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雾在哪里(第1课时)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的语气。
3.学习第1~6自然段,能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象。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的语气。
学习第1~6自然段,能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象。
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第2课《我是什么》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神奇的水可以变成汽、变成雪、变成冰雹……今天我们就收到了“水”的一封求救信,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封信吧!(课件出示。)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我有一个好朋友,它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它轻轻飘,日晒它慢慢散。今天它不见了,我很着急,你们能帮我找找它吗?
你的好朋友:水
教师:根据“水”的描述,请你来猜一猜它的好朋友是谁。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师寻找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说出“雾”。
教师:对,就是雾。你是什么方法记住“雾”这个字的?
学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雨+务=雾。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含有雨字头的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雨字头的字往往和水或天气有关,那么雾到底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吧!(教师板书:雾在哪里)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认读带拼音的生字,注意“甚、至、失”是翘舌音。
wù táo yú àn àn jiē liáng shèn zhì qiè duǒ shī
雾 淘 于 暗 岸 街 梁 甚 至 切 躲 失
(2)朗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学生开火车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教师:请你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问题——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雾?
学生:这是淘气的雾。
3.出示词语卡片“淘气”。
(1)教师:请你读一读卡片上的这个词,你能说出应该如何识记“淘”字吗?
(2)教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淘气”这个词语的。
(3)教师:你知道“淘气”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吗?
4.教师指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1)教师:雾都去过哪里?请你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点。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雾飞到海上。
雾来到岸边。
他躲到城市的上空。
(2)教师:淘气的雾最爱玩捉迷藏了,他都藏了些什么呢?请你找出相应的答案,在课文中圈画出来。
学生:大海、天空、太阳、海岸、城市、自己。
(3)随文学习同音字“暗”“岸”。
①教师:请你观察“暗”字的日字旁,带有日字旁的字往往和太阳有关,没有太阳就是暗,有了太阳就是明。“暗”和“明”是一组反义词。“暗”可以组成什么词呢?
学生:黑暗、灰暗、阴暗。
②出示词语“湖岸、海岸”,读准“岸”。(出示图片。)
5.教师:同学们,雾不但藏起了大海、天空、太阳、海岸、城市,还藏起了自己,可真够淘气的!
看看下面这五句话,有什么特点?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学生:都是雾的自言自语,但语气有所不同。
教师:这五句话要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先看前三句是写雾孩子藏了一处又一处,朗读时,“我”的后面可稍停顿,要读出开心的语气,突出雾孩子的淘气。第4句写雾孩子不知道该藏什么了,自己问自己,“现在”语音稍微拖长,或者略作停顿,读出雾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第5句承接第4句,是写它突然有了主意,于是便自问自答。朗读时,要紧紧联系前一段雾孩子的自我发问,读出恍然大悟、高兴的语气。
男女生合作朗读。然后由教师在全班引读: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基本的朗读技能是很有必要的。本环节,重在两个方面的指导:一是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二是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及其语调的起伏。
(二)探究二:品读课文,学习句式。
1.教师:请你读读课文的第3~6自然段,想一想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在文中用横线圈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1)学习生字“街”。
教师:请你读读词语“街道、大街”,想想在生活中看到过的街道名称。(出示图片。)
(2)学习生字“梁”。
教师:请你读读词语“桥梁”。
教师:“梁”本身就有桥梁的意思,后来指架在柱子上的长木,如屋梁;也指中间隆起呈长条状的部分,如鼻梁、山梁。
(3)教师:请你比较第1、2句话,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
学生:都使用了“无论……还是……都……”的句式来表达。
(4)教师:请你读读第3句话,注意句中的顿号,采用起伏的语调,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
(5)教师:我们来看看“甚至”这个词,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事物,就连小的事物也能藏起来。
3.教师:说说第3、4、6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这三个自然段开头第1句都是雾说的话,第2句是他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3句是这些东西藏起来之后发生的变化。
教师:请你发挥想象,仿照下面的句式进行口头表达。
“我要把校园藏起来。”于是,他把校园藏了起来。无论是校园,还是校园里的老师、学生,都看不见了。
(三)探究三: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于、岸、屋”。
(1)教师:观察字形,“于”是单一结构,“岸”是上下结构,“屋”是半包围结构。
(2)教师示范书写,指导书写要点。
“于”的两横上短下长,竖钩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岸”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山字头要写扁,首笔在竖中线上,“厂”要写宽大,“干”的上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右侧。
“屋”的“尸”的撇要写舒展,“尸”居上居中,“至”偏右,右侧超出“尸”的右端。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论、切”。
(1)教师:请你观察字形,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左窄右宽。
(2)教师示范书写,并讲解书写要点。
“论”的撇和捺要写舒展,盖住“匕”,“匕”两笔相接不相交。
“切”的第二笔是竖提,“刀”的撇穿插到竖提下侧。
(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展示学生的写字成果,师生点评,学生修改后再次练习。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了“于、论”等5个字。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读出了雾说话时的语气。还学习了第1~6自然段,仿照课文例句说
了雾来时的景象。
课后任务
在练习本上练写课本上田字格内的生字,写上拼音,再给它们组几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