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坐井观天(第1课时)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理解词语“坐井观天、井沿”。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理解词语“坐井观天、井沿”。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理解词语“坐井观天、井沿”。
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都知道,小鸟是在天上飞的,而青蛙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当一只小鸟遇到了一只青蛙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马上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探究新知
一、预习检测
1.理解课题。
教师:“观”就是“看”的意思,“观天”就是看天。谁能说一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学生:坐在井里看天。
2.自读课文。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带着任务来自由朗读这个故事。
自读任务: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各个自然段的序号。
教师:同学们朗读了课文,老师就来看看你们读得怎么样吧。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让一位读得好的学生来领读,然后同桌互读。
教师指导:“沿”是前鼻音,“弄”是后鼻音。
(2)去拼音领读、开火车读。
4.识字形、字义。
猜字谜:二小(示)在耳(阝)后。(际)
加一加: +合=答;讠+舌=话;扌+台=抬。
换一换:船-舟+氵=沿。
顺口溜: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
5.读准多音字“哪”。
岀示课文句子:
“你从哪儿来呀?”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让学生朗读完句子后比较一下,引导学生知道“哪”在句尾读轻声。
6.再读课文。
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这些字词的读音。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通过自主识字、教师范读、同桌互读等不同形式将生字读准,接着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为学生读准、读好课文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第1自然段。
2.理解词语“井沿”。
(1)教师指名让学生朗读“井沿”,并通过让学生标出图片中“井沿”的位置,理解“井沿”的意思。
(2)教师:“沿”就是边的意思,我们知道小河的边可以叫“河沿”,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带“沿”的事物?
学生:碗沿、盆沿。
(二)探究二: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1.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观、沿、渴、喝、话、际
上下结构:答
独体字:井
点拨: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
井:上横短,下横长,竖比竖撇略长。
答:竹字头写紧凑,“合”的撇捺要舒展。
观:“”的第二笔是长点;“见”的上部与“又”的上部斜着齐平,最后一笔竖弯钩底部要平。
沿:右部的第二笔是横折弯,“口”要写得稍扁。
渴:出示书写视频,让学生注意右下部的笔顺,先写“人”,“人”的末笔捺改点,再写竖折。
喝:“口”要写得小,位置偏上。
话:“舌”首笔撇手笔于竖中线,长横在横中线上。
际:“阝”的横撇弯钩要写得小,“示”的第四笔是点。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沿、答”等9个生字以及多音字“哪”,学会了正确书写“井、观”等8个字;理解了词语“坐井观天”“井沿”的意思;并且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
课后任务
1.熟读课文。
2.了解青蛙和小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