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小小的船(第2课时)
1.会写“月、儿”等4个字和横折钩、竖弯钩2个笔画。
2.背诵课文。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1.会写“月、儿”等4个字和横折钩、竖弯钩2个笔画。
2.背诵课文。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复习旧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哪位同学想展示一下?
(教师点名学生进行朗读。)
教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去看看这小小的船还有这闪闪的星星吧。
探究新知
一、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学习第1句话。
1.认识叠词,照样子说短语。
教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一句?
(教师指名学生读。)
教师:课文中说“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我们把它改成“弯的月儿小的船”可不可以呢?我们一起读一读改后的句子吧。
(学生读改后的句子。)
教师:改后的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改后的句子不好,因为读起来不顺口,也不好听了。教师:像“弯弯、小小”这样两个字叠在一起组成的词,我们称为“叠词”。它的本领可大得很呢。我们看一个动画,了解它的本领吧。
(教师播放视频。)
教师:叠词,能让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有韵律感。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吧。
(师生共读。)
教师:除了“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还可以说“弯弯的什么”“小小的什么”呢?
学生:弯弯的香蕉,弯弯的小河;小小的蝴蝶,小小的蚂蚁。
2.理解句子意思。
教师:这里“小小的船“指的不是真的小船,而是弯弯的月亮。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说成是“小小的船”呢?
(出示月亮和小船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预设:
学生1:因为月亮离我们很远,看起来小小的,所以说“小小的船”。
学生2:因为月亮和船长得很像,两头都尖尖的,向上翘着。
(二)探究二:学习第2句话。
教师:“我”坐在小船里,看到了什么?
学生: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教师:这里也有两个叠词,我们一起读一读。怎样的星星?
学生:闪闪的星星。
教师:怎样的天?
学生:蓝蓝的天。
教师:还有什么东西是“闪闪的”“蓝蓝的”?
学生:闪闪的宝石,蓝蓝的大海。
教师:想象一下,在美丽的夜空下,“我”坐在弯弯的月亮上,会做些什么。
学生:会听星星唱歌,听月亮讲故事。
(三)探究三:感受夜空的美,背诵课文。
1.感受夜空的美。
教师:这样的夜空多么美呀!月儿是——
学生:弯弯的。
教师: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学生: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教师:在这小小的船里,能看到什么?
学生: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教师: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多么美的夜空呀!
2.背诵课文。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填空试着背诵课文吧。
借助填空进行背诵:
( )月儿( )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 )星星( )天。
二、写字指导
1.学习“月、儿”和新笔画。
教师:认真观察一下“月、儿”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都有钩,但钩的方向不一样。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指导新笔画的书写。)“月”中的钩叫横折钩,写的时候横要平,竖要直,向左向上钩。“儿”中的钩叫竖弯钩,写的时候竖要直,弯要圆,向右向上钩。我们一起练习写一写“月”和“儿”这两个字吧!
(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书写重点:
“月”第一笔为竖撇。横折钩的横段不宜过长。中间两个短横紧靠竖撇,与右边的竖不粘连。
“儿”竖弯钩起笔比竖撇略高,靠近竖中线。底部基本齐平。
2.学习“头、里”。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头”和“里”,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头”有三个点,它们的位置不一样。“里”的横画比较多,它们长短不一样。
教师:(边指导边范写,学生书空。)“头”的三个点的位置、大小有变化,第一个点略大,第二个点稍偏左,最后一笔是长点,与竖撇不粘连。“里”注意笔顺,先写上面的“日”,再写竖,最后写两横。
3.学生先描红,再自由练写。
【设计意图】根据“月、儿、头、里”4个字的字形特点,分组呈现,有利于学生抓住其特点正确书写。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叠词,感受了夜空的美丽,还学习书写了“月、儿”等4个字。同学们课后可以仔细观察夜空,更加真实地体会夜空的美。
课后任务
1.背诵课文。
2.练习书写“月、儿”等4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