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名著导读(一)《艾青诗选》:如何读诗》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诗歌写于诗人“归来”后的一项是 ( )
A.《我爱这土地》 B.《太阳的话》
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D.《光的赞歌》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写于诗人“归来”后的是 《光的赞歌》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下列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
C.从“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有误,应该是象征坚忍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下列对艾青的《煤的对话》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渴望火的到来,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炽烈的情感和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答案】A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A.有误,这是一首咏物诗。解读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等不是“煤”的意象特征。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4.下列对艾青的《盼望》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在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图景中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营造出令人回味的意境。
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C.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达了同一种情感,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标。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诗歌的特点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不同的追求”“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5.(2019九上·绍兴期末)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C.“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答案】D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D项“高傲自负”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应该是象征着坚韧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D项对象征手法的赏析不正确。
6.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
A. 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更为深沉。
C.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正确。
C. 艾青在文革过后,诗歌就偏向于凝重深沉,尽情的呼告是不会出现的。故此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7.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认识,以下诗歌不是艾青创作的一项是 ( )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B.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C.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D.跳舞着的流水呀/在你途中的泥沙/要求你的歌声/你的流动呢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这是泰戈尔《飞鸟集》中的诗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8.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C.“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A表述错误。《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和乐观自信的人们。BCD表述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象征意义和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艾青诗选》中的每一首诗,并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每一首诗歌的内容及主题思想。
9.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A.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答案】C
【知识点】近代文学;作家作品;《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艾青诗选》里面专门介绍艾青“归来”后诗风的变化,根据平时阅读和积累可知:ABD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艾青“归来”后诗歌的特点,只要认真阅读并积累这段文字的要点即可正确答题。这也提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积累课本上介绍的名著知识。
10.艾青于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 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将他托付给保姆—— 收养,这个妇女十分疼爱他。
【答案】地主;大堰河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艾青于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将他托付给保姆——大堰河收养,这个妇女十分疼爱他。
故答案为:地主;大堰河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1.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 ”和“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答案】土地;太阳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故答案为:土地;太阳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2.“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这几句诗出自 的《 》。
【答案】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依据平时的学习积累可知, 这几句诗出自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故答案为: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3.“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这几句诗出自 的《 》。
【答案】艾青;鱼化石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依据平时的学习积累可知, 这几句诗出自艾青的《鱼化石》。
故答案为:艾青;鱼化石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4.“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这段诗节选自艾青的 。
【答案】鱼化石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近代文学;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阅读积累可知,这段诗节选自艾青的《鱼化石》。
【点评】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认真阅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并注意积累,答题时通过所给诗文信息判断诗的题目。
二、阅读理解
15.阅读《黎明的通知》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④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⑥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⑧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1)用文中原话回答。
“黎明”的任务是: 。
诗人的任务是: 。
(2)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③④两节的意境,填空。
