识和追求光明重要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来源于母亲的教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朴素教育的感激。
赏析:
14.文章前后部分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有很大不同,请分别分析其特点和妙处。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①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②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之前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③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已经过去了,这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
④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⑤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⑥每当我遥想过去,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现在老了,但是我要人老心红,志更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努力为人民服务。
⑦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⑧我写的这一篇,就作为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吧。
(有删改)
15.文章反复描绘西花厅海棠花,这与周总理有什么关系?
16.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情体现在哪些地方?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17.从感官和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
18.作者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里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在表达什么?
19.作者以“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为文章题目,有何深意?
五、综合性学习
20.语文实践活动
50年代初,中国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了保卫朝鲜,冒着极大的风险,不惜与美国一战,并帮助朝鲜把美国侵略者赶到了38线以南。就在这个时候,周总理接受了美国记者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周总理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以下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言外之意吗?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话可就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①美国记者:
②周总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能力。③句中的“之所以……”与①句中的“就在于……”形成逻辑关系;②句中的“它们”作为第④句中的主语,意为“它们凝聚着……”,同时“它们”又具体指代③句中的“红色基因、革命薪火”。所以本题排序③①②④。
故选A。
2.C
【详解】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故事”。故选C。
3.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汉滴——汗滴(呈水珠状的汗水)。
故选A。
4.D
【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
D.理解有误。此处用破折号表示对上文“在一起”的延续和回音,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而非“表示声音的急促”;
故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为纪念周总理逝世而创作的,所以饱含着沉痛悲伤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应该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故选B。
6.A
【详解】本题考查歌词品析。
A.有误。根据“只要努力就能出众,所有愿望都有可能”“梦想成就四海英雄,精彩握在你我手中”等,结合此歌曲写于冬奥会开始之前,可知,表达的是对冬奥会的期盼、祝愿和对运动健儿们的激励,而非“真切生动地呈现出北京冬奥会的盛况”。
故选A。
7. 穗 sù gōu 防
【详解】(1)谷穗:gǔ suì,谷子的果实部分。
(2)宿营:sù yíng,军队扎营住宿的地方。
(3)篝火:gōu huǒ,用竹笼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柴燃烧的火堆。
(4)海防:hǎi fáng,为保卫国家安全,在沿海和领海内所采取的一切军事措施。
8. hōng suì diān gōu tāo zàng
【详解】解答读音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9. 抒情 柯岩 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
10. 冯恺 满 贺敬之 白毛女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柯岩,原名冯恺,女,满族,出生于河南郑州,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是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50多部。她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等,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贺敬之,山东枣庄人。中共党员,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文学系,诗人、剧作家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1944年冬至1945年5月,贺敬之、丁毅作词,马可等作曲,创作出了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被公认为是新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贺敬之与柯岩,两人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堪称是一对志趣相投、患难与共、成绩卓越的模范夫妻,是文坛有名的“文坛伉俪”。
11.B 12.内心的动荡不平:对青年演员们影响、意义之大。 13.“簇拥”写出青年演员们对周总理的尊敬与爱戴,青年演员们深夜陪伴周总理散步回宿舍的和谐场景,表现了周总理平易近人,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的尊敬和赞美。 14.前半部分的语言描写简短,口语化,体现了周总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点,也表现了青年演员们对周总理的尊敬与爱戴;后半部分以周总理大量的话语为主,篇幅较长,书面化,体现了场合的庄重严肃,突出了周总理的领袖身份,表现了对青年演员们的期望、鞭策。
