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6课《我看》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6课《我看》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5 20:52:45

内容文字预览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6课《我看》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低首 平展 翅翼 沉醉
B.凝望 逝去 忧戚 枉然
C.叹息 哲人 热望 咏赞
D.飘逸 绿潮 流盼 摇拽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B.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C.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D.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3.下列对《我看》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诗的前两节用四个“我看”领起,描绘了一幅春日夕阳图。
C.诗的第三节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D.诗的最后一节,“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诗人要像鸟、云、树一样活得自由自在的愿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终于爬上了山顶,我们耳边回荡着孩子们愉快的歌声和欢乐的笑容。
B.学校的几名老师带领我们游览了巧夺天工的张家界大峡谷。
C.主席台上坐着头发花白的一位老工人。
D.令人遗憾的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穆旦就停止了诗歌的创作,转而从事翻译工作。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一个表递进关系的复句)
B.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这是一个单句,谓语是“伴随”)
C.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这句话的主干是“我描画”)
D.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我”)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我看》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
B.这首诗前两节写“我所看”;后面三节写“我所思”。
C.穆旦于上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
D.年轻的诗人面对瑰丽的大自然,在春风晚霞中想到了什么——时间和生命。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腹有诗书气自华”,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________,情感之细腻,爱心之________,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________让美好的情愫绵延不绝,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________被看作是有文化、有修养的表现。
A.深沉 深厚 不但 而是 B.深厚 深沉 不仅 还
C.深厚 深沉 不但 而是 D.深沉 深厚 不仅 还
8.下列诗句中,其内容和情境与本文类似的一项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9.给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   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zòu   里勃发。……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yì   。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10.第一节诗中高度概括长城历史的句子是哪些?
11.第一节诗中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12.第三节诗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13.《长城谣》是一首   、   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   。但诗中也有对   的思念。抒情的主线是表达   ,但诗中也有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甲)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当它来时,我听见
使生命呼吸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艾青
(乙)辋川六言(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14.(甲)诗中的“它”可能指   (意象),(乙)诗中“   ”“    “这两个字让人感受到了一份寂寥与落寞。
15.两首诗都关于“向往”,谈谈艾青与王维在诗歌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向往”。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6.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代表作有《   》《   》《   》等。
17.作者运用   化的   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18.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赞颂了一种独立向上,又根须相连的团结战斗的精神。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这首诗绝不是只写树的生存景观,而是在写一种社会的、人民的生存景观。
19.阅读《我看》,完成下列小题。
我看
穆旦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睛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补充完整第三节的诗句。
(2)第二、五节里分别含有一个错别字的词,他们的正确写法是   、   .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B.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C.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D.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4)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
②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
(5)下列对诗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我看》这首诗主要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辨性理解。
B.《我看》的前两节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日夕阳落照图。
C.《我看》的第三节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D.本诗的最后一节,“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诗人要如鸟、如云、如树一样活得自由自在的愿望。但也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
(6)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诗中第一,二节描绘了哪三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②诗歌第四节是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是他们的咏叹再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你会想起孔子的哪两句感叹?
③结合全诗分析诗中的“你”指的是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到黄河边