“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来的 ,“东方”“海上”则具体说明了“黎明”到来的 ,“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黎明”历经 而来的情状。
(3)简要分析“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的含义。
【答案】(1)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2)时间;方位地点;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
(3)诗人希望借助黎明的通知,去打破反动派对敌占区人民的蒙蔽和谎骗,扫除萦绕在那些人们心头的迷雾、悲观论,让所有正遭受着苦难的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准备迎接这“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黎明。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这首诗将“黎明”拟人化,并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第①②写“我”把诗人从睡梦中叫醒,并给了诗人一个任务,认真阅读诗的第①②句可知,这个任务是: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第③④句写“我”来的方式、时间、方位地点。第⑤⑥句写“我”来的任务: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2)“露水”让人联想到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间,就是黎明,而“最后一颗心”让人联想到启明星,也即黎明时刻。因此 “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来的时间,“东方”是方位词,“海上”是地点,因此 “海上”则具体说明了“黎明”到来的方位地点,“汹涌着波涛”让人联想到惊涛骇浪、烟波浩渺,因此 “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黎明”历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而来的情状。
(3)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分析,诗人从重庆来的延安,他清晰地感受到,长期以来,处于阶级压迫和民族危机民族危机之中的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如火如荼的斗争之后,人们所期盼的黎明就要来了。而处在国统区的重庆,人民依然生活的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盼黎明的到来,但他们不知道黎明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
【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最后再从中筛选中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和意境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在把握诗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分析诗中的意象进而理解诗的意境。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重要语句的能力。理解诗歌重要的语句,一定要结合写作背景及诗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如果不联系写作背景的话,答案的正确率会非常低,甚至为零。
16.阅读《煤的对话》,回答问题。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1)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案】(1)煤具有深藏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的特点,这和被压迫民族有着某些相似点,因此以煤作为这首诗歌的意象十分妥帖。
(2)“强烈的反差”指作者平静的问话与煤炽热如火的回答之间的一冷一热的反差,这样写,用“我”的冷静反衬煤的热烈,使煤的自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象;反衬
【解析】【分析】《煤的对话》主旨是展现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和对祖国再生的强烈愿望。诗人为什么选“煤”这个意象,因为煤住在万年的深山里,住在万年的岩石里,默默无闻,有一天被采煤工人开采出来后看着很不起眼,但一旦点着后就会燃起熊熊的大火,带来无穷的能量,这和当时被压迫的中华民族比较相似。
(2)这首诗采用通篇对话的方式,一问一答。“你住在哪里”“你的年纪”,这两句问话非常的平静,而答语“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中的“万年、比、更大”则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煤”这个形象深入人心。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诗歌的意象。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如象征、对比、烘托、用典、融情于景等,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课文中涉及的表现手法要反复的理解揣摩进而达到熟练掌握每种表现手法的特征,这样答题时就能得心应手了。注意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及主旨进行分析。
17.阅读《礁石》,回答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4)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一下本诗的特点。
(5)全诗采用了 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诗歌形象 、 ,洋溢着一种 情绪。
【答案】(1)“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2)拟人、比喻、对偶。
(3)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4)内容上:《礁石》一诗用了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刚毅的精神。不具体描形而是重在绘神,写出了一种永存的景象。诗中修辞手法多种,又重在拟人,意蕴回味悠长。形式上节律自由、灵活。
(5)象征;明朗;纯净;昂扬奋发的乐观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特点;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象征
【解析】【分析】(1)这首诗中,一个又一个浪扑过来,但“礁石”都不惧怕,勇敢地面对一切;而是把这些郎打成碎沫,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含着微笑站在那里。由此看出“礁石”是多么的顽强不屈。所以,诗中的“礁石” “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2)“无休止地扑过来”这句诗把海浪拟人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像刀砍过一样”海浪的冲击比作“用刀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塑造了“礁石”这一形象, “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所以,作者借“礁石”这一形象歌颂像“礁石”一样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4)现在内容上,这首诗塑造了“礁石”这一形象,“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所以,作者借“礁石”这一形象歌颂像“礁石”一样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形式上,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而又具体可感,而诗句又有长有短,自由灵活。
(5) 这首诗塑造了“礁石”这一形象, “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作者借“礁石”这一形象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因此,全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这首诗中的“海浪”和“礁石”是对立关系,读者很容易看出作者写“海浪”是为了衬托“礁石”这形象。因此诗歌形象明朗、纯净,洋溢着一种昂扬奋发的乐观。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把握能力。重点抓住诗歌的意象的象征义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运用能力。注意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和特点,准确辨析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旨的能力。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特点的能力。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及意象的特点的能力。要在深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同时注意诗歌的意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意象的特点。
