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小蝌蚪找妈妈(第1课时)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能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能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能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本册的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有3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都讲了大自然的秘密,读起来十分有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2.题目质疑。
教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
学生1: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
学生2: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学生3: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教师过渡:现在,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认识本课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地方圈画出来。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检查认读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露着雪白的肚皮”中“露”的读音,这里读“lù”。
(2)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教”。
①出示文中短句: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教”在这个句子里怎么读?(jiāo)
②读“jiāo”时,“教”这个字还可以组什么词?
(教书、教唱歌、教画画……)
③“教”字还有什么读音?可以组什么词?
点拨:“教”的另外一个读音为“jiào”。组词:教室、教师、请教。
(3)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下面这些词语你能读正确吗?
两条 宽嘴巴 哪里 眼睛 肚皮 孩子 跳上来
①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对方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词语,注意读准后鼻音“两、睛”。重点指导轻声“孩子”。
池塘 脑袋 灰色 游哇游 教学 捕食 欢迎
阿姨 宽嘴巴 乌龟 头顶 披着 鼓着
②自由练读,同桌轮读,指名读。读准后鼻音“塘、迎”等。
(二)探究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边读课文边标出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
(2)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的妈妈又是什么样子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长成了什么样子?
提示: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
学生:先遇见鲤鱼,然后看见乌龟,最后看见青蛙妈妈。
3.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1)点拨:这里“脑袋”的“袋”为形声字,还可以组词:口袋、袋子、袋鼠;“灰”是一个会意字,从火从手,意思是火灭了成为灰烬,可以用手拿。
(2)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大家一起做做甩尾巴的动作,你们还可以用“甩”字说句子吗?
预设:
学生1:小狗甩着尾巴朝我跑来。
学生2:柳树姑娘甩着长长的辫子。
学生3:老黄牛甩着长长的尾巴赶蚊虫。
朗读指导:从“甩”这个词中可以体会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的快活,读第1自然段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的样子。
4.小蝌蚪的妈妈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披着绿色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1)教师点拨:“披着”是衣服覆盖在肩背上,“鼓着”是“凸起”的意思,青蛙蹲着的时候肚皮正好“露”在外面,这些描写十分符合青蛙的特点,动词用得多巧妙啊!
(2)你能用“披”“鼓”“露”各说一句话吗?
预设:
学生1:下雨了,妈妈帮我把雨衣披好了。
学生2: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睛,好像生气了。
学生3:妈妈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5.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长成什么样子?
学生: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教师板书:两条后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长成青蛙。)
(1)识记生字“哇”。(换一换:娃—哇。)
(2)朗读指导:小蝌蚪为了找妈妈,“游哇游”,游了很久很久,所以我们要读得很慢很慢。
(3)出示课后第2题的五张图片,让学生按照顺序给它们排序。
(4)引导小组交流:借助图片和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句,按顺序讲一讲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梳理文中关于时间、小蝌蚪样子变化的词句,可以帮助学生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还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
课后任务
复习本课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