梁 衡
①因为写了一篇南方的春天,就有读者要求再写一篇北方的春天,我何尝不愿意呢 作为一个北方人,这个春天在我心里已经藏了几十年,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契机。
②北国之春自然比南边要来得迟一些,而且脚步也显得沉稳。回想一下,我第一次对春有较深的感受是在黄河边上,那时也就20出头。按当时的规定,大学毕业先得到农村去劳动一年,我从北京分配到内蒙古河套劳动。所谓河套,就是我们在中国地图上看到的,黄河最北之处的那个大拐弯儿,如一个绳套。满一年后我到县里上班,被派的第一个活儿,就是带领民工到黄河边防凌汛。“凌汛”这个词,也是北方早春的专有名词,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就是冰封一冬的黄河,在春的回暖中渐次苏醒,冰块开裂,漂流为凌。这流动的冰块如同一场地震或山洪暴发引起的泥石流,是半固体、半液体状,你推我搡,挤挤擦擦,滚滚而下。如果前面走得慢一点,或者还有冰冻未开,后冰叠压,瞬间就会陡立而成冰坝。
③一个小毛驴车,拉着我和我的简单行李,在黄河长长的大堤上,如一个小蚂蚁般缓缓地爬行。堤外是一条凝固的亮晶晶的冰河,直至天际;堤内是一条灌木林带,灰蒙蒙的,连着远处的炊烟。最后,我被丢落在堤边一个守林人的小木屋里,将要在这里等待开河。
④我的任务是带着十多个民工和两个小毛驴车,每天在10公里长的河段上,来回巡视、备料,特别要警惕河冰的变化。这倒让我能更仔细地体会春的萌动。南方的春天,是给人欣赏的;北方的春天,好像就是召唤人们干活的。我查了写春的古诗词,写北方的极少。大约因它不那么外露。
⑤一般人对黄河的印象是奔腾万里,飞流直下,或是壶口瀑布那样震耳欲聋。其实她在河套这一段面阔如海,是极其安详平和、雍容大度的。闲着时,我就裹一件老羊皮袄,斜躺在河边的沙地上,静静地欣赏着她的容颜。南方的春天是从空中来的,春风、春雨、春色,像一双孩子的小手在轻轻地抚摸你;而北方的春天却是一个隐身侠,从地心深处不知不觉地潜行上来。脚下的土地在一天天地松软,渐渐有了一点潮气。靠岸边的河冰,已经悄悄地退融,让出一条灰色的曲线。宽阔的河滩上,渗出一片一片的湿地。枯黄的草滩上浮现出一层茸茸的绿意。你用手扒开去看,枯叶下边已露出羞涩的草芽。风吹在脸上也不像前几天那么硬了,太阳愈发地温暖,晒得人身上痒痒的。再看远处的河面,亮晶晶的冰床上,撑开了纵横的裂缝,而中心的主河道上已有小的冰块在浮动。
⑥有一天早晨,我爬上河堤时,突然发现满河都是大大小小的浮冰,浩浩荡荡,从天际涌来,犹如一支出海的舰队。阳光从云缝里射下来,银光闪闪,冰块互相撞击着,发出隆隆的响声,碎冰和着浪花炸开在黄色的水面上,开河了!一架执勤的飞机正压低高度,轻轻地掠过河面。
⑦不知何时,河滩上跑来了一群马儿,四蹄翻腾,仰天长鸣,如徐悲鸿笔下的骏马。眼前这群欢快的马儿,有的仰起脖子,甩动着鬃毛,有的低头去饮黄河水,更多的是悠闲地亲吻着湿软的土地,啃食着刚刚出土的草芽。当它们跑动起来时,那翻起的马蹄仿佛传递着在春风中放飞的心情,而那蹄声直接就是春的鼓点。我心里当即涌出一首小诗《河边马》:“俯饮千里水,仰嘶万里云。鬃红风吹火,蹄轻翻细尘。”时间过去半个世纪,我还清楚地记着这首小诗,因为那也是我第一次感知春的味道。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20.文章以《春到黄河边》为题,有什么好处
21.试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流动的冰块如同一场地震或山洪暴发引起的泥石流,是半固体、半液体状,你推我搡,挤挤擦擦,滚滚而下。
2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23.试分析第⑤段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4.第⑦段中引用小诗《河边马》有什么用意
三、综合应用
25.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四季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情怀。
(1)【诵四季诗文】大自然是诗人笔下的宠物。请按要求分别写出两句完整的诗句。
春之美:   。
夏之韵:   。
秋之魂:   。
冬之味:   。
(2)【唱四季赞歌】大自然是美丽的,让人心动的。请为四季写一段赞美词。(100字以内)
26.《我看》诗中第1、2节描绘了哪三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ABC.正确。
D.“摇拽”应为“摇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2.【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 ABD.正确;
C.错误,根据句子结构,停顿应为“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朗读节奏的理解。文章使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在哪里停顿,是跟文章本身表达的情感一致的,所以,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需要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情感。
3.【答案】A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主要是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与思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4.【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A:有误,搭配不当,“回荡”与“欢乐的笑容”搭配不当,可去掉“和欢乐的笑容”;B:有误,用词不当,“巧夺天工”的意思是“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这里用来形容自然形成的“张家界大峡谷”不恰当;C:有误,语序不当,应将“一位”移到“坐着”后面。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答案】C
【知识点】主谓句
【解析】【分析】A:这是一个表并列关系的复句;B:谓语应是“来到”;C:正确;D:这是一个并列复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复句、修辞手法、文学常识。 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积累,结合选项内容,逐项研读解答即可。
6.【答案】A
【知识点】书名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A中书名号本身就带有停顿的作用,所以后面无须加上句号。
故答案为:A
【点评】标点符号的考查,除了要根据每一种符号的使用方法外,还要根据具体语境仔细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来体会。
7.【答案】B
【知识点】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和关联词语使用的掌握。 深沉:指深刻,沉着.深厚:指感情深切浓厚.根据具体含义素养应该是深厚,爱心应该是深沉.“不仅,指不止这一个项],还有类似的.同“还“、“而且“配合用,与“而且“配合时表示意思进一层,与“还“配合时表示结论不唯一,这里应填“不仅…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8.【答案】A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的掌握。穆旦的《我看》诗人通过描写春风荡漾、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自然风景,表达出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融合的情感。
A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B项则是表达诗人对恋人的思念。
C项表现了诗人的忧国。
D项则表现了边塞战争场面。
故答案为:A
【点评】做好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我看》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然后再体会四句古诗的情感,再进行比对判断。
9.【答案】yùn;wǎng;奏;逸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 yùn ; wǎng ; 奏 ; 逸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答案】10.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11.把长城看作历史的见证人,更易于抒发作者的情感。
12.“敕勒”“阴山”是诗人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借梦境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之情使诗人夜不能眠!