18.(2018九上·金华月考)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艾青箴言
人人喜欢听真话。诗人只能以他的由(zhōng)之言去摇________人们的心。诗人也只有和人民在一起,喜怒哀乐都和人民相一致,智慧和勇气都来自人民,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
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人人心中都有一架(héng)量语言的天平。
(节选自《<艾青诗选>自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ōng héng
由 量
(2)填入文中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A.憾 B.撼
(3)划线字“冠”在文中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guān B.guàn
【答案】(1)衷;衡
(2)B
(3)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书写。“衷”不要写成“哀”,“衡”不要写成“横”,“撼”与“憾”通过部首来辨析,“冠”多音字,guān,guàn,“冠冕堂皇”读作“guān”。
故答案为:⑴ 衷;衡(2)B;(3)A
【点评】考生注意平时对字音字形的积累,多读、多写,注意形近字、多音字的辨析。
三、综合应用
19.(2018九上·金华月考)读书有很多方法,日本的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就强调了读书笔记的重要性,要通过做笔记汲取书中营养。
小州读了《艾青诗选》中的《树》,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
今天读诗歌《树》,初读诗歌,觉得是一首写景诗,描写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再读诗歌,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其实是根须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① ,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解的写诗的背景:1939艾青到湖南任教,感受到长期奴化的人们都为自己活,彼此没有联系,而诗人知道有些人在白色恐怖下还是有力量的。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② 。
附:
树
一棵树,一棵树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它们的根伸长着
风与空气 在看不见的深处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答案】团结很重要或者认识事物有时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根本;表现(赞美)了革命者在敌人的视线下紧密团结和英勇顽强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境;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一空,要分析好上文“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其实是根须纠缠在一起的”的内容,所以自然可得出“团结很重要或者认识事物有时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根本”的启示。二空,补写的语句在结尾,应当有点明中心的作用。注意分析上文的“写诗的背景:1939艾青到湖南任教,感受到长期奴化的人们都为自己活,彼此没有联系,而诗人知道有些人在白色恐怖下还是有力量的”一句,自然得出“表现了革命者在敌人的视线下紧密团结和英勇顽强”的主题。
故答案为:① 团结很重要或者认识事物有时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根本 ;② 表现(赞美)了革命者在敌人的视线下紧密团结和英勇顽强 。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旨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是从整体上对全诗进行赏析,一般涉及时令、背景、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这一考点的关键词是“内容与主旨”,就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意图的材料,作者表达的情感、阐述的哲理,或对社会、人生和历史的总结。
20.杨匡汉在《艾青评传》中说:“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结合《艾青诗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①艾青的很多诗比如《火把》《向太阳》等都以太阳、火把等一系列物象作为诗歌意象。②艾青的作品感情充沛,激人奋进,像太阳一样有着永恒的魅力,像火把一样给人温暖,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如《火把》一诗中跳跃着像火把一样燃烧的热情,《火把》不仅鼓舞人们寻找方向,而且也照亮了诗人自己的革命道路。《向太阳》“以最高的热度赞美着光明,赞美着民主”,它充满了热情、乐观和希望。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艾青诗选》中的篇目,分析“火把”“太阳”这些意象的内涵,来体会艾青诗歌的独特魅力。解题时,要能够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做到有理有据,语言要简明扼要即可。
故答案为:①艾青的很多诗比如《火把》《向太阳》等都以太阳、火把等一系列物象作为诗歌意象。②艾青的作品感情充沛,激人奋进,像太阳一样有着永恒的魅力,像火把一样给人温暖,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如《火把》一诗中跳跃着像火把一样燃烧的热情,《火把》不仅鼓舞人们寻找方向,而且也照亮了诗人自己的革命道路。《向太阳》“以最高的热度赞美着光明,赞美着民主”,它充满了热情、乐观和希望。
【点评】 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21.抓住意象特征,分析理解“启明星”的象征义。
启明星
属于你的是
光明与黑暗交替
黑夜逃遁
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
群星已经退隐
你依然站在那儿
期待着太阳上升
被最初的晨光照射
投身在光明的行列
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
一九五六年八月
【答案】启明星在"光明与黑暗交替"之际,"依然站在那儿",象征着不畏困难、坚定执着的人;启明星投身光明,"谁也不再看见",象征着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
【解析】【分析】艾青的短诗《启明星》是一曲追求光明的颂歌。启明星出现在“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候,在“黑暗逃遁/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此时“群星已经退隐”,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你却“站在那儿”,以自身的光亮和坚守的姿态启示人们,让人明白:黑暗是暂时的,光明终将到来!所以启明星象征了人民中的先进知识分子,赞颂启明星面对黑暗永不退缩,勇于跟黑暗斗争,迎接光明的精神。赞扬那些如同启明星一样,在光明与黑暗的搏斗中,冲锋在前,而当阳光普照时,甘为普普通通一员的先进分子。
故答案为:启明星在"光明与黑暗交替"之际,"依然站在那儿",象征着不畏困难、坚定执着的人;启明星投身光明,"谁也不再看见",象征着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解答此题要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22.理解诗中意象“太阳”的含义。
向太阳(节选)
今天
太阳的炫目的光芒
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
也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
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也从那隐蔽着无边忧郁的烟雾里
刺醒了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答案】“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这是艾青的“永恒主题”之一。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意象。 在《向太阳》组诗群中,与众多苦难意象对立的光明意象群开始出现。如火把、焰、号角、春天、曙光、黎明、太阳等,艾青诗美风格开始朝向对光明事物的歌颂,而成为诗歌创作主题的,是表达诗人对民族解放、民主自由的追求。
故答案为:“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这是艾青的“永恒主题”之一。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的含义。答题时应注意,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准确把握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情调、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名著导读(一)《艾青诗选》:如何读诗》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诗歌写于诗人“归来”后的一项是 ( )
