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青蛙写诗(第1课时)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
2.正确朗读诗歌,并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正确朗读诗歌。
多种形式认识本课生字。
新课导入
1.课题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诗歌吗?谁能背一背你最喜欢的诗?(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
教师:看来你们都喜欢诗歌。不光你们喜欢,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小朋友,他也喜欢诗,并且还想来写写诗呢!看,他来了。(出示青蛙的图片,齐读课题。)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2.识记生字“写、诗”。
(1)认识新偏旁“冖”。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写”和“它”发现秃宝盖和学过的宝盖头比较相像。
儿歌识记:房顶平平秃宝盖(冖),加上烟囱是宝盖(宀)。
(2)识记生字“写”。
①出示生字卡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②识记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过程,理解“写”的意思;组词识记,书写、写字、写作业……
(3)识记生字“诗”。
①“诗”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②引导学生给“诗”组词。(古诗、诗歌、作诗。)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生字和读不准的字标出来。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的情况。)
2.听教师范读。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范读,注意听自己读不准的字。之后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3.检查识记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拼读。
(2)隐去拼音,检查认读情况。
教师:把这些字的拼音去掉,你还认识它们吗?
①点名读。
②开火车读。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儿化音和变音。
儿化音:雨点儿。
变音:一串。
(二)探究二:多种方法识字。
1.识记生字“点”,认识新偏旁“灬”。
(1)“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羔”“燕”等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煮”等字中就表示火。
提示:四点底的四个点,一个朝左,三个朝右。
(2)“点”的字形就像在火的上面放了一口锅,有人拿着勺子在搅拌。
2.识记“要”字。
根据部件识记:一“女”头顶“西”瓜。
教师:请你根据图片信息,尝试用“要”造句。(出示上学和吃饭的图片。)
预设:
学生1:我要去上学。
学生2:我要吃饭了。
……
3.加一加识记“过、给”。
过: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
给: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
4.字形识记“当”。
通过字形识记:由上部“?”引导学生联想到学过的“小”,对比“小”来记忆;下部“彐”可以看作是倒下的“山”,由此可以编个口诀——小山倒了就是“当”。
5.多种方法识记“串”。
(1)学习“串”,可以用联想法,联想糖葫芦或烤肉等。
(2)运用:还有什么东西是成串的?
例如:一串项链、一串灯笼、一串羊肉。
6.识记“们”。
谜语:门外有人——们。学习“们”字,强调读音是轻声。
·用“们”组词。
例如:我们 你们 他们
提示:“们”在这些词语中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7.组词识记“以”“成”。
以:以前 以后
成:成为 成功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的经验。
(三)探究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教师:生字学完了,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
2.教师:读课文的第1小节,说一说:小青蛙要做什么?(提醒学生可以用课文原句回答。)
学生:我要写诗啦!
3.读一读第2~4小节,圈一圈青蛙写诗的时候来帮忙的都有谁。
学生: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讲了小蝌蚪、水泡泡和水珠来帮助青蛙写诗。
4.了解课文内容后,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男女分小节读。
(2)朗读挑战赛。
评价标准:读音正确,朗读流利,声音响亮,读出韵味。
比赛规则:多个参赛的同学依次朗读,其余同学根据评价标准举手表决,评出优胜者,然后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朗读,在教会学生正确朗读的同时,也巩固了识字成果。设计朗读挑战赛,可以帮助学生展示朗读的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和两个新偏旁,并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后任务
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读准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