13.咏物抒怀;反观历史;长城;黄河;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特点;记叙人称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在读懂全市场趋势 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从相关语段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
⑵本题考查人称作用的理解。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我,我们):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便于抒情 2.第二人称(你,你们):面对面交流,亲切,便于抒情 3.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⑶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根据对古诗所要意象的理解、了解古诗所表达的主题,诗歌创作的背景等方面回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和理解能力。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10.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概括了长城两个千年来的征战杀伐史。“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写出了长城是历代战争的见证,“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焉支山,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该句写出了人们对焉支山这一兵家必争之地的反复争夺。
11.本题考查人称作用的理解。诗中的“你”指的是诗歌的咏叹对象“长城”,第二人称“你”的表达效果是给人以亲切的感受,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在诗歌中,运用第二人称便于直抒胸臆,使感情更加浓烈。
1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第三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思恋之情。诗人梦到的是记忆与想象中的故乡--月色之下的敕勒川和阴山山脉。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虽身居他乡,却心系故园。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和理解能力。伟大壮丽的万里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保护中华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它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民族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是一种爱国情怀的体现。
【答案】14.太阳;孤;独
15.艾青的诗歌表达了对光明和未来的向往。王维的诗歌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悠然自适的宁静生活。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意象;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第一-空,结合(一)中诗句“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可知,“它”具有光芒,能够给予生命延续的力量,并且结合艾青的诗歌风格性的事物,表现出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它”是太阳。第二、三空,“孤烟”指孤独的烟,“独树”指孤独的树,因此“孤”和“独”流露出一种寂寥、落寞之感。
故答案为: 太阳 ; 孤 ; 独
15.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能力。由第一首“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可知,这里面突出了太阳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赞美太阳,借万物对太阳的追逐,表现自己对太阳以及太阳所代表的光明的追求、向往。第二首前两句,“孤烟”“远村”“独树”“高原”等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恬静的画面,后两句提到两个典故,“颜回”“五柳先生”,这两个人都是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人物,由此可知,王维向往的是恬静的、安贫乐道的田园生活。
故答案为: 艾青的诗歌表达了对光明和未来的向往。王维的诗歌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悠然自适的宁静生活。
【答案】16.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
17.散文;自由
18.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家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⑵考查诗歌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的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依据平时的积累可知。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故答案为:第1空、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2空、光的赞歌
第3空、向太阳
17.本题考查诗歌文学常识的积累。《树》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运用散文化的自由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故答案为:
第1空、散文
第2空、自由
18.本题考查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ABD.正确;
C.有误, “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C
19.【答案】(1)略
(2)略;略
(3)A
(4)略
(5)A
(6)略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把握诗歌主题;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比喻;比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注意书写准确,不能添字、漏字。(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同音字的辨析。 “睛”改为“晴”;“ 酒”改为“洒”。(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节奏停顿的掌握。A项中“悄悄”是为了修饰“揉过”,故应划在一起。(4)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掌握。第一句话,把流云人格化,故为拟人;第二句话,把“漫游”比作鸟的歌唱, 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故应为比喻。(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其中A项,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而不是对人生的思辨性理解。(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小题,通读前两节,分别写了“风吹青草图”、“飞鸟翔空图”和“晚霞夕照图”。第二题,结合诗歌内容和题干中“孔子”等关键词,很容易联想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三题,通读全诗。“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故答案为:⑴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⑵“睛”改为“晴”;“ 酒”改为“洒”⑶A⑷拟人、比喻⑸A(6) ① 风吹青草图、飞鸟翔空图和晚霞夕照图。 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 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点评】⑴诗歌的背诵,需要考生反复阅读,强化记忆,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⑵字形的辨析除了注重积累,强化记忆之外,还要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角度灵活掌握。⑶新诗朗读中的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感情停顿。语法停顿指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能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是正确地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前提。感情停顿是指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而做的停顿。由于朗读者所能感受到的种种情绪不尽相同,感情停顿也就有了很大的随意性,以此为据则很难建立起形式化的诗歌的节拍,因而不能作为节拍划分的标准。⑷每一种修辞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作用,考生要结合句子中的关键粗语进行辨析。⑸新诗的鉴赏可从情感、遣词、修辞手法等候角度。考生一定要仔细阅读,结合每一个选择项进行辨析。(6)诗歌内容概括与理解,需要考生仔细体会每一节的意境,体会每一节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再进行阐述和回答。
