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语文园地六
第二课时
第六单元
阅读材料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自由朗读课本上面的材料《一幅画像》,这段片段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对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有什么感受?
交流汇报。
阅读材料
我们以后修改习作要学习叶圣陶先生用字的准确性,把长句改成短句,删除多余的词使句子干净规范等方法,认真地把我们的习作修改好。
阅读材料
日积月累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不惑: 指人四十岁。
及笄:女子年满十五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古稀:指人七十岁。
而立:指人三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jī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教师解疑。
日积月累
豆蔻年华:特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及笄之年:古时女子年满15岁时,就将头发束起来并插上簪(zān)子。后引申为到了结婚的年龄。
日积月累
弱冠之年: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加冠,以示成年。
而立之年:孔子说“三十而立”。
不惑之年: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能洞悉明察,融会贯通,一切恰到好处。
日积月累
花甲之年:60岁,是一个平静的年龄,所以看什么都习惯了,听什么都可以一笑而过,想做什么也不大在乎别人的眼光了。
古稀之年:古人一般到70岁时辞官家居,后来人们就用“古稀”或“稀年”作为70岁的代称。
期颐之年:100岁称“期颐”。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日积月累
练习巩固。
(1)同桌之间你考我答。
(2)师生互相考一考。
熟读成诵:
(1)男女生读。(2)小组对读。
(3)练习背一背。
日积月累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这是在古文阅读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资料,收集整理更多有关古人年龄称谓的词语。
日积月累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日积月累
4.龆龀: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日积月累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9.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日积月累
10.知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1.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
12.耋:70~80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13.耄:80~90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日积月累
布置作业
1.背诵日积月累。
2.课后多收集整理更多有关古人年龄称谓的词语,了解其内涵。
再 见