A.《我爱这土地》 B.《太阳的话》
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D.《光的赞歌》
2.下列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
C.从“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下列对艾青的《煤的对话》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渴望火的到来,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炽烈的情感和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4.下列对艾青的《盼望》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在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图景中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营造出令人回味的意境。
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C.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达了同一种情感,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标。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5.(2019九上·绍兴期末)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C.“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6.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
A. 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更为深沉。
C.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7.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认识,以下诗歌不是艾青创作的一项是 ( )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B.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C.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D.跳舞着的流水呀/在你途中的泥沙/要求你的歌声/你的流动呢
8.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C.“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9.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A.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10.艾青于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 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将他托付给保姆—— 收养,这个妇女十分疼爱他。
11.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 ”和“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12.“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这几句诗出自 的《 》。
13.“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这几句诗出自 的《 》。
14.“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这段诗节选自艾青的 。
二、阅读理解
15.阅读《黎明的通知》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④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⑥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⑧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1)用文中原话回答。
“黎明”的任务是: 。
诗人的任务是: 。
(2)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③④两节的意境,填空。
“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来的 ,“东方”“海上”则具体说明了“黎明”到来的 ,“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黎明”历经 而来的情状。
(3)简要分析“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的含义。
16.阅读《煤的对话》,回答问题。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1)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17.阅读《礁石》,回答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4)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一下本诗的特点。
(5)全诗采用了 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诗歌形象 、 ,洋溢着一种 情绪。
18.(2018九上·金华月考)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艾青箴言
人人喜欢听真话。诗人只能以他的由(zhōng)之言去摇________人们的心。诗人也只有和人民在一起,喜怒哀乐都和人民相一致,智慧和勇气都来自人民,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
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人人心中都有一架(héng)量语言的天平。
(节选自《<艾青诗选>自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ōng héng
由 量
(2)填入文中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A.憾 B.撼
(3)划线字“冠”在文中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guān B.guàn
三、综合应用
19.(2018九上·金华月考)读书有很多方法,日本的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就强调了读书笔记的重要性,要通过做笔记汲取书中营养。
小州读了《艾青诗选》中的《树》,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
今天读诗歌《树》,初读诗歌,觉得是一首写景诗,描写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再读诗歌,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其实是根须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① ,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解的写诗的背景:1939艾青到湖南任教,感受到长期奴化的人们都为自己活,彼此没有联系,而诗人知道有些人在白色恐怖下还是有力量的。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② 。
附:
树
一棵树,一棵树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它们的根伸长着
风与空气 在看不见的深处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20.杨匡汉在《艾青评传》中说:“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结合《艾青诗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1.抓住意象特征,分析理解“启明星”的象征义。
启明星
属于你的是
光明与黑暗交替
黑夜逃遁
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
群星已经退隐
你依然站在那儿
期待着太阳上升
被最初的晨光照射
投身在光明的行列
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
一九五六年八月
22.理解诗中意象“太阳”的含义。
向太阳(节选)
今天
太阳的炫目的光芒
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
也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
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也从那隐蔽着无边忧郁的烟雾里
