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2 17:1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是指(  )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3.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
A.八王之乱  B.祖狄北伐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电视剧《锦绣未央》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你知道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吗(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羌族 D.氐族
5.假如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
①用高表推算节气和时间 
②运用圆周率计算谷仓容积
③因地制宜种植作物 
④运用《大衍历》安排农事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下列朝代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西晋“晋归义氐王”金印,是晋朝颁发给当时氐族首领的官印,是研究当时民族关系的实物见证。建立西晋政权的权臣是(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8.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的相似之处是( )
A.曾统治黄河流域 B.是少数民族政权
C.因权臣篡位而结束 D.曾定都洛阳
9.穿越时空,你对西晋后期大量人口南迁的原因做一次现场采访。在接受采访的四个人中,回答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王某:北方社会动荡不安 B.李某:南方比较安定
C.张某:为了躲避战乱 D.赵某:经济重心在南方
1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司马睿建立东晋,得到江南世家大族的支持,历史上即有“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其中的“王”指( )
A.王导 B.王羲之 C.王伦 D.王献之
11.龙门石窟中的宾阳中洞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佛主服饰已具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 昭君初赛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文成公主入藏 D.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下图西晋“晋归义氐王”金印,是晋朝颁发给当时氏族首领的官印,是研究当时民族关系的实物见证。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晋政权的权臣是
A. 司马懿 B. 司马昭 C. 司马炎 D. 司马睿
13.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是( )
A. 迁都洛阳 B. 军队战斗力提高
C. 社会矛盾激化 D. 北方民族大融合
14.下列关于顾恺之描述正确的是( )
A. 被后人誉为“书圣”
B. 它吸收前人的书法精华,独创一家,楷书,行书和草书无不擅长。
C. 他的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最出色,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 人们说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15.观察下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 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 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16.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是( )
A. 光武帝 B. 汉武帝 C. 汉明帝 D. 汉献帝
17.以下选项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8.下图是著名的云冈石窟大佛(第二十窟),它是我国古代工匠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创造出的具有新的风格和特色的石雕艺术,云冈石窟位于( )
A. 陕西西安 B. 山西大同 C. 河南洛阳 D. 江苏南京
19.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A. 广州 B. 建康 C. 扬州 D. 荆州
20.祖国大陆很早就与台湾有密切联系了。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台湾在当时称为( )
A. 流求 B. 澎湖 C. 琉球 D. 夷洲
二、非选择题
21.下面是王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整理的笔记,其中有五处错误,请指出来,并改正。
三国鼎立
220年,曹操称帝,建立魏,定都长安;
221年,诸葛亮称帝,定都成都,建立蜀汉;
222年,孙权称帝,定都赤壁,国号吴。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4)错误:  ;改正:  。
(5)错误:  ;改正:  。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两则材料可能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魏主”后来把都城从哪里迁到了哪里?
(2)材料二中的“北语”“正音”各指什么?为此,“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
(3)你怎样评价这次改革?
23.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列举出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
(3)请你写出西晋建立与统一的时间。
(4)这些民族内迁后,主要分布于哪一地区?对当时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3)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
答案
1-5CCDAB 6-10DCADA 11-15BCDDD 16-20DCBBD
21、(1)错误: 曹操 ;改正: 曹丕 。
(2)错误: 长安 ;改正: 洛阳 。
(3)错误: 诸葛亮 ;改正: 刘备 。
(4)错误: 222年 ;改正: 229年 。
(5)错误: 赤壁 ;改正: 建业 。
22.(1)北魏孝文帝。 从平城迁到洛阳。
(2)“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孝文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3)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3.(1)匈奴、鲜卑、羯、氐、羌。
(2)氐族;前秦。
(3)建立:266年。统一:280年。
(4)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影响:少数民族纷纷建立了民族政权,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民族融合加强。
24.(1)魏、蜀、吴。
(2)赤壁之战。
(3)官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