【答案】20.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和内容;“春”作为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春到黄河边”的赞美之情,突出了文章主题。
21.“你推我搡”“挤挤擦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随着春天回暖,黄河冰块开裂、漂流而下的情态,表现了冰块流动迅猛的特点。
22.一方面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另一方面强调了北方的春天带给“我”的强烈感受,为下文写“春到黄河边”做了铺垫。
23.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一般人对黄河的印象与河套这一段的特点进行对比,将南方的春天与北方的春天来临时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突出了河套这一段黄河的安详平和与北方春天从地下不知不觉来临的特点。
24.一是概括前文,描绘马儿奔腾的开河场面;二是用小诗来表达作者感知“北方春天”的激动心情。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对比;引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⑷考查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⑸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其基本作用为增加文章的文学性与内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解答时还要结合引用的内容与语段的关系做出解释。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作用的把握。可从文章所写的内容与标题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春到黄河边》题有所指,点明文章主要写黄河边春天的景象,其次,《春到黄河边》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意思是“春天来到黄河边”,生动形象地交代了“ 黄河边的春天”这一写作对象和内容,突出了文章主题。另外,文章紧扣“春”这一线索来写,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故答案为: 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和内容;“春”作为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春到黄河边”的赞美之情,突出了文章主题。
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从修辞手法上看,加点词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推我搡”“挤挤擦擦” 赋予了“流动的冰块”人格化特征,写出了冰封一冬的黄河,在春的回暖中,冰块离开而漂流的情节,表现了冰块流动迅猛,令人震撼。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更生动、更形象。
故答案为: “你推我搡”“挤挤擦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随着春天回暖,黄河冰块开裂、漂流而下的情态,表现了冰块流动迅猛的特点。
2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作用的把握。本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上来分析。从内容上看:结合“因为写了-篇南方的春天,就有读者要求再写-篇北方的春天”可知,这句话点明了作 者写作本文的目的。结合“作为一个北方人,这个春天在我心里已经藏了几十年”可知,这句话强调了北方的春天带给“我” 的强烈感受。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具体描写“春到黄河边”和表达对北方春天的喜爱作铺垫。
故答案为: 一方面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另一方面强调了北方的春天带给“我”的强烈感受,为下文写“春到黄河边”做了铺垫。
23.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把握。结合第⑤段的“一般人对黄河的印象是奔腾万里,飞流直下,或是壶口瀑布那样震耳欲聋”“其实她在河套这一 段面阔如海,是极其安详平和、雍容大度的”可知,这里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一般人对黄河的印象与河套这一段的特点进行对比,突出了河套这-段黄河安详平和、雍容大度的特点。结合“南方的春天是从空中来的,春风、春雨、春色,像一双孩子的小手在轻轻地抚摸着你”“而北方的春天却是一个隐身侠,从地心深处不知不觉地潜行上来”可知,这里把南方的春天与北方的春天到来时的不同进行对比,突出了北方春天不知不觉到来的特点。
故答案为: 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一般人对黄河的印象与河套这一段的特点进行对比,将南方的春天与北方的春天来临时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突出了河套这一段黄河的安详平和与北方春天从地下不知不觉来临的特点。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引用的作用。《河边马》 概括了前文所写的群马撒欢的情景。“俯饮千里水,仰嘶万里云”是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黄河马的雄壮之美,“ 鬃红风吹火,蹄轻翻细尘”表现了马的动态美和色彩美。作者通过对黄河马悠闲快乐状态的描写,表达对黄河边春天的勃勃生机和活力的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 一是概括前文,描绘马儿奔腾的开河场面;二是用小诗来表达作者感知“北方春天”的激动心情。
25.【答案】(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春天,杨柳吐翠,山花烂漫,小草翻起层层微浪;夏天,繁花似锦,绿荫如海,轻风拂来阵阵清凉;秋天,枫林尽染,金风送爽,硕果送来阵阵欢笑;冬天,蜡梅绽放,白雪纷飞,梨花开遍棵棵银树。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知识点】应用性默写;开放性默写;微写作(片断写作);我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开放型默写。比如,春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志南,夏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秋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冬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白居易。
(2)本题考查片段写作。比如:春天不知不觉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小草也偷偷地探出了脑袋,木棉树上开满了火红的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操场封得严严实实的,那两棵老槐树像两把撑开的绿绒大伞,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秋天,老槐树的叶子变黄了,逐渐落下,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冬天,寒风刺骨,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那鹅毛般的大雪给大地披上了银装,在阳光下,耀人眼目。
故答案为:(1)①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②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春天,杨柳吐翠,山花烂漫,小草翻起层层微浪;夏天,繁花似锦,绿荫如海,轻风拂来阵阵清凉;秋天,枫林尽染,金风送爽,硕果送来阵阵欢笑;冬天,蜡梅绽放,白雪纷飞,梨花开遍棵棵银树。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开放型默写。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平时掌握的古诗词名句,选取描写四季的句子作答。
(2)本题考查片段写作。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场景或景物细节。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充满希望的季节。夏日炎炎,草木特别茂盛,秋天的美是成熟的,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冬送来阵阵凛冽的寒风.