刺醒了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写于诗人“归来”后的是 《光的赞歌》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有误,应该是象征坚忍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答案】A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A.有误,这是一首咏物诗。解读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等不是“煤”的意象特征。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4.【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诗歌的特点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不同的追求”“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D项“高傲自负”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应该是象征着坚韧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D项对象征手法的赏析不正确。
6.【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正确。
C. 艾青在文革过后,诗歌就偏向于凝重深沉,尽情的呼告是不会出现的。故此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7.【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这是泰戈尔《飞鸟集》中的诗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8.【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A表述错误。《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和乐观自信的人们。BCD表述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象征意义和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艾青诗选》中的每一首诗,并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每一首诗歌的内容及主题思想。
9.【答案】C
【知识点】近代文学;作家作品;《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艾青诗选》里面专门介绍艾青“归来”后诗风的变化,根据平时阅读和积累可知:ABD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艾青“归来”后诗歌的特点,只要认真阅读并积累这段文字的要点即可正确答题。这也提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积累课本上介绍的名著知识。
10.【答案】地主;大堰河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艾青于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将他托付给保姆——大堰河收养,这个妇女十分疼爱他。
故答案为:地主;大堰河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1.【答案】土地;太阳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故答案为:土地;太阳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2.【答案】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依据平时的学习积累可知, 这几句诗出自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故答案为: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3.【答案】艾青;鱼化石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依据平时的学习积累可知, 这几句诗出自艾青的《鱼化石》。
故答案为:艾青;鱼化石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4.【答案】鱼化石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近代文学;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阅读积累可知,这段诗节选自艾青的《鱼化石》。
【点评】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认真阅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并注意积累,答题时通过所给诗文信息判断诗的题目。
15.【答案】(1)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2)时间;方位地点;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
(3)诗人希望借助黎明的通知,去打破反动派对敌占区人民的蒙蔽和谎骗,扫除萦绕在那些人们心头的迷雾、悲观论,让所有正遭受着苦难的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准备迎接这“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黎明。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这首诗将“黎明”拟人化,并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第①②写“我”把诗人从睡梦中叫醒,并给了诗人一个任务,认真阅读诗的第①②句可知,这个任务是: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第③④句写“我”来的方式、时间、方位地点。第⑤⑥句写“我”来的任务: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2)“露水”让人联想到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间,就是黎明,而“最后一颗心”让人联想到启明星,也即黎明时刻。因此 “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来的时间,“东方”是方位词,“海上”是地点,因此 “海上”则具体说明了“黎明”到来的方位地点,“汹涌着波涛”让人联想到惊涛骇浪、烟波浩渺,因此 “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黎明”历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而来的情状。
(3)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分析,诗人从重庆来的延安,他清晰地感受到,长期以来,处于阶级压迫和民族危机民族危机之中的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如火如荼的斗争之后,人们所期盼的黎明就要来了。而处在国统区的重庆,人民依然生活的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盼黎明的到来,但他们不知道黎明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
【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最后再从中筛选中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和意境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在把握诗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分析诗中的意象进而理解诗的意境。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重要语句的能力。理解诗歌重要的语句,一定要结合写作背景及诗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如果不联系写作背景的话,答案的正确率会非常低,甚至为零。
16.【答案】(1)煤具有深藏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的特点,这和被压迫民族有着某些相似点,因此以煤作为这首诗歌的意象十分妥帖。
(2)“强烈的反差”指作者平静的问话与煤炽热如火的回答之间的一冷一热的反差,这样写,用“我”的冷静反衬煤的热烈,使煤的自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象;反衬
【解析】【分析】《煤的对话》主旨是展现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和对祖国再生的强烈愿望。诗人为什么选“煤”这个意象,因为煤住在万年的深山里,住在万年的岩石里,默默无闻,有一天被采煤工人开采出来后看着很不起眼,但一旦点着后就会燃起熊熊的大火,带来无穷的能量,这和当时被压迫的中华民族比较相似。
(2)这首诗采用通篇对话的方式,一问一答。“你住在哪里”“你的年纪”,这两句问话非常的平静,而答语“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中的“万年、比、更大”则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煤”这个形象深入人心。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诗歌的意象。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如象征、对比、烘托、用典、融情于景等,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课文中涉及的表现手法要反复的理解揣摩进而达到熟练掌握每种表现手法的特征,这样答题时就能得心应手了。注意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及主旨进行分析。
