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曹冲称象(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曹冲称象(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21:0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曹冲称象(第1课时)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曹冲称象》这个故事。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曹冲称象》这个故事。
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首先来猜几个谜语。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说,猜出谜底的同学要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哦!
(1)嘴上安钩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拖条细绳子。(大象)
(2)身体千斤重,个子高又大,长着大长牙,鼻子拖地下。(大象)
(3)腿像四根柱,身如一面墙,耳朵像蒲扇,鼻子弯又长。(大象)
教师:通过这三个谜语你能感觉出大象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大象身体很重,很大。
教师:大家想不想知道大象具体有多重?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也想知道大象有多重,那么古人们是怎么知道大象的重量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曹冲称象》。看看这个名叫曹冲的小孩是怎么给大象称重的。(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大象很大、很重的特点,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标题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研读课题。
1.识记生字“曹、称”。
教师:看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标题,你认识这两个生字吗?(点出“曹、称”。)
预设:
学生1:第一个字念“曹”,“曹”是一个姓氏,咱们班就有一个姓“曹”的同学。
学生2:第二个字念“称”,我妈妈就经常称体重。
教师:你在预习课文时了解过曹冲这个人吗?
学生:曹冲是三国时期曹操的第七个儿子,从小就聪慧过人,可惜少年早夭。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刚才我们一起研读了课题,现在同学们能猜到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什么故事吧。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称象”呢?这需要你去课文里找出答案。
(二)探究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读起来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阅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3.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1)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yuán shù gēn zhù zǐ yì lùn zhòng liàng chèng gǎn kǎn shù huà xiàn tíng zhǐ
官员  树根 柱 子 议 论  重 量  秤 杆 砍树 画线 停止
教师指名读,重点指导:“根”是前鼻音,不要读成“ɡēnɡ”;“重、量、秤”都读后鼻音;“秤杆”中“杆”读三声。
(2)阅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
(3)开火车读。
4.识记字形。
教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形的?我们可以用以下这些方法。
(1)偏旁归类。
①木字旁:根、柱、杆;②禾字旁:称、秤;③言字旁:议、论。
(2)看图识记:砍、线。
(3)字谜识字。
宝贝小口头上开。(员)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新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生字。用音、形、义组合的方式记忆生字,不但使学生记得牢,还能加深学生对汉字含义的理解。
(三)探究三:指导书写。
1.书写“称、秤”。
(1)出示田字格中的示范生字“称、秤”。
教师:比较观察“称、秤”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两个字偏旁相同,左窄右宽。禾木旁的捺变成点。“称”的右边是“尔”,“秤”的右边是“平”。
教师示范书写“称”。提示要点:“称”是左右结构,右边“尔”的撇和左点要穿插到左边的禾木旁中。
(2)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临写,展示,评价。
(3)学生自主练写。同桌互评。
2.书写“柱、杆”。
(1)出示示范生字,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通过观察“柱、杆”这两个生字,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两个字偏旁相同,左窄右宽。木字作偏旁时捺变成点。
教师:“柱”的右边是“主”,不要少写一点;“杆”字右边是“干”,不要写成“千”。
(2)学生自主描红、练写。同桌互评。
3.书写“底、做、岁”等6个字。
(1)教师:请你观察“底、做、岁”等6个字,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这些字怎样写才美观。
(2)教师示范书写,强调半包围结构的字和四点底的书写规律。
底:半包围结构,里面的部分不能写得太小,斜钩要拉长一些,写舒展。
然:上下结构,要注意观察四点底中每一点的位置、大小和方向,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
(3)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书写“底、然”,展示,评价,再次练写,同桌互评。
(4)学生自主练写左右结构的字“做、站、船”和上下结构的字“岁”。
(四)探究四: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本课的生字新词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在课文中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教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吧!
古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_________。曹操带儿子________去看大象,大家纷纷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有人说得造____________,曹操听了直摇头。_______岁的曹冲说用船和__________就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曹操让人用曹冲的办法去做,__________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了“称、柱”等10个字和“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也学会了如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
课后任务
在练习本上练写课本上田字格内的生字,再给它们组几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