26.【答案】风吹青草图、飞鸟翔空图、晚霞夕照图。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可得风吹青草图;根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可得:飞鸟翔空图;根据“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可得:晚霞夕照图。
故答案为:风吹青草图、飞鸟翔空图、晚霞夕照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6课《我看》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低首 平展 翅翼 沉醉
B.凝望 逝去 忧戚 枉然
C.叹息 哲人 热望 咏赞
D.飘逸 绿潮 流盼 摇拽
【答案】D
【知识点】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ABC.正确。
D.“摇拽”应为“摇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B.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C.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D.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 ABD.正确;
C.错误,根据句子结构,停顿应为“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朗读节奏的理解。文章使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在哪里停顿,是跟文章本身表达的情感一致的,所以,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需要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情感。
3.下列对《我看》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诗的前两节用四个“我看”领起,描绘了一幅春日夕阳图。
C.诗的第三节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D.诗的最后一节,“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诗人要像鸟、云、树一样活得自由自在的愿望。
【答案】A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主要是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与思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终于爬上了山顶,我们耳边回荡着孩子们愉快的歌声和欢乐的笑容。
B.学校的几名老师带领我们游览了巧夺天工的张家界大峡谷。
C.主席台上坐着头发花白的一位老工人。
D.令人遗憾的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穆旦就停止了诗歌的创作,转而从事翻译工作。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A:有误,搭配不当,“回荡”与“欢乐的笑容”搭配不当,可去掉“和欢乐的笑容”;B:有误,用词不当,“巧夺天工”的意思是“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这里用来形容自然形成的“张家界大峡谷”不恰当;C:有误,语序不当,应将“一位”移到“坐着”后面。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一个表递进关系的复句)
B.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这是一个单句,谓语是“伴随”)
C.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这句话的主干是“我描画”)
D.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我”)
【答案】C
【知识点】主谓句
【解析】【分析】A:这是一个表并列关系的复句;B:谓语应是“来到”;C:正确;D:这是一个并列复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复句、修辞手法、文学常识。 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积累,结合选项内容,逐项研读解答即可。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我看》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
B.这首诗前两节写“我所看”;后面三节写“我所思”。
C.穆旦于上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
D.年轻的诗人面对瑰丽的大自然,在春风晚霞中想到了什么——时间和生命。
【答案】A
【知识点】书名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A中书名号本身就带有停顿的作用,所以后面无须加上句号。
故答案为:A
【点评】标点符号的考查,除了要根据每一种符号的使用方法外,还要根据具体语境仔细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来体会。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腹有诗书气自华”,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________,情感之细腻,爱心之________,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________让美好的情愫绵延不绝,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________被看作是有文化、有修养的表现。
A.深沉 深厚 不但 而是 B.深厚 深沉 不仅 还
C.深厚 深沉 不但 而是 D.深沉 深厚 不仅 还
【答案】B
【知识点】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和关联词语使用的掌握。 深沉:指深刻,沉着.深厚:指感情深切浓厚.根据具体含义素养应该是深厚,爱心应该是深沉.“不仅,指不止这一个项],还有类似的.同“还“、“而且“配合用,与“而且“配合时表示意思进一层,与“还“配合时表示结论不唯一,这里应填“不仅…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8.下列诗句中,其内容和情境与本文类似的一项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案】A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的掌握。穆旦的《我看》诗人通过描写春风荡漾、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自然风景,表达出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融合的情感。
A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B项则是表达诗人对恋人的思念。
C项表现了诗人的忧国。
D项则表现了边塞战争场面。
故答案为:A
【点评】做好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我看》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然后再体会四句古诗的情感,再进行比对判断。
9.给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   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zòu   里勃发。……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yì   。
【答案】yùn;wǎng;奏;逸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 yùn ; wǎng ; 奏 ; 逸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10.第一节诗中高度概括长城历史的句子是哪些?
11.第一节诗中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12.第三节诗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13.《长城谣》是一首   、   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   。但诗中也有对   的思念。抒情的主线是表达   ,但诗中也有   。
【答案】10.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11.把长城看作历史的见证人,更易于抒发作者的情感。
12.“敕勒”“阴山”是诗人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借梦境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之情使诗人夜不能眠!
