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06:3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琵琶行》
白居易
导入:
我们经常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际遇,知人论世,感受诗人心绪。
2、阅读诗歌音乐描写,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欣赏诗人描写乐曲的方式。
3、赏读诗歌的情感美,反复品味,领悟诗歌主旨。
4、反复阅读,背诵全诗。
2
2
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中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与诗人元稹合称“元白”,与诗人刘禹锡合称“刘白”。
居易创作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现存诗3000首,其诗风清新自然、通俗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糅合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一生,以四十四岁时贬为江州司马为分界线,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后期他日益消沉,用佛家的色空思想来看待一切荣辱得失,用道家的“知足不辱”来达到明哲保身,又用儒家的“独善其身”来求得内心平衡。
白居易创作时期
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
  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解 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读准字音:
贾gǔ 谪zhé 恬tián 捻niǎn
轴zhóu 幺yāo 嘈cáo 乍zhà
迸bèng 虾蟆hámá 钿diàn
呕哑ōuyā 啁哳zhāozhā
研习并序
自读小序。
问题:诗前小序写了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pé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gǔ)人妇。
元和十年,我贬官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嫁给一个商人。
贬官
第二年
歌女
商人
歌伎
京城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官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七言诗,作歌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六个字,命名为《琵琶行》。
畅快地弹
十分忧伤、
忧郁的样子
从京城里贬官出来
这天晚上
使(之)快弹
省略句
漂泊流落

名作动,作歌
诗前小序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问题:诗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品读诗歌结构:
全诗分为五段,是按什么顺序划分的?
明确:按时间顺序。
(一) 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 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三)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四) 同病相怜伤迁谪
(五) 重闻琵琶青衫湿
全诗共描写了几次音乐演奏?都是详细描述的吗?
明确:
第一次——江上闻琵琶(略写)
第二次——舟中弹琵琶(详写)
第三次——更坐弹琵琶(略写)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第一次——江上闻琵琶
(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人:离愁
以景物烘托心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除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其他的描绘方法?
一:大量运用比喻。
二:叠词传神。
三:叙议结合,曲中含情(典型境界)
四:正面、侧面结合。
第二次——舟中弹琵琶
在这些琵琶声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曲调变化和情感变化?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前奏曲
欢乐曲
沉思曲
悲愤曲
情绪酝酿
忆年少欢乐
叹转徙漂泊
对身世悲愤
主宾和琵琶女情感共鸣
第三曲
凄凉、悲伤
却坐、促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皆掩泣
无尽感伤
以音写声、以人衬声
点评:
第三次——更坐弹琵琶
《琵琶行》的第二段中,作者是如何描摹音乐之美的?
1、以声写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以声写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3、形声兼备: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以喻写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5、以无声写有声: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年轻貌美
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
门可罗雀
年年欢笑
独守空船
过 去
今 天
琵琶女的身世变迁
对比
人物分析
感受共鸣:
作者和琵琶女的情感共鸣表现在哪几句?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旨句)
品读第三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引发共鸣?
明确:
人物 琵琶女 白居易
年龄容貌 年老色衰 年华逝去
身世遭遇 飘零转徙,嫁作商妇 遭逢贬谪
处境 独守空船 浔阳地僻
环境 绕船月明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
同是天涯沦落人
同是 琵琶女:色艺超群 红极一时 年年欢笑
白居易:才华出众 少年得志 岁岁笙歌
天涯 琵琶女:京城女→湓浦口
白居易:辞帝京→浔阳城
沦落人 琵琶女: 年长色衰、处境寂寞 (被弃)
白居易: 谪居卧病,孤独寂寞 (被贬)
1.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伤
2.赏曲的感伤—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3.听诉的感伤--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了诗人深深的怜悯
4.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5.风物的感伤—盆浦口,风清月寒,枫叶飘零,荻花飘飞,睹物伤怀
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洒泪青衫?
共鸣
诗人把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命运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抒发自己宦途失意的痛苦、感伤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本文主旨
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作品细致地描绘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交代了她坎坷不幸的身世,表现了她的凄凉愁苦之情,寄寓了诗人深切的同情。诗人还借琵琶女的身世来观照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遭遇,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才子之悲。
总结: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1、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四句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
2、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绘出画面,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琵琶女娇羞的神情和犹豫迟疑的复杂心理。再如“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这里描绘琵琶女曲终时的动作、神态,不仅使人感到她的教养、经历不俗,而且自然地表现她由弹奏到自叙身世的内心活动。
【深度探究】本文在艺术手法有哪些特点?
3、结构谨严:诗从“送客”起笔,继而写了“寻声”,“邀弹”“询问”“诉衷”“感慨”等一系列互相关联,层层推进的情节。这些情节分则各为一个场面,合则是一篇完整、和谐的诗篇。
4、描摹声音手法多样:由“大弦嘈嘈如急雨”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几句,将抽象的、难以感知的乐曲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模拟出来,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读过后让人感到余音袅袅,余味无穷。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成了写乐声的经典诗句。“急雨”、“私语”、“莺语”、“泉流”、“珠落玉盘”、“瓶破水迸”、“骑出刀呜”、“裂帛”等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匠心独运,无与伦比。
活动1:寻找诗歌中琵琶女的描写,想一想,诗人塑造了
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 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一形象
明确: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恨。
活动2:诗中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郁郁不得志
孤苦惆怅
失意潦倒
雅好音乐
同情下层劳动人民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所写:“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活动3:思考诗人为什么“青衫湿”?
③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 这“泪”,既是诗人对被琵琶女的同情,也是对自己所遭受不公和社会黑暗的控诉。
【拓展练习】:
(1)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         ”一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
(3)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       ,         ”。
(4)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5)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      ,        ”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6)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        ,        ”。
(7)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       ,       ”。
(8)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      ,      ”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以此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9)“        ,      ”是《琵琶行(并序)》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10)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写自己听着琵琶女第二次弹奏,内心涌起难以抑制的悲伤凄切之情,因而不禁泣下沾襟的句子是“    ?        ”。
【参考答案】:
(1)呕哑嘲哳难为听 
(2)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3)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4)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5)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6)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7)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8)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9)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0)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