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图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群文阅读 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图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群文阅读 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06:4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vs
《奇葩说》片段:你喜欢谁的论辩?为什么?
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群文联读
通过预习,你们觉得这两篇随笔哪篇趋于感性?哪篇趋于理性?
初读感知:
文本解读:根据预习,填写表格。
课文 框架结构 行文内容 语言特色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任务一:思维导图
读书前提
(3-7)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来梳理一下两篇文章的结构。
读书目的
(1-2)
阅读杰作(8)
《读书:
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任务一:思维导图
读书前提
(3-7)
读书目的
(1-2)
阅读杰作(8)
《读书:
目的和前提》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7段
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读书第一要务是认识自我,走爱之路
教养的前提是个性或人格
作者迷恋阅读的情形
再次强调必须读杰作
《上图书馆》
上图书馆之乐(1-3)
上图书馆的经历
(4-9)
上图书馆有其奇趣
(10)
公书林图书馆
清华图书馆
包德林图书馆
圆形图书馆
任务一:思维导图
任务二:比较内容
这两篇文章是随笔,它们的行文内容有什么相似之处?
都描述了作者读书求学的经历。
黑塞写自己在祖父藏书室中捞取“珍珠”
佐良写自己在图书馆感受“新世界”
作者读书的具体经历是怎样的?请梳理以下表格。
时期 书籍 读书的过程/想法 书籍的影响
少年时代
若干年后
《读书:目的和前提》
图书馆 环境 书籍 心情/感受
《上图书馆》
《读书:目的和前提》
时期 书籍 读书的过程/想法 书籍的影响
少年时代
若干年后
《鲁滨逊漂流记》
《一千零一夜》
灰色的大海里也可以捞到珍珠
产生浓厚兴趣,孜孜不倦地阅读,一坐就是几个钟头
巴尔扎克的作品
大失所望,与期待不符,很久之后重新发现其价值
改变态度,产生新的兴趣,对读书有了新的体会和理解
《老子》《论语》
《道德经》《庄子》《孟子》等等
——中国典籍
通过父亲的指点,开始阅读《老子》,到各种中国文学书籍
对中国典籍产生兴趣和喜爱,体会到古代中国在精神修养方面创造的奇迹
《上图书馆》
图书馆 环境 书籍 心情/感受
公书林
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
英文小说,斯蒂文生的小说,英文杂志
愉快
清华图书馆
红色外表,装饰华丽,面积大,灯光温馨
柏拉图《对话》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诗剧
包德林图书馆
进入新世界,一片灿烂!
有彩画、名人画像,建筑华美,照明差,阳光给了更多光亮。
古籍
起初不平静
后来豁然开朗
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
建筑华美,气象万千,
引用莎士比亚戏剧台词进行形容赞美
/
奇趣
书籍的影响
产生浓厚兴趣,孜孜不倦地阅读,一坐就是几个钟头
改变态度,产生兴趣,对读书有了新的体会和理解
对中国典籍产生兴趣和喜爱,体会到古代中国在精神修养方面创造的奇迹
心情/感受
愉快
进入新世界,一片灿烂!
起初不平静
后来豁然开朗
奇趣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任务三:点评语句
找出你喜欢的文段或句子,简要说说理由。
课文 喜欢语句 点评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小结全文:
根据以上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黑塞的文章以论述为主,他阐释道理,提出方法,提到了个人读书的经历和影响,但主要为了佐证观点。
王佐良的随笔以记叙为主,他主要是叙述经历,畅谈感受。
两篇课文共同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思考:
同是天涯读书人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
—孟德斯鸠
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清华图书馆
北大图书馆
同济大学图书馆
华东政法
武汉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课后练习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城市中,一个场景屡见不鲜,许多人手里都捧着手机等设备刷朋友圈、读电子书……阅读已经变得“行色匆匆”。数字化阅读不仅创造了新的阅读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
联系所学知识,运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就这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