13.咏物抒怀;反观历史;长城;黄河;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特点;记叙人称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在读懂全市场趋势 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从相关语段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
⑵本题考查人称作用的理解。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我,我们):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便于抒情 2.第二人称(你,你们):面对面交流,亲切,便于抒情 3.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⑶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根据对古诗所要意象的理解、了解古诗所表达的主题,诗歌创作的背景等方面回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和理解能力。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10.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概括了长城两个千年来的征战杀伐史。“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写出了长城是历代战争的见证,“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焉支山,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该句写出了人们对焉支山这一兵家必争之地的反复争夺。
11.本题考查人称作用的理解。诗中的“你”指的是诗歌的咏叹对象“长城”,第二人称“你”的表达效果是给人以亲切的感受,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在诗歌中,运用第二人称便于直抒胸臆,使感情更加浓烈。
1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第三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思恋之情。诗人梦到的是记忆与想象中的故乡--月色之下的敕勒川和阴山山脉。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虽身居他乡,却心系故园。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和理解能力。伟大壮丽的万里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保护中华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它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民族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是一种爱国情怀的体现。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甲)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当它来时,我听见
使生命呼吸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艾青
(乙)辋川六言(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14.(甲)诗中的“它”可能指   (意象),(乙)诗中“   ”“    “这两个字让人感受到了一份寂寥与落寞。
15.两首诗都关于“向往”,谈谈艾青与王维在诗歌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向往”。
【答案】14.太阳;孤;独
15.艾青的诗歌表达了对光明和未来的向往。王维的诗歌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悠然自适的宁静生活。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意象;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第一-空,结合(一)中诗句“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可知,“它”具有光芒,能够给予生命延续的力量,并且结合艾青的诗歌风格性的事物,表现出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它”是太阳。第二、三空,“孤烟”指孤独的烟,“独树”指孤独的树,因此“孤”和“独”流露出一种寂寥、落寞之感。
故答案为: 太阳 ; 孤 ; 独
15.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能力。由第一首“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可知,这里面突出了太阳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赞美太阳,借万物对太阳的追逐,表现自己对太阳以及太阳所代表的光明的追求、向往。第二首前两句,“孤烟”“远村”“独树”“高原”等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恬静的画面,后两句提到两个典故,“颜回”“五柳先生”,这两个人都是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人物,由此可知,王维向往的是恬静的、安贫乐道的田园生活。
故答案为: 艾青的诗歌表达了对光明和未来的向往。王维的诗歌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悠然自适的宁静生活。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6.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代表作有《   》《   》《   》等。
17.作者运用   化的   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18.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赞颂了一种独立向上,又根须相连的团结战斗的精神。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这首诗绝不是只写树的生存景观,而是在写一种社会的、人民的生存景观。
【答案】16.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
17.散文;自由
18.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家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⑵考查诗歌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的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依据平时的积累可知。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故答案为:第1空、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2空、光的赞歌
第3空、向太阳
17.本题考查诗歌文学常识的积累。《树》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运用散文化的自由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故答案为:
第1空、散文
第2空、自由
18.本题考查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ABD.正确;
C.有误, “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C
19.阅读《我看》,完成下列小题。
我看
穆旦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睛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补充完整第三节的诗句。
(2)第二、五节里分别含有一个错别字的词,他们的正确写法是   、   .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B.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C.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D.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4)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
②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
(5)下列对诗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我看》这首诗主要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辨性理解。