17.【答案】(1)“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2)拟人、比喻、对偶。
(3)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4)内容上:《礁石》一诗用了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刚毅的精神。不具体描形而是重在绘神,写出了一种永存的景象。诗中修辞手法多种,又重在拟人,意蕴回味悠长。形式上节律自由、灵活。
(5)象征;明朗;纯净;昂扬奋发的乐观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特点;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象征
【解析】【分析】(1)这首诗中,一个又一个浪扑过来,但“礁石”都不惧怕,勇敢地面对一切;而是把这些郎打成碎沫,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含着微笑站在那里。由此看出“礁石”是多么的顽强不屈。所以,诗中的“礁石” “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2)“无休止地扑过来”这句诗把海浪拟人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像刀砍过一样”海浪的冲击比作“用刀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塑造了“礁石”这一形象, “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所以,作者借“礁石”这一形象歌颂像“礁石”一样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4)现在内容上,这首诗塑造了“礁石”这一形象,“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所以,作者借“礁石”这一形象歌颂像“礁石”一样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形式上,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而又具体可感,而诗句又有长有短,自由灵活。
(5) 这首诗塑造了“礁石”这一形象, “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作者借“礁石”这一形象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因此,全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这首诗中的“海浪”和“礁石”是对立关系,读者很容易看出作者写“海浪”是为了衬托“礁石”这形象。因此诗歌形象明朗、纯净,洋溢着一种昂扬奋发的乐观。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把握能力。重点抓住诗歌的意象的象征义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运用能力。注意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和特点,准确辨析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旨的能力。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特点的能力。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及意象的特点的能力。要在深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同时注意诗歌的意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意象的特点。
18.【答案】(1)衷;衡
(2)B
(3)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书写。“衷”不要写成“哀”,“衡”不要写成“横”,“撼”与“憾”通过部首来辨析,“冠”多音字,guān,guàn,“冠冕堂皇”读作“guān”。
故答案为:⑴ 衷;衡(2)B;(3)A
【点评】考生注意平时对字音字形的积累,多读、多写,注意形近字、多音字的辨析。
19.【答案】团结很重要或者认识事物有时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根本;表现(赞美)了革命者在敌人的视线下紧密团结和英勇顽强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境;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一空,要分析好上文“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其实是根须纠缠在一起的”的内容,所以自然可得出“团结很重要或者认识事物有时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根本”的启示。二空,补写的语句在结尾,应当有点明中心的作用。注意分析上文的“写诗的背景:1939艾青到湖南任教,感受到长期奴化的人们都为自己活,彼此没有联系,而诗人知道有些人在白色恐怖下还是有力量的”一句,自然得出“表现了革命者在敌人的视线下紧密团结和英勇顽强”的主题。
故答案为:① 团结很重要或者认识事物有时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根本 ;② 表现(赞美)了革命者在敌人的视线下紧密团结和英勇顽强 。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旨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是从整体上对全诗进行赏析,一般涉及时令、背景、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这一考点的关键词是“内容与主旨”,就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意图的材料,作者表达的情感、阐述的哲理,或对社会、人生和历史的总结。
20.【答案】①艾青的很多诗比如《火把》《向太阳》等都以太阳、火把等一系列物象作为诗歌意象。②艾青的作品感情充沛,激人奋进,像太阳一样有着永恒的魅力,像火把一样给人温暖,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如《火把》一诗中跳跃着像火把一样燃烧的热情,《火把》不仅鼓舞人们寻找方向,而且也照亮了诗人自己的革命道路。《向太阳》“以最高的热度赞美着光明,赞美着民主”,它充满了热情、乐观和希望。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艾青诗选》中的篇目,分析“火把”“太阳”这些意象的内涵,来体会艾青诗歌的独特魅力。解题时,要能够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做到有理有据,语言要简明扼要即可。
故答案为:①艾青的很多诗比如《火把》《向太阳》等都以太阳、火把等一系列物象作为诗歌意象。②艾青的作品感情充沛,激人奋进,像太阳一样有着永恒的魅力,像火把一样给人温暖,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如《火把》一诗中跳跃着像火把一样燃烧的热情,《火把》不仅鼓舞人们寻找方向,而且也照亮了诗人自己的革命道路。《向太阳》“以最高的热度赞美着光明,赞美着民主”,它充满了热情、乐观和希望。
【点评】 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21.【答案】启明星在"光明与黑暗交替"之际,"依然站在那儿",象征着不畏困难、坚定执着的人;启明星投身光明,"谁也不再看见",象征着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
【解析】【分析】艾青的短诗《启明星》是一曲追求光明的颂歌。启明星出现在“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候,在“黑暗逃遁/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此时“群星已经退隐”,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你却“站在那儿”,以自身的光亮和坚守的姿态启示人们,让人明白:黑暗是暂时的,光明终将到来!所以启明星象征了人民中的先进知识分子,赞颂启明星面对黑暗永不退缩,勇于跟黑暗斗争,迎接光明的精神。赞扬那些如同启明星一样,在光明与黑暗的搏斗中,冲锋在前,而当阳光普照时,甘为普普通通一员的先进分子。
故答案为:启明星在"光明与黑暗交替"之际,"依然站在那儿",象征着不畏困难、坚定执着的人;启明星投身光明,"谁也不再看见",象征着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解答此题要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22.【答案】“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这是艾青的“永恒主题”之一。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意象。 在《向太阳》组诗群中,与众多苦难意象对立的光明意象群开始出现。如火把、焰、号角、春天、曙光、黎明、太阳等,艾青诗美风格开始朝向对光明事物的歌颂,而成为诗歌创作主题的,是表达诗人对民族解放、民主自由的追求。
故答案为:“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这是艾青的“永恒主题”之一。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的含义。答题时应注意,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准确把握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情调、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