【分析】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直接批评”的表达不妥当,第 段由“周总理表示要逐步解决这个问题”“当周总理知道一九五三年从师大戏剧系毕业的青年演员,每月工资七十多元的时候,笑了笑”可知,“是不是太多了”以问句形式暗示工资水准应该降低一些,并非直接批评。
故选B。
12.本题考查句意理解。
这里的“不宁静”,指夜里交谈的热烈。结合第⑥段“走吧,到你们的宿舍去”分析,周总理 12日的午夜,一点钟探望北京人民剧院演员,“不宁静”更指演员们的意外,内心的动荡不平。结合第 段“这些话,他讲时是十分亲切而严肃的。大家都静了下来,深深地体会。在这些话里包含着多大的期望与多大的鞭策呀”分析,周总理夜访对青年演员们影响、意义之大。
1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仿照示例,赏析时要赏析句子的内容和情感等。这句话写出了青年演员们深夜陪伴周总理散步回宿舍的和谐场景,“簇拥”这个词的本义是(许多人)紧紧围着,这里表现出青年演员们对周总理的尊敬与爱戴,结合第⑨段“他们像一家人,父亲和儿女们一边走一边亲切地说笑,谈工作,谈演戏,谈生活,也谈到怎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可知,这里也体现了周总理平易近人,没有架子,“新的更年轻的人”指周总理不仅年龄上年轻,在思想认识上也更年轻,更有活力,更有创新,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敬爱和赞扬。
14.本题考查本语言描写的赏析。结合第③段“你们住在哪里?”,第④段“‘剧院的宿舍,在史家胡同。’‘远吗?’”,第⑤段“‘不太远。我们每天排戏都是走来走去,只要15分钟。’”等语言描写可知,前半部分的语言描写比较简短,句式简单,更加口语化,符合谈话场合亲近的特点,体现了周总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点,也表现了青年演员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赞扬;结合第 段“‘你们年轻人,今天经济的条件太好了,什么都给你们准备下了,比起你们前一代人你们很幸福。你们也应该多吃些苦,受一些艰苦的锻炼。’周总理说着,顺手指指室内的一盆花:‘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你们将来还要建设共产主义,为你们的下一代你们要经受一些艰苦的锻炼……’”可知,后半部分以周总理大量的话语为主,篇幅较长,更加书面化,体现了场合的庄重严肃,同时使用比喻的修辞,话语更加生动形象,突出了周总理的领袖身份,表现了对青年演员们的期待与勉励。
15.因为总理居住的院落盛开着海棠花,总理喜欢海棠;周总理工作之余与家人或同事欣赏海棠花,用赏花来消解工作的劳累;海棠花也是他们夫妻二人情感以及回忆生活的寄托物与美好见证。 16.①夫妻二人有时来到院落,在海棠树前散步,欣赏海棠,以消解周总理工作中的疲倦;②作者给远在日内瓦的周总理寄去海棠花,以示关怀;③总理去世后,作者独自赏花,回忆总理与海棠花的往事;④作者人老心红,要像周总理一样努力为人民服务。 17.作者从味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海棠花开得艳丽,果实味美,果实累累的惹人喜爱的情景;“真像花果山”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海棠树果实累累的景象,表达了对海棠花的热爱。 18.①写出作者对静悄悄飘落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②写出周总理如花一样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19.作者对西花厅海棠花饱含深情,充满美好的回忆,题目蕴含着作者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第②段“之前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可知,周总理因为喜爱海棠花,爱上了有海棠花的院落。
从第③段“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可知,周总理工作劳累时会观赏海棠放松精神,还喜欢和身边的人一起散步、赏海棠。
第④段“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可知,写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错过海棠花开时,作者剪了一枝放进书本里寄给他。
16.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③段“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体现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
第④段“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作者通过寄海棠表达对周总理的关怀、思念之情。
第⑤段“大家一边赏花……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作者在赏海棠花的时候怀念周总理。
第⑥段“我现在老了……努力为人民服务”,作者要向周总理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
这些内容都体现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情。
1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作答时,需先指明所用写作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挂满枝头”,分别从味觉、视觉角度写海棠花开得艳丽,果实味美,果实累累的情景。“真像花果山”,将海棠树比作花果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海棠树果实累累的景象,表达了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18.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字面意思是落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喻人,写周总理一心为民,默默奉献;同时也表达了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
19.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从两方面考虑,以“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为题目,结合选文第①段“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可知,一方面是文章主要是写有关西花厅海棠花的美好回忆;
另一方面,结合选文第⑤段“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可知,作者借海棠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20.①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
②派克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国人民的手下败将。(意对即可)
【详解】这是一道考查言外之意的试题。解答这类试题关键是要把自己引入具体情境中,切身体会人物的“所思所想”,才能领悟话中意思。美国记者的话,显然是带有讽刺意味的,也就是中国连派克钢笔都生产不出来。周总理的话显然也是针锋相对的,这支笔的来历,也是美国曾经败于中国的证据,有力回击了美国记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