B.《我看》的前两节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日夕阳落照图。
C.《我看》的第三节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D.本诗的最后一节,“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诗人要如鸟、如云、如树一样活得自由自在的愿望。但也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
(6)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诗中第一,二节描绘了哪三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②诗歌第四节是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是他们的咏叹再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你会想起孔子的哪两句感叹?
③结合全诗分析诗中的“你”指的是谁。
【答案】(1)略
(2)略;略
(3)A
(4)略
(5)A
(6)略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把握诗歌主题;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比喻;比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注意书写准确,不能添字、漏字。(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同音字的辨析。 “睛”改为“晴”;“ 酒”改为“洒”。(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节奏停顿的掌握。A项中“悄悄”是为了修饰“揉过”,故应划在一起。(4)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掌握。第一句话,把流云人格化,故为拟人;第二句话,把“漫游”比作鸟的歌唱, 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故应为比喻。(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其中A项,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而不是对人生的思辨性理解。(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小题,通读前两节,分别写了“风吹青草图”、“飞鸟翔空图”和“晚霞夕照图”。第二题,结合诗歌内容和题干中“孔子”等关键词,很容易联想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三题,通读全诗。“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故答案为:⑴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⑵“睛”改为“晴”;“ 酒”改为“洒”⑶A⑷拟人、比喻⑸A(6) ① 风吹青草图、飞鸟翔空图和晚霞夕照图。 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 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点评】⑴诗歌的背诵,需要考生反复阅读,强化记忆,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⑵字形的辨析除了注重积累,强化记忆之外,还要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角度灵活掌握。⑶新诗朗读中的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感情停顿。语法停顿指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能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是正确地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前提。感情停顿是指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而做的停顿。由于朗读者所能感受到的种种情绪不尽相同,感情停顿也就有了很大的随意性,以此为据则很难建立起形式化的诗歌的节拍,因而不能作为节拍划分的标准。⑷每一种修辞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作用,考生要结合句子中的关键粗语进行辨析。⑸新诗的鉴赏可从情感、遣词、修辞手法等候角度。考生一定要仔细阅读,结合每一个选择项进行辨析。(6)诗歌内容概括与理解,需要考生仔细体会每一节的意境,体会每一节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再进行阐述和回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到黄河边
梁 衡
①因为写了一篇南方的春天,就有读者要求再写一篇北方的春天,我何尝不愿意呢 作为一个北方人,这个春天在我心里已经藏了几十年,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契机。
②北国之春自然比南边要来得迟一些,而且脚步也显得沉稳。回想一下,我第一次对春有较深的感受是在黄河边上,那时也就20出头。按当时的规定,大学毕业先得到农村去劳动一年,我从北京分配到内蒙古河套劳动。所谓河套,就是我们在中国地图上看到的,黄河最北之处的那个大拐弯儿,如一个绳套。满一年后我到县里上班,被派的第一个活儿,就是带领民工到黄河边防凌汛。“凌汛”这个词,也是北方早春的专有名词,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就是冰封一冬的黄河,在春的回暖中渐次苏醒,冰块开裂,漂流为凌。这流动的冰块如同一场地震或山洪暴发引起的泥石流,是半固体、半液体状,你推我搡,挤挤擦擦,滚滚而下。如果前面走得慢一点,或者还有冰冻未开,后冰叠压,瞬间就会陡立而成冰坝。
③一个小毛驴车,拉着我和我的简单行李,在黄河长长的大堤上,如一个小蚂蚁般缓缓地爬行。堤外是一条凝固的亮晶晶的冰河,直至天际;堤内是一条灌木林带,灰蒙蒙的,连着远处的炊烟。最后,我被丢落在堤边一个守林人的小木屋里,将要在这里等待开河。
④我的任务是带着十多个民工和两个小毛驴车,每天在10公里长的河段上,来回巡视、备料,特别要警惕河冰的变化。这倒让我能更仔细地体会春的萌动。南方的春天,是给人欣赏的;北方的春天,好像就是召唤人们干活的。我查了写春的古诗词,写北方的极少。大约因它不那么外露。
⑤一般人对黄河的印象是奔腾万里,飞流直下,或是壶口瀑布那样震耳欲聋。其实她在河套这一段面阔如海,是极其安详平和、雍容大度的。闲着时,我就裹一件老羊皮袄,斜躺在河边的沙地上,静静地欣赏着她的容颜。南方的春天是从空中来的,春风、春雨、春色,像一双孩子的小手在轻轻地抚摸你;而北方的春天却是一个隐身侠,从地心深处不知不觉地潜行上来。脚下的土地在一天天地松软,渐渐有了一点潮气。靠岸边的河冰,已经悄悄地退融,让出一条灰色的曲线。宽阔的河滩上,渗出一片一片的湿地。枯黄的草滩上浮现出一层茸茸的绿意。你用手扒开去看,枯叶下边已露出羞涩的草芽。风吹在脸上也不像前几天那么硬了,太阳愈发地温暖,晒得人身上痒痒的。再看远处的河面,亮晶晶的冰床上,撑开了纵横的裂缝,而中心的主河道上已有小的冰块在浮动。
⑥有一天早晨,我爬上河堤时,突然发现满河都是大大小小的浮冰,浩浩荡荡,从天际涌来,犹如一支出海的舰队。阳光从云缝里射下来,银光闪闪,冰块互相撞击着,发出隆隆的响声,碎冰和着浪花炸开在黄色的水面上,开河了!一架执勤的飞机正压低高度,轻轻地掠过河面。
⑦不知何时,河滩上跑来了一群马儿,四蹄翻腾,仰天长鸣,如徐悲鸿笔下的骏马。眼前这群欢快的马儿,有的仰起脖子,甩动着鬃毛,有的低头去饮黄河水,更多的是悠闲地亲吻着湿软的土地,啃食着刚刚出土的草芽。当它们跑动起来时,那翻起的马蹄仿佛传递着在春风中放飞的心情,而那蹄声直接就是春的鼓点。我心里当即涌出一首小诗《河边马》:“俯饮千里水,仰嘶万里云。鬃红风吹火,蹄轻翻细尘。”时间过去半个世纪,我还清楚地记着这首小诗,因为那也是我第一次感知春的味道。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20.文章以《春到黄河边》为题,有什么好处
21.试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流动的冰块如同一场地震或山洪暴发引起的泥石流,是半固体、半液体状,你推我搡,挤挤擦擦,滚滚而下。
2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23.试分析第⑤段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4.第⑦段中引用小诗《河边马》有什么用意
【答案】20.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和内容;“春”作为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春到黄河边”的赞美之情,突出了文章主题。
21.“你推我搡”“挤挤擦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随着春天回暖,黄河冰块开裂、漂流而下的情态,表现了冰块流动迅猛的特点。
22.一方面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另一方面强调了北方的春天带给“我”的强烈感受,为下文写“春到黄河边”做了铺垫。
23.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一般人对黄河的印象与河套这一段的特点进行对比,将南方的春天与北方的春天来临时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突出了河套这一段黄河的安详平和与北方春天从地下不知不觉来临的特点。
24.一是概括前文,描绘马儿奔腾的开河场面;二是用小诗来表达作者感知“北方春天”的激动心情。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对比;引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⑷考查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⑸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其基本作用为增加文章的文学性与内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解答时还要结合引用的内容与语段的关系做出解释。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作用的把握。可从文章所写的内容与标题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春到黄河边》题有所指,点明文章主要写黄河边春天的景象,其次,《春到黄河边》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意思是“春天来到黄河边”,生动形象地交代了“ 黄河边的春天”这一写作对象和内容,突出了文章主题。另外,文章紧扣“春”这一线索来写,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故答案为: 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和内容;“春”作为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春到黄河边”的赞美之情,突出了文章主题。
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从修辞手法上看,加点词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推我搡”“挤挤擦擦” 赋予了“流动的冰块”人格化特征,写出了冰封一冬的黄河,在春的回暖中,冰块离开而漂流的情节,表现了冰块流动迅猛,令人震撼。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更生动、更形象。
故答案为: “你推我搡”“挤挤擦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随着春天回暖,黄河冰块开裂、漂流而下的情态,表现了冰块流动迅猛的特点。
2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作用的把握。本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上来分析。从内容上看:结合“因为写了-篇南方的春天,就有读者要求再写-篇北方的春天”可知,这句话点明了作 者写作本文的目的。结合“作为一个北方人,这个春天在我心里已经藏了几十年”可知,这句话强调了北方的春天带给“我” 的强烈感受。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具体描写“春到黄河边”和表达对北方春天的喜爱作铺垫。
故答案为: 一方面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另一方面强调了北方的春天带给“我”的强烈感受,为下文写“春到黄河边”做了铺垫。
23.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把握。结合第⑤段的“一般人对黄河的印象是奔腾万里,飞流直下,或是壶口瀑布那样震耳欲聋”“其实她在河套这一 段面阔如海,是极其安详平和、雍容大度的”可知,这里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一般人对黄河的印象与河套这一段的特点进行对比,突出了河套这-段黄河安详平和、雍容大度的特点。结合“南方的春天是从空中来的,春风、春雨、春色,像一双孩子的小手在轻轻地抚摸着你”“而北方的春天却是一个隐身侠,从地心深处不知不觉地潜行上来”可知,这里把南方的春天与北方的春天到来时的不同进行对比,突出了北方春天不知不觉到来的特点。
故答案为: 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一般人对黄河的印象与河套这一段的特点进行对比,将南方的春天与北方的春天来临时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突出了河套这一段黄河的安详平和与北方春天从地下不知不觉来临的特点。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引用的作用。《河边马》 概括了前文所写的群马撒欢的情景。“俯饮千里水,仰嘶万里云”是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黄河马的雄壮之美,“ 鬃红风吹火,蹄轻翻细尘”表现了马的动态美和色彩美。作者通过对黄河马悠闲快乐状态的描写,表达对黄河边春天的勃勃生机和活力的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 一是概括前文,描绘马儿奔腾的开河场面;二是用小诗来表达作者感知“北方春天”的激动心情。
三、综合应用
25.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四季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情怀。
(1)【诵四季诗文】大自然是诗人笔下的宠物。请按要求分别写出两句完整的诗句。
春之美:   。
夏之韵:   。
秋之魂:   。
冬之味:   。
(2)【唱四季赞歌】大自然是美丽的,让人心动的。请为四季写一段赞美词。(100字以内)
【答案】(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春天,杨柳吐翠,山花烂漫,小草翻起层层微浪;夏天,繁花似锦,绿荫如海,轻风拂来阵阵清凉;秋天,枫林尽染,金风送爽,硕果送来阵阵欢笑;冬天,蜡梅绽放,白雪纷飞,梨花开遍棵棵银树。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知识点】应用性默写;开放性默写;微写作(片断写作);我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开放型默写。比如,春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志南,夏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秋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冬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白居易。
(2)本题考查片段写作。比如:春天不知不觉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小草也偷偷地探出了脑袋,木棉树上开满了火红的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操场封得严严实实的,那两棵老槐树像两把撑开的绿绒大伞,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秋天,老槐树的叶子变黄了,逐渐落下,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冬天,寒风刺骨,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那鹅毛般的大雪给大地披上了银装,在阳光下,耀人眼目。
故答案为:(1)①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②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春天,杨柳吐翠,山花烂漫,小草翻起层层微浪;夏天,繁花似锦,绿荫如海,轻风拂来阵阵清凉;秋天,枫林尽染,金风送爽,硕果送来阵阵欢笑;冬天,蜡梅绽放,白雪纷飞,梨花开遍棵棵银树。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开放型默写。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平时掌握的古诗词名句,选取描写四季的句子作答。
(2)本题考查片段写作。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场景或景物细节。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充满希望的季节。夏日炎炎,草木特别茂盛,秋天的美是成熟的,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冬送来阵阵凛冽的寒风.
26.《我看》诗中第1、2节描绘了哪三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案】风吹青草图、飞鸟翔空图、晚霞夕照图。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可得风吹青草图;根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可得:飞鸟翔空图;根据“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可得:晚霞夕照图。
故答案为:风吹青草图、飞鸟翔空图、晚霞夕照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